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滿的廣播篇一
初夏的風,拂在人的身上有種舒爽的感覺,拂在麥的身上,卻有了不同的感受。立夏一過,麥子在一次次的涅槃中,迎接一年中最為愜意的節氣的到來,那就是小滿。
小滿,一個令人很神往的節氣,給人透逸出一種蒼綠但又濕潤的氣象。在我國北方,小滿意味著麥子漸漸飽面,走向豐滿的時節。這種天色里的陽光,總是在麥田的上空,照耀出一地獨特的味道,令人心醉神迷。
麥穗搖曳,將積淀了一個冬季和春季的風情展露在了陽光下。我行走在鄉間初夏的風中,看小滿時節到來前的麥子,滿目歡喜,滿懷驚奇;看太陽下每一株小麥,正孕婦一樣,在翹首期盼。童年的往事,仿佛隨著明顯在慢慢飽滿起來的顆粒中,漸行漸遠。
我在麥穗飽面的時日,看清了歲月不但弄人,也弄莊稼。人年輕時,塵間的許多事很復雜,卻看得很簡單;等到意識成熟時,看懂了光陰,卻已換了歲月。
小滿來臨前的麥穗,和人一樣,把許多心事都寄托給了飽滿。許是一個轉身,就隔一場夢的距離。人滄桑了,麥粒成熟了。
幾十年很長也很短,一個人行走在天地間,行走于城市與鄉村間,看小滿節氣即將到來時的麥粒,那是脹滿了希望的喜悅與蒼茫后的絕望。我觀麥,麥看我,都似曾相識,又倍感陌生。我觀望村子里那些已經遭人遺棄的故居時,在這里我又看到了曾經居住在此的主人,似乎還留下了往昔生活的味道——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淡淡的味道。在這些無人問津的味道里,我從破敗的木門間,嗅到了世間的唯美,大氣,以及俗煙和因果,間或夾有前世今生的輪回。
生銹的鐵鎖,不僅銹紅了曾經的時光,也斑駁著老屋往昔經歷生與死的傷痕。一把鎖,也是鎖住了人對逝去歲月的無限懷戀。
陳舊的房屋,積淀了百年的繾綣,在風中,在雨中,潮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
老屋住著老光陰,人從一茬接一茬參差地走來又歸去中,品咂夠了變遷的滋味,喜在其中,悲在其中。
小滿時節到來前的鄉村,田野,麥子都風情萬種,就是迎面拂上來的風,也似乎攢足了上千年的塵世緣,吹在人的臉上,纏綿又妖嬈;吹到麥穗上,麥粒鼓脹起萬年的期許。
陽光步履輕盈,樹的影子,麥的影子,房屋的影子都在懷戀中加深了色氣。老屋則孤零零地,但很厚實地蹲守在歲月滄桑的門口,看天是天,看地是地,不悲觀,不憂傷,絲絲入扣地守著,直到永遠。
千年的村莊,千年的麥粒,流淌中氤氳著千年的歷史文明。一穗正在灌漿的麥子,就是一挺傳說,挑動一桿苦難和欣慰;一枚遲落的花,意味著鄉村一首神奇的歌謠,彌漫在寂靜的村巷。
一段回憶,在小滿到來前的光陰里,浸透了一個季度最濃烈的氣味。一穗飽面的麥,就是一挺煙火下的江湖,攸關生和死。讓這一時刻的寄托,在麥粒漸滿的關口上,生出重量,給人以心勁,給麥以擔當。
人的一生都在翻閱歲月留下的傷痕,生離死別不再成為遙遠的記憶,它是切膚之痛,一直都存在于人的生命途中。
時光可以過濾一切,卻過濾不了生死岸邊的風景。一道傷,凝成了鄉村往事,在俗煙里裊娜,升騰。
住到太陽上的目光,比小滿節氣還要炙熱,比光陰里的呢喃還要多情,比脹滿了希冀的麥粒還要熱烈。
