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家風故事作文篇一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里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是孝,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做個孝順的孩子,在我眼里他們都很孝順,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去看看老人,幫著洗衣做飯,陪他們聊天、拉家常,他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著我。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爸爸就經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響著我的言行,使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習慣。
勤就是勤奮。在我家,勤不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工作很努力,媽媽很少看電視,忙完家務,她會主動給我檢查、輔導作業,不管多忙,她都會抽出時間陪我看書,她總說要與時俱進,不斷給自己充電,在媽媽的影響下,我也愛讀書,勤思考。
好的家風才能創造出好的家庭,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作為平凡而普通的我們,要努力將前輩的優良作風傳承下來,引領我們健康成長!
家風故事作文篇二
家風,是一個傳統的家族習慣,它需要我們世世代代一直傳承下去,它體現了一個家族的道德品質,精神風貌。
家風,人文底蘊深厚,民眾素來十分重視家風!因為,良好的家同,它是多么的重要!它能引導一個人的進步。
我們家的家風是勤儉節約。
古人說的好:學古訓有獲,勤以養德,儉以養身。不錯的!
小時候我聽爺爺奶奶說起過:他們從七歲就開始到山上放牛,九歲就開始自己拿著小椅子站在上面燒飯。爺爺奶奶很勤勞,勤勞得雙手都起了繭,并且都不停歇一會兒,爺爺奶奶每天早上很早就起了,明天的事情明明可以明天做,但今天他們就要做了,并且是在早上,他們大多是在農田里干活,經常穿著草鞋,戴著草帽的。回來之后,只是換了一套衣服,便開始打掃客廳,房間的衛生了,掃了又掃,拖了又拖,總是有忙不完的活。
“勤儉節約”這個好家風,使我也不斷的進步著,我開始變的更勤勞,更儉節,在吃飯時,盡管已吃的很飽,也要把碗里飯粒吃的干凈,沒有一點浪費。
“人家不論貧富貴賤,只內外勤謹,守禮謹法,尚謙和,重謙恥,是好人家”我想,我們應該是好人家了吧,我希望,每個好家風都可以延續傳承下去。
家風故事作文篇三
家,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一個家庭的家風,決定了孩子的一生。丁楷琦的家族傳承至今,祖輩早已立下家訓:耕讀,勤儉,忠信,六個字體現了先祖修身、治家、處事的原則,又寄托對后代的殷切期望。
“耕可致富,讀可榮身。”也就是說既學謀生,又學做人。在周末或者放暑假的時候,丁楷琦跟上祖父去鄉下干農活,讓他學習種蔬菜,在蔬菜成熟的時候讓他送給鄰居老人,讓大家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將勤儉節約融入家風,彰顯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代代傳承。我們家也倡導這種活動,平時洗完手關掉水龍頭,不開無人燈,從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從身邊小事做起,努力做好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忠信,顧名思義,就是忠誠守信。父母不僅讓孩子吃飽穿暖,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不能糊弄孩子,孩子說謊后要有針對性的來解決,增長孩子的善心、愛心。在平時講的故事中讓孩子明白誠實守信,用一言一行的模范勞動,以身作則潛移默化感化孩子的心靈,給孩子上好人生重要的誠實守信課。
丁楷琦家庭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在平凡的生活中傳遞著愛心,傳承者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家風故事作文篇四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上至皇帝諸侯,下至平民百姓都傳承了中國傳統美德的博大精深,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家風,是無言的教誨、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家訓,往往塑造著我們的本性;而知識則是精致的點綴。
古有仁智禮義,今有勤孝謙和思,優秀的家風良好的家訓,在家庭中積淀傳承。
外婆家家風論:孝、勤、學、禮四字,家里的長輩們把“勤”字放在了最當頭。
外公外婆素日講究“勤”。小時候,我總是坐在外婆腿上搖著竹扇,聽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之類的故事。每次回到外婆家總能看到不同的季節里有不同的忙碌,哪怕是短暫的清晨時間也有著季節的繁忙,去年的暑假,我看到了夏季的繁忙,目睹了勤勞帶來的收獲。
清晨鬧鐘響,我們姐幾個就起來了,相約一起去看,清晨才開的喇叭花。推門步出,清風朗朗。我們興奮地跑向小溪:呀,紫色的喇叭花一朵連著一朵,像是排著整齊的隊,向著鳥兒,向著太陽公公吹起了小喇叭,煞是可愛呢!剛想摘下一朵,卻傳來了:“不要摘,等太陽出來了,他們會收起花瓣,明早再開”的聲音。我尋聲望去,只見外婆背著一滿筐的蔬菜走來。經過我們身旁,卻不見外婆停住腳,而是快步的向家的方向趕去。我們幾個偷摸摘下幾朵,嘻嘻哈哈地跟著外婆的背影也回家了。放下菜籃,外婆叫表姐拿來幾個竹筐,將蔬菜分類。哇,豆角、絲瓜、苦瓜、辣椒、茄子、空心菜…最后居然還咕嚕咕嚕滾出來幾個甜瓜。最小的表妹一見甜瓜,立馬捧起一個就啃。我們幾個樂呵呵地吃著甜瓜時,外婆提著衣服去了小河邊,洗完衣服歸來,太陽已經躍躍欲試了,家里的雞、鴨、鵝,見到外婆的身影都一擁而上,簇擁著外婆,那陣仗不遜色于一位星光熠熠的明星,被一群粉絲包圍的現場。
早飯過后,我和表妹幾個按著外婆教的步驟,將往日采的棉花去籽、洗凈、晾曬!大人們則是隔一段時間就運回來幾袋子稻谷,攤開在院子里曬著。下午,稻谷曬干了,望著金黃金黃的谷子堆成一座小山似的外公樂呵呵甩著額頭上的汗!
傍晚時分,一聲悶雷之后,豆大的雨點打在地上,像是在泥土地里丟下了一個小小的粒狀鞭炮,灰塵輕輕飛濺。雨點兒和著風、伴著陽放肆地下了起來。夏天的雨來的猛,去的快。雨停了,風涼爽了!此時的外公外婆臉上漾起了滿意的笑容,抄起鋤頭,一邊走一邊向鄉親們吆喝著:趁著雨水,打濕了泥土,這會兒去翻地才是最輕松的呢!
今天的晚餐格外豐盛,一桌子的美味。小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圍坐在桌旁,卻誰也沒有動筷子,等到長輩們都坐定方才啟動吃飯,這是“孝”;飯桌上不扒拉菜,不吧唧嘴,遇到客人主動問好,這是“禮”;請教他人,不打擾正在學習,這是“學”。
一戶人家一條家訓,一方土地,一種家風。好家風,好家訓,讓我們潛移默化,從諸葛亮的《試子書》到當今的《傅雷家書》古往今來,其精華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