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及板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精致”“情愿”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講一講這個故事。
過程與方法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討論交流,讀、說、議中理解課的內容,體會故事蘊涵的做人處事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對爺爺的敬佩和贊嘆的思想感情。
2、啟迪教育學生要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情,并盡自己所能努力反民事情做得完美。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感悟課文所蘊涵的人生哲理。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講一講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課題,全班讀課題。
2、教師導讀:同學們,這篇課文圍繞國王的寶碗講了一件什么事?又將給我們是什么啟示呢? 請大家自讀課文。
二、出示要求,學生自讀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思考:課文圍繞國王的寶碗講了一件什么事?
3、畫出烏斯曼老爹說的話, 并讀一讀。
(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讀,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三、檢查生字,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新詞
(1)教師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指名讀—讀,其他正音,教師再強調。 字音:“曼”是前鼻音;“瓷”是平舌音;“攏”的聲母址“|” 字形:注意“陶”字的右邊里面足“伍”;“傻”下中部分的撇和點不能丟,注意區別“意”和“競”。
(2)教師再出示生字詞語卡片,讓學生在讀中鞏固
2、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學生讀通課文的情況。
3、指名說一說課文國王的寶碗講廠—件什么事?(國王的寶碗不小心打碎了。他要求陶工們把碗補好,不然就絞死他們。陶工們只好請烏斯曼老爹幫忙,烏斯曼老爹用了—年時間研制出和國王的寶碗—樣的碗,但卻沒有把這個秘密告訴國王和陶工們)
(反饋白讀的情況,發揮教師和學生的多邊互動作用,交流學生的情況。重點認讀生字,積累詞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要點語,說一說,鞏固對生字的認讀和書寫,整體溫表感知課文內容。
四、理清條理,講故事
1、引導學生想—想事情的起因
2、指名反饋。
起因:國王的寶碗不小心打碎了,他要求陶工們把碗補好,不然就絞死他們。
經過:陶工們只好請烏斯曼老爹幫忙,烏斯曼老答應他們用一年的時間試
結果:一年后,烏斯曼老爹研制出—個和國王的寶碗一樣的瓷碗。卻不肯把方法告訴大家。加法爾發現了其中的秘密。
3、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把這個故事說—說。
4、指名說一說這個故事。 (在講故事,讓學生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訓練學生說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烏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我們下節課再來探討這個問題。
六、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烏斯曼老爹話的含義,從中悟出道理。
2、總結全文,明白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聽寫下列詞語;
精致 觀賞 陶工 渾身 裂縫 奇妙 情愿 沉默 笑瞇瞇
2、師導:今天,我們來看看烏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二、理解句子、感悟道理
1、師導:同學們,請大家再讀課文,想一想烏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2、指名反饋,教師引導,(烏斯曼老爹換給國王的寶碗并不是原來的那個,而是他自己重新做的)
3.教師質疑:是呀,這只寶碗并不是補好的,而是重新做的。同學們,這只寶碗能修補的沒有一點兒裂縫嗎?(不可能)那烏斯曼老爹為什么要答應幫助陶工們呢?(指名反饋:因為如果他不答應,陶工們就必死無疑)
4.教師出示句子,引導讀一讀。我們來看看烏斯曼老爹當初是怎么答應陶工的請求的。 烏斯曼老爹想了想說:“到你們國王那兒去,讓他給我一年期限,也許我能想出辦法來。”
(1)教師:同學們,烏斯曼老爹真的是要用一年的時間去想修補寶碗的辦法嗎?(不是)
(2)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像:你能想像一下,他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呢?(這個寶碗肯定是修不好的,可是如果我不答應,這些陶工就都會被絞死。如果我用一年的時間試著去重新研制一個和這個寶碗一樣的瓷碗,成功的話,他們才有可能獲救??)
