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端午節初中小學端午節隨筆篇一
端午節,隨著初夏的和風款款而來,家家戶戶的人們都忙碌了起來。
糯米是昨天晚上泡的,粽葉是今天早上洗的,我對粽子的盼望,是幾月前就開始的。
食材似乎準備的很慢,但也不過兩個小時就準備好了,為了區分各種口味的粽子,奶奶用她那靈巧的手把粽子包成各種圖形,咸口的是三角形的,甜的是枕頭型的,甚是別致。到了傍晚,天邊的云霞悄悄的離場了,粽子也隨之包好了。
它們一個個迫不及待得滾進了大鍋中,咕咕嚕嚕地泡起了溫泉澡。
30分鐘!快了快了!我緊緊盯著墻上的時鐘,圓圓的鐘盤,好像有一個個粽子在圍著它不停地轉呢。“好啦!好吃咯!”仿佛一道圣喻從天而降——“燙!小心點!”,我哪顧得上,剝開墨綠的箬葉,油白的米團里鑲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儼然一件珍奇的藝術品。忍不住嘗一口,軟糯香甜的味道直擊心腦,幸福不過此刻啊!不一會兒,我就倚在桌旁,肚子已然是一面小鼓了。
那一粒粒糯米,一個個甜棗,就是一顆顆跳動的心,隨著初夏的和風,吹拂大地。
端午節初中小學端午節隨筆篇二
我的家鄉在羅江鎮濱江村,挨近汨羅江,這是一個美麗神奇的地方。汨羅是端午源頭,還是龍舟故里,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會有許多觀眾來看賽龍舟哩。
說起端午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戰國時期,有一位大臣名叫屈原,楚王一向很信任他,聽從他的建議,可是小人嫉妒懷恨,進饞言,楚王沒有主見,把屈原貶黜了朝廷。他四處流浪,后來到了南方。聽聞楚國滅亡,屈原傷心極了,他決定投汨羅江,以死明志,人們聽到這個噩耗,失聲痛哭。
附近的人叫漁民打撈屈原的遺體,可一無所有,看著江里的小魚小蝦游來游去,都擔心它們吃屈原的尸體,怎么辦呢?同去的人有手里拿著粽子的,就把粽子扔了下去,祈禱著:小魚小蝦呀,求求你別把屈原吃掉吧!
屈原投江的那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人們就把吃粽子紀念屈原的習俗流傳下來了。你們知道我家是怎么過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這天必吃粽子,有肉餡的,紅棗餡的,撕開粽葉,那雪白的糯米發出陣陣香氣,很誘人,咬上一口,好甜。特別是有紅棗的,讓我回味無窮。
端午節最快樂的是我們小朋友,這一天,我們要穿上新衣服,打扮漂漂亮亮的,胸前掛著一個香噴噴的掛件,叫香袋,是用花布織成的,里面填滿香料,外面用用五顏六色的線繡上花紋,上面還寫著各種祝福話。香袋的形狀,有心型的,有五角星的,有圓形的,有卡通形的,個個香氣撲鼻。
端午節在汨羅江上還會賽龍舟,我和爸爸還有姐姐都會去看龍舟。今年看比賽,看見了四個隊伍,有紅隊,黃隊,藍隊,綠隊。首先紅隊領先,黃隊落后,人們大喊“加油加油”,黃隊追上了。但藍隊也不灰心,一直追著黃隊,最后還是沒追上,眼看就要追上了,可比賽時間到,結果紅隊第一名,黃隊第二名,綠隊第三名,藍隊最后一名。
頒獎儀式上出現很多漂亮的煙花,這時我開心地笑了。看了很久,我餓了,回到家連忙跑到廚房吃紅棗餡粽子,姐姐看見我吃,也想吃。我們齊聲說“端午節真好”!爸爸告訴我,端午節雖然好吃又好玩,但是不能忘了它的紀念意義,我一定要記住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初中小學端午節隨筆篇三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初中小學端午節隨筆篇四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每到農歷5月5日的時候,端午節就悄悄的來臨了。
我在家鄉在一個小山村里,家鄉的端午節,媽媽會很早就起床,給我系一根長命縷,是一條細細的五色絲線,據說以五彩絲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有時候無色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就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媽媽會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門楣上,媽媽說著象征著一年的五谷豐登,衣食無憂。
小時候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的許多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爺爺說“你等著,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才回來。用采來的薆蒿放在水里煮沸后,然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果真不疼了,過了幾天就好了。
事后我問爺爺緣由。他說“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不然,可夠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吧!
