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春節篇一
“新春佳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新春佳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新春佳節一般在農歷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新春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歷二十八的時候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干干凈凈。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好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新春佳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于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因此,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余;發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之后,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表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新春佳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么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春節篇二
送走了雞,又迎來了狗。快樂的春節來了,我從全南來到了老家,有幾件事讓我現在還沉醉在其中。
一、收紅包:
在過年里,只用說“大吉大利”、“恭喜發財”,紅包百分百逃不過我的手掌心,收到紅包后,要不是邊上有人,我早就唱起了:“紅包紅包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不過,紅包最后落入誰腰包里,可想而知。
二、放鞭炮:
雖然紅包被大人的腰包“吃”了,但是他們也會給我百元左右的錢去買鞭炮,去買的過程中,我心中正唱著歌:“買買買買,過年就一個字,那都不是事……”我買完后別人一看,眼珠都快瞪出來了,一大袋!
到了夜晚,我把我的鞭炮貢獻了,買靠得是錢力,玩靠得是人力。我愉快地去找我的小伙伴,啊!我的伙伴好大一群人!看來我是一個“交友大王”,這么多人,那我的鞭炮不是很快就“ko”了,算了,我一聲令下,“開始放鞭炮啦!”我和小伙伴玩得不亦樂乎,“魚雷”、“竄天猴”、“流星雨”等鞭炮響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給這祥和的春節增添了快樂的氣氛。
春節篇三
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還有關于這個節日的神話傳說。
聽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在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出來吃人,人們就想法設法地對付“年”,就找它的弱點,后來人們發現它怕紅色、響聲和光,所以人們過年才有了掛燈籠、貼春聯、放鞭炮的習俗。
晚上,我拿著一大盆餃子自言自語地說:“我要吃到硬幣。”我在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弟弟大喊著:“我吃到硬幣了!”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垂頭喪氣地吃著餃子,感覺自己已經沒有了胃口。
大年初一早晨,媽媽沒等我起床,就已經開始包餃子,我過去一看,馬上快包完了。我給長輩拜年磕頭,我對爺爺奶奶說:“祝您們身體健康,長壽百歲!”爺爺奶奶對我說:“祝你學習進步!”然后爺爺奶奶微笑著拿著壓歲錢給我。
我愛春節,它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
春節篇四
“怎么還不到頭啊?”我嚷了起來。“別急,快了!“這是表姐的聲音。
我和表姐正在攀登“珠穆朗瑪峰”呢!
今天中午,我和表姐兩個一心向往刺激生活的女孩,決心去爬雪山。
攀登雪山的“介紹人”是奶奶,有一天晚上,她漫不經心告訴我們每年到了春節,這里的孩子們總是爬到雪山上去玩,那座雪山是這一帶最高的山,可比我們經常爬的一些土坡高多了。
我和姐姐暗中商量過一次,結果雙方都非常贊成,定下了目標,定下了日期,就等機會嘍。
姐姐還建議,爬到了雪山的最頂峰,就一起放鞭炮。
飯后,我們趁大人沒注意,偷偷的帶著一盒“鉆天錐”和火柴溜出了家門。
望著遠處雪山模糊的影子,我暗暗下了決心,目的地就是雪山頂峰,我一定可以爬上去的。 通向雪山的道路是崎嶇不平的,地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一不小心就會掉進“雪沼澤”里。
“哎呦!”隨著我驚恐的叫聲和姐姐無奈的苦笑,我第一個掉進了厚厚的大雪坑里,變成了一個“小雪人”。
唉,糟糕,我渾身上下都粘滿了白雪,現在只有輕輕拍打的時間了,因為現在離雪山的路還非常漫長。
姐姐的運氣也不怎么樣,一路上被拌倒了數次,原因只是她在閉著眼睛走路。
其實我覺得把雪山稱作“珠穆朗瑪峰”一點都不過分,從好幾千米遠的地方就可以看見雪山高高的挺拔的身影。
走過公路,走過小橋,走過樹林,走過麥田……我和姐姐終于來到了雪山腳下。
雪山下有座深不可測的峽谷,單單這樣慢慢走下去,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而且沒有一點趣味;跑下去有太危險。我的大腦飛快的轉了幾秒鐘后,我就拋下姐姐,來到了峽谷前。
我深吸一口氣,調整好位置,嘩——的一聲滑了下去,我緊緊地閉僅雙眼,我感覺風呼呼的劃過我臉,不一會兒,我已經停止不動了,我睜看眼睛,發現自己已經來到了峽谷下面。
我高興的大叫:“姐姐,我下來了!”還沒等我一句話說完,姐姐已經從天而降。“我也是滑下來的!”說完還得意的朝我一笑。
我不甘示弱,同時回敬了她一笑。
為了防止我們離開對方,姐姐編了一個口號,我叫動拐、動拐、動動拐,而她叫拐動、拐動、拐拐動。啊,好滑稽的名字,想姐姐的口號實在太簡單了,只要記住果凍、感動兩個詞語就是了,那姐姐怎么記住我的口號呢?她正在苦思冥想,忽然一抬手表,“時間不早了,咱們快一點!”姐姐說。
我費盡全力,終于從峽谷口爬到了雪地上,仰起頭一看,姐姐已經“等候多時”了呢!