5.教師:烏斯曼老爹成功了嗎?(成功了)可是他沒有把這個秘密告訴任何人,這 是為什么呢?(保住大家的性命),
6.教師導讀:烏斯曼老爹想保住大家的性命,所以沒有把自己的辦法告訴大家,可是大家就是好奇,把烏斯曼老爹圍起來,想問個明白。這時老爹是怎么說的呢?(指名讀,教師出示句子) 我和你們做的一樣,沒有什么秘密。我認真對待每一件陶器,努力把它做得精致完美。
(1)指名說說烏斯曼老爹的秘密是什么?(認真、努力)
(2)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嗎?(只要認真、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就能事情做得完美)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7.教師引導;烏斯曼老爹說的話中還有哪一句和這一句的意思差不多?(指名反饋) 熱愛自己的工作吧,只要認真對待每一件陶器,就沒有做不到韻事。
(1)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烏斯曼老爹認真對待每一件陶器,努力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終于研制出和國王的寶碗一樣的瓷碗。本來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用自已的認真和努力做到了)
(2)從烏斯曼老侈說的這句話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學生自由地說一說)
(3)教師出示下列句子,學生讀一讀,加深學生對這個道理的感悟。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抓住烏斯曼老爹說的話,進行深入的探究,在理解句子意思的過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使學生受到啟發)
三、總結全文,談感想
1、教師:同學們,烏斯曼老爹用自己的認真和努力,研制出一個和國王的寶碗一模一樣的瓷碗,挽救了所有陶工的生命。這本來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經過烏斯曼老爹的努力,這件事情成了可能。你們想對烏斯曼老爹說什么呢?(學生抒發自己的感要盧)
2、教師:這個故事又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學生自由地說一說,教師適當地引導:要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情,并盡自己所能努力把事情做得完美)
四、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們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情,并努力地去把這件事情做好,你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及板書設計篇二
《父親的菜園》
【設計理念】
本設計把著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按照“提出疑問—梳理問題—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學習從課文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想像父親遇到的困難和怎樣克服的。學習父親不怕艱辛和困難、堅持不懈的好品質。
3、有感情的讀文。知道要想獲取成功必須勇于克服困難,堅持努力奮斗的道理。
重點難點: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他的作用。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教具準備:常規、掛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親情導入,激發情趣
1. 同學們都見過菜地,院子里的小塊平地可以開墾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覺得在山坡種地會有問題嗎?(學生發表看法)
2. 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為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但子女收獲的絕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3. (板書課題: 父親的菜園)讀一讀,大膽推測一下,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到底誰的推測正確呢?讓我們快速讀課文。
[設計意圖]
用動情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十分親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測課題,設置懸念,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4. 出示提綱,指導自讀
(1)初步閱讀,讀通課文
①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②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并在空白處寫出自己的想法。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
自學提綱中的方法提示,猶如沙漠中的路標,夜航中的羅盤,為學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讀,減輕了學生閱讀時的負擔。
二、提出疑問,梳理問題
1. 同桌之間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2. 讀第一、二節。思考為什么要開墾新菜園?
3. 父親要開墾新菜園家人態度如何?用一個詞語來說明,父親的態度如何?也用一個詞語來說明。
4. 哪部分具體介紹了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他遇到什么困難?是怎樣克服的?(學生默讀,在書本上批注)
5. 思考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圈畫批注,看你能找到幾條原因。(同桌或小組內交流。)
6. 全班討論,理清課文的思路。
①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作為菜園的基地。
②當暴雨沖走泥土后,父親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
③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豌豆翻進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設計意圖]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此環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問題來閱讀思考和感悟,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資助學習和探究。
三、合作探究,初步感悟
1. 指名讀課文。注意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
2.出示生詞,指導讀準確:嬰兒、疑惑、堅毅、平坡、邊緣、可怖、紅腫、榨干、荒涼、誘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 聯系上下文,指導理解詞語。
堅毅:堅定有毅力。文中指在山區找一塊菜地是相當困難的,家人都覺得不可能,面對家人的疑惑,父親卻非常有信心有決心。
猙獰:面目兇惡的樣子。文中指父親剛開出的菜地,被暴雨沖走泥土,露出了無法種植的巖石。
氣餒:失掉勇氣和信心。
貧瘠: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4. 討論感悟,指導理解句子。
①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干它,以后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父親的對這片來之不易的土地不僅了解,而且熱愛,用“難為”和“拼了命”,說出了這塊菜地的貧瘠與荒涼,所以父親才不顧眼前利益,決定把這一季豌豆翻進土里,育肥土地。
②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這句話形象地寫出這塊菜地經過父親的精心伺候后,由原來的貧瘠變得土質肥沃,菜蔬茁壯,與周圍荒涼的景色相比,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這正是父親堅持不懈的成果。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和句子,便于從整體上把握理解課文,掃清了感悟體驗的障礙。
四、交流感悟,解決問題
1. 全班交流,體會人物精神
師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動的語段,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a.第三自然段,通過“每天……就……直到……才”寫父親通過一個星期起早貪黑地勞動,才開出了三四分的黃土地。
b.第五自然段,“從山腳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為了填土,父親累得雙肩紅腫,雙腳起泡,靠自己的身體,在巖石之上創造了一塊菜園。
c.第八自然段,育肥時父親的一段話,表明了父親對土地的了解和熱愛,目光長遠,不貪圖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從父親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執著的精神,堅忍不撥的毅力,不服輸的性格,勤勞,為了理想竭盡全力地付出等)
3. 結合學生的句子談談哪些話語很感人?原因是什么?注意抓住動詞。
4. 經過父親的努力結果如何?
