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作文給讀者帶來的不僅僅是閱讀的享受,更是思考的契機。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推薦一些出色的作文作品,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和探討。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一
我相信每個人家都有家風家訓吧,然而我也不例外。我的家風家訓就是勤勞,做事有頭有尾,有始有終。
有一次,吃好午飯,媽媽說今天要大掃除,話音剛落。我就干起活來,先掃地。我拿起掃把在房間,客廳,衛(wèi)生間,都掃了一遍,把家掃得干干凈凈。然后再拖地,我把客廳里認認真真地拖了三四遍,終于拖干凈了,這時我已經(jīng)滿頭大汗,汗流浹背。但我看見地面仿佛是一快鏡子時,我覺得自己付出的汗水是值得的。
休息片刻,我來到衛(wèi)生間洗衣服,剛走進衛(wèi)生間,我就看到了由衣服堆成的一座小山。頓時我驚訝極了,心想:天哪!媽媽一天要洗這么多衣服!但我毫不氣餒,蹲在衛(wèi)生間里洗衣服。我先把衣服弄濕,然后再涂上肥皂用手搓一搓、捏一捏,用刷子刷一刷。哇!好多泡泡啊!我仿佛到了一個泡泡的海洋里。最后再用水把泡泡們都清洗掉……洗完衣服后我在來到陽臺給小花、小草、小樹澆水。
媽媽看到我干了這么多活,走到我面前摸著我的小腦袋笑瞇瞇地說:“你可真是一個勤勞的孩子啊”我的家風家訓還有很多,勤勞就是其中的一點。我會做一個勤勞的人!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二
每個人的家都有家風和家訓,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里的風氣,家里的風氣不好直接影響到子孫后代。所以,爺爺奶奶從小就教育我要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勤勞節(jié)儉,誠實守信,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爺爺奶奶把它們定為家訓,讓全家人都謹記。
爸爸從小給我講《狼來了》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個小男孩在山坡上放羊,他感覺很無聊,所以就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村民們趕快上山來看是怎么回事,結(jié)果什么事情也沒有發(fā)生。第二次狼真的來了,他再次喊:“狼來了,狼來了”。可是村民們再也不相信他了,羊全被狼咬死了。讀完這個故事,我決定做一個不說謊、誠實、守信的人。
有一天,我從電視上看到貧困山區(qū)的孩子,急需一些學習用具和御寒的衣服,我便急匆匆跑去告訴媽媽。媽媽讓我拿出平時積攢的零花錢,去超市買了一些文具,回家收拾了一些我小時候的棉衣,根據(jù)地址快遞了過去。做完這件事情,我感到很欣慰,能幫到別人是多么快樂的一件事情啊!
媽媽教我吃飯穿衣不要攀比,要吃飽穿暖就行,不要頓頓吃幾個菜,穿高檔名牌的衣服,要艱苦樸素,磨練自己意志。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要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擁有一顆平常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潤滑劑。寬容是一種美德。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它能使一個人得到尊重。它能挽救一個人的靈魂。寬容就像一盞明燈,能在黑暗中放射著萬丈光芒,照亮每一個心靈。
綜上所述,我的家風家訓就是:誠實、守信、寬容、艱苦樸素,保持一顆平常心。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三
誠實做人,認真做事是我們家的家風。它的道理很簡單,但要堅持做下去卻不容易。
聽爸爸說,我的爺爺是生產(chǎn)隊有名的“管家”,他做生產(chǎn)隊的保管員十幾年從沒出過差錯。當時生產(chǎn)隊每年上繳的公糧就有十幾萬斤,結(jié)算回大量的錢物,此外生產(chǎn)隊里的三四個倉庫里也堆滿了糧食和油料。那時食物非常短缺,但爺爺卻從沒往家?guī)н^一粒糧食。一次年終算賬,差了3角錢,爺爺硬是把賬目重算了一天,終于把它找了出來。
爸爸也是一個誠實的人。一天早上,我和他一起去一個早點攤吃早點,一共花了7元5角,爸爸給了老板10元錢,那個老板卻找了3元錢。爸爸說:“多找了5角。”老板說:“沒事,經(jīng)常來嘛!”但是爸爸卻不這么認為,他覺得做人做事一定不能貪圖小便宜,于是掏出了5角錢給了老板。
從小到大的生活環(huán)境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誠實認真地做事,才會值得被人尊重。我一定會堅持的做下去,保持下去。
1.
