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教學計劃,教師可以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這里列舉了一些成功的教學計劃范文,希望對教師的工作有所幫助。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一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教具準備:錄音機、掛圖。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國人民歷來有在春天種草、植樹造林的習慣,為此,專門設立這個節日----植樹節。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詩歌。
二、初讀指導。
1、聽課文錄音。
2、自學生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寫生字。
(3)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锨鎬彩翼荒山野嶺裸露咆哮枝繁葉茂。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分節讀課文,理解詞語意思。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锨鎬:勞動工具。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4、討論:
全文可分幾部分?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第一部分:(第1節)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部分:(第2-7節)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上綠裝,使動物有了家園,讓環境變得美麗。
第三部分:(第8節)“我們”要綠化祖國山山嶺嶺的決心。
文章首尾呼應。
三、指導寫字。
鼠:筆劃較多,注意順序、間架。
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指名分解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二、精讀訓練。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讀。
(2)討論: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5)怎樣讀好這一節?自己試一試。(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部分。
(1)自由讀第2~~7節,想一想:這部分寫了哪方面的內容?(熱鬧的植樹場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第2節,想象一下當時的場面。(熱火朝天)。
指名朗讀,表現同學們勞動的.干勁。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顆顆樹苗。
(3)講解植樹造林與水土保持的關系。
(4)默讀第3~~7節,思考: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了什么變化?
交流。
板書:黃山披綠坡動物有家園環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對偶、擬人等手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無憂無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歡樂、安寧)。
(6)指導朗讀第3~~7節。
聽課文錄音。
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3、第三部分。
(1)齊讀。
(2)這節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應開頭,點名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意義之大?)。
三、練習背誦。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四、作業: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話。
枝繁葉茂青山碧嶺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陣陣林濤碧波蕩漾。
要求:
1、自擬題目。
2、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板書:
荒山野嶺。
荒山披綠裝。
動物有家園(首尾呼應)。
環境變美麗。
青山碧嶺。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二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認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人。
同學們,下星期學校要組織我們參與什么活動?(植樹節活動)。
今天,我們學一首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與植樹活動的待歌,
出示課題:
(齊讀課題)。
我們的雙腳怎么會被春光染綠呢?一起聽課文錄音。
二、初瀆指導。
1、聽課文錄音。
2、自同學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牛字,會瀆綠線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晤的意思:
锨鎬彩翼荒山野嶺。
裸露咆哮枝繁葉茂。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分節讀課文,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锨鎬:指勞動工具。(結合課文插圖理解)。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4、討論:
全文共幾節?各寫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幾局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交流:第一局部(第1節):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局部(第2—7節):寫我們用雙f為荒山披綠裝,使動物有家園,讓環境更美麗。
第二局部(第8節):寫我們有綠化機國的決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應:
三、指導寫字。
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
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指名分節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二、精讀訓練。
1、出示第一局部。
(1)自由瀆。
(2)討淪: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插放動畫,畫面思示:少先隊趴在荒山邊走邊植樹,所經之處留下綠色—片。我們的到來,使荒山變得一片翠綠,使野嶺變得春光無限)。
(5)怎樣讀好這—節?自身試—試。
(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局部。
(1)自山讀第2~7節,想一想:這局部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熱鬧的植樹局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笫2節,想象—下當時的局面。(熱火朝天)。
指導朗讀,表示出同學們勞動的干勁。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棵棵樹苗。
(3)演示水土流失實驗,簡要講解植樹造林與堅持水土的關系。
(4)默讀第3—7竹,考慮: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丁怎樣的變化?
交流(相機板書: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牛體會對偶、擬人等于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們牛活得無憂尤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定。)。
(6)指導朗瀆第3~?節:
聽課文錄音。
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3、第三局部。
(1)齊讀。
(2)這節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示出植樹意義之大?
(板書:青山碧嶺——荒山野嶺)。
指導感情朗讀,表示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三、練習背誦。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三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詩人綠化祖國、美化自然的豪情。
2、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評,體會詩中的勞動場面;通過多角度的朗讀,引領學生展開想象,體會詩的意蘊,伴隨著對詩句的感悟,讀出對和諧自然環境的向往。
3、能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美化環境的思想感情。
能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一、語言導入,引入春天畫面。
1、同學們,在寒假里老師讀了董宏猷的《十四歲的森林》。請大家看這本書末尾的一個片斷,然后猜一猜:這是一本寫什么的小說?(指名讀一讀,然后指名回答。)。
出示片斷:
在黑風嶺莽莽的大森林里,在黑龍潭清澈的潭水邊,生長著一株三根大樹枝并排向上生長的中國鴿子(鴿子樹)。每當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像絢麗的火焰一樣燃遍了黑風嶺時,無數只潔白的鴿子便在大樹上迎風展翅欲飛。他們是森林的孩子。他們是森林的主人。他們與古老的森林新生的森林一道,裝扮著誰也阻擋不了的春天。