人從麥漿的香味里走過,從鄉村的風俗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厚重和大氣。一穗麥,灌滿了世情鄉音;一個節氣,彰顯出天地的萬般道理。
我行走的方向,很有韻味,很別致,腳尖的朝向,就是生活的朝向。鄉村不孤單,老屋不寂寞,在這里還有人的思想在時時刻刻做陪伴。
小滿時節的天,很有氣質,很不尋常,那種干凈的藍,襯托得白云如同受洗的靈魂,毫無雜質地游弋在麥田上空,飄拂在村莊的頭頂。
麥熟一晌,蠶老一時,這是農耕文明的圖騰帶給人歲月變遷的魅力。人行一世,淪落凡塵,數十載,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光陰給人留下了什么?一盞燈,還是一抹黑,只有心知道。
一穗麥,已被小滿節氣照亮;無論是結束,還是開端,飽滿起來的麥漿香卻是陪伴鄉間田野永不飄散的魂。
直到地老天荒。
小滿的廣播篇二
刮了一天的風,傍晚天就陰了起來,云是潑墨的黑。晚間一覺,黎明窗外已經落雨了。夢擾良宵,睡意全無,索性撐油傘訪小巷。聽自己的高跟鞋清脆地敲擊著小巷里石板,看燈影將我的影子拉長,心底悠悠。蕭蕭之雨最能洗滌人的心靈,不錯,時急時緩的雨聲像一首久違的鋼琴曲,讓世界變得寧靜;這干凈的聲音許是搖曳在伯根杯里的紅酒,彌漫在空氣中是細細的香甜,讓心中洋溢起一種不可名狀的歡樂。
天色漸亮,鳥聲和著雨聲一呼百應鳴響起來!沒想到雨天里鳥兒們依舊這般歡快!側耳細辨,有畫眉、白頭翁、布谷,還有幾種說不出名字的,日里在枝椏上見過,喜歡一種很瘦小的鳥,以前從沒見過,現在卻時常出現。毛色雪白,飛得疾跑得快,能發出多種聲音且鳴聲清脆悠揚。想起那天放學歸來途中從頭頂飛過一只毛色艷麗的野雞,好大!美得耀眼,乎地閃近灌木叢中不見了。最多的當然還是喜鵲、麻雀。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這個小村的鳥類突然多了起來,大約因人們的環保意識強了,招來許多瀕危的鳥群在這里復蘇。鳥是種很美的東西,象征著輕盈、自由、無羈。雨天里觀鳥、聽鳥都能給人一種放松愜意的精神享受。
這綿綿蕭蕭、淅淅瀝瀝、如煙似霧的雨,總是最擅撩撥記憶琴弦的玉指。憶起初中時很討厭大雨后的周末。因為要騎自行車上學,途經十多里的土路。給雨泡過的土路泥濘不堪,到處是農機車的車輒和泥水坑。沒有一定的騎車技術是非得摔跟頭、弄一身臟水不可的,或者陷進泥坑中動彈不得。幸好周末雨后總有爺爺相伴。每當要離家了,爺爺就穿上雨靴,上身披塊化肥內袋剪開的塑料膜,嘩啦啦地走出五六里路去送我。遇到泥濘的地方就爺爺就扶我過去,爺爺的手很大很干燥,拉著它心里充滿安全感。即便送到村口,老人也肯不回去。我說:爺爺你回家吧,我自己走沒事。爺爺說:我送你走上好路再回家。到好走的路了,我極力要求爺爺回家,老人才停住腳步,站在那里,看我走。霧蒙蒙的,我走段路就向爺爺揮揮手示意他回家,爺爺也向我揮揮手,示意我快走,別管他。就這樣頻頻回首翹望,直到爺爺消失于視線之外,也不知道爺爺有沒有回家。
又憶起年幼時入秋的雨后,天氣放晴,奶奶常扶她的拐棍引我去翻曬給雨打濕的柴火,或是一堆玉米皮或是一堆收集的枯楊葉,找塊干土地,把柴火攤開,曝于陽下,等它變干。一生節儉勤勞的奶奶即便體弱病纏,仍舊認真地做著這些零碎的活計,她眼睛里燃著冬日溫暖的希望。憶著奶奶這些柴火,想著我也許可以為一些困難打倒,遇著了陽光,仍要爬起來,展示人生的艷麗!