家訓家規(guī)家風主題作文(三篇)。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四
誠實做人,認真做事是我們家的家風。它的道理很簡單,但要堅持做下去卻不容易。
聽爸爸說,我的爺爺是生產(chǎn)隊有名的“管家”,他做生產(chǎn)隊的保管員十幾年從沒出過差錯。當時生產(chǎn)隊每年上繳的公糧就有十幾萬斤,結(jié)算回大量的.錢物,此外生產(chǎn)隊里的三四個倉庫里也堆滿了糧食和油料。那時食物非常短缺,但爺爺卻從沒往家?guī)н^一粒糧食。一次年終算賬,差了3角錢,爺爺硬是把賬目重算了一天,終于把它找了出來。
爸爸也是一個誠實的人。一天早上,我和他一起去一個早點攤吃早點,一共花了7元5角,爸爸給了老板10元錢,那個老板卻找了3元錢。爸爸說:“多找了5角。”老板說:“沒事,經(jīng)常來嘛!”但是爸爸卻不這么認為,他覺得做人做事一定不能貪圖小便宜,于是掏出了5角錢給了老板。
從小到大的生活環(huán)境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誠實認真地做事,才會值得被人尊重。我一定會堅持的做下去,保持下去。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五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每個家都有家訓,家風。可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以誠信為主。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每次我想起這句話,我都會想起那件事。
一天,我正要上學去,媽媽卻叫住了我,她一本正經(jīng)的對我說:“佳寶,今天中午我有事回不了家,我給你些錢,你自己買些面包吃吧。”我接過錢,什么也沒說,就走了。
到了中午放學的時候,我拿起了錢,正準備去買一些面包。可我的眼睛卻被那些精致小巧的玩具吸引住了。這使我變得猶豫不決:面包要買,可是玩具也太好了,如果買了玩具,這個中午就要挨餓了,到底是買,還是不買呢……我咬了咬牙,花錢買了玩具,餓了一中午。晚上放學的時候,為了不讓媽媽看見,我把玩具放在了書包里。晚上到家,媽媽給我整理書包時,發(fā)現(xiàn)了書包里的玩具。就眉頭緊皺,一本正經(jīng)的對我說:“我給你的錢,你買什么了?”我既緊張又害怕,臉頓時燒得通紅。我結(jié)結(jié)巴巴的說:“恩……面……包……”媽媽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嚴肅,說:“這個玩具哪來的!”我沒有說話。媽媽又說:“哼,你為什么要撒謊!如果你老實交代,我也不會這樣。可是你為什么要撒謊?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如果你連這點要求都做不到的話,你還做什么人!”我慚愧的低下了頭:是啊,我要有誠信,我以后不能撒謊了。我支支吾吾的擠出來幾個字:“媽媽。對……不起,我……以后再也……不撒謊了。”媽媽抱住了我,說:“知錯能改,還是我的好孩子。”
有家風、家訓的家,是豪華貴族之家。中國的禮儀需要我們永遠的傳承下去。
每個家都有屬于自己家的家風、家規(guī)、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guī)、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guān)了。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并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后水龍頭也不關(guān),白白浪費了很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后,對我說:“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所以以后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并且要節(jié)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jié)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jīng)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并養(yǎng)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于現(xiàn)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nèi)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guī)、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后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家規(guī)是勤儉節(jié)約。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六
吃晚飯的時候,爸爸突然神秘地對我說:“小子,我給你找了一個家教,全能的以后你就不用整天纏著我問東問西了。”我一聽完了都怪自己,平時老問爸爸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這下好了給我找家教了,萬一家教很兇的話那可怎么辦啊!
