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開在心中的花親情篇一
時間已經過去了好多天,我的心情還是久久不能平靜。眼前時刻出現那個被親情溫暖著的患者的畫面,那個求生的無奈,求死的掙扎,那張痛苦不堪瘦骨嶙峋的面容,讓我時刻落淚,而又好生難忘。
那是十一月初的一個晚上,九點鐘左右,手機鈴聲突然響起,是妹妹的電話,她略帶哽咽的說她婆婆的病情很嚴重。關于她婆婆的病情我是知道的,她婆婆得的是淋巴癌,已經有20年左右了,一直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化療痛苦……以前她婆婆的每一次化療,我也看到過,都是“臉色蒼白,暗淡,沒有一點血色,吸著氧,掛著尿袋”的鏡頭……而這一次,癌細胞已經擴散,省城的一家醫院已下了病危通知書,并告訴家屬,她的死亡只是一個時間的等待問題,過度醫療沒有一點意義,要她們回家準備后事。然,雖然知道已無回天之力,但家人還是不想眼睜睜的看著她就這樣離去,知道一切都是徒勞,也知道奇跡不會出現,只是想讓她在離去的時候,盡量安詳一點,盡量減少她的痛苦,讓活著的人不留遺憾,讓離去的人多一點安慰。于是,在“癌癥晚期,過度治療沒有一點意義”的狀況下,妹妹一家人還是決定,再一次給她動了手術。
進入重病室的人,大都處于昏迷狀態,昏迷的人仿佛失去了所有的思維包括知覺,豈不知他的親人卻忍受殘酷的現實帶給他們的痛楚。當患者踏進重病室的那一刻起,在重病室外的休息室守候親人的日日夜夜里,家屬們的心就如吊在空中的重物,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走,隨時都有可能斷裂下墜的危險,痛苦,擔憂,焦慮蜂擁而至……每天從這個隔著兩重天的門進出,感受著黑暗與光明,生與死,殘酷與溫暖的爭奪和較量。
癌細胞在吞噬著每一個生靈,也讓好多個癌癥患者,在死亡路上掙扎,在崩潰中求生,在痛苦中離去。那天,我親眼目睹了在我們對面治療的一位橫紋肌肉瘤的晚期癌癥患者手術后的狀況,但見她身上插滿了管子,一根胃管,一根喉管,一根尿管,二根深埋管,四根引流管。胃里是空的,一直干嘔;喉嚨里一直有痰,不斷地用吸痰器;因為失血太多,渾身發抖,在手術中輸了四袋血,雖然用了鎮痛棒,但她說還是全身無力疼痛,感覺靈魂離開了身體,她說真的是生不如死啊……就這樣,為了親情的團聚,他們做著這樣那樣的手術,承受著化療帶來的后期反應,過度的醫療,把他們折磨得疲憊不堪,有的甚至債臺高筑,而帶給他們的只是一段生命的延續,時間的搶渡。他們的隨時離去,讓親情疼痛,讓溫暖疼痛,讓愛終生疼痛。其實,處在這樣的環境里,我也知道患者的無奈,我也了解親情的掙扎,過度的醫療讓患者有時處于生不如死的境界。他們和病魔抗衡,和內心的不堅強搏斗,也遺憾給家庭的經濟帶來了赤字。他們渴望生存,渴望活下去,他們活的非常痛苦。我也明白家屬的意思,盡量減少痛苦,讓患者安靜的離去。
我也好感動血脈相連的親情,有的為了救患者,賣掉房產,借了外債,只為給親人看病,聽著他們心靈的吶喊,我淚流滿面。血脈相連的親情,生命的延續,流淌的血液里每天都有對生命的呼喚,對康復的祈盼。