天繼續放亮,風中的云薄了、輕了、散了,太陽在鳥的喧鬧聲中擠出云層,發出曙光。是上班的時間了。
日子久了,回憶也堆積得快要發霉了,要找個晴天拿出來曬曬,那些需要忘記的事就讓它像浮光一樣飄散;需要銘記的事如火般燃燒出正能量。于是驀然發現:心是空靈的,夢是明朗的,生活是清澈的。
小滿的廣播篇三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在陽光燦爛的夏日,我們團聚在這里,舉行xx小學xx屆畢業典禮,這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標志著一段里程的結束,更象征著新的里程的開始。
首先,我們要向學校和老師致以由衷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你們豐富的知識讓我們受益匪淺,你們無微不至的關心與幫助讓我們如沐春風,你們嚴謹認真的教學作風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在心。我提議,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感謝親愛的母校,感謝敬愛的老師。
同時,我們要感謝我們的伙伴,因為有你們,使得我們在xx小學的日子成為永遠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
依稀記得,六年前我們來到了xx小學——一座被知識的陽光照耀的殿堂。一切都充滿了誘惑,入隊儀式上老師的諄諄教誨還在耳畔回響……一晃匆匆過了六個春秋,現在的我們不再是幼稚、無知的孩童了,我們已成長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少年,而今我們就要畢業啦!
我們不會忘記,老師那親切的笑容、那熟悉的身影、那諄諄的教誨;
我們不會忘記,那滿黑板的粉筆字、那沾滿粉筆灰的雙手;
我們不會忘記,我們的成長融合著你們對學生的關心和對教育事業的愛!母校,是您用甜美的乳汁哺育我們;是您以無私的奉獻,含辛茹苦賜給我們聰慧與自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校,請相信:無論我們走到哪里,都會記住您的容貌,就像永遠記住童年的搖籃和媽媽的微笑。
你們愛生如子,懷著滿腔的熱情指引著我們尋找人生的真諦,探索科學的奧秘。而今,你們的辛勞染白了雙鬢,這都是為了我們啊!“飲其流者懷其源,學有成時念吾師”。敬愛的老師,無論歲月流逝,無論日轉星移,您的慈愛、寬容和善教,我們將終身難忘!
再見了,同學們。六年來,我們天天相見,共同分享快樂,感受悲傷,也許曾有過爭吵;也許曾有過一些不愉快;也許曾為了瑣事逗氣,也許……,所有這些矛盾和煩惱,此時此刻都將被珍貴的友情所融化、消除。
我們堅信,xx小學的未來是廣闊的,是美好的,是幸福的。奮斗的目標便是成功,努力的結果便是收獲。在未來的日子里,只要我們認真付出,并為之努力,無論取得的進步是一大步,還是一小步,都將為母校增添榮譽。在我們xx名畢業生中,也許將來不僅會出杰出的科學家和優秀的工程師,也會產生成功的企業家和卓越的政治家。待到將來我們回母校再相聚時,一定會百花齊放,各顯風采,與母校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
一片綠葉,飽含著它對根的情意;一句祝福,濃縮了我們對母校和老師的深情厚誼。在此,我謹代表xx小學xx屆畢業生祝福我們的母校:祝您不斷發展與壯大,桃李芬芳!祝福我們的老師:祝你們身體健康,工作一切如意,生活愈加幸福,在教學研究上再攀高峰!
小滿的廣播篇四
大家好!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夏季的第二個節氣。
我國古代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是說小滿節氣中,苦菜已經枝葉繁茂;而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此時麥子開始成熟。
南方地區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思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里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因為立夏小滿正栽秧,秧奔小滿谷奔秋,小滿正是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華南的夏旱嚴重與否,和水稻栽插面積的多少,有直接的關系;而栽插的遲早,又與水稻單產的高低密切相關。華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來臨又較遲,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姍姍而來,最晚甚至可遲至7月。加之常年小滿節氣雨量不多,平均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滿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華南中部夏旱更為嚴重。俗話說:蓄水如蓄糧,保水如保糧。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進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樹造林外,特別需要注意抓好頭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現的連續陰雨天氣,對小春作物收曬的影響。西北高原山地區,這時多已進入雨季,作物生長旺盛,欣欣向榮。但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時,使贛、浙、閩、粵等省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低于20℃,日最低氣溫低于17℃的低溫陰雨天氣,會影響這些地區的早稻稻穗發育和揚花受粉。俗稱五月寒,又稱為小滿寒。
從氣候特征來看,在小滿節氣到下一個芒種節氣期間,全國各地都是漸次進入了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小滿以后,黃河以南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有關部門和單位應注意防暑工作。小滿節氣之后更是疾病容易出現的時候。建議人們要有未病先防的養生意識,從增強機體的正氣和防止病邪的侵害這兩方面入手。
謝謝大家!