5. 讀了課文你受到什么教育?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這位普通的農民以同樣的精神在荒涼的山坡上創造了一塊菜園。
6. 下面就請同學們任選一段你認為最能體現父親這種精神的段落,練習有感情朗讀,并讀給大家聽。
7. 探究寫法;作者是如何寫出父親的這種精神的?(典型事例,具體描寫人物的言行)
8. 請你用自己的話夸夸這位父親。
(預設如:您的身上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沒有土,沒有肥,您都想辦法解決,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樣,不達目的不罷休,肯定會取得成功。您下定了決心就不辭勞苦地付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您雖然平凡,卻有一種偉大的精神,才創造了荒涼中的奇跡)
[設計意圖]
對現有的文本進行“活化”處理,能化靜為動,引導學生討論,讓文本走進學生的生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悟。挖掘文本中知識、言語、情感等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點,引導學生交流探究所悟,對現有的文本進行“活化”處理,使學生在喜聞樂見中學習課文的語言,體會人物精神。
五、布置作業
1. 積累語言:選擇你最受感動的語段摘抄下來。
2. 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贊美爸爸的話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及板書設計篇三
《父親的菜園》
【設計理念】
《父親的菜園》用散文詩般的語言,講述了父親在荒涼的山坡上重開菜園所付出的艱辛。教學這一課,主要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抓住課文具體描寫父親言行的語句,在合作交流中感悟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情感,在激情朗讀中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融語言文字訓練于課堂教學的始終,讓荒涼山坡上的一塊碧綠的翡翠永駐學生的心田。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嬰、毅、筐、怖、腫、憋、誘”這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品析重點詞句,感悟父親的勤勞和執著。
4、積累本課具體描寫父親言行的語句。
【教學重難點】
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品析詞句,感受父親的菜園來之不易,感悟父親的勤勞和執著。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有這樣一位父親,他在失去菜園之后,又在荒涼的山坡上重開了一塊地,而他的子女從中收獲的不僅是一年四季翠綠的蔬菜,還收獲了更為寶貴的東西,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立足文本,給學生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和探究文本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引讀:同學們都想知道文中這位父親的子女還收獲了什么更為寶貴的東西,下面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看看你自己能否找到答案。
多媒體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讀課文,要讀準生字字音,讀通句子,難認難讀的詞句要多讀幾遍。
(2)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交流讀書要求和對課文的初步感受。
3、指名匯報: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使學生養成讀有所思,讀有所求,讀有所獲的讀書習慣,以達到快速感知文本的目的,為探究文本,走進文本做好鋪墊。)
三、指導自主探究
1、師啟發:課文主要寫父親在失去菜園之后又新開一塊菜地的過程,新開的菜園明明是我家的,可課題卻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呢?
2、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自主探究。多媒出示讀書方法:
(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具體描寫父親言行的語句,在感受深的地方寫下自己的體會。
(2)遇到不懂問題,可以提出疑問,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3、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讀書體會,解決疑難。
(閱讀課文的教學重在讀書方法的引導。從課題入手,設置疑問,激發學生走進文本的欲望,使學生在自主探究、深入體會、提出疑問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對文本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以達到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目的。)
四、引導點撥,體會情感。
1、師:課題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通過你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從文中找出答案嗎?
2、匯報讀書心得
學生可能從這幾個方面來匯報交流;
(1)新開的菜園是父親辛勤勞動的結果,它浸透著父親的勤勞,所以課題叫“父親的菜園”。
師: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
生: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
師:你把這句話再讀一讀,看看哪些詞最能體現父親的勤勞。
生:(朗讀)天還沒亮,直到傍晚……
師:是啊,正因為父親的勤勞,才使我家又重新擁有一塊菜地,這是——父親的菜園。(指導朗讀這句話,學生齊讀)
(2)父親在新開的菜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沒有氣餒,正因為他那種堅持不懈的品格,使他克服困難,終于開出了一塊新的菜園。
師:父親在開辟菜園時遇到了什么呢?他又是怎樣做的?
生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師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結合重點詞句體會父親的執著,才使我家能享受一年四季的翠綠,這塊菜園怎能不是——父親的菜園?
(3)父親不但開辟了菜園,而且懂得怎樣去呵護菜園,使它能更好地,長久地為我家提供一年四季翠綠的蔬菜。
(引導學生讀第九自然段中父親所說的話,抓住“難為,拼了命”等重點詞,理解父親不光顧眼前的遠見和對菜園的愛,這是名符其實的——父親的菜園)。
3、師:正是父親的勤勞,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父親在荒涼的山坡上開辟了這塊菜園,又在這塊貧瘠的黃土地里收獲了一年四季翠綠的蔬菜。同學們,你能用一句話贊美一下父親的菜園嗎?