親情是人間的大愛,把溫暖和幸福傳遞。親情給我們信心,給我們勇氣,親情是支撐我們生命的力量。親情是春天的種子,是夏天的清涼,是秋天的果實,是冬天的溫暖;親情是喧囂世界外的桃源,是洶涌波濤后平靜的港灣,是無邊沙漠中的綠州,是寂寞心靈中的慰藉;親情是你迷航時的燈塔,是你疲倦時的軟床,是你受傷后的良藥,是你口渴時的熱茶;親情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的囑咐,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是“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來”的思念,是“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的守候。親情是最偉大的,不管你快樂,沮喪,痛苦,彷徨,它永遠輕輕地走在你的人生路上,悄悄地伴隨著你的一生。親情沒有距離,沒有虛偽,親情是相通的血脈間彼此的默默守候,是永遠割舍不去的情愫。只是,親情有時也好累好無奈,特別是在面對病魔的抗爭時,真的感覺好無奈,感覺心好疼好疼。因此不管是過度的醫療還是保守的治療,都是親情溫暖的再現,是對生還的祈盼。雖然這種愛有時不是那么完美,但是那濃濃的親情是堅不可摧的。世間最無私的,莫過于親情,世間最博大的,莫過于親情,親情,血脈的傳承,生命的延續,愛的溫暖。是的,人間的親情是世間最美的感情,親情不冷漠,冷漠的是我們無法攻破的難關,解不開的癌癥之謎。
柏拉圖說,人的靈魂來自一個完美的家園,那里沒有這個世上任何的污穢和丑陋,只有純凈和美麗,人的生命歷程就是靈魂尋找它的美麗故鄉的歸途。但愿天堂路上的靈魂,你們安好,找到你們美麗純凈的家園,沒有疼痛,永遠健康!
開在心中的花親情篇二
正是生機盎然的季節,柳蒿芽在瘋長,散發脈脈清香,大把采來,口袋里裝,待歸家,再把這風水寶地的尤物細細品嘗。
行走春風里,親情兩依依,珍視,珍惜,與親人們,共享永恒的春天!
開在心中的花親情篇三
父親總是喜歡嘮叨我,尤其是經常督促我喝白開水。
父親的愛,往往很粗泛,但有時也會以一種細微的方式展現出來。時常在重重的作業中抬起頭,一杯白開水的熱氣在臺燈下升起,彌漫在周圍的空氣里,濕潤的氣息讓心靈安定,讓精神振作。
日子在白開水中緩緩流淌。
然而就是在這杯白開水的面前,我與父親發生了爭執。事情很小,小到我已記不清,唯一給我留下印象的就是那杯放在桌子上卻沒心情喝的白開水。
一天過去了,冷戰沒有停止。吃飯的時候,閉嘴;飯后的空閑,關心;洗漱的時候,瞪眼;還停留在昨天的是涼白開。是的,它已經涼了。我呆呆地盯著它,心里亂得一團糟。
又一天過去了,沒有太多的喜怒哀樂,我卻開始質疑:日子怎么能這樣泛泛而過?怎能既沒有熄滅,也沒有余震,如水般如此安靜地溢淌?這讓我的傷口愈發疼痛,我迷失在白開水那一片透明的茫然中。
再一天過去,難受的情感,仿佛要溢出胸口,直到再聽見父親那一句牽掛的話語,忽然覺得那些難過其實微乎其微,是我的感情出現了偏差,本不需如此的愁緒滿篇。我知道我這涼白開,不能再放下去了。
是的,一刻都不能耽擱。
等我再蓄滿一杯水,心里的擔子放下了,一切又歸于平靜。我在這濕潤的空氣中釋然了,迷醉了。就讓我懈怠一會兒吧,享受這份安靜,沉醉于美好。
我看見父親嘴角的笑。
你是我的守護星,如果沒有你,我肯定會迷路到銀河系之外的。我知道,你會牽著我的手,守護我,永遠,永遠!
