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過中秋節的感受篇一
負責人:周思圓 活動時間:**年9月10日上午8:00~11:00
活動地點:**公園 主要內容:中秋節來臨之際,為行人送上一份中秋的囑咐,遞上一杯伏茶,或是一份中秋月餅和一張手寫賀卡。
活動開展情況:
我們事先準備了月餅和許多賀卡,將這些擺放于桌子上。將月餅和賀卡一一分給前來喝茶的人們,用微笑送上“中秋節快樂!”的祝福。將滿滿的伏茶一杯杯倒入,排成行,為行人能夠更加方便地拿取飲用。為行人輕輕地遞上溫暖的伏茶,幫助他們裝在瓶子里,然后換來一盆清水為其他的路人洗凈杯子飲用,這過程中我們收獲到了許許多多人們的笑容與感謝。
各種職業各個年齡的人們,今天在這里,口干舌燥解除了。與其說他們解除了燃眉之急,不如說我們從中感受到了作為高中生難以體會到的超乎分數的滿足感。
活動后總結:
整個過程歷時三個小時,得到了公園工作人員的肯定與贊揚,也得到行人的笑面回應。有的人甚至激動地詢問我們來自哪個學校,是否是學校組織義務勞工。當我們送上短短的祝福,聽到的卻是長長的回應:謝謝,謝謝,謝謝……長輩則回應,做的好。送上月餅的時候,許多人有些驚訝,感嘆到:今天喝茶還有這么好的禮物,真的謝謝。
我想團日活動的意義便在于此。在封閉的高中校園生活中,以這樣的形式與社會接軌,感受到作為高中生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感,也擁有了小小的成就感。發現幸福存在和傳遞方式,不需要過多的言語,也不需要彼此熟知,只要短短一句關切問候,或是動手做一些微小的事情。“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大概就是這樣。給予他人幸福的同時,自己也被幸福到了。
過中秋節的感受篇二
今日是中秋節,透過窗戶,我看見月亮從樓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樓頂時,似乎膽大了,一下子跳了出來,頓時,月光灑滿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鵑花的葉子上,在地面就能看見影子。我呆呆的瞧著月亮,仿佛看見了正在砍桂花樹的吳剛,美麗動人的嫦娥,活潑可愛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我突然想起和爸爸賽詩的事,便請了媽媽做裁判,并給爸爸講了比賽規則:每人只能說帶有‘月‘字的詩,誰接不上就算誰輸。
比賽正式開始了。我一馬當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媽媽說:不行,這首詩太簡單,重背一首。我只好背起了《拜新月》: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爸爸說:你只會背這種短詩,看我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我不甘示弱,背起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背完,我還挑戰的看了爸爸一眼。爸爸沉思了一會,還是一個字也沒吐出,我的意極了,和媽媽一齊數:5、4、3、2、1,時間到。天舒贏了。媽媽宣布。我高興的蹦起來,抬頭看了看月亮,嫦娥姐姐仿佛在沖我笑,祝賀我取得勝利。
下一次中秋節賞月時,必須還要來一次賽詩大會,我也必須要堅持冠軍這個稱號!
中秋晚會上,你清甜的歌聲,直到此刻還時不時在我耳畔縈回;我向你索要過好多次的宣傳櫥窗里你的畫,此刻依然端放在我的寫字臺,澄清一方天地。
夜,早已來臨。如水的月光透過窗戶灑進各家的房屋里,照亮了人們的心房。就在這個時候,有多少人正與親人們團聚在一齊,在團圓的喜悅中吃著月餅,在月餅的甜美中仰望那一輪圓圓的明月夜,早已來臨。
滿江紅。中秋寄遠辛棄疾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玉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
今日,劉教師叫我們帶月餅,我很奇怪,我跑到鐘的面前,看見今日是八月十五日,原先今日是中秋節啊!怪不得劉教師要我們帶月餅呀。上課了,我把月餅拿出來,我看看同學的,又看看自我的,我們的月餅有的小巧玲瓏、有的很華麗、有的很別致。
今日是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佳節,這個節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節日之一,中秋節又稱仲秋節、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中秋節素有全家團聚,品嘗月餅,吃酒賞月的風俗。
月亮圓了是中秋。你看!今日月圓了,天暗了,月亮揮了揮手,從山下走著貓步來到了天空。天空萬里無云,月光幽幽的,給黑色的天空披上了一層薄薄的銀紗,若隱若現。
《步蟾宮中秋》原文去年掩冰輪皎。喜今歲、微陰俱掃。乾坤一片玉琉璃,怎算得、清光多少。無歌無酒癡頑老。對愁影、翻嫌分曉。天公元不負中秋,自把、中秋誤了。
《南鄉子中秋前一日飲趙信申》原文細雨弄中秋。雨歇煙霄玉鏡流。喚起佳人橫玉笛,凝眸。收拾光上小樓。爛醉拚扶頭。明日陰晴且漫愁。二十四橋何處是,悠悠。忍對嫦娥說舊游。
過中秋節的感受篇三
