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春節日記日記家鄉的春節篇一
今年的春節,我是在奶奶家過的。風俗的不同使奶奶家的春節和姥姥家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令我充滿了好奇。
除夕的上午,大家就忙活開了。快把鏡頭拉過來!這里是廚房,正在做晚上給奶奶上供的供品。瞧,公雞拔光了毛,雞頭高高地昂起來,翅膀被撐開了,用竹竿牢牢固定。下半身是向后翹著的,放在一 個白瓷碗里,遠遠望去,這雞就好像馬上就能夠飛上藍天似的。
院子里的小木桌上,已經擺好了一些供品。看,有豬蹄、雞、豬肉、豬肝……十分豐富。每一個都被做成漂亮的花樣,就連那豬肝,也被做成了一朵層次分明的花兒,好像藝術館里的展品一樣。
除夕夜來了,奶奶和她的兒媳婦們開始包餃子,而爺爺、爸爸他們則去了老房子祭祖。由于祭祖女人是不能看的,所以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家里吧。
奶奶、媽媽、三嬸在包餃子,奶奶搟皮,媽媽和嬸嬸包。我仔細地觀察了一下包好的餃子,它挺著大肚子,扎著一排“麻花辮”,是一個“矮胖子”。因為它還穿著“白襯衣”,所以我認為還是叫 它“愛干凈的矮胖子”比較恰當一些。餃子們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橫成列,豎成行,讓我不禁想起了訓練有素的士兵。
吃餃子的時刻到來了!伴著窗外的鞭炮聲,一盤盤“珠圓玉潤”的餃子上了桌。我趕緊夾了一個放進嘴里,啊!好香!我顧不得別的,一口氣吃了一盤多,才住了口。
今年的春節過得特別奇特而有意思,它將成為我心中抹不掉的回憶!
家鄉的春節日記日記家鄉的春節篇二
初二,我和爸爸媽媽去奶奶家過年。咦?你可能會問:為什么你初二回老家呢?大年三十不行嗎?因為,今年我們家蓋了新房子,今年一定要在新家里過年的。否則不會大吉的。
我們一家出發了,在路上,我睡了三個小時的覺,從我家到老家只需要4個小時,很快的。
終于到奶奶家了,由于人太多,有大伯伯、大嬸、二伯伯、二嬸、三伯伯、三嬸、四伯伯、······人太多太多了,記都記不住。
離開了徐州,告別了我的老家,也就是說,我馬上就得上課了。哎呀,我的寒假作業還沒做完!好煩哦!
家鄉的春節日記日記家鄉的春節篇三
按照我們家鄉的老規矩,每到過年的時候, 我們全家人吃餃子。
我奶奶先拿餃子皮,再拿肉,飽出來的餃子,色味雙美,真讓人愛吃。
過年的時候我們貼對聯,顏色有,紅色、黃色、……,貼對聯的意思是,為了除魔,我們把對聯貼好以后,我和家人放鞭炮,鞭炮的顏色有很多種,比如說:“有紅色、有五顏六色的鞭炮,真 好看。
我們把鞭炮放完,我們就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在外面逛街,有時候媽媽給我買布娃娃,這是我興的一天。
家鄉的春節日記日記家鄉的春節篇四
爸爸媽媽都是離開家鄉在外工作的,但每逢春節,我們都會回老家陪爺爺奶奶一起過年。
臘月二十七,爺爺奶奶每次都是笑盈盈的在村口等我們。二十八的中午是紀念先祖的日子,奶奶和媽媽會忙一上午,準備忌品,放在堂屋中央的八仙桌上,爺爺和爸爸會很虔誠的點上香燭,燒些紙錢。
最喜歡的是跟爸爸一起貼春聯和花邊,春聯是找村里的老太爺寫的。二十九早上,奶奶把用干面燙成的.漿糊交給爸爸我們就開始貼春聯了。我把春聯一張一張分好,爸爸用刷子粘漿糊涂在春聯的反面,爸爸一邊貼我一邊讀,春滿人間百花吐艷福臨小院四季常安”、“百業興旺五谷豐登”…門上,豬圈,雞窩到處都貼上紅紅的春聯。家里頓時一片喜慶,充滿了濃濃的年味。
真正的過年,是從三十晚上的年夜飯開始。奶奶說,農村里年夜飯是一年中自己款待自己的一次,一定要有豆腐、芋頭、魚,吃得越好來年越興旺。
大年初一早上,一家人都會早早的起床,我會第一個沖到爺爺奶奶房間跟他們說:“爺爺奶奶新年好,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他們也會把很多祝福送給我。這時候,媽媽已經把熱騰騰的湯圓端到了桌子,一家人圍著桌子,喝紅棗茶,吃湯圓。
接著,爸爸會燃起長長的鞭炮,炮竹聲中,拜年的孩子都涌進了院子,相互說著新年快樂。我會加入他們拜年的隊伍中,一家一家的拜年,會收集到好多花生和糖果。
大年會延續到初五,這期間,我們還會去外公家,給外公,老爺,老太拜年,給好多親戚拜年。
指導老師評語:
春節是親人團聚的最好日子,給人以溫暖,更讓在外工作的人有了家的歸屬感。
家鄉的春節日記日記家鄉的春節篇五
我的家鄉在一個孤落的小村里。那里沒有城市的繁華,沒有城市的璀璨,但片刻的清幽、卻會留住永恒的微笑和洗刷不掉的農家淳樸。
記得寒假中最讓我難卻的就是春節十二點鐘的那個瞬間。
就這樣緩緩的、我的眼神停在那根細而銳利秒針上。
那一刻我拼住了呼吸,一切仿佛都停止了,但唯有它、還在一點一點的完成一輪生命的變遷。
在整個屋子里靜靜清晰“滴滴答答”的回聲。甚至連屋外的剛探出頭的嫩草也不再舞蹈。
一縷縷皎潔的月光照射在空地上,仿佛一段光滑的絲綢搭成的橋梁,準備迎回20xx年的冬天,送來20xx年的春韻。
快了.....快了!