小滿的廣播篇五
初夏的風,拂在人的身上有種舒爽的感覺,拂在麥的身上,卻有了不同的感受。立夏一過,麥子在一次次的涅槃中,迎接一年中最為愜意的節氣的到來,那就是小滿。
小滿,一個令人很神往的節氣,給人透逸出一種蒼綠但又濕潤的氣象。在我國北方,小滿意味著麥子漸漸飽面,走向豐滿的時節。這種天色里的陽光,總是在麥田的上空,照耀出一地獨特的味道,令人心醉神迷。
我在麥穗飽面的時日,看清了歲月不但弄人,也弄莊稼。人年輕時,塵間的許多事很復雜,卻看得很簡單;等到意識成熟時,看懂了光陰,卻已換了歲月。
小滿來臨前的麥穗,和人一樣,把許多心事都寄托給了飽滿。許是一個轉身,就隔一場夢的距離。人滄桑了,麥粒成熟了。
生銹的鐵鎖,不僅銹紅了曾經的時光,也斑駁著老屋往昔經歷生與死的傷痕。一把鎖,也是鎖住了人對逝去歲月的無限懷戀。
陳舊的房屋,積淀了百年的繾綣,在風中,在雨中,潮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
老屋住著老光陰,人從一茬接一茬參差地走來又歸去中,品咂夠了變遷的滋味,喜在其中,悲在其中。
小滿時節到來前的鄉村,田野,麥子都風情萬種,就是迎面拂上來的風,也似乎攢足了上千年的塵世緣,吹在人的臉上,纏綿又妖嬈;吹到麥穗上,麥粒鼓脹起萬年的期許。
陽光步履輕盈,樹的影子,麥的影子,房屋的影子都在懷戀中加深了色氣。老屋則孤零零地,但很厚實地蹲守在歲月滄桑的門口,看天是天,看地是地,不悲觀,不憂傷,絲絲入扣地守著,直到永遠。
一段回憶,在小滿到來前的光陰里,浸透了一個季度最濃烈的氣味。一穗飽面的麥,就是一挺煙火下的江湖,攸關生和死。讓這一時刻的寄托,在麥粒漸滿的關口上,生出重量,給人以心勁,給麥以擔當。
人的一生都在翻閱歲月留下的傷痕,生離死別不再成為遙遠的記憶,它是切膚之痛,一直都存在于人的生命途中。
時光可以過濾一切,卻過濾不了生死岸邊的風景。一道傷,凝成了鄉村往事,在俗煙里裊娜,升騰。
住到太陽上的目光,比小滿節氣還要炙熱,比光陰里的呢喃還要多情,比脹滿了希冀的麥粒還要熱烈。
人從麥漿的香味里走過,從鄉村的風俗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厚重和大氣。一穗麥,灌滿了世情鄉音;一個節氣,彰顯出天地的萬般道理。
我行走的方向,很有韻味,很別致,腳尖的朝向,就是生活的朝向。鄉村不孤單,老屋不寂寞,在這里還有人的思想在時時刻刻做陪伴。
小滿時節的天,很有氣質,很不尋常,那種干凈的藍,襯托得白云如同受洗的靈魂,毫無雜質地游弋在麥田上空,飄拂在村莊的頭頂。
麥熟一晌,蠶老一時,這是農耕文明的圖騰帶給人歲月變遷的魅力。人行一世,淪落凡塵,數十載,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光陰給人留下了什么?一盞燈,還是一抹黑,只有心知道。
一穗麥,已被小滿節氣照亮;無論是結束,還是開端,飽滿起來的麥漿香卻是陪伴鄉間田野永不飄散的魂。
直到地老天荒……
小滿的廣播篇六
合:雛鷹展翅任翱翔,xx伴我共成長。
吳:敬愛的老師們:
楊: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早上好!
