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植物植物篇一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常見的藻類植物,了解其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和營養方式。
2、了解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價值。
能力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學會觀察海帶、紫菜和水綿等藻類植物的方法,繼續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2、通過比較藻類植物與其他類群的植物的不同,繼續培養分析、比較、歸納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藻類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經濟價值,繼續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建議
一、本節知識結構
二、教材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水綿、海帶、紫菜等常見藻類植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和營養方式;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選擇了海帶等作為藻類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們的習性、形態結構和營養是我們了解藻類的知識基礎。而了解藻類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進化上所處的低等位置,為今后學習生物進化知識奠定基礎,故這兩部分知識是重點內容。
觀察水綿并不難,但對它細胞結構的認識卻不容易。對水綿細胞結構中的細胞質、細胞核、液泡和螺旋帶狀葉綠體彼此之間的位置關系往往不易辨別,加上以前從未見過如此之大的帶形葉綠體,難免形成錯誤的認識,不易掌握其立體結構,故對細胞結構的理解是難點。
三、教法建議
藻類植物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關系非常密切,但是學生對藻類植物了解卻又十分不夠。原因是像海帶、紫菜等食物同學都是了解的,但是海帶、紫菜的生活狀態是什么樣的,它們是怎樣生活的,學生又是不清楚的。建議可將海帶、紫菜等用水泡后讓學生進行觀察,以便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樣主要是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形態結構,看其是否有根、莖、葉的分化。拿市場上出售的不完整的或經過加工的植物體來講述時,要解釋清楚以免學生產生誤解。
另外,像水綿、衣藻等藻類植物學生更是缺乏直觀了解。水綿的細胞具有復雜而精細的結構。它的細胞很微小,液泡、細胞質、帶狀葉綠體和細胞核的位置關系,單憑口述是講不清楚的,因此應該使用掛圖或者自制的水綿細胞立體模型來講述。有條件的學校,應當組織學生分組觀察或演示水綿的細胞。在低倍鏡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水綿細胞的結構。觀察時要思考它們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等問題,特別是藻類植物為什么必須生活在有水、有陽光的環境中,要組織學生進行比較深入的討論,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可嘗試讓學生觀察統計含衣藻水樣的燒杯中向光面和背光面、水的表層、中層和深層不同位置衣藻的分布密度。)
藻類植物與人類以及對自然界的意義,可以讓學生自己收集有關資料或教師收集資料后讓學生討論。討論時要讓學生體驗自然界中藻類植物的多樣性,讓學生知道藻類植物中許多種類有著重要的經濟意義,還應該讓學生知道海洋環境污染后出現的赤潮生物也是藻類植物,這樣能使學生從多方面認識藻類植物。在討論中更應該要讓學生認識到如何保護環境,保護藻類植物多樣性的意義。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常見藻類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和營養方式;
2、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難點:水綿的細胞結構。
設計思想:
通過觀察多種常見的藻類植物,使學生對藻類植物建立感性的認識,進而通過尋找它們的共性,得出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手段:采用觀察實驗、分析討論、教師歸納總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本課題參考課時為1課時)
一、導入??:
組織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講解:魚缸中水變綠主要原因是因為水中存在著一種植物,即藻類植物。藻類植物的種類非常多,形態也是多種多樣的。下面我們開始學習藻類植物。
二、講授新課:
(一)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干燥的海帶、紫菜讓學生辯認。從而介紹自然界中除了剛才魚缸中存在的我們無法用肉眼看到的藻類植物,還存在一些比較大型的藻類植物,如海帶、紫菜。
2、組織學生按實驗六的方法步驟進行觀察,了解海帶、紫菜和水綿的外部形態和顏色。
3、組織學生匯報觀察結果,總結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4、教師重點講解以下幾點:
(1)無論是淡水,還是海水,藻類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3)雖然藻類植物的顏色各異,但都含有葉綠素,可進行光合作用。
(4)水綿的細胞不僅具有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同時具有帶狀葉綠體。(此內容如條件允許,可制成臨時裝片,利用實物投影或掛圖進行講解)。
(5)衣藻雖然可以自由游動,但它具有杯狀葉綠體,可進行自養,所以仍屬于植物。
(二)藻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及對大自然的意義:
組織學生自由發言
出示藻類植物經濟意義的錄像,進一步總結藻類植物的經濟意義。
教師應指出,藻類植物雖然具有很重要的經濟意義,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對大自然不利的因素。如赤潮,就是由于藻類植物和以這些藻類植物為食的單細胞動物大量繁殖,一些單細胞動物產生毒素,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當然這一現象也是由于人類大量的向水中排放污染物造成的結果。
三、反饋:
提出問題:綠色植物都是綠色的嗎?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引導學生以本節中的切身感受進行回答。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藻類植物
一、常見的藻類植物