十二點鐘距離近在咫尺,365天的馬拉松,終于到了尾聲。
“滴滴答答"聲仿佛細細流水般,愈來愈烈清晰,愈來愈強烈。他來了。
”當~當~當......“
春韻一乘著徐徐的微風到來了。
那風、是暖的..........
一顆綠色的種子埋在了地下,等待萌發,因為它本就是大地......
剎那間隆隆的鞭炮聲洋溢在了整個村里。
家鄉的春節日記日記家鄉的春節篇六
回憶每年的春節,都是一年比一年好玩啊。我家鄉在潮州,那兒好玩的也是多,自個有自個的獨特風俗,特別是春節了!
我想起除夕前兩天,這幾天,大人可忙了,要買雞、鴨,魚,肉,什么的,家家戶戶必須大掃除,還要把這些食物準備好,除夕和正月來拜祖宗的。到處是濃濃的年味,香味。
除夕夜,那可是熱鬧非凡啊,大家準備一年最有意思的團圓飯,煮好飯,大大小小必須祭拜祖宗,最后長幼依序跪拜,呵呵,最快樂的時候,當然是放鞭炮了,一整夜,連續放。“啪啪啪”可熱鬧了!家家放煙花,五顏六色,可美了。這晚,大大小小的,都在歡迎新的一天——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雖然沒有除夕熱鬧,但是也挺好玩的。這天,家家戶戶,男女老少穿新衣,出去拜年。晚上,長輩得給小輩壓歲錢。其實意味一年財源滾滾,健健康康。我們還要祝福所有親戚朋友,美好祝福。因為潮州人說過:“有心拜年,初一初二,沒心拜年,初三初四。”所有親戚朋友,都爭先恐后祝福大家。
有趣的元宵,這天除了吃元宵,家鄉那里可是好玩了,每當吃完飯,走在大街,你會看見有些人在開始舞獅了。舞獅由兩個人合辦一只大獅子,一個扮小獅子,則另一個扮武士,獅子那些可愛,好玩的姿態,逗得大家笑了。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大家來不及鼓掌了。
可惜啊,現在春節都過去了!哎,為什么時間那么快啊!
家鄉的春節日記日記家鄉的春節篇七
春節快到要到了,大人們都在忙著準備年貨,還要大掃除。我們小朋友才不管這些呢,只是一直掛念著一件事——買衣服(女孩子沒別的可買),男孩子喜歡買鞭炮。
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都在貼著春聯,晚上還要吃團圓飯,除非萬不得已才沒回來吃團圓飯。年飯有兩種特殊的菜那就是魚和芥菜莖,魚一般表示“年年有余”,芥菜莖一般表示健康長壽。吃完飯,我迫不及待地向爸爸要壓歲錢,爸爸給爺爺、奶奶還有我壓歲錢,我出去玩了一會兒,直到春節聯歡晚會開始,我才回家。看啊看,不知不覺已經零點了,那零點的鐘聲響了,我才戀戀不舍地上床睡覺。
初一到,大家都到鄰居家串串門,年老的祝年輕的生意興隆;年輕的祝年老的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初二是“女婿日”,女婿都要到丈母娘家拜年。初三不大吉利,一般不出門。初四神下地,早上不可以洗小孩的衣服。
一眨眼元宵節到了,春節最熱鬧的應該是元宵節,大家要點燈籠排成一排像人間的火龍,每家每戶都要派一個人出來扛燈排,中間扛佛像在村里一圈保護一方平安。燈籠如果燒著了,我們誰也不滅它表示“出丁”之意。燈籠燒著了新婚夫婦要在燈籠下鉆過去。你知道為什么要鉆燈下嗎?因為他們盼望生“男丁”。我們村雖然不如城市,但春節時總比城市熱鬧。
過了元宵,我們已經上學了,春節已慢慢離去……
家鄉的春節日記日記家鄉的春節篇八
月是故鄉明,節是家鄉親。在家鄉,春節是我們最歡樂的節日,臘月三十的守夜,正月的拜年等都像一個個美妙的音符,永遠刻畫在我的心里。
家鄉的春節習俗并不復雜,除去那較為簡單的儀式外,剩下的時間與空間里,皆是無盡的歡聲與笑語。
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千家萬戶幾乎同時打開大門,先迎一陣財神等吉神之后,再將鞭炮點燃,一時間,黑夜變白晝,萬千鞭炮如同驚雷般震天撼地,數不盡的煙花在天空誕生,毀滅雖只有一瞬間,宛如萬千朵仙花,異草般美麗,在天空中爭奇斗艷。
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賀的一個時刻,大家都會回到家里,與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嘗美味佳肴,享受著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我們可以到室外去觀看四處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走在小鎮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你都會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企業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煙花不斷涌現,我們所看到的煙花越來越美、人們燃放的煙花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我感到變化很大。除了晚上八點鐘的春節聯歡晚會外,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我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是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啊!