2、春天的腳步已漸漸走向我們,——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朱自清)讓我們“走遍青山碧嶺,”讓“春光染綠我們雙腳?!?/p>
二、披文入情,走進勞動現場。
1、同學們剛才已經充分地朗讀了課文。我們知道,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詩。反復是現代詩歌的.一種常見的手法,找一找,詩中哪些句子出現了兩次?學生找,教師指名回答。(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向荒山野嶺進軍/走遍青山碧嶺,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2、它們是這首詩的開頭和結尾,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
3、“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你仿佛看到是誰歡笑著迎著春風走來?寫出了什么?(引導學生想象向荒山野嶺進軍的畫面,感受大家植樹造林的豪情。)你們在什么時候會“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踏”“撒”寫出了什么?(討論。)。
4、我們先來看看詩人在詩中是怎樣來描述同學們勞動的熱烈場面的?讀詩句,畫出你認為感受深的詞句,并批注。
“锨鎬叮叮當當”“奏響”“歌謠”“嘩嘩”“滋潤”等詞語中體會植樹勞動的熱烈場面和同學們的歡欣喜悅。
三、品讀詩句,感悟巨變。
1、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啊?!拔覀冏叩侥睦铮睦锉闩暇G袍。”這里的一個“走”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往日的“荒山野嶺”是怎樣的一幅容顏?詩人運用了什么手法?指名讀“千年裸露的山巖”“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等,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2、今天的“青山碧嶺”又是怎樣的呢?你最喜歡哪一節?自讀批注,然后小組交流。
(1)我最喜歡第3小節,詩人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美好景象。(對比:綠衣——綠袍)詩人通過“披上綠袍”“枝繁葉茂”“涌”“陣陣林濤”寫出了植樹造林的深遠意義。
(2)我最喜歡第第5、6小節。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小動物們無憂無慮的幸福的生活場景。從“抖動”“快活”“再也不怕”“開心”等詞語中體會植樹造林讓小動物們呼朋引伴快樂生活的情景。(討論: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會和這些小動物們說些什么?)。
(3)山上是這樣的美好,山下也是詩情畫意,無限憧憬——“蕩漾的碧波輕撫著河畔的小草”“待到金色的秋天,我們把豐收的果園擁抱”。
四、適度拓展,深悟詩情。
1、詩的語言是凝練的,要想走進詩中,我們還得學會想象,想象詩外畫,詩外音,詩外情。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在這春光燦爛的時候出行,驀然發現——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一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討論,指名回答)這會使你想起什么?(春光就是一位丹青妙手。)。
2、春光怎么會染綠我們雙腳呢?(植樹造林美化了自然,改變了生態環境,綠色無疆。)“染綠”能使你想到哪一首古詩?(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想起了哪首歌?(《春天的故事》“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
3、教師引導學生遷移運用:春天在哪里?春天原來就在我們的手中,在我們的腳下。心動不如行動,看——“我們走到哪里,哪里便披上綠袍”。讓我們“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和著《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將這首詩填進去,一起來唱一唱吧。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四
前幾天,我們學了一篇名叫《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課文。這是一篇輕快而充滿激情的現代詩歌,描繪了植樹活動給荒山帶來的巨變,表達了少年兒童以實際行動改造荒山野嶺的決心,體現了少年兒童熱愛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現在地球的暖化問題已是世界人都害怕的問題了,沙塵暴也成了令人觸目驚心的自然現象,它不僅毀壞房屋建筑,有時還會傷人。你們想過沙漠化以及沙塵暴出現的原因嗎?那就是因為人們的亂砍濫伐。
這篇課文不僅僅呼吁我們植樹造林,更是對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懷念。孫中山先生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倡導植樹造林的政治家,所以把孫中山先生的逝世紀念日定為植樹節。
我在20xx年3月12日去了千佛山,在那里,我種植了人生第一棵樹,為祖國增添了一點綠色!
栽樹忙一天,利益得百年。希望大家都積極行動起來,為祖國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五
一,課時目標: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分課時教學重點: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四,教具準備:錄音機,掛圖。
五,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談話導入:。
我國人民歷來有在春天種草,植樹造林的習慣,為此,專門設立了節日----植樹節.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詩歌.
二,初讀指導。
1,聽課文錄音.
2,自學生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寫生字.
(3)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锨鎬彩翼荒山野嶺裸露咆哮枝繁葉茂。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分節讀課文,理解詞語意思.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锨鎬:勞動工具.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4,討論:。
全文可分幾部分結構上有什么特點(文章首尾呼應)。
第一部分:(第1節)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部分:(第2-7節)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上綠裝,使動物有了家園,讓環境變得美麗.
第三部分:(第8節)"我們"要綠化祖國山山嶺嶺的決心.
三,指導寫字。
鼠:筆劃較多,注意順序,間架.
描紅,臨寫.
四,作業設計:。
1,熟讀課文。
2,抄寫書后練習3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課時目標:。
1,精讀課文,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分課時教學難點: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四,教具準備:錄音機。
五,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復習。
指名分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二,精讀訓練。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讀.
(2)討論: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5)怎樣讀好這一節自己試一試.(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部分。
(1)自由讀第2-7節,想一想:這部分寫了哪方面的內容(熱鬧的植樹場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第2節,想象一下當時的場面.(熱火朝天)。
指名朗讀,表現同學們勞動的干勁.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顆顆樹苗。
(3)講解植樹造林與水土保持的關系.
(4)默讀第3-7節,思考:。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了什么變化。
交流,板書:黃山披綠坡動物有家園環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對偶,擬人等手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無憂無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歡樂,安寧)。
(6)指導朗讀第3-7節。
聽課文錄音,自由練習朗讀。
"開火車"朗讀,評議。
3,第三部分。
(1)齊讀。
(2)這節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意義)。
三,練習背誦。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四,作業設計:。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滋潤(??????????)?抖動(??????????)??擁抱(??????????)。
2、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選用下面的詞寫一段話.
枝繁葉茂青山碧嶺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陣陣林濤碧波蕩漾。
要求:自擬題目.
