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經歷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種感悟和領悟。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入戶日記心得體會篇一
入戶日記是一種反思自我、觀察他人、領悟世界的良好方式。作為一種記錄生活的形式,它能夠讓我們發現身邊的美好,思考生活的意義。在進行入戶日記的過程中,我不僅學會了如何觀察和思考,也領悟了更多人生智慧。
第二段:學會觀察
在進行入戶日記時,我經常會用筆記錄下觀察到的一些生活細節。這些細節往往是平時自己容易忽略的:“那個老太太每天早上都會在窗臺上曝曬自己的枕頭,以保持干爽。”“那個小男孩每天下午都會在籃球場上堅持訓練,雖然他只是一個業余愛好者。”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能讓我在追趕“忙碌”和“焦慮”的現代社會中,停下來感受生活的真實狀態。
第三段:了解人性
在入戶日記中,我們常常能夠發現人性的復雜和多樣性。有些人雖然身處艱苦,卻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有些人看似安逸,卻不懈地追求更高的目標。在記錄這些人性的同時,我也明白了人性的多樣性,并以此為基礎更好地與不同背景下的人交往。
第四段:發現美好
入戶日記可以讓我們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讓我們感受到美麗的日常。從清晨500元的陽光,到夜晚燈火通明的繁華市景;從明媚的天空,到翠綠欲滴的草坪;從慢節奏的鄉村生活,到繁忙的城市生活。記錄這些生活中的美好,讓我變得更加平和、更加抱有感恩之心。
第五段:總結
總的來說,入戶日記是一種讓我們更加關注生活本質,從而提高我們的歷史和人文素養的好方法。在記錄日記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學習了觀察、思考,探究人性;也能夠讓我們在身邊紛繁復雜的事物中,找到生活美好的方向。只要我們堅持日記習慣,繼續努力尋找生活的美好,相信我們能夠發現更多的不同尋常。
入戶日記心得體會篇二
八月下旬,按照我區“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憂、暖百家心”活動的要求,我滿懷激情地走上了去往村里的路上,這次走訪對我來說,是一次鍛煉的機會又是一次挑戰,歷時一個多月,感受頗深。這次走訪,看似簡單,但任務極重。要全面準確的了解農民群眾最真的基本情況和最實的愿望與呼聲,了解農民生活中的困難和急需解決的問題。
轉眼間,活動開展已經有一個多月,回顧一個多月的走訪過程中所經歷的酸甜苦辣,頂著風,冒著雨,流過汗,挨家挨戶的與農民以交心談心的方式進行走訪。一個月下來,我收獲挺多,我們聽到了群眾的笑聲和怨聲,群眾也從面無表情到熱情交流,從不理解我們到歡迎、支持和信任我們。同時我也有很多體會:
一、農村在家的老年人偏多。走訪中,我去的每家中大部分是與老年人交談,見到的年輕人不多。年輕人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在市里做些雜活。老年人一般以種田地為主,各種惠農政策都得到了落實,但有的老年人年老體弱,無任何經濟來源,他們認為給家庭中帶來負擔,老年人無任何補助,希望能得到一些幫助,我們很體諒他們的心情。
二、部分群眾的生活還是相當艱苦。走訪中,有許多家庭因病因殘等原因,導致家庭非常貧窮,有些老年人無人在身邊照料,房屋破舊,看到這種落后的面貌,心里很難過。了解情況,走訪完后,我為困難戶捐款捐衣服,想用一點實際行動來溫暖他們的心,當然,這不是根本,我力所能及的想為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三、應該多走近農民,傾聽他們的心聲。作為一名村官,應該多走訪、多調研,與群眾交流、傾聽他們心中的疾苦,把他們當作親人朋友,以誠相待、以理服人。很多群眾非常感動我們這次的親近,即使不能解決問題,能聽聽他們心中的話,他們認為也是一種關心和在乎,會對生活充滿希望。
四、應該多學習,增強服務意識。村干部加強學習很重要。應該認真學習掌握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學習有關城建、土管、計生、村級組織建設、村級財務管理、信訪、安全管理、種植、養殖等方面知識,才能在政策法規宣傳、組織建設督導、民主制度監督、矛盾糾紛化解、富民強村服務等工作中發揮作用,開展農村工作才能游刃有余。拓展新思路,才能帶領人民群眾改變落后的面貌,走農村致富之路。
入戶日記心得體會篇三
入戶日記是一種記述自己生活點滴經歷的方式,它可以讓我們記錄下自己的成長,思考自己對生活的態度。最近,我也開始了自己的入戶日記,并在其中收獲了一些想法和體會,今天我想就這一主題,分享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體驗入戶日記的過程
入戶日記,是一件需要耐心和細致心態的事情。我一般會在每天晚上寫,寫下這一天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想法,然后好好回顧一下。通過這樣一份筆記,我不僅僅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而且也能夠積累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和思考能力。