雖然我和爸爸媽媽現在并不在家鄉,但是我希望以后每年的端午節能夠回去喝一喝家鄉釀的端午酒。
端午節初中小學端午節隨筆篇五
又是一個早晨,又迎來一個粽香四溢的端午節。我帶著朦朧的睡眼,尋著那清香的粽葉味兒走到窗邊。我打開窗戶讓粽香盡情地飄進我的小房間,我聞著那股清香,所有的睡意瞬間消散了。
不知道為何我會覺得今天的空氣夾雜著些許的甘甜。我盡情的呼吸著,盡情的遐想著端午節給我的生活帶來的美好。每年的今天我都有一個神圣的使命,那邊是去三角山。
吃完了兩個雞蛋,我們便背著包袱來到了三角山的腳下,我們順著山間那蜿蜒盤旋的小路,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到了龐大的巖石、強壯的綠樹、香氣撲鼻的鮮花、活潑的昆蟲、清澈的小溪,綠油油的小草。
走著走著,終于走到了三角山的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俯視下方,人們常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站得高,望得遠。看到了那幢幢高大的樓房,條條川流不息的街道,站在山頂上,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令人流連往返。走了一段路,我們都筋疲力盡了,就坐在大巖石上,欣賞著美麗的風景,吃著香噴噴的的飯菜,讓人更加貼近大自然,體會出大自然的神秘和絢麗。伴隨著人們的吶喊聲,天空中的無數“小水兵”羨慕極了,也來到了人們的身邊,天空中雖然下著蒙蒙小雨,但大家一點都不遺憾,而且更加喜歡三角山了。
盡管如今過端午節,母親每年都會包粽子,編絡子給我,盡管母親的手藝一點也不比外婆遜色,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么。
我真懷念兒時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初中小學端午節隨筆篇六
鄉下的端午節 周二是端午了,母親需要給我們編一些五棉線,還要包三角粽呢!母親拎了五個顏色的棉線,分別是紅、黃、綠、藍、白。她先后將這五個線捋好平拿桌上,接著再編成繩,還非常巧妙的弄了一個結。四根五繩子做好了。
母親教我這叫“長命縷”,她又仔細的分別給我們戴在手和腳踝上。還特地囑咐我們說:“要愛惜,等戴上后下第一次雨的那時,取下擲進雨水里。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
”通過端午節風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母親的良苦用心。緊接著要做三角粽了,我看母親拎了荷葉,包著糯米,中間還放著四顆大棗。接著又熟練地折疊荷葉包裹糯米。
還拿五棉線捆扎著,母親接連包了十幾個。母親拿包好的三角粽放進蒸鍋,蒸上了大概十五分。
蒸好的三角粽拿到盤子里,還沒等吃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
我圍著盤子聞了又聞,著急的等待著三角粽變涼。過去了一會,終于能夠下口了。我打開荷葉,白里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下,粘甜滑爽,非常好吃!
大家邊吃邊笑,只因我們都看見了對方臉上的糯米。母親說:“除去吃粽子,戴長命縷外,還有插艾草、撒細糖、賽龍舟……等風俗。”看來,這個傳統節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
這次端午不單單吃到三角粽,還增長了不少見識。我過了一個歡樂的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