晚上我做了個夢,一個兇神惡煞長著一臉大胡子的家伙,正在惡狠很地給我講課。我一開小差被他發(fā)現(xiàn)了,正當那金箍棒似的桿子打過來時我被下醒了。
一天晚飯媽媽燒了一桌子好菜,可是左等右等也不見爸爸回來,正當我擔心那盤豬頭肉涼了就不好吃的時候,突然傳來了一陣敲門聲,我連忙去開門是爸爸和一個不認識的叔叔抱著一個大箱子,爸爸笑呵呵的對我說:“小子家教給你請來了,快把書桌收拾收拾去。”看見那箱子上大大的“聯(lián)想”兩個字,我高興極了也顧不上那香噴噴的豬頭肉,飛快的把書桌整理的干干凈凈。
電腦很快被那個叔叔裝好了,黑白相間的機箱,黑色的19寸液晶顯示器,安靜地坐在書桌上我正要沖上前去,爸爸一把拉住我:“小子電腦是用來幫助你學習的,絕對不能用來打游戲要是不然家法從事。”雖然網(wǎng)線要過兩天才能裝上,電腦里面什么都沒有,可我還是忍不住輕輕拂摸著顯示器,直到媽媽動怒我才極不情愿地去吃飯。
飯桌上,老爸給我“約法三章”回家后必須先寫作業(yè)電腦只能用來查資料,周末的時候才可以打會游戲,但是一定要掌握分寸。從此,電腦就成了我的新家教,雖然它不會說話可它懂的可比爸爸多極了。不懂的問題基本上都可以在它那找到答案,而且在學習累的時候,可以在網(wǎng)上聽聽音樂,看看新聞,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相處。
它就是我的良師益友。
更多。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七
家風其實就是一道道德標準,約束著我們,讓我們和這個家的精神融合,蔚然成風。在我們家,當然也有家風,我們家的家風教會了我如何做人。
”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說。“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于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說著,我在一旁默默地聽著,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xù)說:“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
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jié),我生怕一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當人,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您現(xiàn)在訪問的是家風的作文,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媽媽,養(yǎng)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yōu)秀的品質(zhì),就是從中培養(yǎng)起來的。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它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八
人必有家,家必有風。而家風也是“門風”,家風是我們每個家庭或者每個家族的基因。它就像生物一樣,是可以“遺傳”的,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代代相傳。我們的家風好不好,直接影響到每個家庭或者每個家族的興旺發(fā)達,以及對外的社會形象。比如,我的爺爺是一個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不說臟話、勤儉節(jié)約的人。如今我的爸爸就跟我爺爺一樣的,非常勤奮,對人誠懇。走到哪里都能受到歡迎!
我爸爸經(jīng)常教育我們做人的道理,他還給我們制定了一個良好的家風,讓我永遠銘記于心。我爸爸教我要養(yǎng)成一個講究衛(wèi)生,飯前洗手、便后洗手、好的學習習慣、寫作業(yè)要有計劃性、書桌要隨時保持整齊、好的生活習慣,對人要做到尊老愛幼。我覺得這就是我的家風,如果一個家庭或者一個家族沒有了家風,將會缺乏家和萬事興的現(xiàn)象。
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習慣、情感、態(tài)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里因素等多種成分的綜合性。一說到家風我就想到了我們的校風,我是吳寧二校的一名學生,我們的學校是一所非常注重禮儀的古校。我最喜歡的就是我們那兩排每天都引人注目的禮賓隊,我們的禮賓隊揚名在外。
我們的隊員們每天都精神抖擻地在校門口站成兩排,他們的站姿簡直就像剛剛訓練出來的衛(wèi)兵一樣。他們穿著你整齊劃一的禮服,好像在迎接什么大人物,看,他們那彬彬有禮的身姿,簡直令我們和家長們精神一振。隊員們看見老師時,就會高高舉起手,向老師敬禮,他們不約而同地發(fā)出一聲巨響“老師好”我們的老師教我們要做一個尊敬師長、孝敬長輩,做一個有素質(zhì)的人。
家風是社會主義風尚的基礎(chǔ),好家風造就一個好家庭,而好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我們浙江省各地廣泛開展好家風建設(shè)活動,推進社會各界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共同意識,我們要以好家風促進一個好政風好民風。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們大家庭中落地生根。
我在電視里,報紙上看見我們東陽市宣傳部副部長陳汝宏說過,要在各鎮(zhèn)各村禮堂廣泛開展“傳家訓,立家規(guī),樹家風”的活動。他說要通過各種途徑,全面收集各村的歷史名家的家訓,當代老百姓的家風,還有民間的家訓等等。他說要讓良好的家風駐進我們的每一個大家庭中,正如古人說的“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
歷代以來,我們的家風是古圣先賢們給我們點亮的一盞燈,他們用照亮光明與黑暗重疊交替使我們走出一條漫漫人生路。只要我們有了一個好家風,就會知道懂得社會各界的點點滴滴,就會知道自覺遵守良好的家風。并且我們就會手拉手,為了打造更為風清氣正的社會環(huán)境出一份力。
啊!假如我們有了一個良好的家風,那就會行遍全天下啊!