家鄉的春節多姿多彩,最快樂的當然要屬我們小朋友了。除了過年能有壓歲錢外,最開心的是我們可以輕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節里,男孩子們可盡情地點放鞭炮,每一次響亮的爆炸聲,都預示著一次快樂的歡呼,哪怕是冒著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
家鄉的春節日記日記家鄉的春節篇九
每個地方春節的習俗可能不一樣,但是,無論什么地方的春節,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熱鬧。我家鄉的春節也不例外。
團圓飯,當然是春節必不可少的了。飯菜特別豐盛。大家并沒有急著吃飯,而是在敬酒,互相說著祝福的話。
吃完飯后,我們一大家子圍在電視機前看春晚,時不時對節目作出評價,聊天聲和歡笑聲交織在一起。
除夕夜,我家總會買許多煙花,有大箱的,也有可以拿在手上玩的。每次都是爸爸點燃大箱煙花,天空瞬間就變得五彩繽紛。那些煙花似乎在比誰最漂亮,所以都賣力地表演著。天空中煙花不斷,我也點燃煙花,讓手里的煙花飛舞著,心里和那煙花一樣樂開了花。放完煙花后,大家都戀戀不舍地回房間睡覺,在夢里繼續“煙花之旅”。
美美的睡了一覺后,新的一天開始了,我們以嶄新的面貌出現。我們穿著新衣服,蹦蹦跳跳地走到客廳。今天的早餐不一樣,有年糕、餃子、餅干和糖果,桌子上鋪滿了食物。我們的食欲大增,一邊吃著餃子,一邊盯著桌上的糖果餅干。餃子一吃完,我們就一人抓一大把自己喜歡吃的糖果餅干,出去玩了。
熱鬧的春節,所有的煩惱都一掃而光,大家都開心地笑著、玩著。
家鄉的春節日記日記家鄉的春節篇十
一想到春節,我是既高興又覺得是一種煎熬。高興是——可以收紅包,煎熬是——到了晚上要守歲,要到12點以后才可以睡,我一個小時都支撐不住,何況是一個晚上呢!
大年三十一大早,我聞到臘肉的香味,原來是奶奶在那里做年菜。我穿好衣服,來到廚房,看到奶奶做好的香噴噴的菜,口水情不自禁地流出來,我偷偷用手捏起一塊肉,就往嘴里送,奶奶笑著拍拍我的頭:“小饞貓,等會兒一起吃!”。我不好意思的走出廚房,發現爸爸也起來了,他拿著紅紅的對聯在門口貼了起來。紅紅的對聯貼在大門口,新的一年也隨看來到。
大概十點左右飯菜都做好了,我忙幫著把飯菜擺在桌子上。爸爸提醒我:“在吃團圓飯之前,要給祖先磕三個頭。”我跪在地上,想起了爺爺,眼淚就情不自禁的流下來。要是爺爺還在該多好啊!爺爺在世的時候,只要有吃的就會給我吃,總是對我無比的疼愛,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爺爺。我磕完頭,爸爸便在門外放起了鞭炮。放了鞭炮就可以吃團年飯了。一家人圍著桌子吃團圓飯,桌子上擺滿了美味佳肴:魚、蛋卷、雞湯、扣肉、清炒筍片等等。我們一家人舉杯,共享這團圓時刻。
到了晚上,奶奶把火生起來,一家人坐在椅子上烤火,我坐在椅子上又暖和又犯困。我的頭像一個笨重的石頭似的——抬起來又垂下去。好不容易熬到了12點,我艱難地挪著沉重的腳步,一躺到床上便呼呼大睡起來。
后來我知道了守歲的來歷:從前,有一個叫歲的怪獸,每到正月初一就出來陷害人類,危害莊稼,后來玉帝知道了這一件事。就叫年下凡來把歲趕走,最后年趕走了,可是怕歲又回來,所以就有了守歲這一風俗。
這樣一想,我覺得過年是一個快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