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精準扶貧工作日記三篇篇一
6月4日,星期六。周末,本來是法定的休息時間,但是今年,由于扶貧攻堅任務重,加之維穩、防火等形勢嚴峻,加班已是家常便飯了。當被通知這周末要加班時,我沒有更多的負面情緒,只是對家人有一些愧疚感。當告訴老公我要加班時,他只說了一個字“哦”,沒有抱怨,沒有怨言,但我心中這份愧疚感似乎加深了些。
周末,村里格外安靜,由于農忙,前來辦事的老百姓很少。小陶、卓瑪和我坐在辦公室邊聊天邊完善檔案資料,有說有笑,比平時辦公多了些懶散,多了份愜意。下午五點多,我們正準備吃飯時,突然下起了冰雹,我的第一反應是農作物會不會受災,確實,還沒等我們吃好晚飯,南當村民小組的組長打來電話,說農作物受災了,還有點嚴重。小陶、卓瑪和我都不會開車,經向鄉長匯報情況后,鄉長給我們派了一輛車,我想幸好我村在鄉政府駐地,不然又要徒步進村了。
來到南當組,一下車就有很多農民圍了上來,在他們的帶領下,沿著泥濘的田間道路,我們查看了部分田地,包谷、洋芋、蘋果樹、中藥材等不同程度的受災,在大概統計了受災情況,并安撫好群眾后,迎著細雨,我們前往下一個村民小組。
到達塘升村民小組,組長已跑遍所有田地在村內等我們的到來,他簡要說明災情后,跟隨我們來到田間。包谷已經有15-20厘米長,冰雹過后,部分包谷苗葉子掉落了,有的低垂著腦袋,田間套種的白菜千瘡百孔,面目全非。途中遇到一位大媽,她說:“今天上午,我還在田間除草,看著包谷、藥材等長勢,心里十分高興,以為今年豐收有望了。沒想到.........”大媽傷心的走開了,看著大媽背影,心中像翻了五味瓶似得。在田間,我和組長交談時,他說:“不要小看冰雹災害,現在是包谷、洋芋等的生長期,現在受影響了,會大大影響產量的”,他還說“這幾年災害很多,以前地震,去年旱災,今年雨量充沛,沒想到又冰雹災害,真是災害連年”。是啊,這幾年來,尼西鄉飽受各種災害,農民苦不堪言,特別是我村地處高海拔山區,普遍缺水,農田都是旱地,農民“靠天吃飯”的現象嚴峻,老天的一陰一晴都牽動著農民的心情。看著眼前的一切,我痛心疾首,但是除了安慰,我無能為力。作為基層干部,很多時候,我們給不了群眾任何允諾,除了向上級層層匯報之外,我沒有其他的辦法。
水資源缺乏一直制約著我村的產業發展。今年的精準扶貧工作中,我村要脫貧摘帽,關鍵是解決水利設施,多修建幾個蓄水池,以便旱季澆灌,但是到目前為止,到我村的水利建設資金幾乎沒有,這令我村扶貧工作隊成員及村“兩委”非常擔憂,中藥材種植、傳統的包谷、青稞等農作物種植都需要水,解決水資源缺乏問題,才能讓我村真正脫貧致富。
晚上八點多,我們回到了村委會,回到我們溫暖的大家庭,雖然沒有平時人多吵鬧,但這兒是我的歸宿,讓我感到踏實、舒心。來到新陽村之后,我才知道什么叫缺水,才真正體會到了“水是生命之源”這句話,也從此才學會了節約用水。
王,名字聽起來就不俗,他的人生經歷也確實不俗。“人家是行行出狀元,他是行行也精通,行行也就是個第二狀元”他老婆這樣評價。我們再次來訪,了解他的生活情況。
他年輕的時候很苦,四處流浪,學過畫畫、做過木匠、工匠,給柜子、鏡子漆畫,最后以糊夢胡養家。夢胡是類似于撲克的一種娛樂工具,陜北的老年人經常會玩。制作夢胡牌工藝復雜,拓模、糊紙、晾曬、描紅、剪切全部手工完成,一套牌老兩口要做大幾天,然而收益并不高,一副牌從3元賣到5元,后來玩的人越來越少,夢胡也賣不出去幾副,這項手藝也快失傳了。“還好有政府補助,我們老了,也干不動了,做完剩下的這點紙,也就不做了”他說。
“您現在需要什么?”包扶干部問。
“現在政府給我的夠吃了,我喜歡畫畫,如果能給我弄些毛筆、宣紙等,我就太高興了。”老人提到畫畫神采奕奕,把畫好的臨摹畫拿出來供大家觀賞,他告訴大家這些都是他根據電視上畫的。
“我們一定會把你們制作夢胡這一門手藝全程拍攝下來,這是快絕世的手藝,應該保護”一名工作人員說。
一個什么也不缺,只希望給晚年的愛好提供一些方便的老人,讓我們開始思考,精準扶貧究竟應該怎么扶貧?
