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感悟,通過寫心得感悟,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生哲理的歷史故事 蘊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及感悟篇一
有一天,齊景公向賢相晏嬰求教,晏嬰說:“大王喜歡穿紫色衣服,下面自然有人效仿,怎么制止得住呢?如果大王您不穿紫衣,并且厭惡穿紫衣的人,不用制止,穿紫衣的人就會變少。”
第二天上朝,齊景公果然換上了素色的衣服,然后對群臣說:“我非常討厭紫色染料的氣味。”有一個大臣近前奏事,他揮手說:“離我遠點!我討厭紫色染料的臭氣。”結果當天所有的大臣都不再穿紫色衣服,沒多久,整個齊國也找不到一個穿紫衣的人了。
古人說:“揚湯止沸,莫若去薪。”有些事情看似困難,但如果找到事情的根源,對癥下藥,就能事半功倍。頭疼醫腳,看似不相干,有時卻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奇妙功效。
人生哲理的歷史故事 蘊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及感悟篇二
《莊子·外物》有一則寓言,講的是宋元君與白龜的故事,最后還讓孔子上場做了個評論:
宋元君半夜夢到有人披頭散發,在側門邊窺視,并且說:“我來自名為宰路的深淵,被清江之神派往河伯那里去,但是漁夫余且捉住了我。”元君醒來,叫人占卜此夢,卜者說:“這是神龜啊。”元君說:“有叫余且的漁夫嗎?”左右的人說:“有。”國君說:“命令余且來朝見。”第二天,余且入朝。元君問:“你捕到了什么?”余且說:“我網住了一只白龜,直徑有五尺長。”元君說:“把你的龜獻上來。”
白龜獻上之后,元君又想殺它,又想養它,心中猶豫不決,叫人來占卜,卜者說:“殺龜用來占卜,吉利。”于是,元君命人挖去龜肉,用龜甲占卜,七十二次都沒有失誤。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就說:“神龜能夠托夢給宋元君,卻不能避開余且的漁網。它的智巧能夠占卜七十二次沒有失誤,卻不能避開挖肉的禍患。這樣看來,智巧有窮盡之時,神妙有不及之處。即使有最高的智巧,也避不開萬人的謀害……”
孔子的評論中,讓人聞之心驚的是“雖有至知,萬人謀之”一語。武俠小說中,沒有人可以獨自對付武林同盟的人海戰術。不論你如何聰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何況是萬人共同對付你?若想躲過這樣的災難,顯然需要大智巧。
所謂大智巧,至少要從提高自我修養著手。《莊子·徐無鬼》記載了一只靈巧猴子的故事,可以作為借鑒:
吳王一行人渡過長江,登上一座猴山。群猴看見人來,都驚慌地跑開,逃到叢林中。這時,有一只猴子,從容地攀著樹枝跳躍,在吳王面前賣弄靈巧的身手。吳王射它,它敏捷地接住來箭。吳王命令左右軍士一起迅速連發數箭,它就中箭摔下樹而死。吳王回頭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說:“這只猴子自以為靈巧,仗著身手敏捷來傲視我,才會落到這樣的下場。要引以為戒啊!不要以驕傲的態度對待人啊!”顏不疑就去拜董梧為師,去除驕傲的態度,摒棄享樂,謝絕榮華,三年之后,國人都稱贊他。
以上這段故事中的猴子,確實本領高強,但是奈何萬箭齊發,無所遁逃,以致死于非命。猴子只有小智巧,那么人呢?吳王最后對顏不疑說的話,顯然有警示意味,而顏不疑也立即決定消解自己驕傲的態度,拜師修煉去了。
古代國家設有卜人,是專門負責占卜的官。占卜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周易》占卜。《周易》以六十四卦與三百八十四爻來代表人間的各種復雜處境,并且為每一個卦與爻寫下卦辭、爻辭,說明其吉兇悔吝。這一套占卦系統有其靈驗之處,但是歸結其原理則是強調修德的重要。理由是:有欲望,才會有得失;有得失,才會有吉兇。如果降低欲望,就可以消解得失之心,然后也就不會受制于吉兇之說了。”
譬如,“止謗莫如自修”就是一句很好的話。修養到了一定程度時,自然可以逢兇化吉,正如“謙”卦代表謙虛,其六爻“非吉則利”。反之,若無任何修養,則難免招來別人的圖謀與敵視,此時命運就不堪設想了。
人生哲理的歷史故事 蘊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及感悟篇三
一位秀才幾次參加科舉考試均落榜,他心灰意冷,執意不再參加考試,這讓家里人很著急。
一天,大師路過秀才家,家人急忙請求大師對秀才加以勸慰,化解他那顆冰冷的心,讓他重新振作起來。
大師來到秀才的房間,見秀才坐在火爐旁邊發呆。他走上前,對秀才說:“學生為何不愿再科考?”“我幾次科舉不第,早已心灰意冷。”秀才對大師說。大師無言,環顧四周看見一盆水,便端起水對秀才說:“施主,我用生命擔保,如果你能讓水飛起來,我定會助你科舉中第。”秀才眼前一亮,問大師的話可否當真,大師當場表示不是玩笑,秀才立即對大師說,明天告訴他最佳答案。
