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初中紅樓夢讀后感紅樓夢讀后感初中篇一
18世紀前期,朝廷皇權更替,曹大世家因故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富貴到沒落,起起伏伏。變故發生期間,曹雪芹生于當下,環境造人的滿腹感慨充斥著又一個文學時代的風云涌現。前者云文有夢中離人淚,說書人無奈于當朝的壓迫只能把無聲的抗爭落筆于四大家族的浮沉。
縱觀《紅樓夢》全篇,無論是它的情節發展還是其背后詮釋的憤懣與不甘,《紅樓夢》作為曹雪芹抨擊封建時代的精神產物,都可以說是影射一個時代的里程碑?!都t樓夢》始于一位空空道人將上古時代遺落的一顆補天石置于凡間歷劫,先作為通靈寶玉現身于賈府,歷經世間百態,后寶玉出家脫離塵俗不得所蹤,石頭也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因此《紅樓夢》又名《石頭記》。
大觀園中每一位局內人的互相揣測與猜疑是小說中最大的看點,每個人的由因生果造成他們不同性格的產生。黛玉為寄人籬下的生計打算導致其小心翼翼、謹慎拘束;王熙鳳依附賈母而生使她對察言觀色、阿諛奉承的能力達至爐火純青。曹雪芹將封建時代翻手為云的上位者與宮廷當中或橫行霸道或束手束腳的無數“金絲雀”縮影在大觀園中,在展現無限華麗外表的背后,唯余空虛糜爛的骨架支撐著這個時代一掠而過。
《紅樓夢》中最引人唏噓的不過寶玉與黛玉的愛情,飽含苦痛無奈與訴不盡離愁的《葬花吟》終成了一對眷侶相戀的結點。一夜之間,一指婚姻,注定了一雙人的后半生,“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黛玉的生命仿佛凋零的落花隨著那一場指婚逐漸走向生命的終結。多情應笑我,寶玉少年時期生于大觀園,周遭圍繞諸多姐姐妹妹,情不知何起何落,在最好的年紀遇上他的“神仙妹妹”,卻也終將負了她一生,一切有關寶玉的故事霧現潮平,對于他的下落,最終也僅是寥寥無幾的長伴青燈古佛的后話了。
《紅樓夢》這部經典名著,反映了最真實的封建官僚統治下的皇權社會,不僅寫下了前人歷經兩千多年對于整個階級社會的'難言之隱,還為后人呈現了封建時代末尾富貴家族中的大起大落。而《紅樓夢》小說本身,在布局上也可謂是一篇點晴之作,以熱鬧的燈廟會開頭,情節逐漸步入正軌而后引入出場人物,而小說也隨著大觀園中各人的悲慘遭遇以及四大家族的逐漸沒落冷清收場。
曹雪芹在落筆《紅樓夢》之時,內心其實已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走馬觀花無數遍,在暗嘆生逢不幸的同時,也在慨嘆時代的多變。然,如今《紅樓夢》作為現代人謳歌經典的一部小說,除去情感起落的回轉,其古典內涵與背景文化精神,都是在文學造詣方面值得我們學習的模板,在許多年后多元文化精髓逐漸滲透到華夏領土之時,也不會令世人忘卻千年前時代經典的召喚。
初中紅樓夢讀后感紅樓夢讀后感初中篇二
我從小讀書就有個毛病——記不住人名。有的書,像《簡·愛》,明明愛不釋手,前前后后看了五六遍,精彩的段落幾乎都可以背出來,但有時竟把男主人公的名字叫錯。
在這一點上,《紅樓夢》算是一個例外。
細細想來,不禁要佩服作者筆功之深了。每出場一個人物,必先極自然地點帶其名,仿佛你早就認識他,不期然在這兒又碰上他似的,再揀他那頂重要的特點精妙地勾上幾筆,像要幫你憶起這個熟悉的人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于是這個人也便真正成了你的熟人。往后每章每回,他的名兒再出現,就像同你打了次招呼似的,怎好意思再忘!除了這點,作者還不吝用典,如襲人便是取自“花香襲人”,湘云便藏于“湘云水逝楚云飛”一句中。