第三段:收獲和改變
入戶日記讓我發現了自己許多內在的優點和長處,也讓我認識到了許多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將收獲和改變分為兩類,對于成長中的收獲,我發現自己在約束自己的情況下更加自律,對時間的規劃和安排更加有效。對于需要改變的部分,我意識到自己在表達和溝通方面還有許多需要加強的地方。
第四段:入戶日記的意義
入戶日記不僅僅是一種記述自己日常生活的方式,對于自己的成長和發展,它也有著非常明顯的推動作用。通過日記中的記錄和總結,我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想法和行為進行反思,從而不斷完善自己,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和愿望。
第五段:結語
入戶日記是一種極好的習慣。我相信如果堅持下去,自己一定可以收獲更多的體驗和收獲。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并且將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用它來推動自己跨越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入戶日記心得體會篇四
當前,竹山縣大多數“三萬”活動工作隊已完成了宣傳發動階段,正在開展入戶走訪工作,本人通過這幾天的入戶走訪,深深體會到要完成好這一階段任務,務必要做到“五心”、“五忌”,保證入戶走訪的穩步推進。
“五心”、“五忌”即一是帶著細心去走訪,忌無準備。走訪入戶前,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做好入戶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找村干部對走訪對象有一個初步了解,不僅知道對象類型、對黨的政策的知曉情況、還要考慮對象對基層干部的認知情況,每個村民對政策、對干部的認知程度都有差異,而村民之間因年齡、文化水平等因素又存在不同,有的群眾不配合,有的不說實話,所以要事先要找村干部了解座對象一些基本情況。做到有的放失。
二是帶著誠心去走訪,忌盤問式。與人民群眾打交道需要誠心誠意才能換得他們的信任,我們在走訪過程中,不要把走訪作為一項硬性的指標,帶著不情愿的情緒去走訪,這樣群眾就會覺得我們擺架子,沒有親切感,就會對我們的走訪有抵觸,輕者不會把真實的想法和一些重要信息向我們透露,重者就會直接拒絕我們的走訪。所以在走訪時要帶著誠意和微笑,把走訪群眾當作“走親戚”,把走訪的群眾當親人。與群眾交談時切忌盤問式,夸夸其談,要采用拉家常的方式,多請教多夸獎,江心比心,讓群眾把我們當作自己人,才能讓群眾“掏心窩子”,才能實話實說,有事敢說。
三是帶著真心去走訪,忌形式化。我們走訪的目的就是深入群眾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群眾排憂解難。所以在走訪的過程中切忌流入形式,一走訪了之,我們要有一雙觀察群眾疾苦的眼睛,視群眾的事為自己的事,察顏觀色,見什么個性的人說什么開場白的話,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要有一顆為群眾解決困難的熱心和真心。視群眾的困難為自己的困難。遇到群眾需要辦的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要主動給他們辦。
四是帶著愛心去走訪,忌教條化。不要將走訪刻板化、教條化、單純化,要做好結合文章。走訪座談時,認真考慮一下你要走訪的群眾有什么需要幫助的,談話過程處處充滿著愛心,用愛心為村民服務,如對于偏遠的農戶,群眾辦理建房、生育等許可手續十分不便,我們可以在走訪的同時,代其辦理、對發展農業產業化遇到難題時,需要找上級相關部門支持的,要主動為他們牽線搭橋聯系。讓群眾真正在干部走訪中得到實惠,他們才樂于接受干部的走訪調查。只要我們有愛民之心,就能在群眾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群眾就會配合我們的工作,我們才能將走訪的目的落到實處。
五是帶著責任心去走訪,忌翻燒餅。在走訪座談時,一定要展前顧后,注意談話的方式方法,對過去由于當時政策等原因的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老百姓反映的怨氣不能挖根問底,點到為止,要正面引導,防止算歷史帳翻燒餅造成新的不穩定因素和引發新的上訪事件。因此,在走訪時,既要對人民群眾充滿著感情,又要帶著對現在對當地基層組織負責的責任心,保證走訪座談的有序進行。達到活動的預期效果。
入戶日記心得體會篇五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2014年1月6日,星期五,小雨
1月6日上午,我來到了**鎮**村走訪。這天碰巧是小寒,氣溫在5℃以下,還下著蒙蒙小雨,有點冷颼颼的。**鎮是我掛點聯系的鄉鎮,也是我基層工作的主陣地之一,想起那些農民朋友以及與我一道干事創業的同志們,雖未天天見面,但心中總是念念不忘、心暖乎乎的。
