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的三年級作文篇一
是您撫養我長大,可經常“黑打”我的也是您。您設計了一種程序,缺少人性化裝飾,所以,它只能算垃圾程序。
我長大了,想和同學做相同的事,但得不到您的支持,因此,我總是在大家的談論中“隱身”。
我長大了,我有脾氣,有自尊。我的夢想在彩虹那頭,您可以走過去看看嗎?
我只是一只小小鳥,一飛就會摔跤。小鷹不從山崖上落下就不可能從山崖下飛起。可我還沒有飛起,您為什么非要我現在就去摘月亮呢?
我只是一只小小鳥,飛翔是我的特長,鳥的心不能生活在鳥籠里,總是要飛出去展開翅膀。天空是我一生的追求!您可以幫我鍛煉翅膀,我會飛得更高更遠。
我只是一只小小鳥,小鳥也有顆易破碎的心。自己的心破了,修理工是自己,但助手是您!
也許您的心里有一桿秤,但秤上的砝碼太重了,請您拿掉一些吧!
孩子的三年級作文篇二
看到一個畫面,記錄下來。
場景一:中午吃面。緣的桌上灑出了幾根,“老師,是恬的弄清的!”緣和恬坐在一組,中間隔了一位瑾。“怎么回事?”兩人嘟著嘴,滿臉的氣憤,互不相讓,決沒有道謙的想法。了解后得知:緣說讓欣不要與恬好,恬氣急之下去動緣的調羹,幾根面就這樣掉了出來。
場景二:吃完午飯,大家把小椅子搬到兩邊,他們喜歡和朋友放一起,各自的小群體。緣先吃完,放在了魚缸旁觀察著魚兒。恬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緣的`附近,然后對她說:“我不是來和你坐一起的,我是來跟你說對不起的!”緣看著恬,不說話,但接受了她的道歉,把自己的椅子挪了一下,接著恬把椅子放在附近,兩人一起看起了魚兒。
反思:
從矛盾的出現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的一小段生活片段。我想把它記錄下來,因為從這一瞬間看到了孩子的成長片段,他們的真實想法。
這從案例上看,這個矛盾的起源是孩子間的一句話,僅僅是一句話怎能讓一個孩子如此氣憤?這要說到孩子之間的關系。成人有成人的群體,孩子也同樣有自己群體,也就是他們的朋友。于是坐在一組的孩子就成為一個小小的群體。上課時,他們相互討論;做游戲時,他們互分角色;空余時開始聊天、說熱鬧。雖說,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會把這話掛嘴邊,但孩子的好朋友還是有一定界線的。恬想嬴得朋友的愛,欣就坐在恬的旁邊,要是真不和自己好了,那多沒趣。為此她為緣的話而生氣,停不了緣的嘴,只能另想辦法對付,于是場景一的畫面就出現了。
這個案例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孩子之間能自己解決矛盾。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幫助分清是非然后讓他們相互道謙,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師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其實不然。恬的道歉是自發,她想與緣在一起,也知道剛才的做法不太好會影響她們的關系,于是很自然的道謙,之后兩人又成了密友。
原來,孩子的矛盾里也有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