作者如此苦心孤詣地雕琢出這么一個個玲瓏美麗的名字,決不只為增幾分綺艷之色。透過那一個個珠光玉華的名字,真正看到的,是一捧捧辛酸淚。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怕是通篇最膾炙人口的三個名字。不難發現,賈、林名字中暗合一個玉字,賈、薛名字中暗合一個寶字。文中開篇交待,寶玉原為神瑛侍者,日夜以甘露灌溉一絳珠草。這絳珠草正是后來托生林家,要還他一生眼淚來的黛玉。寶玉出世時口中所含之玉,則是女媧補天時剩下的一塊神石,也正是他們愛情的見證。二人是仙人仙草,玉又是仙物,這名中的暗合分明是作者苦心而為。而賈、薛名中暗合的寶字倒沾上了珠光寶氣的銅臭味道。
且來看一下她們的故事。
元春,早早入選宮幃,身為貴妃,可寂寞宮墻之內,女兒心事難以跟誰訴說,好不容易回家一趟,父母奶奶都跪拜相見,所談的也無非是報主隆恩之事,難怪卿四十剛過便香銷玉殞,可嘆可嘆。
探春,機敏聰慧,原是我極愛的一個,卻生不逢時——賈府開始衰敗。想卿選嫁了他鄉,從此“千里東風一夢遙”。
惜春,小小年紀就看破了紅塵。
細細想想,果真是四春四嘆。
初中紅樓夢讀后感紅樓夢讀后感初中篇三
我讀不懂《紅樓夢》,讀不懂《紅樓夢》中的人,更讀不懂人中的那朵奇葩——林黛玉。
“寶玉,寶玉,你好——”在我耳邊回蕩,我不懂,“好”什么?一個“好”終結了黛玉的一生。正如書中所說:“香魂一縷隨風散,瀟湘館在人已去”。
也許人死了才會有人緬懷吧。黛玉短暫的人生,如同曇花一現,卻留給我絲絲遺憾。她有絢麗的才華,“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碎解訴秋心”?!扒镄摹本褪浅畎?,愁向紙訴?她覺得煩了,“題素愿”。
繁華富貴的大觀園中,黛玉不像貪圖榮華富貴之人,只顧享樂,她有自己的愁怨,哀思,是什么?父母離世,大觀園人網復雜,知心者幾人?仔細看了幾首詩,確是黛玉自認“滿紙自憐題素怨”。黛玉重立桃花社,《桃花行》更是體現出她的悲哀?!皽I、冷、倦、憔悴”成了黛玉詩中的常見詞,對于這些,我并沒有共鳴,這大概就是曲高和寡吧。懂黛玉的只有寶玉。書中說:“寶玉看了并不稱贊,卻滾下淚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黛玉聽了,一定滿心歡喜。
李清照因“物是人非”而“人比黃花瘦”,黛玉因離喪而作“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我真嫉妒這花兒,能與她們同悲愁。我有心但無力,她們那樣高的峰,我無力一睹風采,也許她們的悲愁在與云兒徜徉吧!要是我與黛玉同在大觀園,我恐怕只能做她遠遠的觀望者吧!
我又為黛玉高興,死了也好,也許她早就明白死了好。寶玉答應娶寶釵的那一刻就注定她要永遠失去一個知己,一個唯一懂她的人。因此,她焚稿斷癡情。沒了知己,黛玉的堅定與堅決讓我佩服,走得痛痛快快,不留一絲一毫,詩詞上寄托著她的愁思,也許是燒光了它們,一塊兒去另一個地方吧!我看到了一個封建制度下的婚姻悲劇,就她而已,死去就是最好的結局,干干脆脆。賈迎春嫁給了中山狼孫紹祖,賈探春遠嫁他鄉,賈惜春出家,賈元春,下一個呢?比起她們,黛玉是可喜的,她不被迫,心定義決地走了。
“生不同人,死不同鬼,無魂無魄”,我不懂,百花枯榮,就黛玉一朵奇葩,若隱若現了吧。
初中紅樓夢讀后感紅樓夢讀后感初中篇四
《夢》中茶甚多。有含淚的“千紅一窟”茶,也有高貴的楓露茶;有朝廷貢茶之一的六安茶,也有香氣高爽的老君眉茶;有形如雀舌的龍井茶,也有能助消化的女兒茶;有用各種糧食制成的香茶,也有用各種補品做的杏仁茶。茶,多矣!