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2,熟練背誦課文。
五,板書設計:。
荒山野嶺。
荒山披綠裝。
動物有家園(首尾呼應)。
環境變美麗。
青山碧嶺。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六
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隨班生讀課文。
能力: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情意:能理解詩歌的大意,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詩歌的韻味。
對策:指導讀準字音,如“锨鎬”、“裸露”等詞語;指導讀通句子,注意停頓;讓學生邊讀邊想著畫面。
輕音樂。
一、談話導入,揭題質疑。
一、修改:出示春景圖:談話:每年春天,我們都要去春游。誰能給大家描繪一下春游時的情景?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春天的文章。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嗎?(植樹節)。
1、同學們,今年的大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大雪消融,萬物復蘇,春天已向我們走來。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一首與春天有關的詩歌。
同學們,讀讀這個課題,說說你對這個課題的理解。
二、初讀詩歌,流利通順。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修改:明確要求: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讀順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2、學生自由練讀。
3、檢查初讀情況。
出示詞語隨班生讀詞語。
歌謠綠袍裸露煎熬寂寞枝繁葉茂。
松鼠咆哮嘰嘰撐起锨鎬青山碧嶺。
指名讀,齊讀。
讓學生說說在書寫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1)指名讀第一小節。
注意節奏: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
(2)指名讀第二小節。
讀準音節:锨鎬叮叮當當歌謠。
锨鎬:锨,鏟土的工具;鎬,刨土的工具。都是植樹要用的工具。
注意節奏:奏響了/植樹歌謠滋潤著/棵棵樹苗。
(3)指名讀第三、四小節。
讀準音節:裸露煎熬寂寞枝繁葉茂。
注意讀好節奏。
(4)指名讀第五、六小節。隨班生讀課文。
讀準字音:搭窩筑巢嘰嘰直叫又蹦又跳。
彩翼:翼:翅膀。彩色的翅膀。
老雕:又叫鷲,是一種很兇猛的鳥,羽毛褐色,上嘴鉤曲,眼大而深,鉤抓銳利有力,飛行能力和視力都很強,捕食鳥獸。
(5)指名讀第七小節。
讀準字音:渾濁咆哮輕撫河畔。
讀好長句:蕩漾的碧波/輕撫著/河畔的小草。
(6)指名讀第八小節。
三、再讀詩歌,了解大意。
1、齊讀詩歌,注意讀準確,讀流利。
2、同學們,讀了這首詩歌有什么感受?隨班生讀課文(輕快,充滿激情)。
3、自己試著把這種輕快和激情朗讀出來,自由讀。
4、通過朗讀,你讀明白了些什么?隨班生讀課文。
引導學生基本理清詩歌的思路,搞清楚“我們”到哪里植樹,怎樣植樹,植樹以后荒山野嶺的變化。
5、全文可分幾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部分(第2-7節):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綠裝,使動物有家園,讓環境更美麗。
第三部分(第8節):寫“我們”有綠化機國的決心和豪情。
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首尾呼應,“荒山野嶺”與“青山碧嶺”相對比。
6、配樂齊讀課文。
解題。
春光:春天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1、讓學生讀課文的第一小節和最后一小節。
2、讓學生去發現這兩小節的聯系。
3、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談一談如何保護環境。
板書設計:
進軍荒山野嶺。
植樹。
走遍青山碧嶺。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七
一、教材解讀:
1、本文是一首詩歌,生動描繪了植樹活動給荒山帶來的變化,表達了少年兒童以實際行動改造荒山野嶺的決心。
2、詩歌節奏整齊,音韻鏗鏘,瑯瑯上口。擬人手法大量使用,生動地表現了植樹給荒山野嶺帶來的變化。對比手法的運用,荒山野嶺和青山碧嶺形成對比,表現了植樹造林的巨大作用。
3、結構上首尾呼應,具有點明主題,深化中心的作用。重點部分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上綠裝,使動物們有了家園,讓環境變得美麗。第二節寫少先隊員植樹勞動的歡樂場面和愉悅之情。第三到七節寫少先隊員的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的巨大變化。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理解由生子組成的詞語。
3、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美化自然的豪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課文讀熟,有感情朗讀及背誦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四、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習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春天是怎樣的一個季節,你能用哪些學過的成語或者詩句來描述一下?
(春暖花開、鳥語花香、細雨如絲……。
吹面不寒楊柳風、沾衣欲濕杏花雨。……)。
是啊,春天到了,春意融融,每年的這個時候人們都要做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植樹造林。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描寫荒山植樹造林的詩歌。
讀題,指導讀好“春光”、“染綠”
二、出示生字詞語。
叮叮當當歌謠裸露寂寞嘰嘰直叫又蹦又跳。
咆哮荒山野嶺枝繁葉茂煎熬锨鎬。
1、指名朗讀,反復讀。
2、詞義質疑。
锨鎬:锨是鏟土用的工具,鎬是刨土挖坑用的工具。
三、讀課文。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二)指名朗讀,齊讀課文。
交流初讀詩歌的感想: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情景?
