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印象西塘篇一
西塘古鎮位于浙江省嘉善縣,江浙滬三省交界處。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區10公里。是吳地漢文化的千年水鄉古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西塘全鎮總面積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鎮區面積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萬。西塘被譽為生活著的千年古鎮。已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景區。歷史文化西塘歷史悠久,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唐、宋時期就已形成村鎮,到了元、明朝時,西塘憑借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和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制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在唐開元年間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形成了市集;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開始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
“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筑,現代的人”,是對西塘最恰當不過的形容。后弦的《唐宋元明清》也是在古鎮西塘時有感而發而寫的。西塘古鎮還有以提倡民族氣節,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體為志的南社,是在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革命浪潮洶涌澎湃的激蕩下,于1909年11月在蘇州秘密成立的。
南社的發起人是吳江著名詩人柳亞子,他在西塘發展南社社員18人,較為著名的有余十眉、李鐘麒、郁佐梅、沈禹鐘、江雪塍等。南社是一個革命團體,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與同盟會互相呼應,成犄角之勢。一時京、滬、蘇、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報紙,都為南社社員所掌握。
“欲憑文字播風雷”(柳亞子語),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聲勢。后來,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詩友,又組織了胥社,宗旨不變,人員不變,成為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組織。胥社成員的詩文絕大多數保留了下來,這些詩和他們的“宗師”柳亞子在西塘留下的90首詩文一起,并且共同成為西塘的千古絕唱。
西塘現狀在西塘,你可以細細品味這里的慢生活,可在茶樓里品茶聽曲,或等夜晚的西塘披上驚艷外衣后,乘上搖櫓船看水中的各色倒影,也可以去酒吧坐下來找一點兒古樸中的現代感。即使是站在橋上俯視川流的木船、遠眺整片屋檐,或在廊棚下漫無目的地閑逛也是一種樂趣。古鎮內住著不少本地居民,你會看到常有阿婆在河邊洗衣、阿公在廊棚下下棋,生活氣息相當濃郁。
印象西塘篇二
大家好!
西塘古鎮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古鎮位于江浙滬三地交界處的浙江省嘉善縣,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區10公里。西塘全鎮總面積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鎮區面積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萬。西塘——生活著的千年古鎮,已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景區。
西塘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唐、宋時期就已形成村鎮,到了元、明朝時,西塘憑借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和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制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
古鎮現存的許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鎮先人當時致富后的結晶。由于當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為主,外來騷擾較少,故能使西塘較完美地將古鎮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遺產能延續下去。
西塘與其它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陽也曬不到。
歷史文化
相傳春秋時期吳國伍子胥興水利,通鹽運,開鑿伍子塘,引胥山(現嘉善縣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內,故西塘亦稱胥塘。因西塘地勢平坦,一馬平川,又別稱平川,斜塘。
在唐開元年間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形成了市集;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開始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筑,現代的人”,是對西塘最恰當不過的形容。
地理位置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與上海零距離接壤,距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橋商務區6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瀕嘉興港乍浦港區35公里,北接蘇州85公里,處于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帶。交通極其方便,,滬杭鐵路,滬杭高速鐵路,滬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灣跨海大橋北連接線,亭楓高速連接線,320國道,都穿境而過,乘坐汽車,高鐵,火車均能到達,乘坐已于20xx年10月26日通車的滬杭高鐵,從嘉善到上海虹橋樞紐站僅需20分鐘左右,從嘉善到嘉興僅需10分鐘,從嘉善至杭州只需35分鐘左右。周邊有上海虹橋機場、上海浦東機場、杭州蕭山機場三大機場。西塘在嘉善市區北10公里處,乘坐公交快客前往20-30分鐘就能到達。
