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僅是總結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研究經驗,發現做好工作的規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誤的教訓。這些經驗教訓是非常寶貴的,對工作有很好的借鑒與指導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進提高,趨利避害,避免失誤。那關于總結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總結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總結書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小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總結篇一
本學期在學校教導處的精心組織和安排下,我們繼續進行了生本教育實驗,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的研究和探索,更好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其實開始我并為認識到生本的內涵,但經過一學期來的實驗,我的收獲是:生本教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的平臺,生本教育為學校、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提供了一個能力自我提升的機會,生本教育也為教師、學生創造了一個自我解脫、自我創新的大舞臺,真正實現了國家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減負”功能,做到了尊重學生,給了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
1、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從“授業”中解脫出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洗腦”,生本教育理念已被大家所接受,生本實驗班得到大家的共同關注,生本教育氛圍已經形成。
2、“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生本教育模式已經形成;同時進行生本推進會,使我校生本教師很快適應和掌控了課堂,學生課堂學習情緒高漲,小組學習、全班交流井然有序。“大感受、小認識、勤熟悉”是生本教育的體系,所以從一開始,要求學生進行大合作探究,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特別高。
經過半學期的實驗,生本班已經取得可喜的成績: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學習情緒空前高漲,求知欲強,表現欲強,口頭表述清晰據理,教師掌控課堂,駕駛課堂能力強,真正實現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其他班級的科任教師感慨:生本課堂居然有這么大的活力,生生互動、生生互學,教師不教而教,簡直是太好了。生本的老師說:“感覺我的學生太棒了,生本課堂輕松真實,沒有說教傳輸的累贅繁瑣,生本使我解脫,生本使我心態年輕。”生本,曾經使我擔心:不考試檢測能出成績?課堂亂哄哄能出質量?今天,生本使我看到了教育的春天,生本使我堅定了步伐、挺起了胸膛。生本是“好東西”,生本使我們教師教師解放,生本使我們教師心態年輕,生本激活了課堂。
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
生本課題總結
昆侖中學
盧乃君
2012.1.12
小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總結篇二
生本教學工作總結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一學期又要結束了。我擔任五(2)語文今年已是第五個年頭了。這五年來我充分利用生本理念,教學中雖說沒什么經驗,但我還是有自己的心得。生本教育以“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創造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生本帶著創新而來,載著和諧而歸,讓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分享著課堂教學的簡單,品味著師生和諧相長的成功與喜悅。
幾年的生本教育,讓我深有感觸。生本理念下的語文自然真實,輕松和諧,就像常掛在嘴邊的話語:簡簡單單教語文,踏踏實實學做人。
一、“有困難找學生”——全面依靠學生
無論對于執教者還是學習者,這種溫暖來自“一切依靠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相信學生”的生本理念。生本的民主與平等,便備課變得那么簡單。記得當時學生用了一節課時間,把初讀感知的課文內容概括得有條有理,并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探究的話題,孩子們的質疑和思考,足可以成為他們課外閱讀和主題研討的依據。
有困難找學生,以學定教,不教而教,就這么簡單!它尊重了學生實際理解的水平,也見證著學生是豐富的教育資源。這種教學雙邊的雪中送炭,本身就是一種和諧,一種默契,更是一種教學的充實!
二、學生自定步調——高度尊重學生
可謂“四兩撥千斤”,生本的課堂學習過程線索清晰,學生上課得心應手。曾經有人取笑說:生本的課堂從來就是三步走:“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學完課文,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也許我們真是這樣走過來的,學生們也都約定俗成:學一篇課文,首先得整體感知,了解內容,查閱相關資料;接著是重點口味,體會思想;然后是閱讀拓展的交流、運用與延伸。教師抓住主線適時加以點撥,可以讓課堂學習牽一發而動全身,教與學產生共鳴,游刃有余、揮灑自如。
三、教師“不現自我”——充分展示學生。
郭思樂教授認為,相對于學生生命體,教師應該是一個“牧者”。教師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教師的作用就像是在點燃火把,而不是過去所認為的“灌滿一壺水”。我們的課堂不再是教師的滿堂灌,而是教師點燃激情,讓課堂成為學生燃燒學習熱情的舞臺。
1.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是生本教育常規的課堂教學方法。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同學們盡展學習的風采,他們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從別人講到自己,從遠古談到今天,從過去說到現場,從怪誕悲觀論述到積極樂觀。他們上下互動,取長補短,相互糾正,相互完善,和諧有序,時不時來一陣熱烈的討論,時不時又是一番擲地有聲的論說。作為教師,我此時只是個專注的旁觀者,充當及時點撥、組織、參與、配合的角色,促使課堂學習各層面實現超越與突破。我個人認為,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不需要太多的求全求美。只要把握好學生學習熱情的導火索,就能引起教學的共鳴。
2.以讀引讀、讀說結合,讀寫相輔是生本語文的重要策略。生本教育的獨特魅力就在于,以學定教,不教而教,引領學生自覺熱情地投入學習,學會閱讀,學會感悟,學會品味,獲得道德品質與學習能力的相應提高。因此,教師無需預設太多,只需要以學生的知識儲存和認知水平為起點,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恰如其分地誘導。學生在真實反饋自身閱讀感悟的同時,自然會理解、內化、遷移,無聲地積淀人文品質。
五年級,更多的是讀有所悟、讀寫相輔,力求全面的提升。從小廣泛地讀書,是兒童豐富思想的重要保證。思想豐富了,發表見解時就呼之欲出、滔滔不絕了。這是生本語文教學倡導從獨立自主地大量識字到積極主動地廣泛閱讀。再到輕松自如地發表見解。最后情不自禁地執筆寫作的美好境界,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例如,《兵馬俑的個性》讓學生深深感受中華民族悠悠幾千年的歷史??凝聚的思想,讓學生下筆成文,同學們爭著訴說閱讀感悟的收獲,他們的習作流瀉著學習生活的情趣,記載著童年純真的印記。
四、靜待花開——教學評價和諧簡單。
所謂評研,就是評價、研討,由學生自行發現學習上的問題,通過小組內自主合作的交流、研討,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每個單元的課文學習后,學生都要針對自己的學習弱項,自行出題,與同學交換做題,相互評改,自行建構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樂此不疲地充當老師與學生的雙重角色。他們既是接受考評的學生。又是考評別人的老師,這種角色的并存,讓應試教育“談考色變”的緊張焦慮轉化為生本評研的樂此不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種對學習評價的喜好就是學生發展的源頭活水!
作為教師,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出題考倒學生,更不用在題海中帶領學生艱苦跋涉,只要做個旁觀者,關注學生的評研過程,學生就能自覺地在評議中識別學習的優劣,在研究中學會取長補短。評價走向生本,和諧又簡單。我們不求高分,但求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等待。
每一種花,遺傳基因的不同,決定她是國色天香的牡丹,還是清香怡人的茉莉;是常開不敗的三角梅,還是轉瞬即逝的曇花。每一朵花,承受的陽光雨露不同,決定她的花期或長或短;或盛開于春夏,或怒放于秋冬。
是花,總有盛開的時候。即使花季已過。也會在合適的時機綻放一生最明艷的美麗。同樣的道理,只要是正常人,總有開竅的一天。因此。不要急于拔苗助長,只需提供足夠養分。然后靜靜等待,就像守候一朵花悄然開放??耐心地靜候花開,更能體驗到教與學共同成長的真正和諧。也更能真實地感受生本理念下簡單的“牧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