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跟崗心得體會幼兒園跟崗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一
9月18號到30號,兩星期的跟崗從時間上來說是結束了,但學習的腳步并不會因此停止,回來這幾天,心中總有一些東西感覺割舍不下,再返回去看大家的博客,原來這就是夏老師所說的,有一種牽掛叫跟崗!
兩個星期的跟崗學習,做了很多事,很累,但卻是真正的充實。以下是幾個方面的總結。
1 關于課題
課題研究是一位現代老師所要具備的基礎研究能力,但課題研究的現狀卻是說不清,道不明,糊里糊涂,真真假假。歸根結底是我們的老師有畏難癥結,以至不能靜下心來去學習如何做課題,也有的學了半斤八兩,也不能腳踏實地的去做課題。
問題多是因為學習少,將課題功利化。所以胡興松老師的講座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堅定了我要同我們科組一起,加強學習,將課題做實在。
2 關于備課
作為教師,每天都要備課,經過這次跟崗學習,再反思自己以往的備課,發現我們學校生物各備課組的備課活動做得還不夠好,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需要改進。
2.1 備課要更加注重團隊協作
現在的備課一般都是以備課組為一個單位的,但真正講到團隊合作,卻是做的不夠,除過一周一次的備課組活動,其他時間還主要是個人備課為主,并不能真正發揮備課組的團隊力量。
跟崗時我們12位老師一起用了兩天時間備了一節《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夏老師也是全程參與指導,經過一個個細節的探討,一個個知識點的規范,到講課時每一位老師都上了一節很精彩的課,不由得讓人感嘆團結就是力量。
2.2 備課要抓突破點
21日我們在深圳南頭中學聽了一節課,然后陳堅校長給我們做了一個專題報告。陳校長講起話來是風趣幽默,信手拈來,侃侃而談,盡情的展現了個人魅力,我們組幾位美女老師秒變迷妹,哈哈!
陳堅校長談到一個觀點,我們暫且稱作為起點論。
經常聽老師會說哪個學生基礎差,這真是一個很奇怪的說法,高三的老師說學生基礎差,高二的老師也說,以此類推,就會提出一個問題,這個孩子的基礎到底是什么時候變差的,是誰是他的基礎變差的,最后發現我們是找不到答案的。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從今天起,我們不要說哪個學生基礎差,基礎差這個玩意兒是我們每次備課都要考慮的問題。你在要講這節課之前先要考慮學生要學會這節課,必須先要知道(了解,理解)哪些知識(必要條件),在課前就先要讓學生將必要的知識進行一定的復習,為本節課做準備來打好這個基礎。
3 關于班主任工作
陳曉華老師跟我們的座談讓我們明白,做班主任是要用心的。陳老師給我們講了他是如何把一個爛班帶出輝煌的,其中重點介紹了一次籃球比賽,從別班約戰到早期宣傳,從協同作戰到全班參與,從后期總結到學生感言,無不吐露著陳老師的良苦用心和精心準備。做事用心,效果自然奇好。還講到了一對位性格孤僻學生的不放棄,字里行間的言語里也充滿著陳老師對學生的愛和對班主任工作的用心。
感受頗多,一言難盡,今晚先總結到這里!
跟崗心得體會幼兒園跟崗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二
為期20天的骨干教師跟崗培訓即將落下帷幕。在揭東的這20天,無論在生活上、工作上、學習上都得到了導師和同學的周密的照顧,每一天都過得很愉快充實,頗有收獲。
這次培訓,通過上課、聽課、評課,讀書、討論、做博客,反思、聽講座、做課題等等活動,開闊了眼界,認識了不足,促進了思考,激發了研究。
一、 要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
新課程實施已經有七年了,“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更是教育者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號。然而在這次培訓中看到,80%的教師仍然固守教師本位的觀念,教學的內容、方法等都是由教師預設好的,甚至有些教師包括本人還偏愛“滿堂灌”的方式。因為這種課堂容量大,操作容易,尤其適合高三的應試教學。有些教師認為,只要高考不變,教學理念就難以發生根本改變,因為老方法老方式似乎對高考更管用。
