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雪古詩解析篇一
1、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既寫眼前之景,又抒發了孤獨之感: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寂寥的長空有一片白云,卻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厭棄詩人遠離而去。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寂的境界;在飄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這兩句詩中動中有靜。無論是靜與動,都烘托了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靜觀之久,表現出他獨坐時孤寂的情景,也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2、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運用擬人的手法寫詩人與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鳥兒飛走了,云飄遠了。詩人只有靜靜地凝視著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此刻詩人十分動情,世上大概只有它還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難得一知己!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互為知己的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聯系在一起,表現出一種惜惜相憐的感情。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提煉的,突出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
1、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總寫洞庭湖的秋色。在月光皎潔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潔的月光互為映襯,顯得那么和諧、寧靜。在月光的映照下,無風的洞庭湖平靜得像一面沒有打磨過的鏡子,朦朧中帶著一種寧靜、柔和的美。洞庭湖其實面積很大,方圓數百里。說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說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著作者十分廣闊的胸懷。
2、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詩人以奇特的想象,確切的比喻,描繪洞庭湖的山水。先寫從遠處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銀白色的盤子將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銀白色的.盤子里擺放一只小小的青螺,顯得小巧玲瓏,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籠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稱。也是對上一句作的補充說明。
1、江南好。
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風景舊曾諳。舊:從前,指詩人年輕時游過杭州。曾:曾經。諳:熟悉。我對江南的美麗風景曾經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大地,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春光水碧,綠波粼粼,由于紅日映照,所以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于江花紅,所以江水更顯得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憶江南?
雪古詩解析篇二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
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并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詞》、《浪淘沙》諸詞,給后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的民俗畫面。至于“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風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注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
(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
(4)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5)山水翠:湖光山色。
(6)白銀盤:形容洞庭湖。
(7)青螺:青色的田螺,這里用來比喻湖中間的青山。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風平浪靜,就好像沒有打磨的銅鏡。遠遠望去,洞庭湖的山水一片翠綠的顏色,恰似白銀色的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jun四聲)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接下來描繪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詩人的視線又從廣闊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三四兩句詩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白銀盤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貴的是它所表現的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里,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于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是難以措筆的。一首山水小詩,見出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這是很難得的。
雪古詩解析篇三
寄人
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以詩代柬,來表達自己心里要說的話,這是古代常有的事。這首題為《寄人》的詩,就是用來代替一封信的。
從這詩深情宛轉的內容看來,詩人曾與一女子相愛,后來卻彼此分手了。然而詩人對她始終沒有忘懷。在封建宗法社會的“禮教”阻隔下,既不能直截痛快地傾吐衷腸,只好借用詩的形式,曲折而又隱約地加以表達,希望她到底能夠了解自己。這是題為《寄人》的原因。