在爬雪山前,我和姐姐轉呀轉、找啊找,最后找到了幾個比較容易攀登的地方,然后一一做比較,才確定了通向雪山的道路。
姐姐先來了個“甘拜下風”,讓我先上,我好不威風,站在雪山腳下向下望,所有的景色都被我看的一清二楚。
這條路原先被好多人爬過,所以比較好爬,我奮力拼搏,就快要到中層了。
“哎呀!”我腳下一滑,不由自主的打了個趔趄,差一點滑下去,幸虧我穩了半天,找到了一個落腳點。
上面的路就越來越艱難了,走一步,滑兩步,有一次差點滑下去,還好姐姐在下面把我給托住了,原來姐姐也不是“甘拜下風”啊!
我哆嗦著將火柴遞給姐姐,姐姐擦了半天也沒有擦起火苗來。哦,原來是爬雪山時把火柴盒給弄濕可,火柴點不起來了。
隨身攜帶這些物品不方便,姐姐把它們放在了雪地上,準備回來時再試試。
我們又繼續開始爬雪山了。
上面的路讓我懷疑是不是人走的,姐姐照樣在后面扶著我,我鼓足勇氣,一鼓作氣的爬了上去。
爬了不到一分鐘,我的身體開始劇烈往下滑,姐姐也托不住我了,我和姐姐一起向下滑。
我用腳猜呀猜,猜出了一個支點,我有了停腳的地方,我站不能站,坐不能坐,連蹲下也不行的樣子真令人發笑。
但是根本沒有人笑,因為惟一可以笑的姐姐剛才為了找支點,居然爬在了雪地上,就快要凍僵了。如果她起來,那么就繼續向下滑。
我又是一個趔趄,我們又開始向下滑,我絕望了,就在要功虧一簣的一剎那,姐姐蹭蹭蹭的跑了上去。
我也奮力向上爬,爬呀爬,終于被姐姐拉上了頂峰。
我貪婪的享受著這雪景,現在我覺得把這做雪山比喻成“珠穆朗瑪峰”就更加恰當了。
時間不早了,我不能再看景色了,我和姐姐準備回家。
從高高了雪山上滑下來肯定別有一番趣味,我再次早好了方向,雙手一撒,就快速的向下滑了。
你知道那是什么滋味么,告訴你,一個字,“爽!”
滑下雪山后,我驚訝的看著雪山上一條長長的痕跡,我真的不敢去相信,我竟然是從那么高的地方滑落下來的。
登“珠穆朗瑪峰”,留給我的感覺,是快樂、驚險、與回味無窮。
春節篇五
在中國許多傳統節日中,春節是影響力最大的。以至于當大多數中國人不再講究在端午節插艾葉、戴香囊、拼雞蛋時,春節卻沒有被人們淡忘,反而日益受到重視與喜愛。即便是遠在海外的華人過春節的興致也不比過“洋節”差。過春節可有意思了!我們會去超市購年貨,去商場買新衣服,會放鞭炮,會包餃子,會走親訪友……下面就讓我來講講春節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些事兒吧!
除夕夜,我和姑姑趁春晚在做廣告,就跑到樓下放煙花。其中最令我難忘的,當屬被我稱作“金龍飛天”的那種煙花。它大約有一米長,不是特別粗。本來我以為它是以前放過的“夜明珠”,射出的煙花很小,我一點兒都不怕。不過,這第一根“金龍飛天”(當時我還不知道)我還是讓姑姑拿著的。姑姑點著了引線,十幾秒過去了,咦?一點動靜也沒有。姑姑正想看個究竟,一絲黑煙冒了出來,嚇得她趕緊縮回了頭。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那管子只是冒著黑煙。我懷疑它是否壞了。正當我想湊過去看看時,“砰”地一聲,只見一條金龍似的火花飛了出去,一邊發出“噼哩啪啦”的清脆響聲,一邊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不久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剛才那一響把我倆嚇得夠嗆,不過這視覺的享受還是讓我們興奮不已。剛才的等待還是值得的,“心急吃不到熱豆腐”啊!有了剛才的經驗,后面幾個就從容多了。我也親手放了兩個。看著五顏六色的煙花在空中綻放,聽著喜慶的“噼啪”聲,我開心極了!