(春天到了,同學們去荒山野林植樹,綠化了山嶺,為小動物創造了美麗的家園。)。
四、再讀詞語。
師:在了解了課文內容后,我們再讀詞語,請你展開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示例:
“裸露”――我仿佛看到荒山野嶺上沒有了小鳥翻飛的身影,到處飛砂走石,讓人睜不開眼。
“荒山野嶺”——沒有樹木,沒有溪水、沒有鳥鳴,沒有花草……。
“枝繁葉茂”——眼前一片綠色,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充滿了綠色的希望。
“煎熬”——我仿佛感到自己被束縛住了手腳,心中感到窒息,心中充滿了怨言,我仿佛被困住了,不能動彈。
“咆哮”——我仿佛來到了黃河邊,感受巨浪滔天的氣勢,我又來到了瀑布旁,聆聽著瀑布從天而降的英姿。)。
五:小結作業。
1、抄寫詞語。
生字指導書寫:。
叮叮當當嘰嘰咆哮“口”要齊其上;。
繁筆畫多,上寬下窄,注意展點在上,要緊湊。
2、完成補充習題部分作業。
3、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精讀課文。
二、教學要求:
1、誦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朗讀,背誦全文。
2、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同學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歡快心情,感受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指名分節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二、精讀訓練。
(一)第一部分。
1、多媒體出示課文第一段。
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向荒山野嶺進軍,/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質疑:
“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踏”體現了什么?
(腳步輕盈,心情歡快,一路上有說有笑。)。
(少先隊在荒山邊走邊植樹,所經之處留下綠色一片。使荒山變得一片翠綠,使野嶺變得春光無限)。
3、感情朗讀,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二)第二部分。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2~7節,想一想:這部分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交流:這一部分寫了兩個內容:
(1)歡快熱鬧的植樹場面。
(2)植樹造嶺給荒山野嶺帶來的變化(美好的遐想)。
2、出示課文內容,有感情朗讀朗讀。
锨鎬/丁丁當當,/奏響了/植樹歌謠;/清水/嘩嘩流淌,滋潤著/棵棵樹苗。
3、想像勞動場面,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4、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丁怎樣的變化?
(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境變美麗)。
5、朗瀆第3~?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應用,寫出了小動物的活潑可愛,以及他們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寫出植樹造林,美化了環境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美好和安寧。
(三)第三部分。
1、出示課文第三部分。
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走遍青山碧嶺,/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齊讀。
師: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第一段。
這首尾兩段有什么異同之處?
(結構相同,內容差不多,但是第一段中的“荒山野嶺”變成了“青山碧嶺”)。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為什么要這樣寫?
(首尾呼應,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意義之大,點明了課文的中心。)。
2、指導感情朗讀,表現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交流: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重在”春光“和”染“字上.首先,春光從哪里來?是少先隊員的植樹活動改變了環境,綠化了祖國,把荒山野嶺變成了青山碧嶺.其次是”染",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寫了植樹后荒山的巨大變化,寄托了少先隊員對美好環境的無限向往,體現了他們熱愛祖國,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決心。)。
三、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四、作業。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活。
枝繁葉茂青山碧嶺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陣陣林濤碧波蕩漾。
板書設計:
荒山披綠裝。
動物有家園。
環境變美麗。
文檔為doc格式。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八
[課時目標]教學生字,練讀課文,理解題意,把握詩歌內容。
一、談話導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腳步又近了。誰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濕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楊柳風。今天就來讀一首春風撲面的現代詩——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誰來讀題。從他的聲音里你聽出什么?
還可以怎么讀?你為什么這么來讀。
(陶醉或發問)。
二、盡情朗讀詩文,讀出心情,讀出感受。
1、情緒渲染:詩歌是美的語言,詩歌是情的藝術。詩歌也是練習朗讀的好教材。今天我們就來盡情朗讀這首詩。讓我們看看誰朗讀得更投入,更專注,更有感情。
2、這一課中有許多生字,通過預習認識它們了嗎?
(1)出示本課生字(包括二類字)認讀。
(2)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3、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想一想怎樣讀能讀得出彩出色。
4、師:讀了以后知道這首詩歌寫的是什么嗎?
學生朗讀水平不一,是一種資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學生的朗讀過程可以這樣進行:
1、指名學生逐節朗讀。
2、群體評議高低,個體介紹朗讀理解。
3、再作新的朗讀體驗。
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說說自己學會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覺較難寫難記?
小結。
今天我們初步讀了詩歌,了解了詩歌的大意,下節課我們具體去領略詩歌的內涵,揭開心中的謎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2.技能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用提供的詞語寫一段反映荒山植樹后美好景象的話。
3.情感目標:(1)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2)了解人與環境的關系,從而激起憂患意識,環保意識。
教學時間:兩課時。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九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
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重點、難點:熟讀全詩,理解詩意。
第(二)課時。
學習過程。
-、復習。
指名分節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二、精讀訓練。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瀆。
(2)討論: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5)怎樣讀好這-節?自己試-試。
(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部分。
(1)自山讀第2~7節,想一想:這部分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熱鬧的植樹場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笫2節,想象-下當時的場面。(熱火朝天)。
指導朗讀,表現出同學們勞動的干勁。
(3)演示水土流失實驗,簡要講解植樹造林與保持水土的關系。
(4)默讀第3-7節,思考: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丁怎樣的變化?
交流(相機板書: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6)指導朗瀆第3~?節:
聽課文錄音。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3.第三部分。
(1)齊讀。
(2)這節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意義之大?