指導老師:吳燕。
(本文在東陽作文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本文作者:嚴萬慧(公眾號:北京文鑫作文)。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九
家規(guī)家訓:粒米雖小君莫仍,勤儉節(jié)儉留美名。
注釋:糧食顆粒雖然很小,可是我們不應當隨便丟棄,浪費糧食。因為那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干活得來,在平常生活中,我們應當節(jié)儉。
每次爸爸媽媽帶我去親戚家玩,親戚見了我都會說我瘦。媽媽說我只長個子不長肉,都是不愛吃飯惹的禍。前兩年我吃飯還要爸爸媽媽喂,塞到嘴巴里的飯,有時候還是吐出來,常常弄得身上地上都是飯粒。此刻長大了一點了,自我吃飯了。可是,如果媽媽做的菜不和心意,吃飯就沒有胃口,吃了二三口就不想再動了。如果爸爸媽媽硬要讓我吃完,我就會裝肚子痛,牙痛之類的,他們也就拿我沒辦法了。
此刻我上學了,我學到一首古詩,叫做《憫農(nóng)》: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雖然詩中的句子媽媽一向提起,我也明白了這首詩的意思,但我并不以為然,真正讓我體會到詩中含義的是我和爸爸回老家的奶奶家的那次。
碰到十年荒災,常常沒有飯吃,為了充饑,經(jīng)常吃一些樹皮、野菜,如果誰家的粗糧能填飽肚子,那就十分幸運了。當時爺爺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能夠吃飽,能夠餐餐吃上一碗白米飯。我聽了感覺很慚愧,心想以后再也不浪費糧食了。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十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并非鮮見,為后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guī)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guī)范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shè)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jīng)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跟著媒體的宣揚和報導,家風這個詞不經(jīng)意間闖入了大家的視野。盡管大家對家風并不生疏,可是終究啥是家風?恐怕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有人說家風即是誠信做人,也有人說家風即是尊老愛幼;有人說家風即是勤勞仁慈,也有人說家風即是節(jié)省文明。盡管家風有著文字上的界說,可是在每自己的心里,家風其實有著不一樣的內(nèi)在。
從前史淵源看,家風起源于農(nóng)耕社會的古代文明,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家風仍是一個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內(nèi)核,是一切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從的行為原則和品德規(guī)范。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齊家”在這里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須得有好家風,家風的重要性便顯而易見。
年代在開展,家風的內(nèi)在也在不斷改寫,變得愈加豐厚,多了些現(xiàn)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顏色,這也是前史的前進。可是咱們也大概看到,在產(chǎn)品經(jīng)濟年代,大家的價值觀日趨多樣化,再加上因為遭到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人無視品德,不講誠信,或為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為了自己意圖不擇手段。盡管這些僅僅法令或品德層面的表象,但就實質(zhì)而言卻是家風損壞、家教缺失的成果。
從表面上看,家風僅僅一個家庭的事,與社會無關(guān),也與國家無關(guān),其實不然。在人的生長過程中,家風對一自己的影響不容忽視。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力氣,家風無時無刻不在凈化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家庭具有好家風才干為社會培育出好公民,而遭到好家風刻畫的官員更能變成公民的好公仆。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十一
媽媽說:“家風,即家教也。”
爸爸說:“家風,即規(guī)矩也。”
我說:“家風就是我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耳濡目染后形成了我的小小人格。”
我爺爺愛看書,到現(xiàn)在還是每天書不離手。從小,他就教我:仁、義、禮、智、信。他總是和我說:“做事得先做人。”仁,需要我有寬厚的胸懷,與人相處懂得尊重和謙讓。義,需要我有正義感和助人為樂的精神,同學朋友有困難得幫人一把。禮,需要我懂禮儀,中華是禮儀之邦,懂禮貌會禮儀,尊老愛幼。智,需要我熱愛學習,在書本中汲取營養(yǎng),在學習中成長。信,需要我誠實守信,真實可靠,重承諾,不說謊。爺爺說:“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流傳了幾千年,我們應該繼承他并傳承下去。”爺爺說的時候,眼睛特別有神,他看著遠方,似乎有種神奇的力量,我覺得此刻的他特別帥,很有力量,而我也樂于聽取他們的一言一行。雖然我才10歲,但是也能感受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我的期望。也許,他們期望我當上班干部;也許他們期望我可以成績名列前茅;但是我覺得他們最希望的是我成為一個具有“仁、義、禮、智、信”的人。