實驗:觀察海帶、紫菜和水綿
二、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1、植物體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
但是都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2、大都生活在水中。靠孢子繁殖后代。
三、藻類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及經濟意義:
食用、藥用、魚類飼料、制造氧氣
探究活動
調查孢子植物
1、寫出所在小組如何進行該研究性學習課題的實施計劃。
2、該研究性課題做完后,每個小組以自己的形式,報告研究成果。
制作迷你池塘
實驗目的:培育藻類
實驗材料:
透明的廣口玻璃杯;池塘水(從湖泊、池塘、沼澤或要換水的金魚缸內取水);水草(到池塘、湖泊等地方采集)
實驗步驟:
1、往玻璃杯中倒入池塘水。
2、將水草放入玻璃杯中。
3、把杯子放在陽光曬得到的窗戶邊。
4、7天后觀察杯子內的情況,14天后再進行觀察。
實驗結果:水的顏色變成了濃綠色。
實驗原理:
藻類約有3萬種之多。多數的藻類都具有葉綠素,因此會呈現出綠色。藻類和其他綠色植物相同,會利用光合作用制造養分。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是二氧化碳、水、陽光及葉綠素。藻類會在光照好的水中生長,并不斷繁殖。隨著藻類細胞的不斷增加,水的顏色就會變得更濃綠了。藻類當中,有的會呈現茶褐色或紅色。例如紅海的顏色帶有點紅就是紅藻造成的現象。
植物植物篇二
知識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能舉例說出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采集植物和制作臘葉標本。
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采集植物與制作臘葉標本,繼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
2、通過對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綜合等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參加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使學生逐漸養成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一、本節知識結構
二、教材分析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決定了它們能適應各種復雜的陸生環境,成為自然界中分布最廣、最高等的一類植物。因此,對這一特征的理解,能使學生更好的了解被子植物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所以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應做為本課重點。在講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時,通過實物、標本或錄像讓學生進行觀察多種被子植物,經過討論、分析,進而總結出被子植物的特征。教師要突出強調的內容:由于被子植物具有完善的結構,因此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從而在植物界中占有優勢。
采集和制作植物標本的實驗在科研和教學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標本的制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所以這方面的內容也應是不能忽視的重點。如果實驗課課時充足,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野外采集和標本制作,如課時較緊,則可通過教師的講述和演示,讓學生初步學會采集和制作臘葉標本的基本方法。至于讓學生實際動手練習采集和制作臘葉標本,教師只能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或者結合郊游活動來進行。
在學生采集植物標本時,一定要讓他們注意人身安全。另外,城市中學的教師還要向學生強調,不要到公園中去采集植物標本,要愛護園林中的花木和城市里的行道樹,尤其要愛護公園中的珍貴樹種。
三、教法建議
本節除了要學習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外,還有采集和制作臘葉標本的方法介紹。在學習之前,可組織學生從校園中采集7~8種植物,讓學生進行描述、比較、歸類,由此活動引入所學的知識。
(1)在野外觀察和采集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可以是實驗小組,也可以是自由組合),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限定活動區域和時間;提倡團結合作,互相學習;也提倡相互競爭,為小組爭取榮譽。
(2)教師要事先安排好觀察目標,要求認真觀察,如實地做好記錄,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野外植物標本的采集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組織學生到野外采集標本要做到合法、合理和適度,即限制采集數量,對珍稀植物更不要亂采和多采、浪費植物資源等。
(3)通過學生學習標本的制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制作標本時,一方面要求學生按課本的操作程序認真去做,一方面提倡學生的創新精神,把標本做得美觀、實用又不失科學性。通過標本制作和必要的展覽與應用,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本節學習結束后,建議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一些小的課外活動,以幫助學生認識植物界的多樣性和保護植物的緊迫性。可開展的活動如:(1)收集有關植物的郵票,并說明這些植物為什么能用來做郵票的圖案;(2)收集有關植物與人類關系的資料或有關瀕危植物的資料,在班內或年級舉辦一個植物展覽;(3)根據學生的興趣,每個學生認真調查了解一種植物,以第一人稱為該植物寫一篇短文以介紹這種植物。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植物蠟葉標本的制作。
難點:采集植物、蠟葉標本的制作
設計思想:
被子植物的特征可以通過學生從實際生活的經驗中分析得出,而植物標本的采集和制作的內容是學生比較陌生的,可以先由教師進行講解,再帶領學生進行操作。
手段:演示與學生實驗相結合,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教學過程?:(本課參考課時為2課時)
第一課時: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采集植物的方法
一、導入??:
2、引導學生回答問題。
3、講解:這些植物都通過種子來繁殖后代,所以稱為種子植物。它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類植物。
二、講授新課:
(一)被子植物的概況:
1、出示桃和杏等,讓學生辯認它們分別是植物體的什么器官?
