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guān)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交往禮儀心得體會篇一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了解日常禮儀常識,并能夠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
2、在具體行動中做到講文明、懂禮儀,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修養(yǎng)。
3、引導學生做一個講文明、有禮貌的孩子。
二、活動準備:
鑼、快板、鼓、镲
三、活動設(shè)想:
通過傳統(tǒng)的文藝形式三句半,引導學生講文明、有禮貌,給同學以及家長帶來笑聲,渲染六一的節(jié)日歡樂氣氛。
四、活動過程:
1、讓學生簡單了解三句半的表演形式:首先說明,三句半并不是單純寫在紙上逗趣的文字,它是一種舞臺表演形式。
表演者甲乙丙丁四人,手里各持镲,小鑼,鼓,大鑼等擊打樂器敲打登場。樂器停,甲高聲朗誦第一句,并根據(jù)此句意思做出一個造型動作。下面乙第二句,丙第三句。丁的`第四句是“戲眼”。
三句半,三句半,關(guān)鍵在于半。半,其實只有一個字或兩個字。字多則味淡了。這一兩個字要求很嚴,必須壓韻,簡捷,詼諧,合意,并出忽意料。一經(jīng)丁喊出,逗得觀眾哈哈大笑才行。
2、了解三句半的內(nèi)容:校園文明禮儀搞得好,同學們個個講文明、懂禮貌,學校成功創(chuàng)建為江蘇省文明禮儀示范學校,我們以此來歌頌學校的活動。
3、閱讀三句半,并分配各自的表演角色。讀流利,熟讀成誦。
5、逐段練習,特別強調(diào)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
6、反復練習,糾正、加工、強化直至表演。
文明禮儀
清早雞鳴喇叭叫,不去上操睡懶覺。最后還是要起來,懶漢! 打開書包一陣翻,才知作業(yè)沒做完。偷偷看看班主任,好慘! 英語就像聽天書,干脆來把游戲玩。想想開學許的愿,遺憾! 猛然聽到音樂響,趕快就往操場跑。伸伸胳膊踢踢腿,好玩! 一天一天又一天,時間就快打發(fā)光。成績不好表現(xiàn)差,咋辦? 學生就該刻苦學,要為班級來增光。父母叮囑老師講,難忘! 學校年級有規(guī)定,我們牢記不能忘。一日常規(guī)規(guī)定明,照辦! 五星紅旗飄呀飄,升旗降旗要站好, 高唱國歌要整齊!敬禮! 自尊自愛重儀表!誠實守信講禮貌!遵規(guī)守紀勤學習!很重要! 預備鈴響進教室!課本文具擺放好!不吵不鬧坐端正!真安靜! 校園內(nèi)外不亂跑!自覺排隊靠右行!危險游戲我不做!別忘掉! 天天來把衛(wèi)生搞!貴在保持習慣好!遇到廢紙不放過!重環(huán)保! 同學之間要友愛!互幫互助樹新風!不打架來不罵人!講文明! 流動紅旗屬優(yōu)秀, 每周別把分去丟, 嚴于律己把分保, 真光榮!!!!! 實驗外語是咱校, 老師學生真不少, 個個都有好回報,真棒!!!!!! 校園禮儀搞得好!好人好事真不少!禮儀之花哪最多?數(shù)咱校! 今天這個三句半,說到這里算一段,精彩節(jié)目在后邊,在后邊!