**村現有人口2680人,其中貧困人口138人,占全村總人口
5.1%;
耕地360余畝,人均純收入2200元左右。
2.6萬元,能夠滿足全院正常的開銷。
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困難要隨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報告,也可以直接跟我說。看著老人信賴的眼神,我們離開了謝桂英老人家。在困難黨員謝紹海家中,我了解到,他今年67歲,早年曾在部隊服役5年,已患腦溢血多年,生活難于自理,加上妻子多年前患上了糖尿病,至今仍需打針服藥維持生命。家里就老倆口,靠著政府的困難補助及自己的一點養殖收入維持生活。交談中,老人還講出了心里話,作為一名黨員,再也沒能力為黨的事業做貢獻,心里很愧疚。從他家里出來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深深體會到一名基層黨員信念的堅定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通過今天的走訪,讓我真正了解了基層,真正聽到了一線的呼聲。回顧今天的走訪,短暫而又難忘,讓我對走訪有了更深的感觸,同時也有不少收獲。
收獲之一:走訪調研密切了干群關系。緊緊依靠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革命戰爭年代,正是依靠群眾我們黨才取得了偉大的勝利。走訪調研架起了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通過走訪調研,深入基層、集思廣益,服務群眾、排憂解難,切實轉變干部作風,改善黨群干群關系,對進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動發展、促進和諧有著重大意義。
收獲之二:走訪調研發現了真實問題。在走訪慰問中,群眾說的最多的話是感謝,而我卻親身感受到了困難群眾生活的不易。近年來,雖然農村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問題依然突出,路難走、水不暢、環境差等現象還普遍存在;
雖然我們加大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對生活困難的群眾每年都發放低保資金、一次性生活補貼,但這也只是杯水車薪,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有“空巢”老人的生活問題,看病貴、就醫難等問題,仍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
收獲之三:走訪調研明確了努力方向。此次走訪調研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著,如何促進農民增收?如何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這讓我想起了鄧小平同志的那句話: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想,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發展,造福群眾。因此,我們要牢記“發展為先、生態為重、創新為魂、民生為本”的理念,全力以赴搞好“四化”建設。
入戶日記心得體會篇六
在“深化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之初,古冶區委區政府要求所有工作隊員“沉下去”,要充分了解農村現狀。我自認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于農村、對于農民、對于農業,我并不陌生。然而,在這次民意調查過程中,通過和他們接觸,我才發現,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通村公路的硬化、小樓房的拔地而起、房前屋后環境的改善,農戶電器的置辦等等,在這些物質的欲望滿足之后,他們的所思所盼己上升到了精神層面,所以說我并不真正了解他們。
通過走訪調查,我深深體會到:要做好“三農”工作,必須注重方式方法。具體到此次“深化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就是要帶著“五心”走訪入戶。
一是帶著細心去走訪,做到有的放失。走訪入戶前,我們認真了解了全村的基本情況以及走訪農戶的類型、農戶對黨的政策的知曉情況、農戶對基層干部的認知情況等。
二是帶著誠心去走訪,做到將心比心。我們在走訪過程中,盡可能地到農戶家中看一看、聽一聽,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請教和夸獎的語氣,重點了解他們對當前政策形勢的了解情況,家庭生產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對于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設等,讓群眾“掏心窩子”,實話實說。