2、組織學生觀察、發言。
3、講解:這些都是植物體的果實,繁殖后代的種子就在果實的里面。也就是說,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所以這一類種子植物稱為被子植物。
(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錄像:介紹多種被子植物。
2、組織學生觀看錄像,并聯系生活實際,總結被子植物的特征。
3、總結學生的討論結果,并給予糾正和補充。
(三)植物標本的采集及壓制:(利用實物投影邊講解,邊示范)
組織學生先觀看有關的錄像,然后在示范、講解時重點強調以下幾點:
1、采集標本前要明確采集植物標本的目的及工具的用途。
2、要清楚采集不同植物的方法:高大的喬木、灌木需采集有花或果實的帶葉枝條;小的草本植物需采集帶花或果實的植株,連根掘起,并清除泥土和雜質。
3、在放入采集箱內之前,不要忘記掛號牌。
4、采集標本時,要注意安全及資源保護。
5、整理采集到的植物時,要展平枝葉(少數葉、花的背面朝上),平鋪在吸水紙上。
6、壓制標本時,要勤換紙,放在通風處陰干。
三、作業?:
請每一位同學按照采集植物的要求,采集一種被子植物,并完成標本的整理和壓制。
第二課時:蠟葉標本的制作
一、導入??:
上節課學習了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同時給同學們介紹了有關植物標本的采集和制作的方法,并且讓同學們在課下進行了植物標本的采集和壓制,這節課我們就來檢查采集的標本是否合格,能否做出漂亮的臘葉標本。
二、講授新課:
(一)檢查采集的標本是否合格:
1、提出問題:采集植物和進行壓制時要注意的事項是什么?
2、組織學生回答,再次強調注意事項:
(1)采集的植物標本必須是完整的。
(2)采集植物標本時要注意安全。
(3)采集植物標本時要注意植物資源的保護。
(4)壓制標本時要勤換紙,避免植物腐爛。
3、每小組認真按要求選出最合適做臘葉標本的植物。
(二)完成臘葉標本的制作:
1、分組觀察示范標本:將制作規范的植物臘葉標本分發給各實驗小組,讓學生仔細觀察標本在臺紙上的放置位置、固定標本的方法、標簽的位置及內容。
2、講述制作植物標本的方法:(利用實物投影邊講解,邊示范)
(1)把選好的標本平鋪在臺紙中間。
(2)對標本進行固定:
a、對于比較細的部分,可直接用膠水固定,但一定不能太多;
b、對于比較粗大的部分,可用刀片沿標本較粗的部位在臺紙上切出一對對的小縱口,分別將小紙條從臺紙的正面切口處穿入,將標本縛緊,并在臺紙的背面將紙條兩頭粘緊。
(3)按照每份標本的號牌寫好標簽(標本名稱、采集日期、采集地點、采集人)。
如植物名稱不能確定,可先空著,等查明后補上。
(4)貼標簽、蓋蓋紙。
3、組織學生制作臘葉標本,注意及時糾正出現的錯誤。
三、反饋:
由每個小組出示制作的臘葉標本,并進行講解。其他小組可以根據觀察進行評價。
板書設計?:
第一節 被子植物
一、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種器官。
2、種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
二、采集植物和制作臘葉標本:
1、植物標本的采集:采集標本→掛號牌→放入采集箱(或大塑料袋內)
探究活動
臘葉標本展覽會
把學生制作的植物臘葉標本,進行展出,供全校學生參觀學習。
原色浸制標本的制作
這種經固定液和保存液處理后保存在瓶內的標本,保持植物原色,色澤鮮艷,立體感強,形態逼真,便于觀察植物的形態特征,而且識別植物不受季節限制。
1.實驗材料的準備
一般應采集符合需要的具有典型特征、新鮮無病的植株、枝條或花、果實。浸制植株或枝條時,力求枝葉、花、果實齊全。
2.固定液和保存液的選擇和配制
(1)綠色植株和果實的浸制:以5%硫酸銅液為固定液,將綠色植株或果實浸泡10~20天,使綠色變黃再轉綠,穩定后,取出用蒸餾水沖洗干凈,用3%亞硫酸保存液長期浸制保存。
(2)黃綠色果實的浸制:固定液是20%酒精,保存液是2%~3%亞硫酸加2%甘油的混合液。
先用20%酒精將黃綠色果實浸泡4~5天,果實表面出現斑點后,再加15%亞硫酸浸泡1天。然后取出用蒸餾水洗凈,再浸入20%酒精中硬化、漂白,直到斑點消滅后,再浸入2%~3%亞硫酸加2%甘油的混合液中長期保存。
(3)黃色花序和黃色(橙色)果實的浸制:用3%~4%的亞硫酸加少許甘油配成固定保存液,直接浸泡,長期保存。
(4)紅(黃)綠交錯的植株或果實的浸制:以5%硫酸銅溶液為固定液,將標本浸泡其中,直至紅色→褐色,綠色→黃色→綠色時,洗去硫酸銅后,浸入1%~2%亞硫酸保存液中,長期保存。
(5)紫色果實的浸制:
①紫色荸薺可以用2%福爾馬林與1%亞硫酸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②紫色茄子可以用6%福爾馬林、11%食鹽水、0.3%明礬制成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③紫黑色葡萄可以用福爾馬林20毫升、飽和食鹽水(約15%~17%)30毫升、蒸餾水175毫升,配成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6)白綠交錯的花枝、果枝的浸制:
可用5%硫酸銅溶液固定后,用2%~3%亞硫酸漂白一天,再浸入l%~2%亞硫酸液中長期保存。
(7)紅色漿果或其果枝浸制:
可用5%硫酸銅溶液固定一周后,洗去硫酸銅,用3%亞硫酸、0.2%硼酸、(0.5%福爾馬林)混合液保存。
3.保色溶液浸制標本的制作
(1)清洗和消毒所用器皿、儀器:制作標本用的各種玻璃器皿,都要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并用清水反復沖凈;標本瓶內與瓶蓋還應用95%酒精消毒;所用的玻璃棒、解剖器等也應用70%酒精消毒。這些器皿和儀器在制作標本過程中,都要保持清潔,不可污染。
