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美味的涼蝦篇一
小吃的做法有很多,它不是單指一樣東西,每個地方都有很傳統的小吃,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小吃怎么做吧。
a.地瓜泥200公克,b.糯米粉50公克,地瓜粉15公克,細砂糖25公克,豬油20公克。
1.將材料a與材料b一起起揉拌均勻至光滑后備用。
2.將作法1搓成長條狀,分割成等份,并搓成丸子狀備用,起一鍋,待油燒熱至110℃后,將作法2的丸子放入鍋中油炸至浮起后,輕輕攪拌鍋內的油,待丸子表面呈現金黃色后,撈起并瀝干油即可。
中筋面粉300克、豆沙餡500克、小蘇打2克、芝麻適量。
1、過篩的面粉加入2克的.小蘇打,加入適量的清水和成面皮光滑的面團。
2、揉好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靜置15分鐘。
3、將面團分成每份50克的小面團,取一小面團搟成薄片,擠入豆沙餡,用虎口將收口包緊,揪掉多余的面團。
4、面團輕輕壓扁,滾圓。
5、周邊沾點水,滾上芝麻。
6、逐個弄好放入鋪有油紙的烤盤中。
7、烤箱鏈接好手機設置并提前預熱,上下火185度,25分鐘,烤10分鐘左右面團就會裂開吐蜜,裂開后稍烤至表皮微黃即可。
糯米粉(100克)、面粉(20克) 熟花生米(20克)。
1、準備好所有的食材。
2、60克紅糖加入20克面粉。
3、加入少許的清水。
4、把紅糖和面粉和成團放入冰箱冷藏備用。
5、湯鍋中加入姜片和紅糖小火煮開。
6、熟花生米放入保鮮袋用搟面杖壓碎。
7、壓成花生碎備用。
8、糯米粉加入溫水攪拌成面絮。
9、在揉成面團。
10、把糯米面團分成小面團,紅糖餡也分成同樣的小分。
11、取一份糯米面團包入紅糖餡。
12、包起搓成小圓球,依次全部做好
13、把糖不甩放入煮開的姜糖水中煮至。
14、煮至糖不甩浮起就熟了。
15、把糖不甩盛入碗中澆入湯汁,再撒上熟花生碎即可食用。
雞胸肉1塊、八角1枚、桂皮1小片、香葉1片、蔥段10g、姜片10g、黃酒15ml、大蒜半頭、辣椒紅油30ml、藤椒油10ml、芝麻油5ml、花椒粉少許、生抽30ml、香醋15ml、白糖2g、鹽少許、白芝麻適量。
1、雞胸肉洗凈,放入鍋中,加入清水沒過雞肉,放入八角、桂皮、蔥段、姜片、黃酒一起煮至雞肉剛熟即可,浸泡片刻后撈出自然晾冷,用刀切成片狀。湯汁不要倒掉,晾涼后待用。
2、大蒜切末,取小半碗晾涼的雞湯,加入生抽、香醋、白糖、芝麻油、藤椒油、辣椒紅油、花椒粉、鹽、蒜末調勻成味汁。
3、將切好的雞胸肉用牙簽穿起,放入湯缽內,淋入味汁,撒上炒香的白芝麻即可。
1、缽缽雞要做的好吃,調味汁很重要,選擇味道好的醬油也很關鍵。加了紅油和藤椒油,那個香辣想不好吃都難啊。
2、我只做了一塊雞胸肉,份量約供1-2人食用,如果人多可以多做些,或者用整雞來做,適當加大香料和調味料即可,喜歡麻辣還是清淡口味可隨喜好酌量增減。
3、缽缽雞除了用雞胸肉,還可以用整雞、雞翅,雞腿,雞雜來做。
4、缽缽雞的肉講求嫩,最好要用小火慢煮,可使其肉質細嫩一些。
花生米100g,芋頭100g,牛奶200ml,椰漿150ml,白砂糖30g。
生花生清水浸泡3小時,去皮。
高壓鍋內注入550ml清水,放入去好皮的花生,煮開之后小火壓煮45分鐘至花生軟爛。
芋頭去皮洗凈,入蒸鍋蒸制40分鐘取出。切成小丁。
奶鍋內注入200ml牛奶、150ml椰漿、30g白砂糖,小火煮制糖融,拌入煮好的花生和芋頭丁,小火煮制牛奶微沸即可。
美味的涼蝦篇二
;今天,媽媽帶我去吃日思夜想的火鍋。
走進火鍋店,一股熱浪撲面而來,人們三個一桌,五個一桌,或飲酒,或吃肉,或喝茶,其樂融融,冬天的寒冷一掃而光。我們找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坐好開始點菜。
在媽媽的指揮下,我們很快點了一大桌菜。接著,我去拿醬料,來到醬料區,我竟然無從下手,五花八門的料應有盡有。我看了一會兒,從眾多調料中選出醋、蔥、海鮮醬、醬油和香菜,把它們拌在一起,嘗一口,酸酸甜甜,味道還不錯。
終于等到湯底的水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把肥牛卷一片片夾進滾燙的火鍋里,肥牛卷的顏色立刻由鮮紅變成了灰白,聽服務生說,肥牛卷很嫩,不能燙得時間太長,否則會老了,反而不好吃。一眨眼,肥牛卷便從水里浮了上來,我小心翼翼把它們撈起來,放進事先準備好的醬汁里,蘸一蘸,塞入口中,嚼著鮮嫩多汁的肉卷,舌尖上的味蕾都快“爆炸”了,全身的細胞似乎都在跳動。一塊接一塊,盤里的肉卷很快就“全軍覆沒”了。
吃完肥牛卷,就開始享受蝦滑的美味了。把一個個做得像水餃似的蝦滑放入沸騰的火鍋里,蝦滑頓時變成了嫩紅色,待它們一個個浮出水面,放進新的料汁里,再一次感受不一樣的美味:入口即化,鮮嫩爽滑,吃了一個還想吃第二個。
不知不覺,我的肚子已經圓鼓鼓了。如此美味佳肴,希望下次還能讓我吃個癮。
相關熱詞搜索:;美味的涼蝦篇三
每年除夕夜,我們臨海都有吃食餅筒的習俗。我家也不例外,每年都會做金黃色脆脆的食餅筒。
除夕夜這一天,天還沒亮,每個家庭主婦就開始忙碌起來。寧靜的小村子,從寂靜到熱鬧,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諧。主婦們買好一大袋的食材,大袋小袋拎回家。嗬,還真是豐富!嫩綠的卷心菜,紫色的洋蔥,圓溜溜的土豆,肥肥的一大塊五花肉,鮮紅色的豬肝可謂是樣樣俱全。
包食餅筒可有講究了。在餅皮中間放上菜,要攤成條狀,放的量也是有講究的:放多了像發福的人,臃腫且難以入口;放少了像個蔥桿,還不如直接吃餅皮。菜放得剛好,把餅筒包起來,又是一門手藝。把餅皮靠近自己的一邊往上卷,包住餡料,倒上那豬肉湯,真是絕美的搭配。看著都讓人口水直流,吃了更讓人回味無窮。
一家人圍在一起,其樂融融地吃著聊著。兩個食餅筒不知不覺就下肚子了,想再吃一個卻無奈肚子已經撐不下去了,只能望而興嘆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臨海人,不是非得除夕夜才吃得上食餅筒了,只要有時間,有興致,想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但不管怎么樣,食餅筒總是代表著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