事實上,心理學和學習科學的研究表明,教育的過程應該是認知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學生的知識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教師如果只立足于自己的教的過程,關注的就是自己的講授,不管或少管學生的學情。我們深知不是每個教師都能把每個問題都講得明白、清楚,不是每個教師都能把同一個問題講得清楚、明白。即使教師講明白了,學生也不一定就能接受,接受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有效率流失。久而久之,學生厭倦產生,課堂上的精力流失,從而學生討厭單一的教法,導致情感流失。20xx年兗州一中杜金山校長做過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兩率”調查,結果是課堂精力流失率高達38%,高效學習率不到50%。杜校長說:“校園飛來一只鳥,幾乎全校教學都知道,稍有風吹草動,學生的目光唰一下就飄走了,精力流失大高了。”患了感冒的老師課堂效果是最好的,因為老師嗓子不舒服就會少講,很多學生最怕老師遇到高興的事,因為這時老師會滔滔不絕。問題已經很明白,教師少講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少干預學生才會學得更好。學生不是等待填塞的機器,他們需要什么,想學什么,應該由他們說了算。所以自己亟待改變的就是觀念,要大膽放心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時間還給他們,樹立“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生本理念。
二、 要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這次跟崗學習聽了幾個課例,表面上內容很充實,但無論對于學生能力的發展還是應試的能力,幫助似乎并不很大,甚至有些課連教學的方向和目的都不很明確,課文內容的重點沒有得到落實,學生想學或未解的問題沒有得到答案。究其原因,就是在備課時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時有悖于課文的重點或學生學習的心理,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教學變得低效甚至無效。雖然我們總說語文課是“遺憾的藝術”,但也不應該讓它因為教師的武斷和失誤而造成不必要的遺憾。
教學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學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的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可以說,一位教師的課講授的很出色,如果沒有有效的組織教學,那么這一節課一定是一節失敗的課。所以我們要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學會課堂教學的各種組織方法和策略,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解放課堂、解放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自發地參與、投入學習,淡化教師課堂的主導地位,把更多的主導權給學生,把課堂交還給學生,使教師有效的教學,學生有效的學習。我總是覺得,現在的學生要比以往更聰明,更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因此作為教師,更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取一切方法與手段,發展學生的思維,調控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的創新火花、靈光一現的思維碰撞都能完美的表現出來。
三、 要養成常常反思的習慣
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我們常常記得囑咐學生要學會回顧和小結,可我們自己卻常常只教不研,只管天天備新課,不懂回頭看看反思反思。這次跟崗學習安排了兩節公開課和三次教學反思的作業,在公開課后通過自評和聆聽導師、同學的評課,我發現了自己沒有意識到或不曾留意到的問題,他們的建議更是給了我莫大的啟發,使我在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上有了前進的動力和方法。所以只有邊教邊總結,邊教邊反思,才能“百盡竿頭更進一步”。我的教學反思基本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入手:一、知“所得”。一節課(一單元、一本書)教完,無論是預設好的,還是在課堂中生成的,總有或多或少的成功之處,總有所得,至少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小結反思:1、橫向比對,和別人相比我有沒有自己的獨特領悟和我自己的課堂教學特色。2、縱向比對,我的教學過程中,哪些地方哪些環節是精彩的,師生都認可并感到愉悅。3、偶然小發現,比如對課堂意外事件的處理,有了新對策;對教材的某些不足不明之處,有了新認識;甚至是對付哪類學生,有了新主意,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這些靈光一現的東西,往往是數不勝數的,教學的機智就在其中得到積累。二、知“不足”。有得既有失,上完一節課后,自己總會感慨課堂上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那么不足在何處,要有清醒的認識。1、教學內容沒有落實好,重難點處理的不恰當,這個要反思要改進;2、教學環節安排不合理,設計不科學,這個要反思要改進;3、與學生的互動存在問題,也要反思要解決,等等。凡是在教學中發現的一切問題,事無巨細,都可成為我們改進完善的目標。