突然明白,這是家人對我的期望,也是我自己的愿望。我雖還小,但我愿意繼承。只有在優(yōu)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更加出類拔萃!將來有朝一日,我長大了,也會把這五個字分享給更多的人。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十二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yōu)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成為有用的人。
以“勤”為榮。
我的爺爺奶奶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一生都和田地打交道,爸媽下班回來也常去田地干活。家庭條件很富裕,但吃的蔬菜全是自己種的。也許是受長輩們的影響,我和弟弟放學后經(jīng)常主動幫爺爺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農(nóng)活。
去年因下大雪學校放假一星期,菜市場里正是芹菜價格的黃金時期,我和弟弟冒著寒冷和爺爺奶奶一起去大棚里搶收,割菜、理葉、搬菜,小手凍得通紅,也不叫一聲苦,連續(xù)奮戰(zhàn)四天,兩個大棚的芹菜全都賣給了菜販子,望著爺爺從菜販子那里換回的一大把錢,大家都欣慰地笑了。
以“誠”為本。
媽媽從小告訴我誠實是做人的本分。一次,我去市場幫媽媽買水果。在挑水果的時候,一個芒果從貨架上掉了下來,我眼疾手快,急忙伸手去接。
這個芒果軟軟的,涼涼的,摸起來很是舒服,還散發(fā)著一股誘人的香味,令人垂誕欲滴。我抬頭一看,攤主正在一邊背對著我打電話。我突然想起來媽媽告訴我做人要誠實,于是又低下頭看了看芒果,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放棄了把芒果占為己有的念頭,走上前,對攤主說:“阿姨,你的芒果掉了。”阿姨看看我手里的芒果,微笑著點了點頭。
以“和”為貴。
爸爸從小就教育我和弟弟以和為貴。一天鄰居凱麗來我家串門,弟弟提議一起在院子里滑滑板,可是,家里只有一個滑板。我決定讓弟弟和凱麗輪流玩一個滑板。終于輪到凱麗了,她迫不及待的跨上了滑板滑了起來。不一會兒,凱麗從滑板上摔了下來,人到?jīng)]事,但弟弟那心愛的滑板卻被磕掉了一個角。
弟弟見狀,沖凱麗要賠滑板!”。凱麗連忙給弟弟賠不是,我趕緊去說服弟弟,媽媽趕來了,說:“樂樂,凱麗不是故意的,滑板壞了,媽媽還可以給你買,友誼破碎了,就很難補好了,快去和凱麗道歉吧。”弟弟似乎意識到了自己的無理取鬧,原諒了凱麗。
就這樣,我們在優(yōu)良家風的熏陶下茁壯成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十三
家風是一個家庭成員的行事風格及處世之道。
無論你是是否關(guān)注家風,家風都存在。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家風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俗話說家有家規(guī),國有國法,家規(guī)是一個家庭對家庭成員的文字約束,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所謂的“大戶人家”都有家規(guī),家規(guī)對穩(wěn)定大戶人家的家庭關(guān)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家風是家規(guī)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
大戶人家主要存在于封建社會,新中國成立之后,大家庭走向沒落,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小家庭取代了多代同堂的現(xiàn)象,家規(guī)似乎隨之也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家風仍然如影隨形伴隨著每一個家庭。
在春節(jié)長假中。中央電視臺走基層欄目,隨機調(diào)查國人的家風或家訓,有的回答家風是孝道,有的回答是誠實守信,有的回答是善良,有的回答是禮義廉恥。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的和諧,才會有社會的穩(wěn)定,一個家庭要幸福美滿,離不開健康的家風。
家風不需要天天講,而是要靠家庭主要成員帶頭去實踐,一個家庭主要成員的行事風格、處世之道,會潛移默化的轉(zhuǎn)移給下一代,也影響著每一個人家庭成員,這就是家教,良好的家教。能夠為孩子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一個家庭在重要的場合或節(jié)日,也可以宣布一下家風是什么,有利于家庭成員共同去執(zhí)行。
曾氏家訓讓曾國藩的后代昌盛了幾百年。
【我的家風家規(guī)四】。
家,給人以溫暖。它是人們的唯一定所,是人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guī)矩。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規(guī)則,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聳立的大山,萬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嚴,媽媽全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家這棵參天大樹一倒,大山塌了,我們后悔了,懊惱了,可惜晚了。