交往禮儀心得體會篇二
??????? ?國際交往禮儀基本原則 1、基本要求。
講究儀表與衣帽整潔,面、手、衣履要潔凈。
男子的頭發(fā)、胡須不宜過長,應修 剪整齊。
指甲要經(jīng)常修剪,一般與指尖等長,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潔,若手部 有疾癥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著要整潔筆挺,不能有褶皺,鈕扣均應整齊,褲扣不 能在室外或公共場合整理。
襯衣一般為白色硬領(lǐng),袖與下擺不露出外套,并放入 褲內(nèi)。
要按交際場所或交際需要著裝。
禮服、領(lǐng)帶或領(lǐng)花應結(jié)好,佩戴端正,并 備潔凈手絹與梳子。
皮鞋應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摳鼻、掏耳、剪指甲、搔 癢等到不雅的小動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懶腰、打噴嚏、擦鼻涕、咳嗽, 打噴嚏時應用手帕、餐紙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發(fā)出大聲響。
舉止大方得體,態(tài)度和藹端莊,精神飽滿自然,言行檢點。
站、坐、走都要符合 常規(guī),任何失禮或不合禮儀的言行者會被視為有失體面。
說話客氣,注意身份。
說話時神情衿持和藹,面帶微笑。
隨便與人攀談是失禮行 為,萍水相逢,應在有人介紹后方可交談。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攪、影響別人,尊重別人。
不隨意指責別人或給別人造成麻 煩或不便。
發(fā)議論與指責別人會被認為缺乏教養(yǎng)。
在圖書館、博士物館、醫(yī)院、 教堂等公共場所都應保持安靜。
在隆重的場合,如舉行儀式、聽講演、看演出等, 要保持肅靜。
守約遵時。
這是國際交往中極為重要的禮貌。
參加各種活動,應按約定時間到達。
過早抵達,會使主人因準備未畢而難堪;遲遲不到,則讓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過 久而失禮。
因故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萬一因故不能應邀赴約, 要有禮貌地盡早通知主人,親以適當方式表示歉意。
與人約會不能失約,不能超 時。
失約和超時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承諾別人的事情不能遺,必須講“信用”, 按時做好。
2、禮貌用語 禮貌用語是禮儀的表現(xiàn)形式,能傳達愛心與禮節(jié),使說話人更被人敬重。
“您好、 請、謝謝、對不起、再見、”在國際交往中要經(jīng)常使用: “請”。
幾乎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事情,都應該說“請”。
“謝謝”。
只要別人為你做了什么,都應該說聲“謝謝”,包括家人或關(guān)系密切 的朋友。
“對不起”。
凡是不小心妨礙或干擾了別人,都要說“對不起”。
“再見”。
“再見”不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間相互告辭時的禮貌用語,也是 陌生人之間接觸后相互告辭時的禮貌用語。
3、尊重隱私 在國際交往中,尊重隱私也是重要的禮儀規(guī)范。
尊重隱私,要堅持以個人為交往對象的禮儀原則。
如:給一家人中的某個人幫了 忙或送了一份禮物,這行為本身也僅是對某個人而言才有意義,除受惠人會表示 感謝外,其他家人一般不會因此而致謝,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
尊重隱私,不能侵犯屬于個人的空間與領(lǐng)域。
一家人同住一棟房子里,各個房間 便是每個家庭成員自己的天地,不敲門,不經(jīng)允許,便不能突然闖入。
拜訪他人 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辦公室洽談,都須預先約定。
尊重隱私,在交談中應回避涉及個人隱私的任何話題。
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五 不問”:一不問年齡;二不問婚否;三不問去向;四不問收入;五不問住址。
4、女士第一 “l(fā)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優(yōu)先,這是國際禮儀中很重要性的原則。
