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弟子規讀書心得篇一
讀了《弟子規》以后,我知道了以前做兒女的是多么尊敬長輩,可現在我們是怎么做的。
父母,忍著疼痛將我們生下來,養育我們,供我們上學,把飯盛到嘴邊。可我們長這么大,誰又給父母成過飯?在以前,做子女的幫父母做事根本不用叫,對父母恭恭敬敬。
父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我們不要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恨父母。雖然父母很嘮叨,但不是為了我們好嗎?父母疼我們,愛我們,可我們卻根本不理會她們的苦心。《弟子規》中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待,不離床。父母生病了整夜照顧,熬的夜要先嘗一嘗是不是很燙。現在是父母這樣盡心盡力的照顧我們,我們要孝敬父母。
媽媽出去做事了,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掃地、洗碗、煮飯。媽媽回家端一杯茶,遞一雙鞋,爸爸工作累了,幫他捶捶背。其實好兒女并不難做,難做是我們不樂意去做。
從現在開始,多說一聲:“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弟子規讀書心得篇二
自從學校發了《弟子規》,暑假里我幾乎每天讀、背。對照《弟子規》所寫的,我反思反思自己,有些做到了,有些做的不夠好。
在《弟子規》總敘里告訴我們首先要孝順爸爸媽媽和長輩;其次,要謹慎、誠信、守信用,泛愛眾人,再和有德的人親近。這些我都有做到,外婆生病了,外公要照顧外婆,我們又不跟他們住在一起,所以從我會打電話開始,我幾乎每天都會打電話問候他們,和他們說說學校里的'有趣事,因為外公外婆兩人會很寂寞,我每天向他們匯報匯報,他們都很開心,外婆的病也會好得!在家里,有什么好吃得,我都會和爸爸媽媽分享;有新同學轉到我們班來了,媽媽鼓勵我要主動關心新同學,多和他一起玩,我都有做。
在“入則孝”這一篇里告訴我們:父母呼叫我們的時候要馬上回答,不能不回答或回答很遲鈍。父母命令我們去干什么,我們就要馬上去做。父母教育我們時,我們必須要尊敬地聽。父母批評我們時,必須要仔細聽,要順承。
《弟子規》是四句為一小節,有些我讀了不懂,爸爸幫我找來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講的《弟子規》,其中有一個故事,我在他講的《三字經》里也聽到過,就是“香九齡能溫席”。黃香九歲時就能在大冬天先把被子捂熱,等著勞動了一天的爸爸回來后睡覺能暖和些。這個故事讓我感動,他告訴我們要愛自己的父母,體貼父母,這個我還沒有做好。
《弟子規》雖然我都會背了,但里面的意思我還要搞懂,還會寫下我的感想。
弟子規讀書心得篇三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對兄敬、弟愛。兄弟之間存在著骨肉之情,如果兄弟之情的感情好,我們對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我們對尊長應該孝順,長輩也就是父母的兄弟姐妹,對父母的兄弟姐妹和對自己的父母一樣的好,一樣的孝順。
在平時,我們大家要珍惜時間、愛護衛生。人的一生會有很長的時間呢?我們要在年輕是抓緊時間學習,不放過一分一秒。人的醫生是如此的短暫,一轉眼便從少年到了老年,每一個人都要在我們著有限的時間里,把精力全部都傾注在有用的時間才行。有些人會老盼著明天,可有一句話說的好: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做出更大的貢獻,回報我們的祖國。
我們大家在和朋友相處中一定要有信用。做一件事情要么就不要答應別人,只要答應了別人就一定要言而有信。這樣你用“信”去對待別人,別人會很開心,相反他也不就會用“信”對你了嗎?所以我們在和人相處時信一定也不能缺少!
