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西游記讀后感100字篇一
遍觀《西游記》,孫悟空仿佛是個理想的化身。無牽無掛,天宇間赤條條的一石猴,那又如何?學成武藝,精進而歸,自封齊天大圣,手持如意金箍,縱使小圣施威也難降大圣,他如其名,與天同齊。無拘仿佛深深地根植于他的思想里,皇帝輪流做,今年到俺家。無視天條禁令,追求平等與自由,但結果何如?
恐忘其初心,醉心功名矣。
他身陷緊箍,三兩咒語,他西天取經,保護唐僧,他漸穩重練達,不似八戒,鬧嚷歸家。西天路上,他行走,但徒生意外,他遇上六耳獼猴——他另一個自己。絕非偶然,且必須。他叛逆,他驕縱,他傷唐僧,西天大道真經他一人取。他事實上搏斗,與自己最后的野性搏斗,他勝了,另一個自己卻死了。以后也一心一意保護唐僧,直至最后。有些英雄式的悲傷泛濫成災,且行,且悲痛。
他成長,如菩薩和佛祖心愿成長,在功名的模具里澆鑄畸形的英雄。且嘆,且悲。他的成長是個人內在個性的妥協和天性的泯滅,唐三藏的佛心明澈和心智堅定把他往這條路上引。
曾有人戲言,在天庭里觀音最看得上眼的就是大鬧天宮時孫悟空了,意氣風發,始終有一種內向思考的反叛精神,是天庭眾神平淡枯燥里一抹亮麗的光彩。他映照人性,映照佛心,映照神境,觀天地六界。悟空敢于懷疑命運,有多少不屈靈魂用生命為之吟唱。今何在,在《悟空傳》中為悟空的不羈辯白:“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
喜歡《西游記》,不是因為他的故事有多精彩,當然,這本身是其出彩的原因之一,不是因為故事的主角有多帥,一只毛猴也帥不到哪去,不過是悟空一顆堅強的心。不似八戒,一心嚷嚷著回高老莊,不似悟凈,一心埋頭苦干,沒有事業心。悟空其出彩,源于不屈且努力。西天路上,一路不少妖怪。他披荊斬棘,斬妖除魔。但并不總是時時順利,但凡是上頭有關系的妖怪,悟空總不能降服,可是他氣餒了嗎?沒有,要不唐僧如何取得真經?只可惜,悟空已在醉心當官的路上越走越遠,他卻忘了自己是大圣。對人只說自己是唐僧的大徒弟,要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他忘了,他忘了尊嚴和自由,卻沒忘自己曾是個弼馬溫,官位已將他沖昏了心,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早已在那場天翻地覆的硝煙中死去。五百年后,五指山下,一個虔誠西行的悟空重生,不是鳳凰,只是心帶緊箍的小僧,嘆之,憐之。
我愿以《悟空傳》結尾,悟空的尸體落入熊熊大火,燒了七天七夜,剩下一塊燒焦的石頭和一根燒斷的金箍。
西游記讀后感100字篇二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我為《西游記》驕傲,也為我的祖國自豪。在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筆下,每一個人物都那樣栩栩如生,讓我百看不厭。
每次讀完西游記,唐僧師徒四人在我的腦海中就有了不同的位置,我喜歡三個可愛的徒弟,卻惟獨厭惡一本正經的唐僧。
孫悟空神通廣大,七十二變出神入化,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他對師父的忠心,對師弟的負責更是日月可鑒。他頑皮好動,脾氣倔強,暴躁易怒,可這些優點和缺點結合,才有這樣一個獨一無二、人見人愛的孫悟空。他執著、勇敢、堅強、自信、寬容、善良……孫悟空,你不愧是與天同齊的“齊天大圣”,也不愧是我心中的英雄!
豬八戒好吃懶做、貪杯好色,還傻里傻氣的,可他很善良,也傻的可愛。很多人都說他沒用,可他在取經途中也是功不可沒的。他沒有孫悟空的神通廣大,沒有沙僧的勤奮老實,可他卻有自己的無憂無慮,這份快樂的純真之心使他可愛,也使我喜愛!
沙僧沒有孫悟空的缺點,沒有豬八戒的優點,可他卻是我最喜愛的人物。他忠厚老實,尊敬師父,敬重師兄。有妖怪來犯時,他總是義不容辭,這份勇敢怎能不讓人喜愛?不管何時,他總是默默奉獻他的力量,最重最苦的活永遠由他承擔,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怎么不值得我們學習呢?這樣一個任勞任怨的人怎能不讓我喜愛呢?
唐僧貴為三個好徒弟的師父,自然有他與眾不同、可圈可點的地方,善良慈悲是他的心,可我卻厭惡他。他抱著普度眾生的艱巨任務踏上取經之路。可就因為他所謂的善良,對任何人都深信不疑,多少次死里逃生。孫悟空拼死相救,可他卻是非不分,顛倒黑白,聽信豬八戒的挑撥離間,多次將悟空逐出師門,這樣一個不明是非的人怎能讓我喜歡?他一本正經地誦經念佛,可連最基本得人心都無法看透,他有什么資格談普度眾生呢?我厭惡他。
吳承恩真是一個聰明的人,他用心血編寫了《西游記》——一部讓使人贊嘆的偉大著作,《西游記》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強大,證明了中國人的智慧,這一部經典之作為中國增光添彩。
我喜歡《西游記》,也喜歡你——我的祖國。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我想對著祖國的藍天吶喊:我愛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