士優(yōu)先的核心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都要在行動上從各個方面 尊重、照顧、幫助、保護婦女。
在社交場合遵從女士第一的原則,可以顯示男子 氣質(zhì)與紳士風度。
男女同行時,男子應走靠外的一側(cè)。
不能并行時,男士應讓女士先行一步。
在開 門、下車、上樓或進入無人領(lǐng)路的場所、遇到障礙和危險時,男士應走在女士前 面。
乘坐計程車或其他轎車時,應讓女士先上車;下車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后照 顧女士下車。
在門口、樓梯口、電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應側(cè)身站立一 旁,讓其先行。
在需要開門的場合,男士應為女士開門。
在社交聚會場合,男士看到女士進門,應起身以示禮貌;當客人見到男婦主人時, 應先與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時,進入餐廳入座的順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隨后,男士“壓陣”。
一旦坐 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與別人打招呼,而男士則需起身與他人打招呼。
點菜時, 應先把菜單遞給女士。
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禮讓時,不能過分靦腆與羞怯應面帶笑 容道謝。
5、不卑不亢 國際交往中人與人、國與國之間應是平等的關(guān)系。
中國人與外國人交往時不卑不 亢,這也是國際禮儀的重要原則。
國際禮儀中的不卑不亢原則,最重要的是保持 人格平等,因為“卑”和“亢”都是置對方或置自身于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態(tài) 度。
“卑”有損自身人格甚至國格;“亢”則顯得虛張聲勢,也有傷對方的自尊。
要做到“不卑不亢”,應注意: 不能對對方有金錢與物質(zhì)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圖。
“心底無私天地寬”,寬雙方的 人格就平等互利了。
我方無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對對方無需戒備則輕松自如,這 樣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
如果一味希望對方擔保子女出國或獲得其他物質(zhì)上的 好處等,就很難堅持此項原則。
要有為國家和民族爭氣的精神。
這種精神在涉外交往中尤其重要。
實事示是,不過謙,不說過頭話。
以宴請為例,中國人請客,即使是相當豐盛的 一桌,主人也會對客人說:“今天沒什么好菜,請隨便吃點”。
西方人則相反, 不管飯菜質(zhì)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夸贊:“這是本地最好的飯店”,“這是我的 拿手好菜”,目的在于表示誠意。
同樣,中國人到別人家作客經(jīng)常客氣有余,主 人問客人是否再添飯,客人說不用不用,實際上也許并未吃飽。
西方人作為賓客 赴宴,說不吃不喝時則是真的,絕不是客氣。
所以,在國際交往中,客氣與謙虛 都不能過分。
6、入鄉(xiāng)隨俗 入鄉(xiāng)隨俗,是國際交往中的一條很重要的禮儀原則。
出國或在國內(nèi)接觸外賓,都 要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與禮節(jié)。
由于不同國家的社會制度差異,文化習俗有別, 思維方式與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別較大。
因此,每到一個國家或接待來自某一國的 客人,都要事先了解該國的禮俗,即使相當熟悉的友人,也應注意基本禮儀。
在 交往中相互尊重,謹慎從事不能不拘小節(jié)或超過限度。
如美國人有三大忌:一是 忌有人問他年齡;二是忌問他所買東西的價錢;三是忌在見面時說:“你長胖 了”。
這是因為:前兩忌是個人私事,不喜歡他人干涉,后一忌是美國有“瘦富 胖窮”的觀念。
日常交往應注意的禮儀 一、稱呼 對不了解婚姻情況的女子可稱小姐,年紀稍大的可稱女士。
以上這些稱呼均可冠以姓名、職稱、銜稱等。
對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為部長以上的高級官員,按國家情況稱“閣下”、職銜或先生。
二、寒喧 兩人初次相見,應先寒喧,如問:“您好?”“您身體好嗎?”“很忙吧?”或 者說“見到您真高興”,“我早就想見到您”,以及“久仰、久仰”等。