大師走后,秀才看著那盆水,思考整夜得到了幾個答案。
第二天,大師又來,問秀才何以讓水飛起來。秀才端起水盆灑向空中,水便飛了起來,可大師不認可這個答案。秀才又說把水裝進水袋,然后掛在風箏上水便可飛起來……大師對這些答案都不滿意,認為這些答案都不妥,水很快會掉下來。秀才徹底失望了,對大師說找不到最佳答案。
大師拉著他的手進到屋內,拿起水壺裝了些水,然后鉤旺爐火把水壺放在上面。不一會兒,水壺里的水開了起來,看著騰騰上升的水汽,大師笑著對秀才說:“學生你看,水已經飛起來了。”秀才頓時愣在了那里。
“對你來說,水飛起來是奇跡。但這個奇跡的發生,是有條件的,它的內心必須滾燙發熱。你的科考之路也一樣,必須始終保持一股熱度,保持一顆滾燙的心,奇跡才能發生。”大師對秀才說。
秀才頓時明白了一切。
人生哲理的歷史故事 蘊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及感悟篇四
清同治十年,在南洋經商的張弼士參加了法國領事館舉辦的一個酒會。當時,來了不少貴賓,工作人員端來了法蘭西上等葡萄酒。張弼士拿起酒杯,輕輕啜了一小口,細細品味,香甜爽口,一股綿綿的習習酒香在口中久久不能散去。貴賓們端著酒杯,都久久不愿放下。
法國領事見狀,說出了一段有趣的往事。
那是咸豐年間,他隨英法聯軍進駐煙臺,因無葡萄酒相伴,感覺分外枯燥無味。這時,有人來報告說,在附近的山中,發現了大片大片的野生葡萄林。士兵們歡呼雀躍,他們采回野生葡萄,并用自制的小型制酒機來榨汁釀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用野生葡萄釀造的葡萄酒別有風味,令人陶醉。
法國領事講這則逸事時,現場不少人聽后只是笑笑而已。然而,張弼士卻將法國領事的話牢牢記在心中,并且,一個宏大的構想逐漸清晰起來。張弼士來到煙臺經過周密的考察和籌備后,張裕葡萄酒釀造公司便在煙臺橫空出世了。
如今,張裕葡萄酒的營業額已經高達數十億元,名列中國葡萄酒業的榜首。煙臺也被國際葡萄酒局列為中國唯一一座國際葡萄酒城。
有時,別人一句不經意的玩笑話就會蘊含著巨大商機。如果,當時張弼士聽后只是把它當成一句玩笑話并哈哈一笑,那么,我們今天就很難在煙臺看到張裕葡萄酒的輝煌了。
人生哲理的歷史故事 蘊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及感悟篇五
生活中,我們常常打敗別人,卻很難戰勝自己,也就是說,自己的那顆心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去了不該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丟了,“我”也就不復存在了,成了形同虛設的行尸走肉。
那么,該怎樣讓自己擁有一顆積極、進取、樂觀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為心靈設置一個節制的閘。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夠被擋在心門之外,人才會變得寧靜。只有心靜了,我們才能有正確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沒有節制,心往往盛了不該盛的東西,比如忌妒、貪婪、仇恨等,而這些正是噩運的種子。秦國的太醫李醯自知醫術不如扁鵲,于是派人殺了他。可是到現在,天下談論診脈的人還是遵從扁鵲的理論和實踐。其實忌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醯能化忌妒為動力,發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頭趕上甚至超過別人,從而真正地改變命運。
沒有節制,常常丟了自己。晉獻公想向虞國借路去討伐虢國,荀息建議晉獻公用最好的寶玉和良馬賄賂虞國君主,向他要求借路。晉獻公說:“假如他接受我的禮物又不借路,怎么辦?”荀息說:“他不借路,必不敢接受我們的禮物。”晉獻公說:“好吧。”就讓荀息帶著兩樣寶貝去賄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見良馬和寶玉如此大禮,大喜之余,就打算答應借路。宮之奇勸諫說:“不能答應。虞有虢,好比車兩邊有護木,護木依靠車子,車子也依靠護木,虞虢兩國的地理形勢正是這樣。假如借路給他們,那么虢國早上滅亡,虞國晚上就要跟著滅亡了……”虞公不聽,堅持借路給晉國。荀息討伐虢國取得了勝利,三年后又發兵打敗了虞國……可見,虞公心里沒有設置節制這個閘,因此丟了自己和江山。
淺水大魚不游,淺土大木不長。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節制,就離不開很高的修養、淵博的知識、良好的習慣,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我們才能很好地為心靈設置這個閘,讓它擋住欲望、貪念、丑陋、邪惡……讓心靈裝滿人間真情,裝滿人間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