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三圣誕節篇一
圣誕節到了,小朋友們是不是都在期盼著圣誕老人的禮物呢?我也不例外!
晚上一個頭戴紅帽子,身穿紅棉襖,腳穿大黑靴,留著長長的白胡子,背著一個大袋子,笑容滿面的老人出現在我面前。
他拿下大袋子,給了我三件禮物,還說這對我的前途有好處,放下禮物坐上雪橇飛走了。
我打開第一件禮物,只見里面有一束“仙花”。這種花具有仙氣,只要一打開頓時讓人心曠神怡,心情舒暢,而且長輩們會長壽,小孩會增加記憶、會克服重重艱難險阻、還會自我保護。如果壞人們聞到花香,就使他們身不由己變成好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我打開第二件禮物,只見里面是一個“魔鏡”。魔鏡能讓你放下400度的眼鏡,戴上它,多遠的物體都看的清清楚楚,戴上一星期后不再戴眼鏡也能看清幾千米遠的東西,差不多成了千里眼。再查眼睛的度數,都是4.5以上。
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第三件禮物,原來是一本書大小的“寶包”,這種包有許多奇特功能,不但伸縮自如,而且還能把比它大的東西變小變輕裝進包里,就象拿紙一樣輕松自如,每天上下學都很輕便。
啊!圣誕老人,謝謝您給我帶來的禮物。
高三圣誕節篇二
這個冬天很特別,一直到圣誕節都沒有下雪。準確地說是下了幾場小雪,下完了,立刻又融化了,路出單調的灰色水泥路。
總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但不清楚是因為什么,也許是因為這個圣誕節沒有雪。去年的平安夜仍然記憶猶新。那天是星期六,早晨一來到學校就立刻問到了蘋果的香氣,走進教室只覺清香撲鼻,各種華麗的包裝紙在燈下閃著柔和的光芒,被包好的蘋果成排地蹲坐在課桌上,頓時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溫暖。每堂課下課后都會有一群同學圍上老師送蘋果,有的說自己的扎花最大,有的說自己的包裝紙最藝術,有的則說自己的蘋果最好吃。每位老師都是笑著接下蘋果,向同學們道謝,祝福,那場面讓我感到無比溫馨。
那天我也收到了許多蘋果,但遺憾的是送出的蘋果太少了,該送祝福的人都忘了送,現在再想送卻沒有機會了。
去年平安夜的第二個亮點是“撒金星”。所謂“金星”,其實就是一只塑料管里裝的各種顏色的碎的亮紙片。這些亮紙片既小又碎,撒在衣服上,頭發上都不容易弄掉,可同學們還是忙得不亦樂乎。被撒金星的同學也沒有生氣,反而嗔笑著請人幫忙弄掉。這場游戲的結果是我們班的地上金光閃閃,以及值日生輕聲的不滿,不過沒什么,因為我們收到了圣誕老人最好的禮物??快樂。
在這場游戲中,我“幸免于難”,但我知道被撒金星的人都是被祝福的人,被撒得越多,他(她)的收獲越大。
然而今年的平安夜卻令我恍然醒悟:“這么快又到圣誕節了!”的確很快,因為每天都忙碌而充實,仿佛我告訴朋友說,“我真盼望圣誕節快點兒來。”這件事就發生在昨天。
樹的年輪又轉過一圈,圣誕節又到了。可是今年的圣誕節我只能在回憶中度過,回憶去年中滿室飄香的蘋果,華麗的包裝紙,碩大的扎花,滿的地金星,以及溫暖的快樂。
高三的學習很緊張,很少有人再有時間包蘋果了,因而節日的氣氛也淡了不少。為了讓這個圣誕節不再留遺憾,我很早就作出決定,一定要盡可能地多送祝福。
今天上午,我和媽媽到禮品店買了送老師的賀年卡,送同學的賀卡以及海報。一想到收到祝福的人驚喜的表情,我就會感到很快樂,很滿意,畢竟“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學校已經做出決定,今年的聯歡會各班自己開。也許是因為校領導們不喜歡我們的表演方式,不過聯歡會還是屬于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的。只是我會有一些懷念那個開了三年新年聯歡會的禮堂,她留給了我許多難忘的人和事。我們的班長很負責任,她通知每位同學都必須表演節目。最近幾天,我也在加苦練吹簫,無奈水平有限,可我真的不想留給大家“書呆子”的印象。
高三圣誕節篇三
圣誕節是一個開心的日子。一想起來,我的心里就會盛開一朵燦爛的花,快樂而激動。
圣誕節那天,天格外寒冷。但寒冷的天氣絲毫也擋不住圣誕節快樂的腳步。街上的商店門前都擺上了美麗的圣誕樹,超市里的員工也戴上了可愛的圣誕帽。看著這些,我們這些小鬼心里樂開了花。因而,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圣誕慶祝會的想法便油然而生。
經過策劃,下午我們在黑板上畫上了大胡子圣誕老人,在窗戶上噴上了潔白的雪花,還在教室中央放上了一棵綴滿星星的圣誕樹。同學們圍著圣誕樹轉啊,跳啊,可高興了,教室里頓時洋溢出節日喜慶的氣氛。
好不容易盼到了晚會的到來。第一個節目是笛子合奏《友誼歌》。笛聲悠揚動聽,使我們也忍不住在觀眾席上輕輕吟唱起來。不知不覺,這個節目在同學們雷鳴般的掌聲中結束了。接著,我們連忙噴出美麗的雪花彩帶迎接著下一個節目——笑話。表演者是高個子龔關和搗蛋鬼張振宇。他們風趣幽默的對話和滑稽的動作表演,惹得我們個個捧腹大笑。
