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含有古詩詞篇一
2. 忽驚鄉(xiāng)樹出,漸識路人多。——出自唐·xxx符《遠歸別墅》
3.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出自唐·王涯《游春曲二首·其一》
4. 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出自兩漢·佚名《孔雀東南飛》
5. 花草共縈映,樹石相陵臨。——出自隋·楊素《山齋獨坐贈薛內(nèi)史》
6. 輕云未撲霜,樹杪橘初黃。——出自唐·錢珝《江行無題一百首》
7. 壓樹早鴉飛不散,到窗寒鼓濕無聲。——出自唐·薛逢《長安夜雨》
8. 只解劈牛兼劈樹,不能誅惡與誅兇。——出自唐·李曄《詠雷句》
10. 野人閑種樹,樹老野人前。——出自唐·馬戴《過野叟居》
14. 瘴煙長暖無霜雪,槿艷繁花滿樹紅。——出自唐·李紳《朱槿花》
15. 陰霓侵晚景,海樹入回潮。——出自唐·馬戴《楚江懷古三首》
16.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出自唐·馬戴《灞上秋居》
17. 樹寒稀宿鳥,山迥少來僧。——出自唐·xxx《冬日山居思鄉(xiāng)》
18. 煌煌太宗業(yè),樹立甚宏達。——出自唐·杜甫《北征》
19. 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出自唐·李義府《詠烏》
20. 本朝再樹立,未及貞觀時。——出自唐·杜甫《詠懷二首》
22. 人xxx波釣,田侵海樹耕。——出自唐·賈島《送姚杭州》
23.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出自元·王冕《墨梅》
25. 樹盡禽棲草,冰堅路在河。——出自唐·xxx符《書邊事》
26.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29.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出自元·王冕《墨梅》
30. 荒村生斷靄,深樹語流鶯。——出自宋·寇準《春日登樓懷舊》
31. 偶依一株樹,遂抽百尺條。——出自唐·白居易《有木詩八首》
32. 千重煙樹萬重波,因便何妨吊汨羅。——出自唐·韋莊《湘中作》
33. 玉樹起涼煙,凝情一葉前。——出自唐·柳中庸《秋怨》
35. 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出自唐·白居易《東坡種花二首》
36. 好是映墻花,本非當軒樹。——出自唐·白居易《有木詩八首》
37. 萬樹綠楊垂,千般黃鳥語。——出自唐·韓偓《早起五言三韻》
38. 煙容開遠樹,春色滿幽山。——出自唐·孟浩然《游鳳林寺西嶺》
47. 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出自唐·白居易《東坡種花二首》
48.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出自宋·王禹偁《村行》
49. 高樹下山鳥,平蕪飛草蟲。——出自唐·杜牧《秋霽寄遠》
50. 秋空雁度青天遠,疏樹蟬嘶白露寒。——出自唐·盧殷《悲秋》
55.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出自唐·王維《山居即事》
56. 國以人為本,猶如樹因地。——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59. 風吹紫荊樹,色與春庭暮。——出自唐·杜甫《得舍弟消息》
64. 今日娑婆樹,幾年為一春。——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65. 新樹蘭蕙葩,雜用杜蘅草。——出自兩漢·佚名《新樹蘭蕙葩》
69.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70. 驚春花落樹,聞梵澗搖風。——出自唐·歐陽袞《月峰寺憶理公》
71. 云間迷樹影,霧里失峰形。——出自唐·王勃《易陽早發(fā)》
74. 蟬吟秋色樹,鴉噪夕陽沙。——出自唐·杜牧《秋晚江上遣懷》
77. 灞上漢南千萬樹,幾人游宦別離中。——出自唐·杜牧《柳長句》
78.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出自唐·李白《古朗月行》
79.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出自兩漢·佚名《明月皎夜光》
80.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出自唐·戴叔倫《過三閭廟》
82. 鳥與孤帆遠,煙和獨樹低。——出自唐·江為《登潤州城》