(板書:青山碧嶺--荒山野嶺)。
指導感情朗讀,表現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三、練習背誦。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四、作業。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活。
要求:
l白擬題日:
2.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十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一首輕快而又充滿激情的現代詩歌。它主要描繪了植樹活動給荒山帶來的巨變,表達了少年兒童以實際行動改造荒山野嶺的決心。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用提供的詞語寫一段反映荒山植樹后美好景象的話。
3.情感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2)了解人與環境的關系,從而激起憂患意識,環保意識。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十一
姓名:滕毓旭筆名:于緒性別:男出生年月:1937民族:漢族遼寧大連人。民盟成員。1953年畢業于大連師范學校。歷任大連市中山區、西崗區小學教師,第四十一中學教師,大連師范學校高級講師,《少年大世界》雜志主編。大連市兒童文學學會名譽會長。1957年開始發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兒童詩集《綠色的夢》、《童年的相冊》、《會跑的山》、《森林童話》、《滕毓旭兒童詩選》、《趣味植物兒歌》、《少年英杰之歌》、《英雄之歌》、《希望之歌》、《滕毓旭兒歌》、《昆蟲小夜曲》、《狗熊做氣功》,科學文藝《獸國大力士》、《水族魔術師》、《植物七彩城》、《神秘的蛇島》(合作),長篇報告文學《神奇的永恒》(合作)、長篇科學《瘸腿阿古》、兒歌集《童謠開心果》、《兒歌棒棒糖》、《童諺萬花筒》等。主編兒童文學教材、《兒童文學作品選讀》、《幼兒文學選萃點評》、《糖葫蘆書架》、《金房子科普天地》等?!队腥さ膭游铩帆@全國第一屆幼兒優秀讀書三等獎,《十四歲,藍色的港灣》獲第十二屆陳伯吹兒童文學獎,《湖灘上,有一對天鵝》獲遼寧省首屆兒童文學一等獎,《愛唱歌的蟈蟈》獲遼寧省首屆少兒藝術作品一等獎,《時間雕刻刀》獲第四屆冰心兒童圖書新作獎等。
《滕毓旭文集》(sjh版)編后雜記。
侯永正。
關于滕毓旭的兒童詩,金波先生、云生先生等已有比較全面的論述。筆者不是兒童文學評論家,不宜作這方面的評論。作為一個多年愛好兒童文學的老兵,我只是覺得幾位先生的評論寫得“恰如其分”。
其實,滕毓旭老師的童話也同樣寫得很好。但愿還能有兒童文學評論家寫寫這方面的評論。讀滕毓旭老師的童話,常常使我聯想到童話大師安徒生與格林。滕毓旭童話和他們的童話一樣,有著美好動人的情節,有著濃濃的兒童情趣,有著讓人捧腹開心的夸張。滕老師常把詩的語言熔進童話。翻開滕毓旭童話你隨處可感到美好清新的詩情畫意。
這里且離開詩與童話,談幾點滕老師在接觸中給我留下的印象:
一、執著——近半個世紀,全身心投入兒童文學。
我與滕老師年齡相仿,又都是很早就愛上兒童文學,發表第一篇作品的時間也很相近(我是1956年發表第一篇兒童小說的),可是滕老師的執著、專心及在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我遠遠無法相比的。他把近半個世紀的精力、愛心都傾注在兒童文學上。這么多年來,翻開相關報刊,你幾乎年年月月都能讀到滕老師的兒童文學作品。
二、對美好想法予以熱情支持。
記得早年我也很愛好寫兒童詩,只是發表的很少。我還有個文友叫李萬喜(李山大)。我們曾約請幾位同好想搞一本兒童詩集。我們曾聯系過滕老師。談起兒童詩寫作,滕老師充滿了熱情。
近年來,我搞了sjh,并發表了論文《世界簡明漢語概論》,我覺得使用人口最多的、有著諸多優越性的漢語可以也應該在世界上發揮更大作用。只是漢語多年來受閉關鎖國的影響,世界共用詞匯太少。。。。。。我曾斷斷續續和滕老師談過,滕老師挺忙的,我也只是談個大概。不過,我能感覺出,滕老師對于美好的想法總是熱情支持。他曾鼓勵我推廣。談過之后我也受到啟發。過了一段時間,我給滕老師去電話,向他要幾篇作品以sjh發表,他當即答應,很快從網上發過來四五篇。我編好后寄他審閱,并說明網上發表無稿酬。他復信說:都交給你處理,我是不會跟你要稿酬的。不難看出他的熱情支持。隔了不久,他又應我的請求,寄來《滕毓旭兒童詩》及相關評論。滕老師沒有掃描儀,有的文章是現敲打出來的,浪費了他不少寶貴時間。
三、拿起筆來,是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家;走上講臺,是熱情感人、深受歡迎的講師。
在幫某培訓學校管管外語教學的那段日子,曾有機會和滕老師一起工作過,因為那學校還辦了個《小作家班》,請滕老師主講。滕老師的課,總是座無虛席,有時前前后后都增加了椅子還滿足不了小學員的需要。滕的課為什么那么受歡迎?我有時旁聽一下:確實是生動、形象、感人。像細節描寫,好多都是經驗之談。
四。對同志對朋友,頗有共產主義風格。
我們有時去離市中心遠點的分校上課,每到吃飯、搭車時,滕老師總是大包大攬,發揚共產主義風格。付費差不多都由他負專責,大家都愿意和這位熱情的作家在一起工作。
總之,滕老師的作品感人,人品也同樣感人。
編滕毓旭文集的同時,我在想,但愿還有更多的作家支持我們,愿意將自己的作品像滕老師這樣以sjh形式發表。至于什么是sjh?可見wpl語言文學網簡單來說,就是穩妥漸進地納入世界共用詞。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十二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認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兩課時。
同學們,三月我們有什么節日(植樹節)。
今天,我們學習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與植樹活動的詩歌。
(齊讀課題)。
我們的雙腳怎么會被春光染綠呢?一起聽課文錄音。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首詩歌和以往的詩歌存在著不同點,它的意象比較明確,語言的跳躍性不大,沒有使用一些比較深奧的修辭手法,這就為理解帶來了方便。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牛字,會讀綠線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锨鎬彩翼荒山野嶺。
裸露咆哮枝繁葉茂。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分節讀課文,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锨鎬:指勞動工具。(結合課文插圖理解)。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全文共幾節?各寫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幾局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交流:第一局部(第1節):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局部(第2-7節):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綠裝,使動物有家園,讓環境更美麗。