(2)固定標本顏色:首先,根據標本的顏色選擇適宜的固定液配方。根據需要按照配方計算用量,用蒸餾水配制固定液,備用。
清洗,消毒標本,具體做法是:將采來的標本除去雜質、枯枝殘葉,修整后,用清水洗凈,然后用70%~75%酒精將標本消毒,根據標本情況可用酒精沖(擦、涮)洗一遍。并迅速將消毒好的標本放入已消過毒的標本瓶中,然后把已配好的固定波沿瓶壁緩緩倒入標本瓶中,至淹沒標本。為防止標本漂起,可用消毒的玻璃條將標本壓住或捆住。
(3)整形、保存:接配方要求固定顏色后,要將標本進行整形,再放入標本瓶中。然后將保存液沿瓶壁緩緩倒入標本瓶。保存液的液量應以浸沒標本為準,不可過滿,最后,將瓶蓋蓋嚴。
(4)封口、貼標簽:剛制成的浸制標本,由于植物體內可能有色素或雜質析出,而使保存液混濁。7~15天后再更換保存液,待顏色穩定后再封口。
封口方法一 —石蠟法:將瓶口擦凈,蓋嚴,把石蠟切碎,放入燒杯中隔水加熱,熔化成液態,趁熱用毛筆蘸取涂在瓶口和瓶蓋間的縫隙處即可。但石蠟固化后較脆易脫落。
封口方法二 —蜂蠟、石蠟、松香混合法:將石蠟(l份)、蜂蠟(4份)、松香(1份)混合(也可不用松香),隔水加熱熔化,趁熱用毛筆蘸取涂在瓶口和瓶蓋間的縫隙處。此混合物固化后,軟硬適度,不易脫落。
封口后,在標本瓶的適當位置貼上標簽,放在陰涼避光處保存,最好每年更換一次保存液。
植物植物篇三
知識目標
1、通過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等特點,進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實的比較,從而歸納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裸子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殖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對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了解,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價值觀,并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教學建議
一、本節知識結構
二、教材分析
本節中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生活習性的特點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等內容為本節的重點。通過學習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和生活習性的特點,有助于使學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這部分知識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為什么裸子植物適于陸地生活,進而認識到裸子植物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
本節課要觀察的內容較多,要讓學生觀察球果,并與綠色開花植物的果實進行對比;還要觀察松的根、莖、葉等形態特征,要組織學生觀察好這些內容也就成為了本節組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很容易把松樹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別看作是綠色開花植物的花和果實,而且學生平時對松樹的生殖過程了解很少,這樣對了解兩類植物的區別、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難。
松的生殖過程比較復雜,其受精過程與綠色開花植物不同,學生對松從傳粉到受精,從雌球花經過受精后發育形成球果都會感到難以理解,加之整個生殖過程比較長又不易觀察到,所以這一部分的內容只作為選學內容,不必讓學生了解的過于詳細。
三、教法建議
1、教師準備一些常見種子植物的實物,裸子植物要帶有球果,被子植物最好有果實。組織學生觀察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征,即它們都是用種子繁殖后代,這樣它們都隸屬于種子植物。然后找出它們最突出的區別,即裸子植物的種子是裸露的,而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包被,由此引入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學習。
2、關于常見的裸子植物的觀察,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形態特點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征上。要組織學生思考為什么裸子植物大多數能夠生活在干旱的環境中,植物體上有哪些結構適應干旱環境。關于裸子植物的生殖過程以及裸露的種子,教師要通過實物、示意圖或掛圖等進行說明。
3、關于我國是"裸子植物的故鄉",這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材料。教師可以根據當地條件,組織學生了解當地裸子植物的種類,并收集我國特有的裸子植物的標本或圖片資料,舉辦專題科學壁報。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松的形態結構對干旱陸生環境的適應。