83. 行舟逗遠樹,度鳥息危檣。——出自南北朝·陰鏗《渡青草湖》
84. 清都綠玉樹,灼爍瑤臺春。——出自唐·李白《擬古十二首》
86. 坐厭淮南守,秋山紅樹多。——出自唐·韋應物《登樓》
87. 樹色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出自唐·張祜《題潤州金山寺》
89. 養(yǎng)樹既如此,養(yǎng)民亦何殊。——出自唐·白居易《東坡種花二首》
90. 隴水潺湲隴樹黃,征人隴上盡思鄉(xiāng)。——出自唐·翁綬《隴頭吟》
91. 樹欲含遲日,山將退舊塵。——出自唐·薛能《除夜作》
94.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出自唐·李白《送友人入蜀》
95.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出自唐·崔顥《黃鶴樓》
99. 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出自唐·柳宗元《種柳戲題》
101. 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出自唐·白居易《南湖晚秋》
106. 我聞天臺山,山中有琪樹。——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107. 山花照塢復燒溪,樹樹枝枝盡可迷。——出自唐·錢起《山花》
109. 兔邊分玉樹,龍底耀銅儀。——出自唐·楊收《詠蛙》
含有古詩詞篇二
紫是一種鮮艷的顏色,用在詩句中一般表示花色、煙色,著重視覺的強調(diào),因此,關于含有這一個字的詩句,是比較少見的`,下面由小編搜集了一些關于含有紫字的古詩詞,供大家使用!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趙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周必大
綠槐夾道集昏鴉,敕使傳宣坐賜茶。
歸到玉堂清不寐,月鉤初上紫薇花。
洪咨夔
禁門深鎖寂無嘩,濃墨淋漓兩相麻。
唱徹五更天未曉,一墀月浸紫薇花。
白居易
絲綸閣下文章靜,鐘鼓樓中刻漏長。
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
賈至
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自惹御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瀚侍君王。
岑參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唐代李白
紫騮行且嘶,雙翻碧玉蹄。
臨流不肯渡,似惜錦障泥。
白雪關山遠,黃云海戍迷。
揮鞭萬里去,安得念春閨。
含有古詩詞篇三
一夜北風報秋寒,萬千歸鷺聚九峰。
隔岸相疑瓊花開,行人駐足爭相觀。
三日盡向城南去,漫天白鷺作雪飛。
一江春水宛玉琰,江心煒明映飛瓊。
閑得雎鳩此處鬧,難及仙鷺影翩躚。
三江春水行潺湲,五城煙雨烘境仙。
九城杏花姿色艷,全迎一笑降世間。
此笑可載三千卷,流彩一身九重天。
高點彩霓皆失色,落雪繽紛九十年。
海濱柏鷺莞爾嬿,恰怡天寶顯人間。
繁星璀璨跨世紀,珷玞光璟亮穹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笙歌龠舞屬年韶,鷺鼓鳧鐘展時豫。
調(diào)露初迎綺春節(jié),承云遽踐蒼霄馭。
含有古詩詞篇四
人們贊美春天,盡情地謳歌春天,確實,當大地回暖,千枝綻綠的時侯,剛剛經(jīng)歷過嚴冬的萬物,飽嘗到春風的`溫暖,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shù)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含有古詩詞篇五
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夏天的西湖,忽而陰,忽而晴,忽而風,忽而雨,千姿百態(tài),分外迷人。這首小詩就是描寫乍雨還晴、風云變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兩句寫云、雨:墨汁一般的濃云黑壓壓洶涌翻騰而來,還沒來得及遮住湖邊的山巒,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腳敲打著湖面,水花飛濺,宛如無數(shù)顆晶瑩的珍珠,亂紛紛跳進游入的船艙。“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兩個形象的比喻,既寫出天氣驟然變化時的緊張氣氛,也烘托了詩人舟中賞雨的喜悅一洲青。