詩是從敘述一個夢境開始的。“謝家”,代指女子的家,蓋以東晉才女謝道韞借稱其人。大概詩人曾經在女子家里待過,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見過面。曲徑回廊,本來都是當年舊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詩人在進入夢境以后,就覺得自己飄飄蕩蕩地進到了她的家里。這里的環境是這樣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兩人曾經談過心的地方;曲折的闌干,也象往常一樣,似乎還留著自己撫摸過的手跡,可是,眼前廊闌依舊,獨不見所思之人。他的夢魂繞遍回廊,倚盡闌干,他失望地徘徊著,追憶著,直到連自己也不知道怎樣脫出這種難堪的夢境。崔護《題都城南莊》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周邦彥《玉樓春》詞:“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一種物是人非的依戀心情,寫得同樣動人。然而,“別夢”兩句卻以夢境出之,則前此舊游,往日歡情,別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夢里也難尋覓所愛之人,那惆悵的情懷就加倍使人難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那么,還剩下些什么呢?這時候,一輪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灑在園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慘淡的`顏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經映照過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臨照著,似乎還沒有忘記一對愛侶在這里結下的一段戀情呢!這后兩句詩就是詩人要告訴她的話。
正因為這首詩是“寄人”的。前兩句寫入夢之由與夢中所見之景,是向對方表明自己思憶之深;后兩句寫出多情的明月依舊照人,那就更是對這位女子的魚沉雁杳,有點埋怨了。“花”固然已經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還是多情的,詩人言外之意,還是希望彼此一通音問的。
這首詩創造的藝術形象,鮮明準確,而又含蓄深厚。詩人善于通過富有典型意義的景物描寫,來表達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運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寫小廊曲闌、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語言,卻比作者自己直接訴說心頭的千言萬語更有動人心弦的力量。
雪古詩解析篇四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其文學才華久經時代的考驗,她曾將紛紛雪花比作棉絮,艷驚四座,才壓丈夫趙明誠。她所做的'詞占據了“婉約派”的半壁江山,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其中有十首詞深得后世傳詠,驚為天人。現在與大家共同鑒賞,附譯文。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雪古詩解析篇五
《靜夜思》(人教版實驗教材一上)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詩。全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課文的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生動地再現了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是引領學生理解古詩,深情吟誦的教學媒介。
課標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而古詩詞中那精練、含蓄、優美的語言正是引領學生進入詩意濃濃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憑借,它對凈化學生心靈,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審美情趣有著重要意義。一年級的古詩教學在解決識字、寫字教學重點后,應把誦讀古詩和感悟詩韻、體味意境作為另一重點,要讓學生視誦讀為一種興趣,一種享受,主動地背誦積累古詩,加強體驗,增強語感,在讀書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詩歌文化的熏陶。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頭,認識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誦讀時能做到正確、有感情。
3.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積極主動地誦讀古詩文。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課件出示一輪皎潔的明月,生興趣盎然,發言踴躍)同學們,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著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古詩《靜夜思》。
1.跟著老師一起寫詩的題目,
2.簡介這首詩的背景:小朋友,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知道李白是誰嗎?(生暢所欲言)李白生前寫下一千多首優秀詩篇,這首《靜夜思》寫的是他剛剛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后,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
師:老師發現,剛才有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讀這首詩了,但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還要掌握一項新本領,不僅要認識詩歌中的生字,還要把詩歌讀得正確,有感情。現在,請已經會的小朋友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讀一讀,認一認,看誰認記得又快又準,請不會的小朋友到老師這邊來,老師一句一句的教你讀。
1.檢查識字效果:生字都記住了嗎?誰能看詩讀一讀。
2. jìng chuáng guāng wàng xiāng
出示:靜 床 光 望 鄉 5張生字卡片,指導讀好后鼻音。
3.老師把生字卡片的拼音去掉還會讀嗎?(開火車讀所有生字卡片)隨機給生字光找朋友。
4.教學新偏旁攵。
5.游戲鞏固:看到小朋友學得這么認真,月亮姐姐帶著星星妹妹也趕來湊熱鬧了,月亮姐姐說:星星妹妹后面藏著一個字,我來考考你們,誰能認識,我們就和她交朋友。(課件出示月亮星星圖,指名一位學生上來點擊鼠標,大家一齊認讀),看到你們玩得這么開心,老師也想參加,行嗎?我來指,你來認,認的時候還可以站起來加上動作演一演這個字的意思。(最后教師有意識地指向生字靜,讓學生靜下來,組織課堂常規。)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 (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誦讀全詩,感悟詩韻。
(1)教師范讀,再現意境。
(2)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3)指名誦讀,以評促讀。
(4)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后,深情吟誦。)
(5)指名最佳表演者上臺表演,配以樂曲。
【寫字練習注意指導的細膩,書寫的規范和及時的反饋與矯正。】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1.出示李白的《古朗月行》范讀。
2.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3.這首詩中,你從哪兒感受到李白寫的是月亮?
4.寫月亮的詩很多,回家問問爸爸媽媽或別的人,看誰在課外還能背上一首寫月亮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