三是帶著真心去走訪,切實排憂解難。走訪過程中,我們不乏碰到少數老百姓對我們開展的活動不理解、不配合,我們總是視群眾的事為自己的事,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和農民打成一片;因人而異、力所能及地化解心結,解決困難和問題。
四是帶著愛心去走訪,做好結合文章。工作性質決定村委會不可能有大量的資金來支持發展經濟,比如說修路、改水、發電,但我們充分發揮了我們的工作優勢,用愛心感化村民,用誠懇的態度聽取他們的意見,認真做好記錄,并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主動為他們牽線搭橋聯系。
五是帶著責任心去走訪,做到正面引導。在走訪座談時,我們時刻注意談話的方式方法,對老百姓反映的怨氣不挖根問底,對國家的政策能做解釋的進行解釋,對我們不能解決的問題,答應一定向上級反映,盡量取得農民的理解,避免造成新的不穩定因素和引發新的上訪事件。
在入戶過程中,我們對一位退休在家的老黨員進行了一天的追蹤,這位老黨員就是韓志順,曾經是唐家莊礦井運區區長.退休后在匯豐集團焦化廠參加工作,常常關注黨和政府對基層新制定的一些政策,閑暇之余,他還經常和村中其他幾位老人扭秧歌,唱歌,談話,我們也希望這些為國家奉獻青春的老人都能夠安享晚年的幸福時光。我們還對該村的飯店老板鄭友存和創業青年張坤進行了專題調研,針對他們的創業現狀和意向,對他們給予了高度肯定,并向他們宣講了當前我區全民創業和小額擔保貸款相關的政策,還為他們壯大產業發展規模、規范產業管理、提供就業信息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結合新農村建設,倡導文明新風。在座談會上、在入戶走訪時,我們結合“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創建工作,廣泛倡導文明新風,對農戶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狀況進行督辦,并根據各個家庭不同地衛生情況現場提出整改意見。
農村工作錯綜復雜,包羅萬象。通過近兩個月的工作,不僅讓我更多地了解了當前農村的一些情況,更重要的是讓我在活動中發現了不足,對自身價值有了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和準確的定位,增強了自身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作為工作組的成員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會勤于思考,積極拓展思路,結合該村實際,因地制宜,合理的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辦幾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切實為民解難。
入戶日記心得體會篇七
篇一:民情日記--理解“萬歲”!
2014年 6月11日 星期:二 天氣:中-大雨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可幾天的大雨連錦,我村防汛工作面臨重要時期,我在村委會辦公室已無法靜下心來寫民情日記了,只有到重點低保戶家走訪。剛才走了五華里路去謝長古家,現在要到黃長娣家了解情況。
黃長娣早年喪夫,帶著兩個小孩,一家居住在小河對面,與村小組其他人家相距幾百米,屬于獨村獨門獨戶的情況。再是,為了調解她家與鐘義勝、鐘運輝家山林糾紛問題,現在去她家還真是一舉兩得了。
我還是第一次去她家,沒有想到去她的路那么難走,遠遠看得到房子就是找不到路,我只有打著雨傘,卷高褲腳往河邊走去。走到河邊,那時正好有位村民在過河,我問她去黃長娣家是不是往這里走?她回答說:這里是可以去,但現在河水大,很深,我都浸濕了褲子,你過河的話也會浸濕褲子。我說不怕,我就把褲腳卷得高高的,過了之后,褲子還是浸濕了。
我走進黃長娣家之后,當她看到是我,就馬上招呼說:蘭同志你來了,快進屋座。聽到聲音,她兒子、女兒都一起來到客廳,燒開的燒開水,洗杯子的洗杯子,黃長娣即非常熱情,反復叫我吃粽子,我盛情難即,就邊吃粽子邊聊天,了解近期大雨洪水時期有無發生水災情況,她回答沒有發生大的水災,一切還好。聽后,我就放心了。之后,我向她說明到她家來的第二個目的,就是要回饋前次訴求的山林糾紛問題。我只有將我向周圍人群了解的情況及向鐘義勝、鐘運輝調查的情況反饋給她。我說:既然你公公把山林賣出去了,憑我們“三送”工作隊的權限是無法幫你要回來的,不是我們不去做工作,而是我們的職責所限,權力所限。我們只有調解的權利,沒有強制執行的權力,當他們不肯調解時,我們就沒有辦法了。經過我的反復、耐心解釋。她表示理解我工作的難處,并說:只要你盡心盡職了,我就感謝了,和理解了。我說:理解“萬歲”!
篇二:民情日記--難忘的時刻
2014年 6月11日 星期:二 天氣:中-大雨
我記得: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后,第一年高考時的作文題就是《難忘的時刻》。這個高考題目,曾讓千千萬萬個學子,留下終生難忘的時刻,激起一生難忘的記憶!因為,在考《難忘的時刻》的這一時刻,有無數學子,把人生的前途都壓在這一時刻!把人生的命運都寄托在這一時刻!又有無數的學子,就在這一時刻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決定了人生的命運!