告別時 可說“我們的談話很有意思”,“我希望能再次見到您”、“一回生、二回熟, 下次見面我們就是老朋友了,”等等。
三、交談 初次交談,可以從天氣、旅行工具、會談時間大致安排談起,切忌詢問對方年齡、 收入、婚姻狀況、宗教信仰。
四、握手 伸手相握,表示友好。
在歐美地區(qū)男性初次相識可相互握手;遇到女性,如女性 先伸手,男性可和其握手,否則就以笑相迎。
與女性握手時,要輕一些,而且時 間不能過長。
握手時,男性要脫手套,女性可戴一副薄型手套。
握手時要面對對 方,切忌一腳在門內(nèi),一腳在門外,也忌4 個人交叉握手。
必須用右手,不能坐 著握手。
五、文明用語 “謝謝您”和“對不起”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禮貌用語。
六、尊重婦女 舉止行動上處處都要“女士第一”。
男士要處處照顧、幫助女士。
女士入室,男 士要先開門,讓女士先行。
女士進屋或離開時,要照顧女士脫大衣、穿大衣,等 七、入室叩門到對方辦公室去,入室前要輕聲叩門,得到允許方可進入。
步子要輕,說話聲音 八、進屋脫帽無論是公事拜訪,還是私人拜訪,或出席各種社交活動,男士進屋都要脫帽、解 圍巾,放入衣帽間或掛在墻邊的衣帽鉤上。
九、坐立要端正 坐,要端正,不翹腿、搖膝、抖動。
女士更要注意端正,并攏雙腿,切不可以裙 十、動作要文明在公眾場合或上商店購物、逛馬路要落落大方,舉止文明,切勿大聲喧嚷。
遇到 熟人也不要高聲打招呼,而以微笑招手示意為好。
說話時不要指手劃腳、手舞足 蹈。
不要隨地吐痰,不能亂扔糖紙和瓜果皮。
吃食要細嚼慢咽不出聲,切忌狼吞 虎咽呼嚕出聲。
??????? 餐飲禮儀,一般禮儀入席時應有優(yōu)雅的風度和良好的儀態(tài),手應該洗干凈,頭發(fā)應梳整齊。
要坐得端 正,雙腿靠攏,兩足平放,不宜兩腿交疊。
雙手和手肘部離開桌子。
入座后,可 取白色餐巾鋪在膝上(餐巾只可擦嘴,不可擦汗)。
就餐時,應有愉快的表情。
進餐時應自然、從容,嚼食物時慢些,喝湯時不要發(fā)出在的聲響。
若控制不住要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捂住口鼻,低頭而向一旁,避免發(fā)出聲響。
在餐桌上不 能擰鼻涕,可用手帕輕擦或去洗手間;宴席上的談話應自由輕松,不要靜坐不語, 不要只與一兩人交談。
交談時既要注意談話的內(nèi)容,又要講究談話的藝術(shù)。
敬灑 時,上身挺直,雙腿站穩(wěn)。
需干杯時,應按禮賓順序由主人與主賓先干杯。
交往禮儀心得體會篇三
一、修飾與衣著
修飾是指女士穿戴不要太華麗了,太耀眼了,如果這樣去面試,我想機會就已經(jīng)了了無幾了。因為你是來工作的,要莊重,不要給人一種浮的感覺。我覺得不化妝也不太好,最起碼要化些淡妝,這也是對別人尊重的一種做法。想想看打扮的整整潔潔是不是讓別人看上去很舒服呀!你想如果一個老農(nóng)民和一個西裝革履的人,找你談判,你是不是要選擇那個西裝革履的人呀!
當面試時,有的人說:"面試時,不就是到那天從里到外都換上新衣服,穿的整整齊齊的,然后到發(fā)廊整理一下頭型嗎?"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
一、會讓人一看就知道你提前準備了,有的時候連剛打上去的`發(fā)膠還在頭上呢,一看就知道你是剛從發(fā)廊里出來的。
二、由于剛穿上新衣服,一切都是新的,你會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所以你最好要提前一、兩天就穿上,適應一下。也就是面試前要提前一、兩天做好準備。
面試時要多帶幾份簡歷,因為你交到面試官那的已經(jīng)訂成厚厚的一打了。他要看你的簡歷還要翻找一下才能找到,這時你就要拿出你已提前多準備的簡歷給他,他會覺得的很舒服的。當面試完后要給面試官寫感謝信,雖然現(xiàn)在有許多人一般都不寫,但這是禮儀,我還是希望大家寫,你想別人都不寫,你寫了是不是會引起注意呀。在面試或會議時要帶上比較精致皮面的筆記本,還有好的筆,不要隨便找一個本或筆。
面試時要提前半小時去,先與他們的總臺人熟悉一下,總臺是個很關(guān)鍵的人物,多打聽一下有關(guān)將要面試你的上級的消息。如稱呼等。
有一次一位王女士,接了一個電話說:你好,我是“秘書工作”公司的王浩,請你明天九點到我們公司來接授面試。第二天,她八點半就到了,和總臺服務員聊了一會,服務員打了一個電話,說"王總,王小姐到了",這時她才知道,原來給她打電話的就是王總呀!在這之前她還把這個人當成小人物呢?因為一般打電話通知的都是小人物或員工做的事。所以她進去面試時,說了“你好!王總。”你想想假如她說,你好,王浩!王總會怎么個想法,“王總”叫了幾年了,都已經(jīng)叫習慣了,突然叫他王浩,他能夠習慣嗎?