看著這些美麗的花瓣,我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圣誕老人不僅成了我們最可愛的伙伴,而且是位和平的使者。
高三圣誕節篇四
啊!又是一個圣誕節,看著掛在窗上的那一只依舊紅得那樣鮮艷的圣誕襪,里面裝著那只積滿灰塵的小熊,兩行淚水不禁從臉龐緩緩流下……
兒時,天真的我最喜歡的就是圣誕老人了!每年圣誕節他都會給我一個驚喜,送給我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我真想見見圣誕老人,看看他那慈祥的面孔,更重要的是想當面向他道謝!我盼啊,盼啊……
終于,我迎來了又一個圣誕節。這時,我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期盼了,于是,我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笑著說:“圣誕老人是深夜出來的,那時你在睡覺呀!”“那我可以用小鬧鐘呀!”當我正為自己的“智慧”洋洋得意時,媽媽又開口了:“圣誕老人會被嚇壞的!”這倒也是啊!我靈機一動,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睡覺前,我喝了一大杯水,這樣半夜起來解手時就能見到圣誕老人了。我一口氣喝完了水,懷著興奮的心情鉆進了被窩。
半夜三更,我被尿從睡夢中憋醒,我快步走進廁所,剛解完手,我就看見一個人躡手躡腳地走進我的房間,手上還捧著什么東西。我激動極了,腦子里立刻冒出一個念頭:呀!圣誕老人!一定是圣誕老人來了!于是,我連忙打開燈,大聲說:“你好,圣誕老人!”可是站在我面前的卻是媽媽!
眼前的一切我頓時明白了,眼淚不由自主地掉了下來……
自從爸爸去世后,媽媽就像一頭老黃牛,默默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白天,她不停地工作,晚上回來還要輔導我的功課;為了讓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她還送我去讀作文、學電子琴和舞蹈;為了讓我見多識廣,她寧愿放棄休息,帶我去博物館、科技館參觀……媽媽平時省吃儉用,她為了讓我像其他孩子一樣幸福、快樂,付出了許多、許多……
想到這里,我的淚水像泉水一樣涌了出來。我一下撲到媽媽的懷里:“媽媽,謝謝您!我長大了,您以后不用在給我買禮物了!”媽媽緊緊地抱著我,撫摸著我的頭,溫柔地說:“我的好女兒!”
高三圣誕節篇五
周五,午自修。
竟發覺英語老師留了一條“用英語寫圣誕賀卡”的作業,才發覺,圣誕節的腳步,已經近了。
或許,我必須面對現實了,記憶里,我還是入學宣誓時站在升旗臺上領誓的我,實際上,時間早已過去六分之一了。
高三圣誕節篇六
流光溢彩滿城歡,青松霓虹競輝耀。
敢教紅帽換鞭炮,直把圣誕當元春。
這是現在中國圣誕節前的真實寫照。與西方的相比,中國的圣誕節似乎變得更隆重,更炫目。隨著國門逐漸打開,西方的文化、思想及價值觀念逐漸沖擊著我們的生活。也許你會感到奇怪,中國人很少有對圣誕節起源與發展有多少了解。對于節日的傳統文化與內涵,人們似乎更熱衷于節日的慶祝方式及娛樂消費。如此說來,中國的圣誕節已經變味了。
相比于躍動狂歡的中國人,圣誕節中的西方人顯得更加寧靜而充實。多數美國人喜歡在比肩接踵的商場里購物,愿意用傳統的書信方式悄給別人祝福的信息。因為在喧嘩的環境中營造出一種節日的親切感和歡樂感,從中體味上帝創造萬物的恩德;一筆一劃中勾起了對往日親朋好友的思念與珍惜。西方人就是這樣,通過節日來渲泄積蓄心中的情感,相比中國人單純地嬉戲玩樂,豈不更倍添珍貴。
嬉戲玩樂,尋找狂歡刺激,這不是我們本身的問題,是文化認識的問題。作為一件舶來品,圣誕節繼承了西方的文化特征,卻失去了本質的文化底蘊。面對西方文化的迅猛傳播速度,氣勢磅礴的宣傳功勢及巨大的潛力與利益,讓含蓄內斂的中國文化無所適從,日積月累的文化底蘊發展模式跟不上時代潮流。于是,人們走入文化吸收的死胡同——妄圖以修飾發展傳統文化的方式粉碎外來文化,達到名利雙贏的目的。
縱觀現今,難道現在的文化岔路我們面對的少嗎?沉浸于圣誕歡樂的年輕人因為工作繁忙而推辭了團年飯;陶醉于情人節甜蜜中中男女淡忘了中國的元宵節……物質文明幾乎掩蓋了中國傳統文化,并將以更強大的功勢進逼。的辦法,莫過于從根本上了解外來文化的內涵,從內涵中了解外來文化的精髓。最理性的選擇,莫過于支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促進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統一,從而達到民族精神和外國文化價值觀的協調。
于是,我們要學會以理性思維接受節日文化,學會以感性的情意體味節日風味與歡樂,讓自己成為一要火柴,照亮人們的眼睛,照亮文化的發展道路,為圣誕節添上一份新的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