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清明節的周記200篇一
今天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帶著鮮花去給爺爺掃墓。我問爸爸:“為什么我們不帶香和紙錢呢?”爸爸說因為國家有規定不準再野外用火。路上我看到黃黃的油菜,綠油油的麥苗,桃花、杏花開滿枝頭,一陳陳香氣撲鼻。
到了墓地,我們把鮮花放在爺爺的墓前,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深深地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
爸爸給我講了爺爺在困難年代勤儉持家,撫養他的老人和兒女們,教育他們好好學習,怎樣做人。長大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
走的時候,我們有鞠了一個躬,才依依不舍的離去。
清明節的周記200篇二
20xx年x月x日x天
傳統節日清明節,大家都知道,要去掃墓,還不許吃熱飯,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別著急,聽我慢慢跟你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就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大部分人都離開了重耳。只剩下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同他一起避難去了,其中有個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的暈了過去,介子推用刀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煮熟了端給重耳吃了。十九年后,重耳回國當上了皇帝。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對和他一起流亡出走的大臣們都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馬上派人去請介子推,誰知介子推不愿見他,緊閉大門。偷偷背上他的老母親上綿山了,晉文公讓他的御林軍上山去找,可是找不到,有人獻計:放火燒山,只留下一個出口讓介子推出來。晉文公聽從了那人的計策,便縱火燒山,火燒了很久,介子推死活不愿出來,便被燒死了。晉文公沒看他出來,又讓人上山去找,見到他們母子倆靠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只留下兩具尸體,晉文公悔恨交加。在收拾介子推尸體的時候見他脊背靠著柳樹洞,便從里面拿出一塊布,上面寫著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從此以后,人們就有了傳統節日清明節吃寒食、掃墓的習俗。
清明節的周記200篇三
今天是傳統節日清明節,天空飄著蒙蒙細雨,一抹憂傷的感覺,我們邁著沉重的步伐走上山去,小路很泥濘,路旁的花草上滿是露珠,還沒走到墳前,褲子,衣服,鞋子就都濕了,一路上大家都悄悄的,互相攙扶著,十分的肅穆,走了差不多二十分鐘才到。
看著眼前的兩座墳墓,我眼圈紅了,以前那個愛把我抱在懷里,給我唱歌,愛分好吃東西給我的大奶奶沒有了,愛和我開玩笑,無論我吃什么都會滿足我的大爺爺沒有了,愛給我講故事,每次去吃什么東西都會給我留點的他們不在了,他們躺在冰冷的棺材里,我多想問問他們冷不冷,餓不餓,他們最愛的小孫女長大了,會自己照顧自己了。我多么希望他們能在站起來,我再也不調皮了,也不和他們搶東西了,可是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了。
這時,站在旁邊的大人叫我給爺爺奶奶們燒紙錢,我一邊燒,一邊和他們聊天,聊著聊著就哭了。大人們將買來的鞭炮點燃了,噼里啪啦的聲音響徹云霄,也不知道爺爺奶奶有沒有聽到,聽到我們對他們的思念了嗎?
最后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下的山,在后來,我們大家在一起吃了清明酒,大家也沒多說話,就連最小最調皮的弟弟仿佛都被這肅穆的氣氛給感染了,也沒吵鬧。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清明活動就這樣結束了……
清明節的周記200篇四
4月5日,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清明節”,今年我跟隨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去過“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小假期的頭一天,太陽還是高高的掛在天上,我想起大人說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那天都會下雨的”,就感到納悶,天氣這么好,明天會下雨嗎?第二天我們很早就起床了,因為我們要去上墳,祭念我的太姥姥。一出門,就發現天空居然下著毛毛細雨!真靈啊!姥姥帶著我們先去市場上買了些祭祖的物品,我發現市場上到處擺滿了“清明餃”和“青年團”。大家都在爭著買這些傳統食品,有的買來是自己吃的,有的買來是用來上墳的。
我們撐著傘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山上。我在路邊摘了一些好看的鮮花,挷成一束,打算把它送給我的太姥姥。因為媽媽說,我若把它放在墳頭,太姥姥就會看見的,會很開心的!
路上到處都是來上墳的人,他們看上去都很傷心,我想他們肯定也像我一樣,很想念過世的家人。望著天空飄下來的小雨,我想起了一首從前學過的古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現在似乎有點明白并能感受到這首詩的真正含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