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感悟,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感悟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作文書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一
《童年》這本小說是作者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童年》講述了作者一段沉痛的童年往事。主人公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他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在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與丑惡。小說塑造了貪婪吝嗇、專橫殘暴的外祖父,寬厚善良、聰明能干的外祖母,還塑造了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獻身于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這些使小說主人公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并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
看完整本小說,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對正義對善良的堅持能夠讓他在這樣的一個環境里全身而退。外祖父的殘暴,舅舅們的自私市儈,無疑他都是厭惡的,還好他的善良沒有被那個冰冷的世界所改變。還好他的周圍還有一絲溫暖的陽光,寬厚善良的外祖母、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等都是他對于這個世界的一種重新認知,還好善良的人總是占多數的,也感謝心中一直不曾磨滅對正確方向的認知,對善良的堅持…
阿廖沙是讓人心疼的,就像開頭說的,他生活在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母親的離開、外祖父的毒打、還有那個污濁的環境。他審視著周圍的一切,帶著恐懼與厭惡,但阿廖沙沒有被這樣痛苦且屈辱的生活所壓倒,他喜歡陽光中那一絲絲的溫暖,所以他沖破層層障礙與不幸,不斷探索新生活,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感謝他一直在堅持…
阿廖沙亦是幸運的。外祖母的疼愛、小茨岡的淳樸、格里戈里的正直,他直視著他們的生活,并且感謝他們的存在,或許他們正是他感受到的那一絲絲溫暖,在當時那種讓人惡心到發臭的環境中,就是他們讓阿廖沙一次次撥開烏云見到陽光,讓自己在那種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保持著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對于他們的存在阿廖沙是感恩的…
合上書本,我望向窗外,不禁打了個寒顫…
作文書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二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是“小木屋”系列叢書的第一本,如果要了解這套書,就要從這套書的作者——羅蘭·英格斯·懷德講起。
羅蘭出生于美國中部,她從兩歲開始,就和她的爸、媽四處遷移。她在十三歲前,就去過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堪薩斯州的大草原……羅蘭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瑪莉,下有妹妹琳琳、葛麗絲和弟弟菲德列克。瑪莉十四歲時因感染猩紅熱而失明,菲德列克在九個月大時就夭折了。姐姐和弟弟的不幸,和開拓家園的艱辛,使羅蘭從一個天真的小女孩成長成一位堅強勇敢的少女。
這套“小木屋”系列叢書,就是羅蘭的自傳,書中的主人公羅蘭就是真實羅蘭的化身。書中羅蘭以小女孩天真無邪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大森林里的梅花鹿、大懶熊;冬天的白雪、春天樹上的綠芽,還有小木屋里溫暖的火光、媽做的可口點心、爸的悠揚琴聲,都是羅蘭最甜蜜的童年回憶。
我突然從羅蘭想到了自己,并不是相似,而是不同。因為她是開拓者家庭的孩子,而我們,生在和平年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什么有什么,衣食住行無憂無慮。羅蘭那個時代呢?住得是簡陋的小木屋。寒冷的冬天降臨,小木屋的墻角就會進風。若是過冬的食物吃完了,生火的木柴燒盡了,爸就只能去寒冷的大森林里捕獵、砍柴。而且野狼、狗熊,都是威脅到她們安全的,她們家也只有爸一個男子漢,所以羅蘭就成為了爸的得力助手。幫爸堆干草,幫爸搓干草棒,幫媽洗菜,做飯……只要是羅蘭能幫忙的,羅蘭都盡力量。若是在現在,我們都不可能幫爸爸媽媽做這做那哩!
細讀《大森林里的小木屋》,我讀到羅蘭對姐姐的關照,對妹妹的愛護;讀到爸爸和孩子間的愛,母女之間的情。讀完這本書,感動、快樂、敬仰……混雜在一起,讓人慢慢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