吳:漢陽小學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本次播音由我們 三(1)班中隊主持,我是主持人(吳孟婷)。
楊:我是主持人(楊鵬),今天廣播的題目是:提高環保意識,人人有責。
吳: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及環境正在急劇發生變化,我們在努力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在加速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楊:近年來,人類由于對環境不夠珍惜,隨心所欲,濫伐林木,濫建廠房,生存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各種環境問題接踵而至:森林退化,沙塵暴揚,水土流失,洪水肆虐,火災頻發,噪音刺耳,臭氣熏天,酸雨赤潮,臭氧空洞……空中煙囪林立,濃煙滾滾,河中死魚漂蕩,污水滔滔;地上垃圾遍布,廢渣成堆……人為的破壞環境,無異于自掘墳墓。
吳:早在1996年聯合國環境署就曾發出警告:南極臭氧空洞正逐步增大,地面紫外線輻射增強,皮膚癌發病率上升;全世界的工廠每年要向空中排放230億噸廢氣;億人口生活在混濁的空氣里;12億人口生活缺水;全球每天有50到150種動植物從地球上滅絕,12%的哺乳動物和11%的鳥類正瀕臨滅絕;每年地表土壤流失200億噸;森林以每年45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
楊:1990年以來,我國砍伐了70%的天然樹林,森林覆蓋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98年的特大洪災、北京連年的沙塵暴、我國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化,這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破壞環境的懲罰。
吳:聽著這些驚人的數字,令人毛骨悚然,這其實已向我們發出了嚴正的警告:如果只顧盲目地吮吸自然的乳汁,而不立即行動,投入保護環境、拯救家園的戰斗,最終毀滅的將是我們人類。
楊:2、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無磷的洗衣粉洗衣服;
楊:4、使用清潔能源——熱水盡量使用太陽能熱水;
吳:5、節約用紙——多用毛巾,少用紙巾,雙面書寫、復印;
楊:6、節約資源——不用一次性飯盒、筷子;
吳:7、節約糧食——吃多少就盛多少,不糟蹋、浪費糧食;
楊:8、保持清潔衛生——不吃口香糖,不亂吐亂丟;
楊:10、愛惜花木――不采摘花果和野生植物,不踐踏草地和莊稼;
吳:15、多到戶外活動,親近大自然,崇尚健康、簡約的綠色生活。
楊:從我做起,號召全校師生樹立環保意識,為創建綠色和諧校園出自己的一份力,讓我們義不容辭地承擔各自的使命,樹立環保意識,養成節約資源的習慣。
吳: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為共建美麗和諧的校園而共同努力!
楊:時間過得真快,同學們,又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了!
吳:我們今天的播音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收聽,讓我們下期再見!
楊:再見!