第三句寫風:猛然間,狂風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剎時雨散云飛。“忽”字用得十分輕巧,卻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寫天和水:雨過天晴,風平浪息,詩人舍船登樓,憑欄而望,只見湖面上無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樣的明凈,一色的蔚藍。風呢?云呢?統(tǒng)統(tǒng)不知哪兒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發(fā)生似的。
詩人先在船中,后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瀉、風卷、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讀起來,你會油然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經(jīng)歷了一場突然來去的陣雨,又來到望湖樓頭觀賞那水天一色的美麗風光。
這是王維的《送梓州李使君》中的詩句。詩人展現(xiàn)了一幅絕妙的奇景:一夜透雨過后,山間飛泉百道,遠遠望去,好似懸掛在樹梢上一般,充分表現(xiàn)出山勢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
這是趙師秀《約客》中的句子。交代了當時的環(huán)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蛙聲”,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jié)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讀來使人如身臨其境,仿佛細雨就在身邊飄,蛙聲就在身邊叫。這看似表現(xiàn)得很“熱鬧”的環(huán)境,實際上詩人要反襯出它的“寂靜”。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作者在《游大林寺序》中,描繪大林寺的風景,曾說:“山高地深,時節(jié)絕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華,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村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別造一世界者。”這首小詩即是通過荒野小寺中,桃樹開花時節(jié)的異常來顯示此地春天的'姍姍來遲。人們總是喜愛春天的。春天萬物復蘇,百花爭艷,給人以美的遐想。可是春光畢竟不能長駐,到四月份時花草都已凋零。這對喜愛春光的詩人來說,不能不說是極其遺憾的事。所以他“長恨春歸無覓處”。然而在這大林寺中,詩人競意外地見到“山寺桃花始盛開”,不僅大喜過望,以為又找到了春天。“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表達了詩人重新發(fā)現(xiàn)春光時的歡欣,傳達出詩人重新發(fā)現(xiàn)美時的喜悅。小詩與游記渾然一體,風格雋永,耐人尋味。
張敬忠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首句中的“五原”,就是現(xiàn)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五原縣。張仁愿一壬朔方總管時為防御突厥而修筑的著名的三受降城之一——西受降城,就在五原西北。這一帶地處塞漠,北臨大磧,氣候嚴寒,風物荒涼,春色姍姍來遲,所以說“五原春色舊來遲”。著“舊來”二字,不但見此地的荒寒自古迄今如斯,而且表明詩人對此早有所聞。這一句是全篇總冒,以下三句即對春色之來遲進行具體描繪。“二月垂楊未掛絲。”仲春二月,內(nèi)地已經(jīng)是桃紅柳綠,春光爛漫,這里卻連垂楊尚未吐葉掛絲。柳色向來是春天的標志,詩人們總是首先在柳色中發(fā)現(xiàn)春意,發(fā)現(xiàn)春天的腳步、聲音和身影。抓住“垂楊未掛絲”這個典型事物,便非常簡括地寫出邊地春遲的特點,令人宛見在無邊荒漠中,幾株垂柳在凜烈的寒風中搖曳著光禿禿的空枝,看不到一點綠色的荒寒景象。三四兩句仍緊扣“春遲”寫邊地風物,卻又另換一副筆墨。通過五原與長安不同景物的對照,來突出強調(diào)北邊的春遲。第二句與三四兩句之間,包含著一個時間的差距。河畔冰開,長安花落,暗示時令已值暮春。在荒寒的北邊,到這時河冰剛剛解凍,春天的腳步聲雖已隱約可聞,春天的身影、春天的色彩卻仍然未能望見,而皇都長安,這時早已姹紫嫣紅開過,春事闌珊了。這個對照,不僅進一步突出了邊地春遲,而且寓含了戍守荒寒北邊的將士對帝京長安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