當然,最重要的是,教學反思要落實在行動上,落實在真真正正的教學行為教學水平的改進與提高上,才會有它現實的意義。
20天時間對于長長的教師生涯來說,是十分短暫的,但是如果能將這些意識帶回自己的工作崗位,并不斷地學習,持之以恒地實施,我想意義又是十分深遠的。今天導師在跟崗學習活動小結時結合他自己的成功經驗提到我們骨干教師的專業發展之路,并向我們提出殷切的期望,希望我們做一個“會教書”“會寫文章”“會做課題”的教師。對我來說,也許不能成為像導師所說的那樣優秀的教師,但我覺得只要不斷充實自己,做一個教育事業上的有心人,每天前進一小步,就能成就自己人生的一大步。
跟崗心得體會幼兒園跟崗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三
在上海小小虎幼稚園為期五天的跟崗培訓結束了,這家幼兒園在言語聽覺康復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我們溫特校決心成為全國一流的特殊教育學校,因此上海小小虎幼稚園是我們康復部當之無愧的學習對象。下面是我這五天跟崗觀摩之后的一些心得和思考。
小小虎幼稚園是按學生聽覺言語的能力程度分班的,分為啟聰、啟音、啟慧三個年級。啟聰段以聽覺能力的訓練為主,輔以言語語言和認知訓練。啟音段以言語構音為主,輔以聽覺理解和語言表達。啟慧段則以語言溝通能力訓練為主,在此同時發展學生的社科、藝術、數學能力。三個年級段又根據學生的能力分成不同的班,啟聰、啟音段均有三個班,啟慧段有兩個班。也就是小小虎幼稚園的康復部共有三個年級八個層次。
一個孩子剛入園時經過評估后先進入啟聰一班進行基礎的聽覺察知和分辨訓練,然后隨著聽覺能力的發展到啟聰三班,同理慢慢到啟音班,最后到啟慧班。每個孩子在各班待的時間不定,根據孩子的學習進度來定,完成整個康復過程6—18個月不等。另外每個年級段都有固定的授課老師,成為了三個教研組,啟聰教研組、啟音教研組和啟慧組。我覺得這種分班制度有點像義務教育階段的分級,每個年級段都有自己的教學目標和任務。
這種分班制度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一個學生的康復過程,避免了一些班級由于學生能力情況差異過大而影響教學質量的問題。我覺得這種分班制度非常值得我們借鑒。雖然我們公立學校無法像私立幼兒園在編班、換班那么自由靈活,但可以在開學初的時候就根據學生的能力分班,然后以學期為單位進行升班。
首先,他們的學生能力水平相當,在教學上較少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
其次,學生是先通過認知理解詞語再掌握發音,這樣能詞語的學習和孩子現有的`認知水平聯系起來,利于學生掌握。這提示我們在設計主題課教學計劃的時候,應多加考慮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選擇合適恰當的詞語。
1、明確的評估結果,有針對性的訓練。
小小虎幼稚園會給每一位來康復的學生進行期初評估、各階段評估和康復后評估。評估報告詳細地羅列了學生在各個領域存在的問題,以及所處的階段。這樣一來,個訓老師就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康復訓練。他們會將學生的聽覺察知能力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若學生評估后發現其聽覺察知能力處于中級水平,則重點訓練學生的有意察知能力。雖然我也有給學生進行評估,但卻沒有意識將評估報告和實際訓練課程很好地聯系在一起,個訓內容顯得混亂無章。這次培訓給予我這個意識,讓我在日后的個訓課內容安排時有了明確的方向。
2、重視口部運動治療。
口部運動治療是學生清晰構音的基礎,掌握正確的口部運動治療方法才能引導學生正確地發音。小小虎的個訓老師這方面的技能非常扎實,能夠非常準確地判斷出學生口部問題在哪里,然后選取合適的方法進行訓練。這提示我給孩子構音訓練時不要心急,把口部功能的基礎打扎實了,然后再開始構音,這樣就能事半功倍了。
3、重視學生的認知與表達。
宋老師和趙老師她們在給學生訓練時,不單關注學生的聽、說,還重視學生的認知與表達。一個小細節就是趙老師會告訴學生什么叫“單音節、雙音節和三音節。當學生有需求時,她一定會要求學生說出來,不管說的好不好。這是一種個訓課的訓練理念,我想培養樂于溝通、善于溝通的孩子才是我們的目標。