人與人相處除了要有信,愛也是不可缺少的。無論是對什么人我們都要愛護,讓對方感到溫暖,知道愛的力量是多么的偉大,這樣他便也會用這種愛去關心別人,盧梭曾經說過一句話:慈善的行為比金錢更能接觸別人的痛苦。你愛別人,別人就會愛你;你幫助別人,別人就會幫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對你就會親如兄弟。我們在六年級的學習中曾經學過一篇課文,它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認真的給予客戶快樂,所以當那些客戶知道小男孩有難后便也幫助了他。相信大家都知道這篇課文的名字他就是《真情的回報》。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如果你的回報是“才”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德”才對。我們不但要敬重那些有“德”的人,還要向這些有“德”的人學習,學習他們那種無私的精神。
只要你有了“德”,才能真正把學習學好。我們要報以上六門課學好用余力學習才行。俗話說的好:讀一本好書,就像在和一個品質高尚的人談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讀了萬卷書有了才華見識廣了,就像行了萬里路一樣。
讀了這本《弟子規》后讓我明白了人的一生要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謹、有信用、有博愛、有德、有才。這樣才算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君子”。
弟子規讀書心得篇四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聽著熟悉的弟子規,你是否深受啟發?《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是圣人對學生的指示。為人要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要對自己的行為約章,誠實守信,博愛眾生,要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弟子規》讓我在快樂中感情得到了升華,也懂得了更多的做人的道理。
在我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行動方面的規范,所謂《弟子規》中的“規”字是規矩的意思。
“百善孝為先”,你知道“空巢老人”嗎?“空巢老人”通常是指子女離家后的老年人,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當子女由于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而離家后,獨守“空巢”的老年夫婦因此產生的心理失調癥狀,成為“家庭空巢綜合性”。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現象尤其引人關注。他們得了各種各樣的病,心靈受到了重大傷害,看到這些,你是否覺得心靈有一陣慚愧?或許你就是那個不管老人的親人。你要知道他們把你養育成人,現在你的成功都離不開他們,你們因工作原因、賺錢原因等而忽視了老人,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社會的空巢老人不斷增加,他們把你養大,受傷害的卻是他們。我們要孝順父母,要及時改正現在犯下的錯誤,不管什么原因,“孝”永遠排在第一位。
關于道德,世上有許多不良行為,如:暴力、罵人、賭博、打架等。他們每天都會發生,有時還會每天在你眼前出現,我恨“它們”,因為有了它們,世界不得安寧;因為有了它們,我們被它所帶動,所吸引。我們要愛人,愛自己,愛他人也是愛我們自己,出口用文明語言,舉止言談要正當,提高我們自身的道德修養,做一個有用的、文明的人。
尊重師長,現在伴隨我們的不是父母了,而是我們的老師,他們每天為我們講課、講題目、改正缺點。有時老師批評了學生,有些學生不服氣,在背后罵老師。其實,他們都是為了我們好,我們要知錯就改,尊重師長,看見師長,輕輕問候一聲:“老師好”!這是我們學生應有的義務。
《弟子規》是我們人生中的一本好書,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每一個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世界才會變成和諧社會。
弟子規讀書心得篇五
《弟子規》乃是古代圣賢的智慧,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著我們的成長,是教育我們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的閱讀《弟子規》,真正了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我們受益匪淺。
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后的點滴體會:一個人不是生來就有好品行,他須在孩子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要孝順父母,尊重兄長,其次要約束自己,誠實可信,其中包括孝、悌、禮、謹、信等。它不僅僅只要求我們這些,它也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僅要認真學習,還要實踐力行,且讀書時,心眼口都要實實在在的做到,才能真正的讀好書,成為棟梁之才。
《弟子規》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這幾句話。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在我們沒有看到真實情形的時候,不要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在我們知道的并不夠明了的時候,不要輕易傳揚出去。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如果沒有看到真實的情況,就不要下結論,不要亂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果你沒有這樣做,不僅僅事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當我們沒有知道事情的全部時,我們就不能輕易傳揚出去。在平日里,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在某校里,教師在一樓召開會議,當老師正進行激烈的討論時,一樓的學生聽到,就傳給二樓的學生:老師吵架了。二樓的學生又開始傳上三樓:老師打架了……傳到五樓時,就變成了老師打架進醫院了。原本就沒有這件事,是因為有的人沒有知道事情的全部,就傳出去,接著,以訛傳訛,就出現了這種現象。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你要讓別人做一件事情,首先要問問自己是不是愿意做。假如連自己都不愿意做,你趕快打消這個念頭,不要讓別人做。《論語.顏淵》里說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連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別人又怎么會做呢?最近,校園里經常出現欺凌現象。學生們都忘了這句話,才會出現這種現象。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做一個品行高尚的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品行高尚的人。今后 ,我還會深入內心反復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
弟子規讀書心得篇六
“德行是不可分割的:是則是,非則非,一點都不能含糊。”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如何做人。而做人要從孝悌來入門——古人深知這樣的道理,于是他們傳承給我們一些最寶貴的做人經驗,而這些都記錄在《弟子規》里。《弟子規》這本書出自于孔子的筆下。這本書主要是圍繞著“孝心,孝言,孝行”而創作的一本古詩詞。讀了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讓我先來說說“孝心”吧!孝就是孝敬的意思,心就是我們的愛心,而孝心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要有一顆孝敬尊重長輩的心。我們時時刻刻要考慮到父母和長輩地感受,想著要為他們做些什么。愉快而迅速地完成我們需要做得事。
1、早上起來對爸爸媽媽說聲:“早上好”。
2、到了學校對爸爸媽媽說聲:“再見”。
3、回到了家對爸爸媽媽說聲:“我回來了”。
4、睡覺前對爸爸媽媽說聲:“晚安”。如果你做到了并且對爸爸媽媽說了,這樣的話爸爸媽媽就會認為你已經長大了,而且會很開心。希望大家可以說好這四句話,讓文明語言在我們的生活中開始傳播吧!除了“孝心,孝言”還有“孝行”;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孝敬老人,愛護比我們年齡小的弟弟妹妹們。
在長輩們累的時候,我們可以為他們捶捶背,或是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弟弟妹妹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去幫助他們。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對“孝心,孝言”“孝行”地理解。孝是無所不適的,社會不能沒有孝,生活中更不能沒有孝。凡事孝為先,沒有孝就什么都做不好。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分一秒做起,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