我覺得《紅樓夢》不僅僅是一本書,而且是一種習慣,一種品茶品酒的好習慣。這種好習慣,會陪你度過悠閑的一生。
我的爸爸就是一個喜讀《紅樓夢》,愛品茶喝酒之人。媽媽說爸爸不嗜煙不好賭,喝茶喝酒總要滿足他的。為了爸爸喝好茶的嗜好,媽媽有時會毫不吝嗇地上百一兩、上千一兩的茶葉買來給爸爸享受。有了好茶,只見爸爸抓一小撮月芽似的茶葉放到杯底,用熱水慢慢往下沖,哇,太神奇了,一股一股的熱氣送來了清新與淡香。爸爸捧起一杯茶的悠然,看那層層迭迭的薄霧繚繞,與我一起愜意地讀《紅樓》,說寶黛,談金陵……爸爸還愛喝酒,說實話,他對酒的要求并沒有對茶的要求高,所以不能稱為品酒,只能說是喝酒。爸爸喝酒的習慣是冬天喝黃酒,夏天喝啤酒。他喜歡那啤酒快把杯子淹沒時所發出的“啪啪”的聲音。爸爸總是會旋轉著杯子,一口一口地慢慢呷著淡黃色的液體,仿佛在體會著喝酒時的樂趣與痛快。興起時,他會情緒高昂地跟我議論 “元、迎、探、惜”,他會興致盎然地跟我爭論 “ 賈、史、王、薛”,他滔滔不絕地跟我談論 “詩、詞、茶、酒”……有酒有茶的日子總是透著那幸福吉祥的氣息。
酒,不能多喝,而茶,每日必飲。看書時品茶,學習時品茶,工作時品茶,濃濃的馨香可直沁心田。酒,在特殊的時候,慢慢呷,慢慢呷,辛辣的味道會給你一種動力。呵,酒和茶,茶和酒,你們都不會被替代啊!
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不迷人人自迷?!白砦讨獠辉诰啤?,那“品茶人之意”也就“不在茶”,而在《夢》中!
/div初中紅樓夢讀后感紅樓夢讀后感初中篇五
18世紀前期,朝廷皇權更替,曹大世家因故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富貴到沒落,起起伏伏。變故發生期間,曹雪芹生于當下,環境造人的滿腹感慨充斥著又一個文學時代的風云涌現。前者云文有夢中離人淚,說書人無奈于當朝的壓迫只能把無聲的抗爭落筆于四大家族的浮沉。
縱觀《紅樓夢》全篇,無論是它的情節發展還是其背后詮釋的憤懣與不甘,《紅樓夢》作為曹雪芹抨擊封建時代的精神產物,都可以說是影射一個時代的里程碑。《紅樓夢》始于一位空空道人將上古時代遺落的一顆補天石置于凡間歷劫,先作為通靈寶玉現身于賈府,歷經世間百態,后寶玉出家脫離塵俗不得所蹤,石頭也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因此《紅樓夢》又名《石頭記》。
大觀園中每一位局內人的互相揣測與猜疑是小說中最大的看點,每個人的由因生果造成他們不同性格的產生。黛玉為寄人籬下的生計打算導致其小心翼翼、謹慎拘束;王熙鳳依附賈母而生使她對察言觀色、阿諛奉承的能力達至爐火純青。曹雪芹將封建時代翻手為云的上位者與宮廷當中或橫行霸道或束手束腳的無數“金絲雀”縮影在大觀園中,在展現無限華麗外表的`背后,唯余空虛糜爛的骨架支撐著這個時代一掠而過。
《紅樓夢》中最引人唏噓的不過寶玉與黛玉的愛情,飽含苦痛無奈與訴不盡離愁的《葬花吟》終成了一對眷侶相戀的結點。一夜之間,一指婚姻,注定了一雙人的后半生,“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黛玉的生命仿佛凋零的落花隨著那一場指婚逐漸走向生命的終結。多情應笑我,寶玉少年時期生于大觀園,周遭圍繞諸多姐姐妹妹,情不知何起何落,在最好的年紀遇上他的“神仙妹妹”,卻也終將負了她一生,一切有關寶玉的故事霧現潮平,對于他的下落,最終也僅是寥寥無幾的長伴青燈古佛的后話了。
《紅樓夢》這部經典名著,反映了最真實的封建官僚統治下的皇權社會,不僅寫下了前人歷經兩千多年對于整個階級社會的難言之隱,還為后人呈現了封建時代末尾富貴家族中的大起大落。而《紅樓夢》小說本身,在布局上也可謂是一篇點晴之作,以熱鬧的燈廟會開頭,情節逐漸步入正軌而后引入出場人物,而小說也隨著大觀園中各人的悲慘遭遇以及四大家族的逐漸沒落冷清收場。