我今天要說的是2014年6月11日,端午節的前一天,這對爐逕村大碰村小組低保戶、困難戶、受災戶、孤寡老人的犁彩英來說,也是一個難忘的時刻!犁彩英,80歲,女性,生有一女,養有一子,女兒已遠嫁,養子住在全南縣城,現孤身一人,居住在前不接村,后不觸店的大碰村小組路旁邊,最近的鄰居也有數百米遠。孤村孤院,孤獨一人地拿著低保過生活。
由于端午節前夕大雨不斷,中雨連綿,導致犁彩英住的房子后墻壁突然倒塌!這突如其來的房屋倒塌,險些兒就壓倒了人,萬幸中雖然人身沒有受到太多的傷害,但在倒塌那一刻,即讓她驚魂未定,恐懼萬狀,而且給她留下了終生難忘的時刻!
天黑以后,我們在她養子的屋檐下站著、等著、盼著,連綿不斷的雨水依然在下著,邊緣山區的夜幕是那樣的冷冷靜靜,遠遠望去,一團漆黑,看不見一顆星星,見不到一?燈光。在村長的提示下,她向幾個親戚打了幾個求助電話,想找一個晚上安身的地方,可返回的信息,讓她的希望全都破滅了。她只有焦慮地等著、盼著,我們也只有耐心地等著、盼著。可她的養子今天晚上能不能回來,我們大家也胸中無數。此時此景,我知道她老人家百感交集的心情,她看著我,幾經張口,想說什么,而又欲言又止。我也知道,她老人家既沒有文化,也不善于言辭,既有千言萬語,也不知道怎么表達出來,她看了我很久之后,含著淚水,對我們說:“蘭同志,多謝你們了!”
這時,我能體會到:雖說只是一句簡單的“多謝”!但卻出自她的肺腑之言,凝結著她的千言萬語!因為,在她遭受天災,而又孤立無援的時候,是黨和政府派來的“三送”干部、村支書、村長一直站在他的身邊,幫助他解決眼前的各種困難,陪同著她渡過最艱難困苦的時刻;
使他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并沒有遺棄她這樣的孤寡老人,而是處處在關心著她,關懷著她和幫助著她;
是“三送”干部、鄉政府干部和村委會干部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溫暖送給了她!使她的心理得到了極大的安慰!是呀,要不是黨和政府的關懷、幫助和干部們反復打電話給她養子,要他養子今天晚上必須回來,她真的不知在何處安身?為此,她才會十分感動地說:“蘭同志,多謝你們了!”
晚上九點多鐘,她的養子李華總算趕回來了,我和書記、村長懸著的一顆心也總算放下來了。
要說房屋倒塌的那一時刻,讓她驚魂未定,恐懼萬狀,給她老人家留下了難忘的時刻!而在她遭遇天災,孤立無助時候,黨和政府給送來的關懷、溫暖和幫助,同樣也給她老人家留下了難忘的一天!
入戶日記心得體會篇八
整個4月份,可以稱之為我們法院的走訪月,圍繞民調工作,進行了聯社區進社區走訪,群眾工作組走訪,下訪接訪等一系列的“大走訪”活動。走訪活動中我深刻體會到入戶工作中“走”是形式,“訪”是內容,不僅僅是收集社情民意,排查當前困擾社區管理中的主要問題和主要矛盾,更重要的是要送去黨和政府對老百姓的關愛和溫暖,真正做到進家門、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做好居民群眾的貼心人。我在走訪實踐中有以下三點感受:
一要用“心”去訪。“大走訪”作為維護社會穩定、提升人民滿意度的一條主線,正是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讓我們走進居民家中,學會傾聽,了解掌握群眾思想動態和生產生活情況,實事求是、力所能及地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對于目前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要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他們的愿望和要求。通過“大走訪”活動,我們深深體會到只要我們切切實實為民辦實事,就會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愛戴。
二要當好信息員、宣傳員和調解員。通過大走訪活動,我們及時把社情民意進行分析、研判、匯總,第一時間向院黨組匯報,能解決的法院自行解決,不能解決的上報給黨委政,當好黨和政府的“信息員”。深入群眾家中,宣傳黨委政府及法院近年來的發展成就,把黨委政府的惠民政策、法院的便民舉措帶到了居民家中,當好黨和政府的“宣傳員”。同時,我們也要當好鄰里矛盾糾紛的“調解員”,把各種矛盾糾紛排查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為居民群眾創造平安祥和的生活環境。
三要搞好服務。通過“大走訪”活動,我們以拉家常的形式更深入地了解居民的日常生活狀況,收集了一些居民最為關注、最需要的服務信息,為進一步開展好“便民、利民、為民”服務提供了充分的事實保障。通過“大走訪”,我們也收集居民對黨和政府及法院工作的意見建議及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并將收集情況匯總后,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做好參謀,解決一些屬于法律層面可以解決的實際問題,為社會的和諧穩定貢獻力量,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