二、自我介紹。
應籌式:在不太重要的場合。如在火車上等場合只要說出叫什么名字就可以了,不必報上職務等。
工作式:你好,我是“秘書工作”公司的“秘書工作”經(jīng)理。
交流式:你好,我是“秘書工作”,請多多關(guān)照,或送上名片。比較隨便。
禮儀式:如:開學儀式,升旗儀式等等。比較莊嚴。
三、眼神
時間:與別人談話30分鐘時,如果只有10分鐘以內(nèi)對方是看著你的,說明他在輕視你。如果10分鐘至20分鐘之間,說明他對你是友好的。20分鐘至30分鐘說明兩種情況:一、重視。二、敵視。也就是與別人談話時眼睛要注視談話時間的2/3。
部位:額頭上,屬于公務型注視。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時間也不太長的情況下。
眼睛上,屬于關(guān)注型注視。
睛睛至唇部,屬于社交型注視。
眼睛到胸部,屬于親密型注視。
角度:平視,表示平等。斜視,表示失禮。
俯視:從上往下看,輕視別人。
交往禮儀心得體會篇四
走在路上或在公共場所,遇見相識的人應該主動打招呼,問候致意。可以說“您早”、“您好”“晚上好”。別人向你打招呼以后,也要應答向他致意,否則被認為不禮貌。有時也可面帶微笑,注視對方并點頭致意,這也是一種向人問候的好方法。遇到比較熟悉的朋友,除了問候致意外,還可以問問對方家人的情況,并請他代為問候。如“伯父父母近來好嗎?”、“向你的夫人(先生)問好”、“你孩子一定很聰明可愛吧,有空帶他到我家來玩玩”。
對外國朋友,要按他們國家的習慣用語打招呼,如與英美等國家朋友初次見面時,可用“how do you do”,熟人可用“how are you”。有時直接用“hi”來打招呼。根據(jù)中國的風俗民情,見面打招呼常用:“吃過飯嗎?”“上哪兒去?”但用這種方式向西方國家朋友打招呼會引起誤會,他們會以為你要請他去吃飯,或干涉他的私事。
握手是大多數(shù)國家相互見面和離別的禮節(jié)。此外,它還含有感謝、慰問、祝賀或相互鼓勵的表示。
握手的標準方式是行至距握手對象1米處,雙退立正,上身略向前傾,伸出右手,四指并攏,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握手時用力適度,上下稍晃動三四次,隨即松開手,恢復原狀。與人握手,神態(tài)要專注、熱情、友好、自然、面帶笑容,目視對方雙眼,同時向?qū)Ψ絾柡颉?/p>
握手作為一種禮節(jié),還應掌握四個要素:
一是握手力度。握手時為了表示熱情友好,應當稍許用力,但以不握痛對方的手為限度。在一般情況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男子與女子握手不能握得太緊,西方人往往積握一下婦女的手指部分,但老朋友可以例外。
二是先后順序。握手的先后順序為:男女之間,男方要等女方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無握手之間,可用點頭或鞠躬致意;賓主之間,主人應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歡迎;長幼之間,年幼的要等年長的先抻手;上下級之間,下級要等上級先伸手,以示尊重。多人同時握手切忌交叉,要等別人握完后再伸手。握手時精神要集中,雙目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握手時不要看著第三者,更不能東張西望,這都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xiàn)。軍人戴軍帽與對方握手時,應先行舉手禮,然后再握手。
三是握手時間。握手時間的長短可根據(jù)握手雙方親密程度靈活掌握。初次見面者,一般應控制在3秒鐘以內(nèi),切忌握住異性的手久久不松開。即使握同性的手,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對方欲罷不能。但時間過短,會被人認為傲慢冷淡,敷衍了事。