小滿的廣播篇七
小滿,是一場期許,是一場等待,是一種向往,是一種希望。
小滿麥漸黃,夏至稻花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
小滿的含義是指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變得飽滿起來,但還未成熟,故稱為小滿。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風動流年,歲月蔥蘢,初夏的底色該是清幽的,有接天蓮葉的無窮碧,有樹陰照水的晴柔,有綠槐影里的蟬鳴,有滿架薔薇的香氣。
長夏已至,小滿未滿,浩蕩的綠意,似要將人間的每一個角落染上清涼,白云也染了綠意,投映在青綠的溪面。
枇杷黃了,槐花落了,梔子花開了,蠶結了新繭,麥子開始成熟了,夏雨陣陣,子規聲聲,水田里的水已盈滿了,一切都是將滿未滿的樣子,一切都是欣欣向榮的樣子。
綠樹濃陰夏日長,綠意敲窗,石榴開遍,任回廊的風,吹遍素美的年華;任一簾清綠,洗去紅塵的浮躁。
《菜根譚》:“花看半開,酒飲微醉。”
花半開,月半圓,酒微醺,人初好,時光微涼,流年靜好。
此時景最美,荷香滿座,芭蕉分綠,銜一縷鄉村的炊煙,攜一剪余溫猶存的往事。
此時情最濃,竹馬青梅,流光溫柔,在月光里默然等待,在時光里寂靜相愛。
此時宜相見,草木扶蘇,月色陳舊,醉了誰無邊的歡喜,又埋葬了誰的等待。
此時宜相戀,濤色如翠,香氣亂人,寸寸柔腸,欲說還休,淡墨輕嘆情未收。
山野萬里,你是我藏在時光里的歡喜;月色滿地,你是我寫在影子里的孤寂。
十里風暖,你是我遺落在人間的溫柔;冷暖朝夕,你是我跌落在紅塵的舊夢。
風暖花開,陌上夏清淺,指上流年短,季節依舊是當初的模樣,花在輕輕綻放,樹在搖落溫柔。
走過四季華年,有多少人,留在了昨天,又有多少人,轉身去了明天。
丟失昨天的人找到今天,擁有今天的人向往著明天。我始終相信,有緣的人就算走失,也會在林下相逢。而無緣的人,就如同夏蟬與飛鳥,終將要去往不同的世界。
往事的鏡中,有時光吹落的舊夢,有流年贈予的一場歡喜,有花開花落的來去,有云卷云舒的閑逸。
即便日子鋪滿了歲月的薄涼,我也愿意等一場風暖;即便暮雪染白了年歲的青絲,我也愿意舞過一場春秋。
越過風花,越過雪月,越過舊事紛紛,抵達一場花半開的時光,停泊一場酒微醺的明月,抵達被風吹斜的雨水,抵達晴日暖風的初夏,此時,如果你恰有一窗暗香,請與這流年,一起抵達紙上日月。
不求全,不荒長,不完美,卻近乎完美。
小滿未滿,時光正好,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小滿的廣播篇八
刮了一天的風,傍晚天就陰了起來,云是潑墨的黑。晚間一覺,黎明窗外已經落雨了。夢擾良宵,睡意全無,索性撐油傘訪小巷。聽自己的高跟鞋清脆地敲擊著小巷里石板, 看燈影將我的影子拉長,心底悠悠。蕭蕭之雨最能洗滌人的心靈,不錯,時急時緩的雨聲像一首久違的鋼琴曲,讓世界變得寧靜;這干凈的聲音許是搖曳在伯根杯里的紅酒,彌漫在空氣中是細細的香甜,讓心中洋溢起一種不可名狀的歡樂。
天色漸亮,鳥聲和著雨聲一呼百應鳴響起來!沒想到雨天里鳥兒們依舊這般歡快!側耳細辨,有畫眉、白頭翁、布谷,還有幾種說不出名字的,日里在枝椏上見過,喜歡一種很瘦小的鳥,以前從沒見過,現在卻時常出現。毛色雪白,飛得疾跑得快,能發出多種聲音且鳴聲清脆悠揚。想起那天放學歸來途中從頭頂飛過一只毛色艷麗的野雞,好大!美得耀眼,乎地閃近灌木叢中不見了。最多的當然還是喜鵲、麻雀。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這個小村的鳥類突然多了起來,大約因人們的環保意識強了,招來許多瀕危的鳥群在這里復蘇。鳥是種很美的東西,象征著輕盈、自由、無羈。雨天里觀鳥、聽鳥都能給人一種放松愜意的精神享受。
又憶起年幼時入秋的雨后,天氣放晴,奶奶常扶她的拐棍引我去翻曬給雨打濕的柴火,或是一堆玉米皮或是一堆收集的枯楊葉,找塊干土地,把柴火攤開,曝于陽下,等它變干。一生節儉勤勞的奶奶即便體弱病纏,仍舊認真地做著這些零碎的活計,她眼睛里燃著冬日溫暖的希望。憶著奶奶這些柴火,想著我也許可以為一些困難打倒,遇著了陽光,仍要爬起來,展示人生的艷麗!
天繼續放亮,風中的云薄了、輕了、散了,太陽在鳥的喧鬧聲中擠出云層,發出曙光。是上班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