物質的扶貧不一定解決所有人的貧困,精神的扶貧也非常重要。
今天,我和單位同事去王家廠鎮南河村進行精準扶貧識貧復核工作。冒著細雨,我們奔向殘疾貧困戶李育春的家。一路上,帶路的婦女主任向我詳細介紹了李育春的家庭情況,聽她講李育春已80多歲,本人體弱多病,并有視力殘疾,老伴已去世多年,現在相依為命的就是一個兒子李子林,40多歲,左腿高位截肢,失去了勞動能力,一直單身未婚,就在家里坐收廢舊物品掙點小錢過日子,村里根據他們的家庭情況給李子林辦了“五保”,另外家里還有2畝田地,李育春雖有80多歲,眼睛也不好使,也不得不勉強耕作,實在無能為力時,就請人幫工。這樣的家庭,聽著都寒心,我的心情立馬變得沉重起來,他們家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到了李育春的家門口,只見鐵將軍把門。鄰居告訴我們,李育春在屋后的田里搞事。我們一起繞到他家屋后的那塊田,只見一個瘦骨嶙峋的老人佝僂著身子正在冒雨勞作,這就是李育春。婦女主任喊了老人,說明了我們的來意,老人馬上就從田里起了身,上岸和我們握手閑聊了起來。只見他雖然瘦小,但精神尚好。他干癟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連說黨的政策好,政府挽救了他的家庭。他沒有向我們述說他家的困難,而是把我們帶到了他新修的家里。只見這個兩間平房新修不久,粉刷了墻壁,也打了水泥地面,只是墻壁沒有刷白,家里除了幾件農具外,沒有幾樣像樣一點的家具,電視也是一個不大的黑白電視,就連椅子都沒有幾把。不過老人還是很高興,連說新房子住著比原先方便多了,建房子村里給他助錢助物,幫了不少忙。兒子沒在家,老人說他坐別人的摩托車到鎮里辦事去了。我詢問了他家里的一些具體情況,問老人還有什么需求,老人連聲道謝,說家里現在已經很好了,兒子享受了“五保”,他也吃了“低保”,家里種了兩畝田地,自產自銷,吃穿不愁,兒子收點廢舊,也能貼補家用,加之各方面的補貼和幫扶資金,真正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
望著李育春寫滿笑意的臉,我深深感動了,這就是我們勤勞吃苦的中國人民,淳樸善良的農民百姓。我告訴老人,今后的扶貧政策會越來越好,政府會一如既往對他們給予幫扶。聽我這么一說,老人激動不已:“現在我們一家拿了五保、低保,看病不要錢,危房也改造好了,政府是關心我們的,真的感謝政府!”
雖然命運無情地捉弄了他們的理想,但黨的陽光沒有被烏云遮擋,慶幸的是,有了黨的扶貧惠民政策,有了一大群辦好事、干實事、解難事的干部,只要雙手還在肩上,夢想就能插上騰飛的翅膀,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熊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