四是握手禁忌。不要在握手時戴著手套或戴著墨鏡,另一只手也不能放在口袋里。只有女士在社交場合可以戴著薄紗手套與人握手。握手時不宜發(fā)長篇大論,點頭哈腰,過分客套,這只會讓對方不自在、不舒服。與基督教徒交往時,要避免交叉握手。這種形狀類似十字架,在基督教信徒眼中,被視為不吉利。與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切忌用左手與他人握手,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是不潔的。除長者或女士,坐著與人握手是不禮貌的,只要有可能,都要起身站立。
擁抱禮一般通行于俄羅斯、法國、意大利和阿拉伯國家。中國人之間不實行這種禮節(jié)。與外國友人交往中,只有在對方主動行擁抱禮時,我們才隨俗。在國際交往中實行這種禮節(jié)的,男對男,女對女。但有時相當熟悉的朋友,男女之間也可以擁抱、親額或親頰。總之,我們不采取主動。
擁抱,一般是兩人相對而立,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扶在對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對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兩人頭部及上身都向左相互相擁抱,然后頭部與上身向右擁抱,再次向左擁抱后,禮畢。
握手告別和揮手告別是人際交往中的常規(guī)手勢。
采用握手告別手勢時(見握手介紹),一般正確的做法是由客人先伸手。
采用揮手告別手勢的正確做法是:身體站直,不要搖晃和走動;目視對方,不要東張西望,眼看別處;可用右手,也可雙手并用,不要只用左手揮動;手臂盡力向上前伸,不要伸得太低或過分彎曲;掌心向外,指尖朝上,手臂向左右揮動;雙手道別,兩手同時由外側(cè)向內(nèi)側(cè)揮動,不要上下?lián)u動或舉而不動。
稱呼是指人們在正常交往中,彼此之間所采用的稱謂語。在日常生活中,稱呼應當親切、準確、合乎常規(guī)。正確恰當?shù)姆Q呼,體現(xiàn)了對對方的尊敬或親密程度,同時也反映了自身的文化素質(zhì)。
對自己的親屬,一般應按約定俗成的稱謂稱呼,但有時為了表示親切,不必拘泥于稱謂的標準。如對公公、婆婆、岳父、岳母都可稱為“爸爸”、“媽媽”。親家之間為表示親密、不見外,也可按小輩的稱呼來稱呼對方。但對外人稱呼自己的親屬,要用謙稱。稱自己長輩和年齡大于自己的親屬,可加“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等。稱百分低或年齡小于自己親屬,可加“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至于稱自己的子女,可稱“小兒”、“小女”。
稱呼他人的親屬,要用敬稱。一般可在稱呼前加“令”字,如“令尊”、“令堂”、“令郎”、“令愛”等。對其長輩,也可加“尊”字,“尊叔”、“尊祖父”等。
朋友、熟人間的稱呼,既要親切友好,又要不失敬意,一般可通稱為“你”、“您”,或視年齡大小在姓氏前加“老”、“小”相稱,如“老王”、“小李”。
對有身份者或長者,可用“先生”相稱,也可在“先生”前冠以姓氏。對德高望重的長者,可在其姓氏后加“老”或“公”,如“郭老”、“夏公”,以示尊敬。
在工作崗位上,為了表示莊重、尊敬,可按職業(yè)相稱,如“老師”、“師傅”第二十產(chǎn)。也可以職務、職稱、學銜相稱,如“周處長”、“陳經(jīng)理”、“王教授”、“李博士”等。
在社交場合,對陌生人的稱呼,男子不論婚否,可統(tǒng)稱為“先生”。女子則根據(jù)婚姻狀況而定,對已婚的女子稱“夫人”、“太太”或“女士”,對未婚的女子稱“小姐”。如不時其婚姻狀況,以稱“小姐”、“女士”為宜。對教育界、文藝界新相識的人都可敬稱為“老師”。
在非正式場合或向陌生人問訊時,為表示親近可用親屬的稱謂稱呼對方,如“叔叔”、“阿姨”、“老伯伯”、“老奶奶”、“阿公”、“阿婆”等。