(1)出示課件圖片(荒涼的山坡上的一片翠綠的菜園)
(2)生:(匯報)多媒體出示:“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翠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3)師: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引導學生在看圖,朗讀的基礎上,通過對比,體會父親菜園的來之不易。
4、讓我們同作者一起來享受父親的菜園里一年四季誘人的翠綠吧!(生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品析課文重點詞句,在指導學生感情朗讀中品悟語言的魅力,感悟父親的勤勞和執著。既交流了讀書的體會,感悟了語言文字的美,又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五、再讀課文,感情升華
1、同學們,讓我們帶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用你們有感情的聲音來讀一讀你感動的語句,好嗎?
生自由讀感受深的語句。
2、同學們,作者從父親的菜園里收獲的僅僅是一年四季翠綠的蔬菜嗎?他還收獲了什么呢?
生:(匯報)……
3、學了課文,老師也有自己的收獲,你們想聽一聽嗎?
師配樂朗誦改編散文《父親的菜園》
4、聽了老師的朗誦,請你也來夸夸這位父親,并寫下來。
(1)學生練筆
(2)、課堂展示,評議。
(設計意圖:在有感情朗誦課文重點語句的基礎上解決課前設置的疑難,進一步提升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對課文內容的提煉與拓展,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讓學生讀有所悟,以達到訓練語言、提高表達水平的目的。)
六、作業設計
積累本課具體描寫父親言行的語句。
(設計意圖:學習語言重在積累,豐富的語言積累是提高學生閱讀和表達能力的基礎。)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及板書設計篇四
《小城鳳凰》
知識目標:
認識、會寫“凰、驕、州、繡、棚、壽、側、柚、炸、距、舀、蔥”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文中優美的語言,并學會積累。
情感目標:感受小城的美、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城的美。
教學難點: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摯愛,學習如何表達真情實感。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錄音機、課件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生字、詞語,指導書寫。
2、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教學難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在咱們的湘西,有這么一座小城,山清水秀,人杰地靈,以獨特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征服著世人。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將它贊為中國最美的小城。你們知道這是哪個地方嗎?(鳳凰)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28課,走進小城鳳凰,一起領略它那獨特的美。(板書課題:小城鳳凰。齊讀課題)
2、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詞。
2、學習小組交流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
3、檢查學生生字詞掌握情況。
(1)認識生字詞。
驕傲、鳳凰、貴州省、繡起、瓦頂棚、萬壽宮、左側、橘柚、油炸、距離、舀起、蔥綠
(2)指導讀準字音,識記字形。
“凰”是三拼音節,不要讀成“fàng”;“炸”字在本課讀第二聲,不能讀成第四聲;“蔥”字的聲母是平舌音,后鼻韻母。
運用觀察比較、部件拆分、難點解析等方法識記。
(3)指導書寫。
“凰”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先寫外面的部分,第二筆是“橫折斜鉤”,要注意留出“皇”字的空間;“驕、繡、棚、側、柚、距”幾個字均為左窄右寬的字,要注意寫均衡;“舀”字的兩短橫不能連起來;“蔥”字中間部分的一點不能丟。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小城的美?
2、找出具體描寫小城美的段落。
3、在讀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準備質疑。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及板書設計篇五
《蝙蝠和雷達》
教學目標:弄懂人們是怎樣從蝙蝠的飛行受到啟發,發明雷達的。德育目標: 使學生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系。教學難點:了解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系。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有關仿生學的課外資料,制作資料卡片。
2、教師準備有關仿生學的圖片或制作相關課件。
學習方法: 自主選擇,獨立閱讀,再組織合作探究與交流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師誘導式引入:
出示一種仿生學成果:你知道直升飛機是人類怎樣發明出來的嗎?人們經常從自然界的動植物身上得到啟示,發明出許多東西,為人類造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蝙蝠與雷達》就是運用仿生學為人類造福的很好的例子。
1.(出示蝙蝠圖片)認識它嗎?關于它你們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飛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濕的洞里,是哺乳動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么?知道雷達有什么作用嗎?
(雷達可以使飛機安全航行;雷達可以搜索敵機;雷達可以觀測天氣情況……)
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貼蝙蝠圖片)而雷達則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探測儀器(貼雷達圖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為什么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2.交流后展示并齊讀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3.小結并質疑。
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圍繞這個主要內容,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示?蝙蝠是怎樣探路的?為什么裝上雷達飛機就能安全飛行了呢?……)
4.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這些問題老師都明白,那么是老師告訴你們呢?還是——(自己讀書自己解決。)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你們對蝙蝠有什么認識?(了不起、本領大、飛行靈巧……)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夜間”“還能”“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極細”等)。
3.指導朗讀。
①從我們剛才找到的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領可真夠大的!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點詞語朗讀時要加重語氣。
過渡:是呀,蝙蝠究竟是靠什么來探路的呢?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也來當回科學家,做一做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