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姥姥語錄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其實在張校長發這條信息之前,我們的杜老師就已經讓我們閱讀《姥姥語錄》了。
這是一本充滿愛和善的書,字里行間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
事情:包包子,撿麥穗,聊閑話……但卻在作者的筆下生動了起來,如果沒有對姥姥那份無微不至的愛,對生活的感觸深厚,怎么會寫出那么生動,那么活躍,那么活躍;更激活了心中對愛的理解,對孝的理解,對人和生命的理解。
這本書啟發了我兩點:一是姥姥的智慧;而是作者的孝心。
姥姥那些智慧的語言和比喻令我印象極為深刻,其中,就有這么一句:
“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這叫別人幫你。”我一開始對后半句很奇怪,給別人盛飯,怎么能叫別人幫你呢?后來想了想,正因為是有了前一句“有一鍋米自己吃不了”,這句話才能讓人想通,姥姥的智慧真是博大啊。
作者為了能讓97歲的姥姥能有些事做,讓姥姥剝瓜子來掙錢,作者是想讓姥姥快樂地過完一輩子;為了能讓姥姥補補身體,補品從幾元一斤買到幾千一斤,為了能讓姥姥開心,作者真是費盡心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趁著家人還健在,只要讓長輩感到滿足,幸福,這即是孝了。
姥姥語錄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姥姥語錄》是我們熟悉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倪萍的著作,是她為了感懷與姥姥一起走過的五十年而寫。
人們常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再次閱讀《姥姥語錄》,我不再僅僅只為姥姥和外孫女之間的感情而感動,我有了更多的感悟。
《姥姥語錄》是一本溫暖人心的書。看這本書,我總是看一會,停一下,想一想,眼眶經常是濕的。因為讀這本書,我也想到了我的姥姥。我的姥姥沒有活到九十九,她沒讀過書,也不識字,姥姥的一生只是一個有著中國傳統女性身上的美麗與智慧的普通婦女。
看完《姥姥語錄》后,我想起很多與姥姥有關的記憶。姥姥有一個神奇的包,每次看到我她總會變出香甜的糖和水果;姥姥有一雙靈巧溫暖的手,在我摔破褲子時她幾下子縫出了一朵花,牽著姥姥的手即便走夜路也不怕。姥姥還會告訴我很多植物的名稱和藥用價值。記憶中的姥姥是我童年的一本百科全書,是我的知心好伙伴。
姥姥對我很好,但我卻來不及對她好。如今姥姥過世已經五年,每次想到姥姥我總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悔恨。姥姥說,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別怕,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是啊,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因為親人的離世沉浸于長久的悲痛之中,始終不是親人的期盼,好好活在當下、好好珍惜身邊愛你的人才是最好的選擇。畢竟,世間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少一個,就再也找不到那份獨一無二的'愛了。
白巖松曾催促倪萍:“倪姐,快寫寫姥姥吧,我們需要姥姥的精神。”確實,《姥姥語錄》里的姥姥是個很有生活智慧的人,她用99年的人生經歷總結了一條又一條純樸實在的生活智慧,這些智慧是她人生經歷的積淀。
姥姥說,心里有氣有怨,說出來就好了,不管真對真錯,別留著,留日子長了,就長在身體里了。姥姥說,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看到這里,我想到被譽為“法家先驅”管仲的話:凡人生之生也,必以其歡,憂則失紀,怒則失端,憂悲喜怒道乃無處。愛欲靜之,遇亂正之,勿引勿摧,福將自歸。人一輩子只有短短幾十年,我們能做的是充實地、敞開心扉地過好每一天,這樣等幾十年后再回憶起今天留下的就是滿滿的幸福。
姥姥從沒想過用她的道理來教育誰,但她的后代確是我們眼中的成功者:勤勞踏實、自信大方。倪萍說,我潛移默化地受她的影響很大。看到這里,我想到了新教育的家庭教育主張: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里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通常,優秀孩子成長為優秀人才的背后,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的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老師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問好是文明禮貌的一種表現,學生見到老師問好不光體現了孩子的教養,還有老師的教育。每次看到認識的孩子我會主動跟他們打招呼或是微笑致意,孩子們也會開心地跟我打招呼,前幾天班上一個羞澀的小女孩還大聲地向我問好。我想,以后我要求他們做的我一定自己先做到。
智者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通過和姥姥的交流,我知道了很多人生真諦。作為一名教育者,身教重于言傳,我們要做的是盡量讓好的影響成為一種生命狀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姥姥語錄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 愛越分越多,愛是個銀行,不怕花錢,就怕不存錢。”
這就是姥姥說的話,這就是姥姥的智慧,同樣打動我的還有倪萍的孝心。
倪萍為了讓姥姥不閑著,自己想辦法讓姥姥有事做,就讓她剝瓜子,姥姥便感到很滿足,在姥姥的葬禮上,倪萍前所未有的平靜,更是打動我,其實她在內心里是多么不想讓姥姥離她而去,多么痛姥姥的逝去。姥姥在北京住的那段日子,倪萍讓姥姥收集舊衣服,并給姥姥發工資,多么的用心,只是為了讓姥姥覺得不再那么空虛。
古人曾說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讓我們珍惜身邊愛我們的人,做一個充滿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