我們家過年不僅要包餃子,還要制作獨具閩西特色風味的小吃:炮炮俠(音譯)。這是方言,翻譯過來就是油炸年糕。這可不是一般的油炸年糕,它是長條的,金黃金黃的,散發著特別的香味兒,讓人看了就流口水。輕輕地咬上一口,嘿,別提多好吃了!我們先將一年收集下來的曬干的桔皮用粉碎機碎成粉末,再將其和入米粉中,加入冰糖水,揉成米粉團。油炸時將米粉團捏成一個個比香蕉短一些的長條狀,粘上芝麻,放入油鍋內,炸至金黃色即可。我既會捏面,又會油炸,但我還是更為喜歡油炸。圍上圍裙,拿起筷子,呵呵,一副大廚的派頭!喲,這邊發生緊急情況——兩只年糕粘在了一起!趕緊把它們分解開來。啊,那邊又有一只快炸焦了!忙得我不亦樂乎。看到我顧了這邊顧不到那邊,一旁的外公為我解圍了,他接替了我的工作。你瞧,他一手端著漏勺,一手翻動著筷子,還能抽空指派我拿拿鍋子、添點芝麻,并向我講解一下油炸技巧。到底是幾十年的老革命了,不佩服不行啊!
春節不僅帶給我歡樂,還讓我成長,我喜愛過我們中國獨有的春節!
春節篇六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除了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
過春節,為什么又叫要過年呢?因為有個傳說:有個可怕的怪物叫“年”,它在除夕晚上出來吃孩子,真是可怕。后來人們發現“年”怕的東西,是紅色、光和響聲。于是在除夕晚上,人們都在門前掛紅布,燃著火把、敲鑼打鼓橋,把“年”嚇跑。所以現在人們過春節就貼春聯,放鞭炮了。
到了除夕早晨,大人就忙不過來了,要掛燈籠,貼春聯。爸爸在掛燈籠,掛好這個掛那個,爺爺在貼春聯,貼了這個門,就貼那個門......除夕的早晨大人都忙不過來,我則看著他們忙碌著。
中午到了,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有肉、菜、米飯等好多美味佳肴,就連小狗馬上都要流口水了。我大口大口地吃肉,吃菜,吃得肚子圓圓的,吃得真開心。大人們也吃得很多,有說有笑的。
終于到了第二天大年初一。早晨,大家一起吃餃子,吃一會兒,哥哥突然站了起來,手上拿著硬幣,興奮地說:“我吃到了錢!”大家都說他新年能發大財,我羨慕極了。又過了一會兒,姐姐也吃到了硬幣,接著我也吃到了,我高興地叫了起來,真幸運啊!
吃完餃子又去拜年,我走幾步就到了長輩家,因為我在老家的爺爺家。拜完年,爺爺奶奶就分壓歲錢了,真激動啊!
過春節真高興,希望明年春節快點來到!
春節篇七
春節是中國最為隆重的節日,我的家鄉滿洲里更是有不少講究,“年味”十足。下面就讓我帶大家過一個“東北味”十足的春節吧!
“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掃房子……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這首民謠道出了家鄉春節的習俗。春節前,家家戶戶要打掃衛生,購買年貨。購買年貨是最讓人激動、興奮的事了。到了周末全家總動員,吃的、穿的.、日用品,一直買到大家都拎不下為止。雖然家里碗筷已有很多,可在置辦年貨時,為了人丁興旺的彩頭還是會買些碗筷。
轉眼就到了年三十這天,全家人都早早起來開始忙上了。看,奶奶和媽媽準備豐盛的午餐,有雞,有魚,有排骨……哇!好吃得可真不少。爸爸和我正忙著貼春聯,爺爺哼著歌給奶奶打下手。我們一家人一直忙到中午,飯桌上已經擺滿了好吃的,看的人眼花繚亂,直流口水。這頓飯意味著闔家團圓之意,預示來年豐衣足食、事業興旺。席間,老少互相祝愿,推杯換盞,盡情享受天倫之樂。飯后,大家開始打撲克進行娛樂活動,一家人其樂融融。
到了晚上八點,全家人圍坐在電視前,邊看春晚邊包餃子。這年三十的餃子來歷可真不小,因為我們過年要“守歲”,到了半夜12點,新年鐘聲敲響后要放鞭炮,吃餃子。而且有一個餃子會放進一枚硬幣,誰若吃到有硬幣的餃子就意味著來年一年財源廣進。每次我都能幸運的吃到這個餃子,嘿嘿,原來是大人們吃到這個餃子都會偷偷地放到我碗里故意讓我吃到。看,我家人對我多好,我會拿這枚硬幣換壓歲錢。
吃完餃子,伴隨著外面漫天的煙花,我該開始拜年了,盼望好久的壓歲錢終于要來到了。將近凌晨一點大家開始休息了,因為明天初一還要繼續去拜年呢!
這就是我家鄉春節的過法,怎么樣?是不是又熱鬧又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