難點:松的形態結構與干旱陸生環境的適應。
設計思想:
學生對于裸子植物的生活環境還是比較了解的,所以可以由此入手,分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由于上一節學習了被子植物,所以也可以采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對于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的這方面內容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
手段:以學生觀察、討論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本課題參考課時為1課時)
一、導入??:
3、組織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并總結:
(1)松的雌球果并不是松的果實。
(2)杏的種子長在果實內,種子是不裸露的,屬于被子植物。松的種子長在雌球果上,種子是裸露在外的。這一類種子植物稱為裸子植物。
二、講授新課:
(一)松的生活環境: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平時在自然界,在電影電視中所見到的松樹的情況,說出松樹的生活環境,使學生了解松樹不僅廣泛生活在陸地上,而且還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甚至是巖石的縫隙中。
(二)松的形態結構:
1、出示有關松的圖片,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松的根、莖、葉等結構的形態特征,分析松為什么能適應干旱的陸生環境。
2、組織學生討論、匯報
3、總結、補充:松樹的根系十分發達;莖桿高大、粗壯;葉呈針狀。
4、出示錄像或掛圖:簡單介紹松的生殖過程。
注意:由于學生沒有較多有關傳粉、受精等概念,所以介紹的內容一定要很簡單。
重點強調一點:受精后第二年,才形成種子,且種子是裸露的,帶有翅。
(三)其他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錄像:介紹我國的裸子植物。
2、組織學生觀看錄像,并總結裸子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3、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糾正和補充。
(四)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和經濟意義:
1、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分析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2、出示有關介紹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錄像。
3、總結、補充。
三、作業?:
請學生列表總結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板書設計?:
第二節 裸子植物
一、松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特點:
1、生長環境:干旱的陸地
2、形態結構:高大喬木,根系發達,葉針狀,種子有翅
二、其他的裸子植物:
杉、側柏、銀杏等
三、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根、莖、葉都很發達。
2、種子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
四、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及其經濟意義:
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綠化環境、凈化空氣、
減輕噪聲、提供木材、醫用等
探究活動
校園植物的調查
實驗目的:
調查、識別校園內樹木和花卉的種類,并向學校有關領導提出綠化、美化校園的合理建議。
實驗類型:學生課外實驗
材料用品:
枝剪、小鏟、小刀、放大鏡、標本夾、吸水紙、容器(如采集箱、瓶、塑料袋)、標簽、筆記本、米尺。
實驗準備:先把校園劃成若干塊,每塊選舉一位同學做調查組長,準備好必要的工具。
方法步驟:
1、采集。根據先喬木,次灌木,再草本,最后是地被植物層的次序采集植物。
(2)連根挖起草本植物(最好帶有花和果實),拍去泥土,掛上標簽,放入采集箱。如草本植物已成片,要測量其面積。
此類采集工作記錄時,遍地可見的記錄為“極多”,50%以上為“很多”,25%以上為“較多”,5~25%為“常見”,1~5%為“較少”,1%以下為“極少”,個別出現并難以計數的為“偶見”,很難發現的為“罕見”。
2、分類。迅速壓制、認真整理和鑒定采集到的標本。可根據植物的莖、葉、花的形態特征(必要時可挖根)識別植物,再根據植物體的其它特征如顏色、氣味、毛、刺、液體、腺點等,在教師的幫助下,先分出大的門類,然后再分科,根據科內特征,查科屬檢索表鑒定科名。詳細記錄原始材料。
給所有植物掛上學名表,然后再填好下面調查結果表。
種名
科名
生長地點
生長環境
株數或多度
備注??????