曹雪芹在落筆《紅樓夢》之時,內心其實已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走馬觀花無數遍,在暗嘆生逢不幸的同時,也在慨嘆時代的多變。然,如今《紅樓夢》作為現代人謳歌經典的一部小說,除去情感起落的回轉,其古典內涵與背景文化精神,都是在文學造詣方面值得我們學習的模板,在許多年后多元文化精髓逐漸滲透到華夏領土之時,也不會令世人忘卻千年前時代經典的召喚。
初中紅樓夢讀后感紅樓夢讀后感初中篇六
紅樓,多么熟悉而又神秘的名字。自它問世以來,多少紅學家前仆后繼,傾其一生只為解得其中真味。對于這部自成學問的奇書,我早已慕其美名,值此寒假,有幸一探其奧秘。
當我拿到這本厚達九百多頁的大“百科全書”時,我的心不得不為之驚嘆,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頭,但讀書本來就要舍得投入時間和精力,不然怎能領會其中奧妙?于是便下定決心,這個寒假,就糾纏上這本“頑物”,一定要把它看完。
初讀《紅樓夢》,困難就接踵而至。一張薄薄的紙頁上擠滿了令我眼花繚亂的文字,包括生僻字、文言文,許多詩詞更是讓我摸不著頭腦,其中復雜的人物關系則是讓我糊里糊涂,如置身云里霧里,難得其中真味。有時讀著,竟睡意難忍,趴在書上睡了過去。
但這些并未阻擋我要將它看完的決心。我開始做筆記,自己手繪紅樓夢中的人物關系圖,切身體會到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復雜。我學會借助外物,無論是厚重的詞典還是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都在此過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最令我著迷的,自然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糾葛了。一次我讀到一個場景:賈寶玉和林黛玉互表心意,用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以及很多我不知道的典故,便在網上查詢,終于得知這是賈寶玉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真心。在此過程中,我既收獲了知識,又對書中的內容有了理解,那樣一種心領神會的感受,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難以言喻的曇花佳境,讓人回味無窮。這樣讀書的興趣和快樂自然就如期而至了。
在長達二十多天的糾纏后,我終于將這本書“啃”完了。但我卻不能就此滿足,因為書中還有很多內容是我還不理解的,還有更多的深意和奧秘沒有被挖掘。這樣,我的感受和收獲可能就很有限。于是我選擇了在網上翻看別人的讀書筆記和書評,以及一些著名紅學家如周汝昌的著作,與他們的思想和心靈交流后,便有豁然開朗、撥云見日之感,《紅樓夢》中的奧秘也才逐漸隱現。
隨著進一步深入了解,我才真正感受到紅樓夢的博大精深,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和興趣。也許讀書就是如此,只有肯花心思去鉆研,才能真正領會其中的奧妙。采用不同的方式,得到的知識和興趣也許就更多。最終,這本書一定會對我們的心靈產生巨大的影響,讓我們受益無窮。
初中紅樓夢讀后感紅樓夢讀后感初中篇七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讀完它我的感觸很深。它諷刺了我國古代封建惡勢力獨霸一方的丑態,與它最終將會走向滅亡的必然命運。
《紅樓夢》里的人物各有各的特點。給我印象深刻的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賈寶玉從小過著被捧在掌心里的日子,再加上銜玉而生被他的祖母視為珍寶。每日與女孩子玩樂嬉戲,不顧學業,而且軟弱無能,但也是因為這樣,他的父親賈政才會不喜歡他,當然,賈寶玉也很懼怕這個父親。雖然大觀園里的人盡是心靈骯臟,爭權奪利的人,不過也有真情在,賈寶玉和林黛玉兩情相悅,真心相愛,卻也逃不過封建社會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運。