西塘地勢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環境十分幽靜。有9條河道在鎮區交匯,把鎮區分劃成8個板塊,而眾多的橋梁又把水鄉連成一體。古稱“九龍捧珠”、“八面來風”。古鎮區內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處,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研究價值,為國內外研究古建筑的專家學者所矚目。鳥瞰全鎮,薄霧似紗,兩岸粉墻高聳,瓦屋倒影。傍晚,夕陽斜照,漁舟唱晚,燈火閃耀,酒香飄溢,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人處其間,恍然桃源瓊瑤,不知是人在畫中游,還是畫在心中移。這是一座千年古鎮。古鎮在春夏秋冬、晴陰雨雪的長久年代里,始終呈現著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小舟行橋下,橋頭立商鋪,水中有倒影”的不斷變幻的水鄉風情畫。
西塘坐落在水網之中,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無論是商號或是民居、館舍,在建造時對面積都寸寸計較,房屋之間的空距壓縮到最小范圍,由此形成了120多條長長的、深而窄的弄堂,長的超過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處“一線天”。與此同時,街道弄堂的名稱均形象地體現出古鎮商貿的繁榮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燈燭街、油車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數十個稱號與當年的商貿、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聯系。
到了西塘,臨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為引人,這里的街道臨河而建,商鋪的生意就在河邊做成。往昔,水鄉農家的出行以河為道,以舟代步,許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邊進行,為此,一種連接河道與店鋪又可遮陽避雨的特殊建筑———廊棚便應運而生,并代代傳承,相沿成習。實用的廊棚是水鄉特有的建筑,西塘至今保存著1300多米長的廊棚已變成當代人賞古、探幽的休閑一餐。
西塘是個平民化的小鎮,所有一切都如此樸素,沒有周莊的繁華,沒有南潯的富甲之態,沒有濃厚的商業氛圍!但是西塘的獨特魅力令留宿旅者陶醉!20xx年中國旅游行業第一份“中國旅游百強景區”名單上,西塘景區以年接待269萬人次的成績位列排行榜第38位。
傳說典故
鎮名由來
版本一:相傳春秋時期吳國伍子胥興水利,通鹽運,開鑿伍子塘,引胥山(現嘉善縣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內,故西塘亦稱胥塘。因西塘地勢平坦,一馬平川,又別稱平川,斜塘。
版本二:西塘鎮域東北有一個3400畝面積的湖蕩,那是嘉善縣境內最大的湖泊之一。
傳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有一戶姓唐的大戶人家遷到蕩邊居住,他們看到這個湖蕩風景秀麗,盛產翠鳥和紅菱,這兩物為吉祥之物,又恰在祥符年間,就以“祥符”兩字稱呼這個湖蕩。
這戶唐姓人家,有弟兄兩人,在祥符蕩邊樂悠悠生活,后來分了家。兄居蕩東邊,人稱東唐,弟居蕩的西邊,人稱西唐。后來哥哥這一房逐漸衰落,弟弟這一房,小輩十分興旺,就象一棵樹,生出許許多多樹、枝,所以,人們把他們居住的地方,在“唐”字邊上加個土,叫做西塘。
廊棚由來
在江南水鄉,分散的、幾戶合一的廊街隨處可見,然而,廊街長達1300多米的,惟有西塘。西塘的廊街,一邊是商店或民居,另一邊是河,廊街都有小河緊貼著,彎彎曲曲,情調非常。步入廊街,映入眼簾的是兩岸水上人家和前呼后應的河埠。如逢雨天,雨水在廊檐口滴滴嗒嗒形成一道長長的雨簾,就是不會做詩的人也會頓時詩意滿腔。關于廊街的由來,沒有官方的記載,只有民間流傳的“為郎而蓋”和“行善而搭”兩個版本。
印象西塘篇三
早就聽說西塘有一個古樸典雅,景色如畫的美麗古鎮。今年暑假我終于如愿以償,來到了這令人神往的地方。
離開街道,我們又來到了游船碼頭,坐上了悠悠古韻的烏篷船。只見湖中的一片片荷葉又圓又大,像一塊塊碧玉,幾只粉紅色的荷花調皮地探出頭來,和翠綠的荷葉相襯相映,美妙無比。不遠處幾只鸕鶿乖乖聽著漁民的指揮,一只只跳下湖去,不一會兒便捕到了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大魚。夕陽西下,波光粼粼的湖面像撒了一片碎金子似的……如詩如畫的古鎮美景讓人感到悠然自得,十分愜意。
夜幕降臨,我漫步在傍水的煙雨長廊中,一邊是店鋪前通明的燈籠紅紗,一邊是湖里荷花燈一閃一閃的點點燭光,伴隨著清風和遠處的蛙聲、蟲聲……演奏著美妙的《西塘夜光曲》,輕快地飄蕩在小鎮的每個角落。
西塘古鎮,希望你永遠美麗!
印象西塘篇四
西塘——一座歷史古鎮,處處散發古香,處處呈現古景,使人重回古老的年代。
這里的景,美不勝收。一條清晰的小河貫穿鎮中心,河上有幾座小橋,大都是石頭造的,還有的則是用竹子架的,河中一只只木船,河邊布滿商鋪和客棧。
白天,這里熱鬧繁華,河邊古樹映入河水中,有一只小船上正上演“鸕鶿捕魚”的好戲,招引許多游客為它拍照。叫賣聲隨處可見,一大清早,就有這樣多的老板開始做生意了。
到了晚上,這里人山人海,掛在河兩岸長廊的大紅燈籠都亮了起來,為熱鬧的氣氛更添一絲光彩。人們坐在小船上,欣賞兩岸美景,我也坐在小船上,船隨著搖櫓人的節奏左右晃動。岸上有人在唱歌,有人在做糕點,還有人在放蓮花燈……我們的船經過一座石橋時,橋的古老年齡已清晰可見,隨著一聲碰撞,船靠岸了,我急忙點起蓮花燈里的蠟燭,把它輕輕放入河中,它帶著希望隨水漂向遠方。
這里的人,溫文爾雅,熱情大方,像我媽媽一樣,這里我媽媽的故鄉。這里的人,心靈手巧,做出來的東西玲瓏別致,有美味的小餛飩、茨實糕,漂亮的小草帽、圍巾,還有木頭拼接的小模型。這里的人勤勞樸實,他們互幫互助,友好相處,共建美好家園,創造幸福明天。
西塘鎮的一切,不得不讓我感嘆,它像一幅水墨畫,給人無限遐想,同時也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向人們訴說著西塘古鎮里的人與它呈現的古老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