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寫方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與控制方案篇一
ok3w_ads("s005");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與控制
一、引言
“三公”經費是指用財政撥款開支的消費,一般包括政府公務人員因公出國(境)費用、公務用車購置及使用費、公務接待費。當前我國經費監督機制有待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經費支出處理的過程中,存在著鋪張浪費的現象,毫無節制的撥款開支,導致財務危機,隨著形式主義的經費審批逐漸得到控制,進一步壓縮“三公”經費,加強“三公”經費支出管理,是規范政府財政預算、降低行政運行成本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廉潔政府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行政事業單位服務范圍覆蓋各個行業,在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行政事業單位要鞏固國家政權,發展國民經濟,繁榮文化,滿足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三公”經費的存在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具有其必要性與合理性,合理地調度與使用“三公”經費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民眾,服務社會。比如政府部門之間,或者政府與招商引資的客戶之間在業務往來時,發生的合理的費用支出。其實,“三公”經費只是問題的一個載體,問題的實質,還是政府部門作為管理與服務的部門,給自己的定位,以及對自己的約束。行政事業單位要做的是完善相關制度,加強自我管理能力,做到“三公”經費使用情況對民眾與社會的公開透明。限制是必要的,但是全部取消將導致不小的麻煩和混亂。以出國考察為例,如果一刀切地全部取消,對一些新生事物、項目、工程,就沒辦法實際了解國際上的先進做法、成功經驗、失敗教訓與實施問題。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重大失誤和浪費的可能性也大為增加了,反而得不償失。
三、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問題
1.“三公”經費支出沒有明確的界定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我國對“三公”經費的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八項規定”出臺以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管理受到了高度的重視,經費的支出增長已經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但“三公”經費尚未規劃出明確的范圍和內容,也沒有對“三公”經費具體的使用規范進行明確定義,只能依靠財務人員自己的理解來進行財務報銷和財務核算工作,由此導致不規范的財務管理行為屢見不鮮。
2.關于“三公”經費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
伴隨著外部監管力度的逐漸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認的是不合理不規范的問題仍然存在。內控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阻礙了“三公”經費功能的充分發揮。部分單位雖然制定了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沒有嚴格地按照所制定的制度進行相關工作和管理,導致制度只是一個空架子。更有一些單位根本就沒有建立相關制度,導致嚴重降低了“三公”經費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還有些單位的領導更沒有以身作則,淡化支出審核的重要性,對一些違規超額但已經發生的支出置之不顧,默許了事;還有少數單位的管理人員知錯犯錯,將單位組織的外出學習交流活動變成公款旅游等違規行為。這些“三公”經費濫用誤用現象嚴重浪費了國家財政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金浪費,甚至產生了惡劣影響。
3.忽略“三公”經費的預算管理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具有非營利性,行政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應致力于保障其職能發揮,樹立其積極正面的形象。但由于少數單位在制定預算時存在問題,進行虛報瞞報,提高預算標準,根本不能做到降低“三公”經費,導致上報預算中的部分經費濫用、誤用,不僅沒有做到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提高其使用效率,反而為了滿足個別人的一己私欲,公款私用,極大影響了行政事業單位的形象。
4.內部監督力度不足,監管不到位
由于單位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作為預算的編制者,同時又作為預算的執行者,政府部門很難在監督監管中發揮實質性的作用。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部門的領導欠缺財務管理的專業知識,既不了解財務管理的政策法規,又缺乏相關的財務管理意識;同時作為“三公”經費的受益者,又負責制定“三公”經費管理制度進行管理,根本不能保證做到監管分離,內部監管的缺失和弱化,外部監管流于形式都是不可避免會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四、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的改進措施
1.完善“三公”經費的管理制度
想要全面提高“三公”經費管理成效,就需要做好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建立合理化的“三公”經費管理制度,強化內部控制流程,并以當前“三公”經費使用情況為基礎,改變傳統的隨意、濫用“三公”經費現象。中央管理部門需要整理各個區域“三公”經費的執行情況和具體使用標準,結合各地區的實際發展狀況和當地群眾的發展建議,制定出具有權威性和統一性的管理制度,為“三公”經費控制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合法依據。同時要在進行“三公”經費管理制度確立的過程中,對支付手段進行嚴格要求,財政支出管理制度需要從根本上對部門預算、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公務卡結算等制度進行完善,推進非稅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的落實,確保所有支出都有跡可循,接受全方位的財政監督。
2.完善“三公”經費的財務管理制度
按照現行的財政體制,“三公”經費支出經濟分類會計科目被分為“業務招待費”“車輛購置費”“因公出國費”以及“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等四個方面。但由于在公車使用、出國考察、招待費用等方面,就目前實行的監管制度來說,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財政部門在對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支出進行核算的時候不能做出合理、正確、有效的判斷。財務上統一設置“出國(境)”科目、“業務招待費”科目、“公車費用”科目,根據各部門的工作性質科學合理地分配預算指標,“三公”經費綜合管理控制需要以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基本原則,從根本上解決鋪張浪費的撥款支出問題,全面提高內部控制水平。財政部門需要加快落實公務卡結算機制,“三公”經費使用金額和使用地點、時間要透明化,保證政府部門能夠準確掌握“三公”經費的使用情況,避免在財務支出過程中出現弄虛作假的問題。
3.重視“三公”經費預算管理
預算是財政支出的“總閘門”,想要壓縮“三公”經費,并且把每筆資金都花在刀刃上,主要必須從預算環節把握好。首先,不該支出的經費絕不預算,嚴格按照預算支出,不準超越。同時從制度上明確人大的財政預算權,制定約束預算的相關制度,使人大部門可以通過相關的法律制度對政府部門進行監督,避免出現政府部門自己花錢、自己監督的亂象,以免出現包庇等違規行徑。其次,政府部門在每年年初要先行整合經費項目,確保預算一目了然,再向人大上報預算編制,避免出現項目繁雜的情況。最后,單位在年初編制預算過程中要統籌兼顧,充分結合實際,全方位考慮單位經費支出情況,并提前與往年的預算數據進行對比,提出合適合理的預算編制,杜絕出現鋪張浪費的不良現象。
4.合理開展群眾對“三公”經費的監督活動
行政事業單位要通過部門預算公開和決算公開,提高“三公”經費的透明度,定期公開“三公”經費的使用情況。另外,必須建立群眾參與的多元監督和嚴格的問責制等相關制度。同時,利用媒體向外界公布經費使用情況,通過預算公開化、信息網格化、監督社會化,建設讓群眾滿意的透明政府。
五、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作為我國重要的社會管理部門,承載著重要責任,應該加快內控建設,提升內部管理能力。我國的相關部門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加強對“三公”經費管理,各地區的行政事業單位也要積極采取措施從內部加強管理和控制。加強制度、核算、預算以及監督四個方面是我們進一步提高“三公”經費使用效率的必要手段。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完善“三公”經費的管理制度,使其真正做到切實可行;加強落實核算制度,保證對政府部門“三公”經費的使用具體情況實現準確、真實反映,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杜絕出現鋪張浪費的不良現象。< ?
相關熱詞搜索: 行政事業單位 三公經費 管理與控制 ok3w_ads("s006");ok3w_ads("s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