開在心中的花親情篇四
;【摘 要】目的:探究在心血管疾病護理中運用風險管理的實際臨床價值。方法:選取116例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患者,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風險管理)和對照組(常規管理)各58人。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55%)明顯高于對照組(82.76%),(p0.05)。結論:在心血管疾病護理中運用風險管理后,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臨床價值較顯著。
【關鍵詞】風險管理;
心血管疾病;
臨床應用
近年來,收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逐年增高,對患者健康產生極大威脅,必須加強對患者的有效管理[1]。遂本文主要探究在心血管疾病護理中運用風險管理的實際臨床價值,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116例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患者,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劃分標準為:隨機數字法。觀察組58例患者中包含34例男患者和24例女患者,年齡區間范圍為44到82歲,(63.65±3.47)歲為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年齡。對照組58例患者中包含31例男患者和27例女患者,年齡區間范圍為41到83歲,(62.08±2.19)歲為對照組患者的平均年齡。在一般基線數據的比較中,影響組間比較的兩組之間沒有差異,p0.05,并且可以實施比較統計。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
1.2.2觀察組:觀察組運用風險管理,相關內容如下。
1.2.2.1將風險管理小組建立:針對相關風險需要將應急策略制定出來,并將風險管理制度合理建立,將項目評估做好,根據患者實際狀況,護理人員需要給予他們針對性的護理指導。對相關會議定期組織,護士和護士之間積極交流經驗,對項目落實情況積極完善。
1.2.2.2保持病房內環境和衛生:對病房內公共場所的衛生和環境安全定期檢查,將防滑和防摔標志貼在醫院醒目的位置,將防滑墊放置于衛生間水房中,促進患者安全隱患有效降低。定期消毒和打掃病房,使環境衛生保持整潔干凈,從而將清新舒適的環境提供給患者。
1.2.2.4個性化護理管理:根據患者特征的不同,將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合理建立,如果患者存在其他相關并發癥,需要給予患者有效護理,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將監測記錄做好,例如對患者的血壓和心率進行有效監測等。
1.2.2.5加強巡視:責任護士需要對各病房情況仔細檢查,做到定期巡視,對患者病情狀況嚴密觀察,加強與患者的積極交流和溝通,將良好護患關系形成,對患者的內心需求全面掌握,將患者相關顧慮消除,從而將患者存在的相關問題解決,同時及時發現潛在危險的存在,并將預防對策和措施合理制定,防止出現護理相關并發癥。例如,針對壓瘡高危患者來說,護理人員需要將氣墊床準備好,保護患者局部皮膚,將翻身卡準確設立,定期協助患者進行翻身,同時充分按摩患者受壓位置。
1.3觀察項目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計數資料運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有效分析,運用“[n(%)]”表示、“x2”檢驗,結果存在明顯差異時,用p0.05表示。
2 結果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對照組滿意度(82.76%)明顯比觀察組(96.55%)低(p0.05),如下表1。
3 討論
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影響,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明顯增高,該類型疾病的主要發病人群為老年患者,其中常見疾病主要包括心肌炎、心肌梗死、冠心病及高血壓等。該類型疾病存在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且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對患者健康危害很大,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2]。因此,為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加強對患者的積極管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在護理心血管疾病患者過程中,存在的主要護理風險包括:(1)不合理排班:在大多數醫院中存在不合理的排班情況,交接工作缺乏一定的規范性;
(2)意外事件風險:老年人是該類型疾病的主要發病人群,由于患者年齡比較大,機體機能逐漸減退,限制了患者的正常活動,因此較易導致安全事故發生,例如燙傷、跌傷等。(3)用藥風險: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較多的治療藥物,通常情況下,諸多藥物的使用會有不良反應發生,因此需要遵照醫囑進行嚴格用藥,包括用藥劑量、用藥方法及用藥時間等。(4)疾病評估風險: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多數患者會有相關并發癥伴隨發生,使得其他器官出現衰竭情況,通過藥物治療極易導致相關風險發生,例如心率降低、心律失常及休克等。(5)管理體制風險:風險管理體制缺乏一定的規范性,沒有對相關管理體制機制積極健全[3]。
本文通過探究在心血管疾病護理中運用風險管理的實際臨床價值,相關數據指出,與對照組(82.76%)相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55%)較高(p0.05)。表明相比于常規護理管理,運用風險管理后能夠獲得多數患者的滿意。綜上所述,在心血管疾病護理中運用風險管理的實際臨床價值十分顯著,使得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效提高,有利于促進患者更好的配合各項治療和護理工作,使得疾病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迅速恢復,應當在臨床中進行積極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