林黛玉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她經常落淚,都說她心眼小,可是她只有賈寶玉這個知己了。林妹妹身體弱,經不起折騰,每天都喝藥,都快成了藥缸子了。她最后死的太可憐了。不僅芳魂早逝,而且死的時候都是帶著遺憾和悔恨。
薛寶釵在大觀園里可算是最有心機的女孩了。她為人處事都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單純人的眼睛。她人緣極好,卻得不到寶玉對她的真愛,她極力討好每一個人連賈母也不在話下。她最終嫁給了賈寶玉,又怎么樣,終究得不到他的心,最后還不是獨自一人。
讀完《紅樓夢》讓我見識了人世間的美與丑,善與惡,讓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骯臟與丑陋的靈魂。
初中紅樓夢讀后感紅樓夢讀后感初中篇八
————題記
大觀園里斑駁的樹影,寂靜的'幽亭猶在,卻覓不到曾經的緋影衣香,一顰一語,漫天落英的飄散,訴說了誰的憂傷?;ㄩ_,一個美麗的開始;盛,一個繁榮的象征;謝,一個個生命的離開;葬,一段感情的消逝,更是一個家族一個王朝的隕落。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夢里花落的多少日夜,是誰感嘆又是誰無奈?;〞匍_亦會再敗,誰也扭轉不了這世間的生死輪回,我憂傷,等依安慰。依不在,誰能懂我心扉。多么美的青春,多么美的人世,卻沒有你的陪伴,我惶恐,我徘徊,我等待,說不完的故事,訴不完的情絲,斷,給悲傷一個完美的終結。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未被溫。”桃花散去千秋夢,也換不回曾經一點情。酒不醉人人自醉,心不顫抖人自顫,瀟湘館的聲聲夙怨,怡紅院的陣陣嘆息,淹沒了一個世界的溫情。青燈照壁,淚眼朦朧,任雨敲打著窗,我沉沉入睡,聽不見耳旁你的呼喚,你的嘆息,我就這樣離開,不,我沒有離開,我從未離開。
夢里幾度回紅樓,訴不完離殤,剪不完憂愁,還是年少,只能懂所謂的落魄憂愁,也許只有人到中年,才會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受吧!
初中紅樓夢讀后感紅樓夢讀后感初中篇九
早逝既是林黛玉的不幸,又是林黛玉之幸也!不是我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杯具,且聽我細細述來。
如果黛玉還活著,以她瘦弱的身子骨,你能想像她看著寶玉與寶釵過著幸福的生活,在她面前炫耀時悲痛的模樣嗎?再者,她能理解賈府被抄的打擊嗎?我想,非也。
在寶玉拜堂成親的那一刻,高鄂將高傲孤僻的黛玉寫得那么微不足道,她沒有笑著離開,而是指天哭地地走了,如果是那樣的話,她還是我們所認識的黛玉嗎?不是。我覺得曹雪芹本意非此。
寶玉是個紈绔子弟,他給不了黛玉幸福。他連自我都保護不了,我們還指望他來保護黛玉嗎?整天跟在一群女孩的后面,對她們溫柔體貼。你怎樣明白他哪一天看上了哪一個女孩,便拋棄了我們黛玉,嫌棄我們黛玉。就如紫娟說的那樣:“你的花言巧語我們已經聽膩了,就只會摳死人。”他與寶釵結婚后,在寶釵懷有身孕之時,棄她而去,做了和尚,讓寶釵獨守空房。
現實世界本來就不應是非黑即白,也許歷來許多人悲嘆黛玉之身世,可誰又能確定黛玉不是世間的幸運兒呢,畢竟愛過、痛過、哭過、笑過便是人生,既然嘗遍人生之酸甜苦辣,亦沒有白走世間一趟。她的生命在故事最華麗之處結束,如曇花一現,留下世人的無限唏噓,也是一幸事呀。
所以,早逝既是林黛玉的不幸,又是林黛玉的萬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