我記得寒假臨近過年時,電視上出現(xiàn)了一種許久未聽過的新詞“家風”。這一詞是新聞聯(lián)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風,我認為是家里人的一種行為,是好是壞。我認為我家的家風是熱情,爽快和執(zhí)著,因為家中的每個成員都十分熱情好客,遇到困難不退縮,說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認為是家人的素質(zhì),是深是淺。家人如果不學習,將得不到知識,學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點。從小,父母教育我們要認真做事,知錯就改。現(xiàn)在老師教導我們分清黑白,認真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育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牢記。每一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知識,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訓,我認為是家人的教訓,是嚴是松。如果每個人都官官相護,隱藏事切,我認為就要使用殺手锏了。如果每個人都坦誠相待,大公無私,我認為規(guī)則沒有必要了。家訓,該用的時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該時千萬不要用,否則會鑄成大錯。
一個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十四
誠實做人,認真做事是我們家的家風。它的道理很簡單,但要堅持做下去卻不容易。
聽爸爸說,我的爺爺是生產(chǎn)隊有名的“管家”,他做生產(chǎn)隊的保管員十幾年從沒出過差錯。當時生產(chǎn)隊每年上繳的公糧就有十幾萬斤,結(jié)算回大量的錢物,此外生產(chǎn)隊里的三四個倉庫里也堆滿了糧食和油料。那時食物非常短缺,但爺爺卻從沒往家?guī)н^一粒糧食。一次年終算賬,差了3角錢,爺爺硬是把賬目重算了一天,終于把它找了出來。
爸爸也是一個誠實的人。一天早上,我和他一起去一個早點攤吃早點,一共花了7元5角,爸爸給了老板10元錢,那個老板卻找了3元錢。爸爸說:“多找了5角。”老板說:“沒事,經(jīng)常來嘛!”但是爸爸卻不這么認為,他覺得做人做事一定不能貪圖小便宜,于是掏出了5角錢給了老板。
從小到大的生活環(huán)境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誠實認真地做事,才會值得被人尊重。我一定會堅持的做下去,保持下去。
不怕吃虧的家風使我收獲了很多,我和同學們相處得非常融洽,我們一起愉快地學習,不論從哪方面,我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我將銘記我家的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校有校規(guī)。當然了,我家也有家風家規(guī)。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要遵守時間,誠實守信,不許頂撞大人……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家規(guī)。
有一次,我玩游戲超時了,爸爸很嚴肅地收起了我的電腦,并語重心長地說:“孩子,誠信是金!做人要守時守信。”接著,爸爸給我講了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有一次,爸爸和小朋友一起外出玩,說好了8點就回家,結(jié)果10點多才到家。后果是他被爺爺狠狠地揍了一頓。從此,爸爸格外看重時間,也讓爸爸記住了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守時、守規(guī)、守信。就因為這樣,我也記住了時間的重要,不敢再不遵守時間了。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必修課”。正所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所以,誠信是多么重要。誠信,讓我在同學中、朋友中獲得了很好的信譽。
家風家規(guī)是必須有的。如果沒有家風家規(guī),這個家就會亂套。也正是因為每個家都有家規(guī),我們的社會才有了規(guī)矩,所以同學們要謹記家里的家風家規(guī),并把它們發(fā)揚光大。
家有家規(guī),國有國法;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些警示育人的詞匯是對教育的最基本體現(xiàn)。社會風氣的好壞,家風家規(guī)的樹立,都對整個社會的發(fā)展是有很好的幫助的。
家風,是潛移默化的。具體的從小事做起,乘車讓座給老弱病殘孕,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從小教育的能時時做到,但是不好的教育也有不讓座還大打出手的例子也有。作為家長,從小教育孩子要與人為善,以和為貴,為人誠懇,做事要認真,不能貪圖享受,不能與人過高的攀比,更不能超越法律道德的界限。經(jīng)常告誡他們,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要關(guān)愛父母,尊敬師長,團結(jié)同學,遇人需要幫助時,要挺身而出,做敢當?shù)娜恕S鲆婇L輩要有禮貌,應該主動打招呼。做錯事的時侯,要勇于承認,不能撒謊。如果家長知道孩子“知錯不改時”,也應該做到“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道理告誡他們,不要等到無法收場時后悔莫及,讓他們從小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總之,無形中好的家風的養(yǎng)成,是正能量的傳遞,也是以后對自己教育的回饋,我們要世代相傳,引導給予孩子好的傳統(tǒng)教育,不要過度的寵育孩子。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十五
在我們家,學習氣氛很濃。比如說奶奶,雖然年紀快七十歲了,當我背英語字母時,她也跟我一起學哩!還有語文中的那首《花名歌謠》她也能背得滾瓜亂熟呢。記得我上幼兒園時背《三字經(jīng)》,她還帶著老花眼鏡查字典教我一起背。我要向奶奶學習,她記性和眼鏡都不好了還在努力學習,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啊!