第二局部(第8節):寫"我們"有綠化祖國的決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應。
教學中應該抓住詩歌的對比因素,進行對比教學。詩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應的效果(第九冊的《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的結構就是這樣)。
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
描紅、臨寫。
板書:
第一局部(第1節)。
第二局部(第2-7節)首尾呼應。
第三局部(第8節)。
1、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指名分節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1.出示第一局部。
(1)自由讀。
(2)討論: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插放動畫,畫面思示:少先隊在荒山邊走邊植樹,所經之處留下綠色一片?!拔覀儭钡牡絹恚够纳阶兊靡黄渚G,使野嶺變得春光無限)。
(5)怎樣讀好這節?自身試試。
(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1)自山讀第2~7節,想一想:這局部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熱鬧的植樹局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笫2節,想象當時的局面。(熱火朝天)。
指導朗讀,表示出同學們勞動的干勁。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棵棵樹苗。
“我們”“撒一路歡笑”“锨鎬丁丁當當,奏響了植樹歌謠”,表示春光的溫暖、豐收的展望、勞動的快樂、綠色的喜悅!讓同學通過朗讀,通過字里行間和這些植樹的小朋友們共享他們的快樂。
(3)解釋水土流失,簡要講解植樹造林與堅持水土的關系。
(4)默讀第3-7節,考慮: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怎樣的變化?
交流(相機板書: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牛體會對偶、擬人等于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們生活得無憂無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定。)。
詩歌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理解詩歌的意思。在這篇詩歌的教學中,應該抓住重點詞語(如“林濤”“煎熬”),意象(如“小鳥”、“松鼠”、“小兔”、“小猴”)展開想象,進行情境設置,使同學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麗的景色、小動物們快樂的生活,動物與自然、人與自然、動物與人和諧相處的美好氛圍。
(6)指導朗讀第3~7節:
聽課文錄音。
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1)齊讀。
(2)這節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示出植樹意義之大?
(板書:青山碧嶺--荒山野嶺)。
指導感情朗讀,表示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活。
枝繁葉茂青山碧嶺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陣陣林濤碧波蕩漾。
要求:
1、自擬題目。
2.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板書:
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裸露、煎熬林濤、動物的家。
全詩就是先抓住植樹時所發出的聲響,來折射出勞動的場景,寫出人們歡快的心情,簡潔而傳神。然后抓住荒山的變化、小動物的高興,河水的變清等來寫,雖然只抓住了幾點變化,但卻生動地展現出了植樹給荒山野嶺所帶來的巨變。
1、把主動權交換給同學,讓他們自身學,自身討論難字寫法,而且還分解寫字筆畫教學,收到良效。
2、引導同學體會對偶、擬人等于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感受動物們生活得無憂無慮的情景,感受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定。
3、指導感情朗讀,表示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十三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找一找,文章有兩節是基本相同的。
生:文章第一節和最后一節。(相同當中也還有不同的地方,什么地方不同?)。
生:第三句不同,第一節中是“荒山野嶺”,最后一節中是“青山碧嶺”。(荒山野嶺是什么樣的?青山碧嶺又是什么樣的?)。
生:“荒山野嶺”就是山上什么也沒有,是光禿禿的。
生:“荒山野嶺”就是沒有一個人,也不長樹和草,沒有小動物。(一片荒涼呀!青山碧嶺呢又是什么樣的呢?)。
生:“青山碧嶺”就是山上到處都是綠色的。
生:“青山碧嶺”就是山上長滿了樹和草。
生:“青山碧嶺”就是山上到處都長著茂密的樹木,枝繁葉茂,一片生機。
生:能(一片歡騰)。
片段二:理解課文內容。
師:植樹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少先隊員們覺得苦嗎?從哪里看出來?
生:不覺得苦。锨鎬敲擊碰撞發出來的聲音,在大家聽來,都是唱歌的聲音了,如果是覺得苦的話,就不會把它當作唱歌了。(如果是人心情很苦悶,那會聽出什么樣的聲音呢?)。
生:那就會聽出是呻吟聲。
生:也可能是抽噎的聲音(看來這些聲音還反映人的心情了,你真會讀課文。在第二節中,你還能看出誰也很高興呢?)。
生:溪水很高興(你從哪里看出來?)。
生:溪水嘩嘩流淌,也是在唱歌呢。(恩,還有誰也很高興?)。
生:樹苗也很高興,它有了新家了。
生:它喝到了溪水了,就能愉快生長了。(那我們在讀這一節的時候,就應該讀出快樂的心情。)齊讀這一節。
片段三:繼續探究。
師:少先隊員植樹造林,給“荒山野嶺”帶來了哪些變化呢? 。
生:過去是裸露的山巖,現在有了樹木的遮擋,烈日曬不到了。
生:過去的荒山,現在山上長滿了林木,已經是枝繁葉茂了。
生:過去這里沒有鳥,現在有了許多鳥來這里安家了。
生:樹木讓松鼠有了家了。
生:小兔不再擔心受怕了,因為有了樹木的遮擋,天生的老雕發現不了它了,它安全了。
生:小猴子可以遲到更多的水果了,還有新鮮的樹葉了。
生:渾濁的河水變得清澈了。
生:原來光禿禿的山嶺生種滿了果樹,果園豐收了。
生:走遍青山碧嶺。
師:他們滿懷豪情,要讓祖國的披生綠裝。從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決定決心。
片段四:拓展延伸。
師:你知道植樹造林對人類還有哪些好處呢?