把所有植物分類統計匯總,并向學校領導提出你認為正確的建議。
舉例:
類別
科名
種名
生長地點
株數或多度
備注
裸子植物
蘇鐵科
鐵樹
暖房
4?
柏科
柏科
校園南側
5?
羅漢松科
羅漢松
教學樓旁
3?
松科
雪松
樓前草坪
2?
被子植物
雙子葉植物
金縷梅科
楓香
體操房旁
2?
楊柳科
柳樹
小河邊
10?
樟科
樟樹
走廊道旁
8?
榆科
白榆
后操楊
25?
菊科
蒲公英
1號樓路邊
常見?
單子葉植物
禾本科
狗尾草
草地
極多?
禾本科
馬唐
草地
較多?
石蒜科
蔥蘭
金魚池周圍
較多?
百合科
沿階草
2號樓邊
較少?
人們主要根據花、果實和種子分類,因此必須剪取帶花或果實的枝條。調查時掛好標簽,以避免遺忘。測量植物覆蓋面積為的是統計植物的密度。
植物植物篇四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常見的藻類植物,了解其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和營養方式。
2、了解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價值。
能力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學會觀察海帶、紫菜和水綿等藻類植物的方法,繼續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2、通過比較藻類植物與其他類群的植物的不同,繼續培養分析、比較、歸納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藻類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經濟價值,繼續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建議
一、本節知識結構
二、教材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水綿、海帶、紫菜等常見藻類植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和營養方式;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選擇了海帶等作為藻類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們的習性、形態結構和營養是我們了解藻類的知識基礎。而了解藻類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進化上所處的低等位置,為今后學習生物進化知識奠定基礎,故這兩部分知識是重點內容。
觀察水綿并不難,但對它細胞結構的認識卻不容易。對水綿細胞結構中的細胞質、細胞核、液泡和螺旋帶狀葉綠體彼此之間的位置關系往往不易辨別,加上以前從未見過如此之大的帶形葉綠體,難免形成錯誤的認識,不易掌握其立體結構,故對細胞結構的理解是難點。
三、教法建議
藻類植物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關系非常密切,但是學生對藻類植物了解卻又十分不夠。原因是像海帶、紫菜等食物同學都是了解的,但是海帶、紫菜的生活狀態是什么樣的,它們是怎樣生活的,學生又是不清楚的。建議可將海帶、紫菜等用水泡后讓學生進行觀察,以便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樣主要是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形態結構,看其是否有根、莖、葉的分化。拿市場上出售的不完整的或經過加工的植物體來講述時,要解釋清楚以免學生產生誤解。
另外,像水綿、衣藻等藻類植物學生更是缺乏直觀了解。水綿的細胞具有復雜而精細的結構。它的細胞很微小,液泡、細胞質、帶狀葉綠體和細胞核的位置關系,單憑口述是講不清楚的,因此應該使用掛圖或者自制的水綿細胞立體模型來講述。有條件的學校,應當組織學生分組觀察或演示水綿的細胞。在低倍鏡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水綿細胞的結構。觀察時要思考它們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等問題,特別是藻類植物為什么必須生活在有水、有陽光的環境中,要組織學生進行比較深入的討論,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可嘗試讓學生觀察統計含衣藻水樣的燒杯中向光面和背光面、水的表層、中層和深層不同位置衣藻的分布密度。)
