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chǔ)。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葉公好龍讀后感受 葉公好龍讀后感50字篇一
讀了寓言《葉公好龍》后,我知道了做人不要口頭上喜歡某事物,但言行不一致。要表里如一,老實,不搞歪門邪道。
老師說“寓言”的篇幅很短,但是它的寓意是非常深刻的。
在老師面前裝乖,而一離開老師的視線,就開始胡作非為,就開始無法無天的兩面派。一提起“兩面派”,想必大家都知道。一個團體一旦有了像老鼠一樣壞的兩面派,它就會就地解散;一個家庭一旦有了兩面派,它就會妻離子散;一個國家一旦有了反動派(兩面派),就會滅亡……
我覺得這樣的人最討厭。
還有一件事是:
一個失主掉了不止4萬元人民幣,小孩見了馬上拾金不昧,而大人卻把它們據(jù)為己有。
大人本應(yīng)該是給小孩做榜樣,難道要讓小孩做大你的榜樣嗎?我看小孩比大人還善良,所謂"人之初,性本善”說的就是這樣。
這兩件事告訴我們改掉葉公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壞習慣,發(fā)揚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品格。最重要的是改掉現(xiàn)代人的自私。我們要向不文明行為說:“不”,建設(shè)美麗的新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