中秋,是我國傳統的三大節日之一。根據我國古代歷法《周禮》記載,定于每年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佳節。中秋節的來歷,有許多的神話傳說,更有許多的民間稱謂。最能詳熟的中秋也被稱之為“仲秋節”。因為一年四季,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三季中的第二月便被稱之為“仲秋”。同時,中秋節也被稱之為“月節”、“追月節”、“端正月”和“團圓節”之說。我國的中秋節,至唐初年開始逐漸演變為固定的傳統節日,至明清時,已成為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佳節。
中秋,歷來有賞月、吃月餅、舞火龍、緬情寄友之說。我國的中秋更有別于日本、馬來西亞、泰國等國的中秋。
在八月十五這天,月,分外圓潤,皎皎潔潔,情思萬里,樹影婆娑,秋風習習。
一家人圍坐在一齊,吃餅賞月,其樂融融,親情漫漫,寄寓著無限完美幸福和諧安康的生活。
誠然,由于我國地大物博,民族分類眾多,各民族各地域間,皆存在著不一樣的生活與傳統習性,大家過中秋的方式也各不盡相同。惟有一點是能夠肯定的:這一天大家都是歡樂與幸福的。在家的人,擁抱著的是濃濃溫暖的親情。出門在外的,對著那一輪高掛著的清輝,寄寓著遠方家人及親朋知交的無限相思之情。
月光融融,在八月十五這天最美。月,灑一地的清輝,思鄉的游子,或歌亦吟。中秋之夜,他們的思想是歌海漫天的精靈。中秋月圓,花好情郁之際,古代中國文人們的情懷更是詩意飄逸盡染,詞風橫蕩天涯。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張若虛的那首春江花月夜,更是惹無數才子佳人心海難平,海上明月與潮共生。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一紙月華,無數婀娜,盡染無盡悲歡。對歌當吟,人生曳情,亙古皆有。中國古代的文人騷客們,把中秋寫得如些婉轉曲揚,如訴如泣,自是印證著一番多愁的思鄉念人情愫。
時光飛旋,“不應此曲有,已是天上人間”。月光淡淡,心已鶴鳴,中國的中秋,賦予了中國文人們最繽紛的想象之色彩。紅塵之中,那一縷縷的月華情思曼妙,誰是誰的眷戀人看月光,幽思緒,中秋月圓之夜,寸心遠表,自是一番不一樣風。
舀一碗海峽的水,里面也有無數親情的月色彌漫。那邊的親人們,我們何時攜手一家,共天倫談笑間,人間自是芳華一片。只是,今年的中秋,我們邀誰共舉杯齊賞月不被一灣淺淺的海峽所隔阻。
月光如水,心靜若樹。在這合家歡樂的日子里,方惟感幸福生活才是生命紅塵之中不老的綠樹枝繁。近中秋,思千古,凡人自有平常心。足亦,樂哉!
月舞中秋,似水不是水。
過中秋節的感受篇四
夜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只有明月默默地散發著余光。看了好久,我又回到了現實中,一低頭,滿滿的一桌月餅!有翡翠海苔,有玫瑰豆沙,有蓮蓉蛋黃……真讓我眼花繚亂,不知從何下口。我再三決定,挑了個“葡萄紫薯”,一口咬下去,黃顏色的面、軟軟的,紫色的餡,酥酥的,我吃得津津有味,月餅的味道難以形容,真是餅中。
月亮在天上笑瞇瞇地看著我們品月餅,不時送來一陣陣清風。陽臺、小椅、月餅、黑夜、明月、中秋……幸福極了!家人團聚,正是中秋!
談話間,晚霞不知不覺地走了出來,更給美麗的中秋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月亮圓滿了,我們的生活也就圓滿了!
過中秋節的感受篇五
剛一進家門,就嗅到濃濃的一陣油炸藕餅香,噢,這是韭菜豬肉餡的!相信大家并不奇怪為什么油炸藕餅,對嘍,今日可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白天忙著做團圓飯,中秋節的夜晚才是眾望所歸。最終,夜幕悄悄降臨,可今日的主人公——月亮,卻是遲遲不肯現身。庭院里,我們吃著團圓飯,因為月亮的“缺席”而有一茬沒一茬地之后話。
“月亮出來了!”不知是誰的大嗓門一叫,引得我們朝天上看去。果然,一輪皓月如害羞的姑娘似的慢慢從一張碩大的烏云后探出腦袋來了!
月亮的出現,頓時恢復了中秋賞月吃團圓飯的氣氛,帶來了歡快與熱鬧。
我也抬頭仰望著月亮:天上掛著的月亮好像黑色幕上放著的白玉盤,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柔和的月光灑下一片如銀紗般的迷蒙。這時候,仿佛每個人的眼睛里都盛滿了一個月亮。
吃過團圓飯,我們就搬出藤椅來,吃著月餅正式賞月亮。我家庭院廣,是個賞月的好地方,鄰里都拿著小板凳到我家來納涼賞月了。女的和女的挨一塊,男的和男的湊一起,小的便圍著圈兒依偎在老的身邊。
奶奶拿出超市里買的散裝月餅,分發給了大家,雖然比不上元祖蛋糕里訂做的月餅,可各個人卻是托在手里,吃在嘴里,樂在心里,仿佛托著的,吃著的,心里裝著的都是那天上的月亮。
“你們看,月亮里面是不是有東西在動”五六歲的鄰家小男孩指著天上的月亮,驚奇地說道。
“是的,是的,肯定是玉兔在天宮上跳呢!”坐在我旁邊的扎著羊角辮的女孩嚴肅地說。
于是,他們就“月亮里面在懂得是嫦娥還是玉兔”這一問題在爭論不休。
我笑而不語,并未告訴他們“月亮里面什么都沒有,其實可是是你們的幻想罷了”我怕一告訴他們,他們就不能再天馬行空的幻想了,我怕一告訴他們,孩子們心中的月亮也就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