藻類植物與人類以及對自然界的意義,可以讓學生自己收集有關資料或教師收集資料后讓學生討論。討論時要讓學生體驗自然界中藻類植物的多樣性,讓學生知道藻類植物中許多種類有著重要的經濟意義,還應該讓學生知道海洋環境污染后出現的赤潮生物也是藻類植物,這樣能使學生從多方面認識藻類植物。在討論中更應該要讓學生認識到如何保護環境,保護藻類植物多樣性的意義。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常見藻類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和營養方式;
2、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難點:水綿的細胞結構。
設計思想:
通過觀察多種常見的藻類植物,使學生對藻類植物建立感性的認識,進而通過尋找它們的共性,得出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手段:采用觀察實驗、分析討論、教師歸納總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本課題參考課時為1課時)
一、導入??:
組織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講解:魚缸中水變綠主要原因是因為水中存在著一種植物,即藻類植物。藻類植物的種類非常多,形態也是多種多樣的。下面我們開始學習藻類植物。
二、講授新課:
(一)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干燥的海帶、紫菜讓學生辯認。從而介紹自然界中除了剛才魚缸中存在的我們無法用肉眼看到的藻類植物,還存在一些比較大型的藻類植物,如海帶、紫菜。
2、組織學生按實驗六的方法步驟進行觀察,了解海帶、紫菜和水綿的外部形態和顏色。
3、組織學生匯報觀察結果,總結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4、教師重點講解以下幾點:
(1)無論是淡水,還是海水,藻類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3)雖然藻類植物的顏色各異,但都含有葉綠素,可進行光合作用。
(4)水綿的細胞不僅具有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同時具有帶狀葉綠體。(此內容如條件允許,可制成臨時裝片,利用實物投影或掛圖進行講解)。
(5)衣藻雖然可以自由游動,但它具有杯狀葉綠體,可進行自養,所以仍屬于植物。
(二)藻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及對大自然的意義:
組織學生自由發言
出示藻類植物經濟意義的錄像,進一步總結藻類植物的經濟意義。
教師應指出,藻類植物雖然具有很重要的經濟意義,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對大自然不利的因素。如赤潮,就是由于藻類植物和以這些藻類植物為食的單細胞動物大量繁殖,一些單細胞動物產生毒素,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當然這一現象也是由于人類大量的向水中排放污染物造成的結果。
三、反饋:
提出問題:綠色植物都是綠色的嗎?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引導學生以本節中的切身感受進行回答。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藻類植物
一、常見的藻類植物
實驗:觀察海帶、紫菜和水綿
二、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1、植物體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
但是都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2、大都生活在水中。靠孢子繁殖后代。
三、藻類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及經濟意義:
食用、藥用、魚類飼料、制造氧氣
探究活動
調查孢子植物
1、寫出所在小組如何進行該研究性學習課題的實施計劃。
2、該研究性課題做完后,每個小組以自己的形式,報告研究成果。
制作迷你池塘
實驗目的:培育藻類
實驗材料:
透明的廣口玻璃杯;池塘水(從湖泊、池塘、沼澤或要換水的金魚缸內取水);水草(到池塘、湖泊等地方采集)
實驗步驟:
1、往玻璃杯中倒入池塘水。
2、將水草放入玻璃杯中。
3、把杯子放在陽光曬得到的窗戶邊。
4、7天后觀察杯子內的情況,14天后再進行觀察。
實驗結果:水的顏色變成了濃綠色。
實驗原理:
植物植物篇五
1、樹的葉子是橢圓形的,有墨綠色的,嫩綠色的,摸上去光光的,如果你一不小心,摸到了葉子的邊緣,那你肯定會“啊啊”地叫起來,因為,葉子的邊上可是有鋸齒的,那些鋸齒如果很鋒利,那么,它肯定會割破你的手指頭。