生:植樹造林可以改變生態環境,讓人們生活得更舒適。
生:植樹造林可以調節氣候。
生:植樹造林還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吸附灰塵,凈化空氣。
生:植樹造林還可以擋住風沙,阻擋住沙塵暴的襲擊。
生:植樹造林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
生:植樹造林還可以防止山洪暴發。
……。
片段五:說話訓練。
師:走進春天的果園,你將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請大家模仿第一節的句式寫一段。
生:走進春天的果園,會看到滿眼碧綠的景象。(想想看,春天應該是什么最吸引人的眼球呢?)。
生:各種各樣的花(有許多果樹也在春天開花的,想想哪些詞語是用來描寫花的顏色多的呢?)。
生:五彩斑斕,五顏六色。
生:萬紫千紅,五彩繽紛。
生:姹紫嫣紅,繁花似錦(用來描寫果樹的花,哪個詞語更恰當?)。
生:繁花似錦(為什么?)。
生:繁花似錦是說花開得多,但顏色不是很多。(走進繁花似錦的果園,感受到什么?)。
生:香氣撲鼻。
生:賞心悅目。
生:非常高興(把這一段話連起來就是?)。
師: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走進繁花似錦的果園,心中充滿喜悅。
師:如果是走進秋天的果園呢?請大家自己想一想,模仿這個句式,再寫一段話好嗎?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一首輕快而又充滿激情的現代詩歌。它主要描寫了植樹活動給荒山帶來的巨變,表達了少年兒童以實際行動改造荒山野嶺的決心,體現了少年兒童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十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第一周周二。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三月我們有什么節日(植樹節)。
今天,我們學習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詩歌。
(齊讀課題)。
我們的雙腳怎么會被春光染綠呢?一起聽課文錄音。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首詩歌和以往的詩歌存在著不同點,它的意象比較明確,語言的跳躍性不大,沒有使用一些比較深奧的修辭手法,這就為理解帶來了方便。
二、初讀指導。
1.聽課文錄音。
2.自學生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牛字,會讀綠線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锨鎬彩翼荒山野嶺。
裸露咆哮枝繁葉茂。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分節讀課文,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锨鎬:指勞動工具。(結合課文插圖理解)。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4.討論:
全文共幾節?各寫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幾部分?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交流:第一部分(第1節):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部分(第8節):寫"我們"有綠化祖國的決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應。
教學中應該抓住詩歌的對比因素,進行對比教學。詩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應的效果(第九冊的《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的結構就是這樣)。
三、指導寫字。
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
描紅、臨寫。
板書:
第一部分(第1節)。
第二部分(第2-7節)???????????????首尾呼應。
第三部分(第8節)。
第二課時??第一周周三。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一、復習。
指名分節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二、精讀訓練。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讀。
(2)討論: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5)怎樣讀好這節?自己試試。
(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部分。
(1)自山讀第2~7節,想一想:這部分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熱鬧的植樹場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笫2節,想象當時的場面。(熱火朝天)。
指導朗讀,表現出同學們勞動的干勁。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棵棵樹苗。
“我們”“撒一路歡笑”“锨鎬丁丁當當,奏響了植樹歌謠”,表現春光的溫暖、豐收的展望、勞動的快樂、綠色的喜悅!讓學生通過朗讀,通過字里行間和這些植樹的孩子們共享他們的快樂。
(3)解釋水土流失,簡要講解植樹造林與保持水土的關系。
(4)默讀第3-7節,思考: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怎樣的變化?
交流(相機板書: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牛體會對偶、擬人等于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們生活得無憂無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寧。)。
詩歌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理解詩歌的意思。在這篇詩歌的教學中,應該抓住重點詞語(如“林濤”“煎熬”),意象(如“小鳥”、“松鼠”、“小兔”、“小猴”)展開想象,進行情境設置,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麗的景色、小動物們快樂的生活,動物與自然、人與自然、動物與人和諧相處的美好氛圍。
(6)指導朗讀第3~7節:
聽課文錄音。
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3.第三部分。
(1)齊讀。
(2)這節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意義之大?
(板書:青山碧嶺--荒山野嶺)。
指導感情朗讀,表現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三、練習背誦。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四、作業。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活。
枝繁葉茂青山碧嶺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陣陣林濤碧波蕩漾。
要求:
1.自擬題目。
2.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板書:
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教學反思:
全詩就是先抓住植樹時所發出的聲響,來折射出勞動的場景,寫出人們歡快的心情,簡潔而傳神。然后抓住荒山的變化、小動物的高興,河水的變清等來寫,雖然只抓住了幾點變化,但卻生動地展現出了植樹給荒山野嶺所帶來的巨變。
1.把主動權交換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學,自己討論難字寫法,而且還分解寫字筆畫教學,收到良效。
2.引導學生體會對偶、擬人等于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感受動物們生活得無憂無慮的情景,感受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寧。
3.指導感情朗讀,表現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十五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用提供的詞語寫一段反映荒山植樹后美好景象的話。
3.情感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2)了解人與環境的關系,從而激起憂患意識,環保意識。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教學生字,練讀課文,理解題意,把握詩歌內容。
一、談話導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腳步又近了。誰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濕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楊柳風。今天就來讀一首春風撲面的現代詩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誰來讀題。從他的聲音里你聽出什么?