我的媽媽也是一個愛學習的人,上學期朝讀經(jīng)典課要求背古詩,我不愛背,睡覺前她就帶著我一起讀,給我講詩的意思,找押韻的字,一會兒我們就都會背了。第二天早上在上學的路上我又流利地背給她聽,可是媽媽卻背得結(jié)結(jié)巴巴的,記性真是有點壞啊!就這樣,好長的《白馬篇》我十幾分鐘就能背下來了。同學們都問我竅門,我說:“平時多背,記憶力好了,自然就背得快了。”還有媽媽種花、打毛衣的時候,都會在網(wǎng)上查詢,還把查到的東西記在小本子上,我想她是擔心自己又忘記了吧!媽媽種得百合花已經(jīng)長出綠葉子了,過不了多久要打花苞開花了!打得毛衣我穿著也很合身!
我想這就是我的'家風——活到老,學到老。還有很多好的家風,比如尊老愛幼,勤儉持家,與人為善等,我都要把它們繼承下來,讓我的家充滿書香,充滿溫暖!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十六
所謂“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或風貌吧!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我知道的家風,就是長輩們從我牙牙學語時就開始用一句話、一個行為、一次責備等等,一點一滴教會我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小時候,我喜歡吃零食,經(jīng)常忍不住在飯前偷吃,到了正餐,就不想吃飯,常常把吃不下的飯菜挑到爸爸碗里,每次爸爸盡管不太樂意,但疼愛我的他,總是勉強接受了這個“事實”。一次,我又不節(jié)制地做起了同一件事,爸爸終于忍不住了,嚴肅地對我說:“璇璇,你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嗎?它的意思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強加于別人身上,人不能自私地只考慮自己,你應該多為別人想想,盡管我是你最親的人也要考慮別人的感受。”我在爸爸的教育中認識到的人不能太自私的道理。
記得還有一次,爸爸媽媽上班,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yè),上午十點鐘我已經(jīng)完成老師布置的全部作業(yè),好久沒有看電視,特別是我喜歡的綜藝節(jié)目,于是我打電話給媽媽說想看會兒電視,媽媽考慮了一下,同意我看半個小時的電視。我打開電視,在引人入勝的節(jié)目中,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我卻絲毫不知半小時其實早就過去了,直到媽媽下班回家開門時,我才慌忙關(guān)掉電視,但已為時已晚。媽媽走到我面前,嚴厲地盯著我,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璇璇,誠信是金,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誠實守信用了,既然你說了就一定要做到,你要明白‘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從此,我學到了“做不到就不要答應,答應了就應該全力做到”的誠實守信道理。
家風是潤無聲的雨露,在我的成長過程中,長輩們通過言傳身教給了我“真善美”的引導,讓我養(yǎng)成各種良好地習慣,相信這些美好的習慣會伴隨著我一直傳承下去。
三年級家風家訓大全(17篇)篇十七
如果家是一盞蠟,那么家風就如蠟燭的燈心;如果家是一條小路,那么家風則是照亮我們前進的路燈;如果家是一條船,那么家風一定是它的船舵。“家風正,則后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家風是一個家的一種道德標準,就如同糧食一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的家里,也有家風,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有誠信的人。
做人要有誠信,媽媽經(jīng)常教育我要誠信待人。記得有一次,我和樂隊的一個新進來的同學約好了在樓下的小廣場教她打鼓,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中午卻下起了大雨,本來我把這事忘了,一看到下雨了才想起約好了的事情,我趕忙穿上鞋準備走,可我又想:如果我去了,那個同學沒去怎么辦?媽媽說:“你還是去吧!假如你不去,她去了怎么辦?那同學們一定會認為你是一個不守信的孩子。”“好吧,我去。”到了小廣場,雖然那個同學沒有來,但我放心多了,因為我是一個守信的孩子。
著名的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huán)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環(huán)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我們。優(yōu)秀的品質(zhì),就是從中培養(yǎng)起來的。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yǎng)成了許多好品質(zhì),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