2、桂花樹的分枝像鹿角,枝上又分枝,越分越細分布的那么均勻,誰也不擠誰。一陣風吹來,他就用那雙長滿疙瘩的手,搖來擺去,歡迎著那些進校園,來上課的小學生們。
3、在我們村子的小學里,操場西北角有一棵高大的銀桂,桂花開放時,整個家都浸潤在悠悠的桂花香中。遠看桂花樹,像亭亭玉立的美少女,穿著綠色的舞裙,上面鑲嵌著許多金燦燦的寶石,正準備去參加化裝舞會。近看桂花樹就像一位年邁的老爺爺。
4、無論刮風下雨,爬山虎都堅持爬到水泥墻頂端,等到看到天上的云朵;望到高聳入云的大廈;鳥瞰地上步履匆匆的人們的'那美好的一天。它似乎正在努力地攀爬。所以,它用它無休無止的腳步奮力地爬上了15米的水泥墻。
5、遠看,那一棵棵柳樹像一縷縷綠煙、一個個金絲籠……它那亭亭玉立的枝條是多么細長、多么柔軟……就像一根根鞭子。它那狹長的葉子是多么有序排列呀!左一個,右一個,像一把把鋒利的小刀,它那綠油油的顏色好像是畫上去的,它那像大腿一樣粗的樹干上有“眼睛”一樣的裂紋,還有褐色的“皮”。
6、清晨,一縷陽光把我帶入了那濃艷的畫境。只見,身旁兩排高大的銀杏樹那么挺拔,它的枝條是那么纖細,他那一片片折扇似的葉子是多么富有生機。從遠處望去,一抹金色的顏色呈現在半空,它就像成千上萬只蝴蝶,在半空中飛旋。一陣微風從枝間拂過,無數金黃的葉子像許多耀眼的繁星在半空中閃耀,由上至下地發出“沙沙”的聲響,猶如一支優雅的樂曲在林間回蕩。再瞧瞧枝頭,那金黃的葉子,好似一群小機靈,和著歌聲,隨著濃濃秋意,一起在枝頭舞動。
7、雪松,春夏秋冬,四季常青。它那茂盛的樹葉一層一層,層層分明,從下到上,逐漸縮小,成為塔形,它的名字叫塔形。枝葉筆直如針,如果你去摸它,它會扎你很疼。雪松的樹干并不是很粗,樹干只有碗口那么大,松樹有著灰褐色的樹干,像旗桿一樣高高聳立。兩棵雪松站在門前像兩棵不死的“戰士”在保護著家園。
8、柳樹的生命力十分頑強,只要拔一根柳條插在土里,就能長成一棵高大的柳樹,它每天都為我們裝點著城市。
9、小草綠油油的,繽紛的花朵星星點點的點綴著毛茸茸的綠草毯,高大的樹木挺立在綠草紅花的旁邊,像是一個哨兵一樣,守護著那些可愛的花草精靈們。
10、炎熱的酷夏到了,沒摘完的櫻桃都落到了地上,留下的只是那翠綠的葉子,它們是綠得那么可愛,微風拂過,它們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11、在春天最美的樹要數柳樹了,它那剛長出來的葉子,好像一雙雙柔軟的“綠眉綠眼”那是多么可愛呀!眼睛一長出來好像被世界吸引住了,一眨也不眨。那細細枝條好像隨時都要飄起來慶祝自己的美。
12、我家門前有一棵柳樹,他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一直陪伴我,陪我度過春夏秋冬。那門前的柳樹又像一位美麗的姑娘。她有著細細的身材,有著滿頭翠綠的頭發,看起來,十分美麗。
13、嚴冬過后,溫暖的春天已經到來。那綿綿細雨讓雪松吮吸著甘露,身上掛滿了晶瑩的水珠。經過春雨的洗禮,雪松顯得精神煥發,滿面春榮。微風吹來,它扭動著身軀,向人們點頭致意。枝葉濕潤變成純綠,使人感到舊貌換新顏了。
14、瞧!在一面水泥墻上,有一片片枝繁葉茂的爬山虎。那片爬山虎遮蓋住了灰色的水泥墻,在雨后的陽光下,爬山虎的明亮的綠葉像是被琥珀凝固了似的,照耀著我的眼睛。
15、夏天,火辣辣的太陽曬得不少花花草草低頭彎腰,而雪松在烈日高照的情況下卻巍然不動,雪松像一把把張開的綠絨大傘,把陽光遮得嚴嚴實實的,爺爺奶奶們自帶小凳,坐在雪松下面乘風納涼。
16、秋天到了,竹子們有的在和寒風戰斗;有的抵擋不住寒風的進攻,而變得枯黃了!我們就喜歡來撿落葉做標本、書簽,我們還用落葉做了一幅畫,實在太美了!
17、銀杏樹的枝干那么筆直,多想以為草原中的哨兵;銀杏樹的枝條多么纖細,多像舞蹈著柔軟的手臂;銀杏樹的葉子多么精致,多像一把把長柄的扇子。銀杏樹,你真美,美得讓人陶醉。
18、細雨如絲,一棵棵櫻桃樹貪婪地吸吮著春天的甘露,在雨霧中歡笑著。陽春三月,櫻桃樹上滿是嫩芽兒,一個個都含苞欲放,風一吹,就搖來搖去的。看上去真可愛!
植物植物篇六
今天,植物界要舉行一年一度的植物選美大賽。
大王花說:“我的顏色紅紅的,還帶著一些白色的斑點,我是最美的。”
玫瑰說:“你太臭了,我不但紅彤彤的,還有香氣,我才是最美的。”
正在大家紛紛嘲笑小野花的時候,飛來了一只餓極了的小蜜蜂,它說:“給點花蜜吃吧!”大王花望著別處,假裝沒看見。玫瑰猶豫了一會兒,也不想喂他花蜜。就說:“我這兒沒有花蜜。”最可惡的是桂花,她連看都不看一眼,說:“我還要參加選美比賽呢!可沒時間管你。”說完就轉身離開了。她們都不想被小蜜蜂影響到自己的美貌。
這時,小野花說:“你來吃我的花蜜吧。”說完就把頭伸了過去。小蜜蜂很快就吃飽了,說:“謝謝你!”然后愉快地飛進了森林里。
最后,竹子評委決定由小野花來當本次選美大賽的冠軍。大家不滿地問:“為什么呀!”竹子說:“因為心靈美才是最美的。”“哦!”知道原因后,大家都羞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