在我國,不論對何種職業(yè)、年齡、地位的人都可稱作“同志”。但要注意,與港、澳、臺地區(qū)的朋友見面時一般不用此稱呼。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與人之間需要進行必要的溝通,以尋求理解、幫助和支持。介紹是最覺的與他人認識、溝通、增進了解、建立聯(lián)系的方式。
在社交活動中,想要結(jié)識某人或某些人,而又無人引見,此時可以向?qū)Ψ阶髯晕医榻B。自我介紹的內(nèi)容,可根據(jù)實際的需要、所處的場合而定,要有鮮明的針對性。在霜些公共場所和一般性社交場合,自己并無與對方深入交往的愿望,作自我介紹只是向?qū)Ψ奖砻髯约荷矸荨_@樣的情況只需介紹自己的姓名,如“您好,我叫許惠愿”,“我是蔡莉”。有時,也可對自己姓名的寫法作些解釋,如“我叫陳華,耳東陳,中華的華”。如因公務、工作需要與人交往,自我介紹應包括姓名、單位和職務,無職務可介紹從事的具體工作。如“我叫李紀龍,是高音公司的銷售經(jīng)理”;“我叫蔡滌非,在上海大學從事財務工作”。
在社交活動中,如希望新結(jié)識的對象記住自己進一步溝通與交往,自我介紹時除姓名、單位、職務外,還可提及與對方某些熟人的關(guān)系或與對方相同的興趣愛好。如“我叫譚兆英,是高樂音像出版社的財務主管,我與您夫人是同學”;“我叫李海星,是新興文化公司經(jīng)理,我和您一樣也是個球迷”。
若在講座、報告、慶典、儀式等正規(guī)隆重的場合向出席人員介紹自己時,還應加一些適當?shù)闹t辭和敬語。如“各位來賓,大家好,我叫王旦華,是東華大學的教師,今天向大家談談自己在工作研究上的一些心得,有不當?shù)牡胤秸埥o予指正”。
進行自我介紹,要簡潔、清晰、充滿自信,態(tài)度要自然、親切、隨和,語速要不快不慢,目光正視對方。在社交場合或聯(lián)系工作時,自我介紹應選擇適當?shù)臅r間,當對方無興趣、無要求、心情不好,或正在休息、用餐、忙于處理時,切忌去打擾,以免尷尬。
為他人介紹是第三者為彼此不相識的雙方引見的介紹方式。在一般情況下,為他人介紹都是雙向的,即第三者對被介紹的雙方都作一番介紹。有些情況下,也可只將被介紹者中的一方向另一方介紹。但前提是前者已知道、了解后者的身份,而后者不了解前者。
為他人作介紹的介紹者,通常是社交活動中的東道主,家庭聚會中的主人,公務交往中的禮儀專職人員,正式活動中地位、身份較高者。如熟悉被介紹的雙方,又應一方或雙方的要求,也可充當介紹人。
為他人作介紹,要先了解雙方是否有結(jié)識的愿望,做法要慎重自然,不要貿(mào)然行事。最好先征求一下雙方的意見,以免為原來就相識者或關(guān)系不好者作介紹。介紹時,根據(jù)實際需要的不同,介紹內(nèi)容也有所不同,一般只介紹雙方的姓名、單位、職務,有時為了推薦一方給另一方,介紹時可以說明被推薦方與自己的關(guān)系,或強調(diào)其才能、成果,便于新結(jié)識的人相互了解與信任。介紹具體的人時,要用敬辭。如“張小姐,請允許我向您介紹一下,這們理查金小姐”。同時,應該禮貌地用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去指點。
為他人介紹時,要注意順序。應把男子介紹給女子,把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把地位低的介紹給地位高的,把未婚的女子介紹給已婚的婦女,把兒童介紹給成人。
作為被介紹者,應當表現(xiàn)出結(jié)識對方的熱情,目視對方,除女士和年長者外,被介紹時一般應起立。但在宴會桌上和會談桌上只需微笑點頭有所表示即可。
名片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征,當前已成為人們社交活動的重要工具。因此,名片的遞送、接受、存放也要講究社交禮儀。