4、學習幼兒心理學,做個懂孩子的老師。
聽了這么多天的課,總是會遇到一些“抓狂“的老師,上課時候情緒不佳,對學生的錯誤大呼小叫,把原本膽小的學生嚇得更不敢說話。又有些學生調皮搗蛋,注意力不集中,老師卻一直進行枯燥單調重復訓練。想想自己也時常這樣,似乎常常對學生的問題下錯藥。這次培訓讓我安靜地想這個問題:“我們是不是太摸不透孩子的性格了?”于是我意識到了學習幼兒心理學的重要性,以相關理論作為基礎,了解學生的性格差異,不同性格的學習給予不同的教學風格,慢慢走近學生心里,建立學生的安全感,然后才能有效教學。
在小小虎短短的五天時間里,就遇到了他們的兩次培訓,一次是中午新教師培訓,主要和新教師分享如何上區角課;另一次培訓是他們每個月一次的家長培訓。這兩次培訓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實用性,,尤其是家長培訓。個人覺得給家長做培訓挺難的,很難將理論和實踐操作契合得好。但小小虎的家長培訓作業是“針對自己幼兒設計一節聽覺康復課程”,并要寫清其中的每個操作細節。我想要完成這份作業,他們所給家長的培訓需要多少理論和實踐例子的鋪墊。
在小小虎遇到了很多溫州家長,他們千辛萬苦地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上海進行康復,費用很貴不說,還要離開自己原本的工作崗位,離開家長陪著孩子訓練。因為小小虎在言語康復方面是最被認可的。我想我們溫特校的康復老師要加油,將我們學校的康復班辦出特色,獲得家長們的認可,然后可以讓那些在外面辛苦尋求康復希望的家長們都可以在自己的“家門口”得到同樣高質量的康復課。
跟崗心得體會幼兒園跟崗心得體會和感想篇四
天天上班坐地鐵,對北京地鐵今年以來的變化我應該最有發言權,雖然并不是每條線都坐,但八通+1號+2號線的每天體驗,那也不是誰都能體會到的。尤其最近,2號線經常不明原因地“臨時停車”,讓人郁悶的是,停車地點都是黑乎乎的地鐵通道里,如果趕上有空調的新車廂還好,涼爽地等,要是碰到呼呼轉風扇的破舊車廂,日子就難熬了。
書歸正傳。今天向說的是北京地鐵的安檢。從前些日子開始,大的地鐵站多了安檢履帶和儀器,小的站點則更多是靠人盯人,工作人員拿著形如機場給人身安檢的設備比劃來比劃去。記得第一天安檢的時候,當地電視臺還煞有介事地采訪了一番,電視上安檢人員將規定說的好像多嚴格似的,比如“帶飲料的乘客要當場喝一口”云云。事實上究竟如何呢,至少我一次也沒遇到過這樣夸張的情況,而每次上班下班,幾乎就沒被安檢過,不能說我樣貌不像壞人就不管吧,即使是所謂的“大包安檢小包抽檢”或者也不該是這樣子。況且,那么多地鐵站,有一個不負責任就很難實現安檢的目的,至少我是這么以為的。
今天因為電腦顯示器壞了,在打聽了無數家維修點后,我還是決定要去遙遠的中關村明基維修中心檢測和維修。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偌大的顯示器(雖然是液晶的,但也還是比較大地說)該怎么帶過去?沒找到合適的箱子,我就提了一個大包裝上顯示器出發了。到地鐵之前還想,今天就考驗一下地鐵安檢。結果,我大搖大擺地拿著大包從安檢處經過,根本沒人要求我將東西放安檢臺上檢查,于是就順利進入地鐵站。
不巧的是,車到八里橋,我給老婆打電話發現忘了帶購買顯示器時的單據,無奈回家去取。從八里橋站臺里轉到對面,回到家,拿到單據后不得不二次上地鐵。這一次,依然是大大的包,依然沒人“搭理”我,再次順利“闖關”成功。然后一直坐到木樨地,倒特6,搖搖晃晃至少兩個小時一共才到了中關村。
插一段:辦完事,回來的路上旁邊座位的是一個身著保安服裝的人,衣服不是很干凈(絕對沒有歧視地說),不一會,乘務員上來問他到底在哪里下,原來他買了一塊錢的票結果已經坐過了該下的站點。這個疑似保安說的話我聽不大懂,而且面對乘務員的詢問不是很耐煩,尤其而且的是,一邊說話手一邊在兜里掏著什么。那個瞬間,我就想到了剛剛打死6名上海警察的楊佳,這個多事的季節,治安形勢真的讓人那啥呀。那人繼續和乘務員爭辯,這時我看到他另一個手里還有個水杯——不會是汽油或者硫酸吧,我想(鄙視一下自己,咋那么陰暗呢心里)。一直等我到木樨地下車了,那人還沒下,不知道會不會如乘務員所說如果坐到北京西站還要再補1塊錢,而我刷卡只用了四毛。
從木樨地上地鐵,還是提著大包裹。這算是個小站,所以沒有安檢設備,不過安檢的人倒是在旁邊。我直接朝一個男人或女人(有點昏暗,沒看清楚,反正是安檢人員)走去,他們根本沒管我,那我也實在不必犯賤了,直接刷卡進站吧。
就這樣,橫穿大半個北京城,地鐵的安檢基本上形同虛設。安全無小事,現在不是說目標都改成“平安奧運”了嗎,如果這么下去,看來需要改進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恩,地鐵站里警察倒是不時可見到。難道說安檢人員都有火眼金睛,可以看出誰是帶大包的壞人不成?如果不是,那么這些人就實在太不負責任了,聯想到奧運會后安檢可能仍將繼續,真不知道以后這群人是不是白領工資不干活呢?我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