還可以怎么讀?你為什么這么來讀。
(陶醉或發問)。
二、盡情朗讀詩文,讀出心情,讀出感受。
1、情緒渲染:詩歌是美的語言,詩歌是情的藝術。詩歌也是練習朗讀的好教材。今天我們就來盡情朗讀這首詩。讓我們看看誰朗讀得更投入,更專注,更有感情。
2、這一課中有許多生字,通過預習認識它們了嗎?
(1)出示本課生字(包括二類字)認讀。
(2)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3、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想一想怎樣讀能讀得出彩出色。
4、師:讀了以后知道這首詩歌寫的是什么嗎?
學生朗讀水平不一,是一種資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學生的朗讀過程可以這樣進行:
1、指名學生逐節朗讀。
2、群體評議高低,個體介紹朗讀理解。
3、再作新的朗讀體驗。
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說說自己學會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覺較難寫難記?
2、重點指導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別寫成示字旁。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學生描紅、臨寫)。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十六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認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人
同學們,下星期學校要組織我們參與什么活動?(植樹節活動)
今天,我們學習-首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與植樹活動的待歌,
出示課題:1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齊讀課題)
我們的雙腳怎么會被春光染綠呢?一起聽課文錄音。
二、初瀆指導
1.聽課文錄音。
2.自同學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牛字,會瀆綠線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晤的意思:
锨鎬彩翼荒山野嶺
裸露咆哮枝繁葉茂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分節讀課文,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锨鎬:指勞動工具。(結合課文插圖理解)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4.討論:
全文共幾節?各寫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幾局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交流:第一局部(第1節):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局部(第2-7節):寫"我們"用雙f為荒山披綠裝,使動物有家園,讓環境更美麗。
第二局部(第8節):寫"我們"有綠化機國的決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應:
三、指導寫字
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
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指名分節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二、精讀訓練
1.出示第一局部。
(1)自由瀆
(2)討淪: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4)"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行詩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動畫,畫面思示:少先隊趴在荒山邊走邊植樹,所經之處留下綠色-片。"我們"的到來,使荒山變得一片翠綠,使野嶺變得春光無限)
(5)怎樣讀好這-節?自身試-試。
(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局部。
(1)自山讀第2~7節,想一想:這局部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熱鬧的植樹局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笫2節,想象-下當時的局面。(熱火朝天)
指導朗讀,表示出同學們勞動的干勁。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棵棵樹苗。
(3)演示水土流失實驗,簡要講解植樹造林與堅持水土的關系
(4)默讀第3-7竹,考慮: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丁怎樣的變化?
交流(相機板書: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牛體會對偶、擬人等于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們?;畹脽o憂尤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定。)
(6)指導朗瀆第3~?節:
聽課文錄音。
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3.第三局部
(1)齊讀。
(2)這節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示出植樹意義之大?
(板書:青山碧嶺--荒山野嶺)
指導感情朗讀,表示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三、練習背誦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四、作業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活。
枝繁葉茂青l1j碧嶺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陣陣林濤碧波蕩漾
要求:
l白擬題日:
2.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十七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能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能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一、導入。
(草長鶯飛、白花爭艷、春意融融……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朱自清《春》……)。
2、說說你眼中的春!
3、此時此刻,我們教室里師生一堂,暖意融融,而窗外草長鶯飛,春意融融,這陽春三月,是白花爭艷的季節,當那貴如油的春雨淅淅瀝瀝地滋潤著大地的時候,這更是一個植樹造林、綠化地球的季節。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之一(匯總18篇)篇十八
2、大家說的地方不少,可是我們都可以用幾個詞語來概括它們的特點。(春色滿院、桃紅柳綠、姹紫嫣紅、春意盎然……)去這樣的地方游玩,我們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風是那樣的柔、水是那樣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讓我們和一群植樹的孩子一起出發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1、這又是一首詩歌,讀詩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外,還要把詩歌的節奏讀出來。)
2、自由讀,教師巡視。
3、開火車讀教師出示的詞語,教師注意幫助學有困難的學生。
歌謠 綠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松鼠 嘰嘰 支撐 锨鎬
4、齊讀詞語,注意讀準字音,讀好“裸露”(邊音)“撐”(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錯誤。教育學生在同學讀書的時候不要打斷,有問題先用鉛筆在書上輕輕地畫上記號。
6、學生點評。
7、聽了大家的讀,我們把許多隱藏的“地雷”挖了出來。請大家再朗讀課文,在讀之前,想一想剛才的哪些問題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想好了再讀,希望能夠比剛才有一個提高。
8、有進步嗎?把自己的進步告訴大家。由于時間關系,選擇一個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讀,評價。
1、請一、二兩組的同學讀第一自然段,三、四兩組的同學讀第八自然段,我來讀課題。讀完,你們發現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結構相似,前后呼應,有點題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學期學的《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再讀一讀,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嗎?
3、從“荒山野嶺”到“青山碧嶺”,這僅僅是文字上的不同嗎?下節課我們接著學習。
1、“謠、袍、裸、寞、嘰”想一想他們有沒有同胞兄弟?他們和他們的兄弟區別在哪里?把他們的特征記牢。
2、和學生共同書寫“鼠”,幫助學生擺好間架結構。
3、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