名片的遞送。在社交場合,名片是自我介紹的簡便方式。交換名片的順序一般是:“先客后主,先低后高”。當與多人交換名片時,應依照職位高低的順序,或是由近及遠,依次進行,切勿跳躍式地進行,以免對方誤認為有厚此薄彼之感。遞送時應將名片正面面向?qū)Ψ剑p手奉上。眼睛應注視對方,面帶微笑,并大方地說:“這是我的名片,請多多關(guān)照”。名片的遞送應在介紹之后,在尚未弄清對方身份時不應急于遞送名片,更不要把名片視同傳單隨便散發(fā)。
名片的接受。接受名片時應起身,面帶微笑注視對方。接過名片時應說:“謝謝”,隨后有一個微笑閱讀名片的過程,閱讀時可將對方的姓名職銜念出聲來,并抬頭看看對方的臉,使對方產(chǎn)生一種受重視的滿足感。然后,回敬一張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帶名片,應向?qū)Ψ奖硎厩敢狻T趯Ψ诫x去之前,或話題尚未結(jié)束,不必急于將對方的名片收藏起來。
名片的存放。接過別人的名片切不可隨意擺弄或扔在桌子上,也不要隨便地塞在口袋里或丟在包里。應放在西服左胸的內(nèi)衣袋或名片夾里,以示尊重。
在現(xiàn)代社會里,電話已成為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掌握使用電話的技巧,講究必要的禮儀,會使對方感受到你的親切、熱情、禮貌,從而對你的組織和個人產(chǎn)生好感。
向外打電話時,應事先理清思路,把握要點,以保證通話時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做到不遺漏、不重復。
電話接通后,應先進行自我介紹。與對方熟識,則簡單介紹即可;初次通話或互相不熟悉,介紹可以詳盡一些,以使對方對自己有所了解。不作自我介紹,直截了當?shù)匕l(fā)問“喂,你是誰?”是很不禮貌的。
如果需要讓對方轉(zhuǎn)接或傳呼某人時,應“請”字當頭,注意措辭,并適時道謝。對方幫忙去找人時,聽筒一般不應離開耳邊,更不應與別人高聲談笑,以防受話人前來應答時卻不知曉。若撥錯了電話號碼,也應客氣地致謙,決不可一掛了之。
與人通話時,應口齒清楚,注意停頓。重要的地方或難以理解的詞語要放慢速度,適當強調(diào)或重復,直至對方明白為止。通話結(jié)束時,應道聲“再見”,然后輕輕放入話筒。
通話長度以短為佳,寧短勿長。發(fā)話人應當自學地將每次通話的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之內(nèi)。使用公用電話,身后如有人排隊等候,更要自覺主動地盡快結(jié)束通話。
聽到電話鈴聲后,應盡快接聽,以免讓對方等候時間過長。一般拿起聽筒后,應先說一句問候語,然后自報家門或自我介紹,如“您好!這里是xx公司”或“您好!我是xxx”。也可直接說“您好!請說!”如果對方詢問姓名,應禮貌告知。
在傾聽對方講話時,不要隨意打斷。通話中碰到有的情況需要查詢作答時,要告訴對方,并請他等待片刻。如果需要時間較長,則可問明對方電話號碼,請他掛斷,待自己查明后再答復對方;對方愿意等待,也應不時告知對方還在查找,并表示抱歉,如“請您再稍等片刻”,切忌讓對方在久等中產(chǎn)生被遺忘的感覺。
如果對方要找的是他人,受話人可以說一聲“請稍等”,并盡快幫忙傳呼。如果對方要找的人不在,應禮貌地告訴對方,并可適當詢問:“請問您有什么事要轉(zhuǎn)告嗎?”如果對方要求傳話,則應記下對方的姓名、電話號碼、事情和接話時間,記下的留言應應盡可能重復一遍,并盡快交給當事人。
代接電話,不要向發(fā)話人過分詳細地詢問其背景,以免別人為難,不悅。如發(fā)話人要求轉(zhuǎn)達某事給某人,切勿隨意擴散,辜負別人的信任。
接到打錯了的電話,態(tài)度要友好,應禮貌地告訴對方,這里不是您要找的單位和號碼,請他重撥,不應不加解釋地將電話掛斷。通話完畢后,應道聲“再見”。不可在對方話音未落時就掛斷電話。與尊長者通電話,應待對方掛機后再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