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篇一
我國的風俗文化豐富而又源遠流長,是全國人民的驕傲。雖然我國有著共同的節日,但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民俗傳統。
在我的家鄉有著很多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的民俗傳統。不管是從吃的還是其他的都有很大的區別。比如在元宵節或者春節的時候,我們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如果說了便需要用紙巾擦嘴。也不能吵架打罵或者摔碎東西,萬一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便需要將碎的東西收藏起來,口中同時要念歲歲平安。
正月初一子時新年開始,家家戶戶燃放鞭炮,稱為“開正”,還要在門前備清茶、糖果,焚香,稱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燒香點燭,祭拜天地祖先。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隨即賜以紅包。
在“開正”的時候,家人都要吃點紅糖線面湯。糖,意為甜蜜;線面,意為長壽,即祈求全家幸福長壽。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門遇雨;不往戶外倒垃圾,忌“財氣外泄”。此外還有不不討債,不打罵孩子等禁忌。
怎么樣?我們這的春節既講究又別有一番風趣吧!除此之外,大家還可以在網絡、書籍上多多了解一些異地的習俗,多豐富自己的見識!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篇二
咱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會有精彩。雖然春節期間大家都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歡樂相比,我想應該是歡樂占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是最值得咱們慶賀的一個時刻。因為在這個時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會回到家里,與家人們團聚 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償美味佳肴,享受著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咱們可以到室外去觀看四處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走在小鎮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你都會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企業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煙花不斷涌現,咱們所看到的煙花越來越美、人們燃放的煙花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我感到變化很大。除了晚上八點鐘的春節聯歡晚會外,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咱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是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咱們總是要吃湯圓或面條,這是咱們的傳統習慣。從初一開始至初十左右,咱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時一般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同樣,親戚朋友來作客也是如此。無論是咱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小孩子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他(她)們能得到大人們的壓歲錢,手拿壓歲錢心里別提有多高興!
正月里各個商家初次開門都會燃放爆竹,企業開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會燃放大量爆竹,還有的放煙花,都呈現給人一派喜慶的景象。正月里咱們家鄉還有各類豐富的娛樂活動,如書法家們為大家現場書寫并贈送春聯,京劇、越劇愛好者們會組織演唱會等。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咱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咱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多姿多彩,最快樂的當然要屬咱們小朋友了。除了過年能有壓歲錢外,最開心的是咱們可以輕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節里,男孩子們可盡情地點放鞭炮,每一次響亮的爆炸聲,都預示著一次快樂的歡呼,哪怕是冒著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們雖然沒有和咱們一起玩,但看著咱們那高興的`樣子,他(她)們也都心花怒放!
春節是快樂的節日,是豐收的節日,讓咱們一起來慶賀吧!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篇三
銅龍看卻送春來,莫惜顛狂酒百杯。
吟鬢就中專擬白,那堪更被二更催。
這首詩歌就寫到了春節前的情景。是啊,日子仿佛在指間緩緩流過,當時光漫上年輪,一張張被撕開的日歷終于露出了空白的底面時,春節,便如期而至了。
在一年的其他時光里,我總是會回想起那年過春節的情景。
沿街的商鋪熱鬧非凡,紅紅綠綠的節慶用品,琳瑯滿目,色彩繽紛;昏陽的微醺下,農家老漢臉上醉顏的酡紅,充滿著幸福與安詳;無論是十里八鄉的趕集隊伍,大紅對聯與白雪的吟詠,還是攢聚在窗上的串串紅椒,都是如此豐盛美好,引發人們無窮的遐想。
對于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除夕晚上的那頓象征著吉祥如意的年夜飯了。
早上,母親與外婆便開始忙碌起來,表姐們用融化的紅臘在梅枝上塑起朵朵紅色的花朵,小孩子們則在外面用雪球擊打屋檐下的冰棱。
這樣的日子,很美好。
當夜色蔓延開來,天空只點綴著幾點星星。
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頓飯便開始了。一家人團坐在棕色的圓木桌旁邊,桌子正中是火鍋。父親起身將清水注入鍋內,不一會,里面便“咚咚”的響起來。那些淺白色泛著微沫的水泡不停地翻騰著,頓感整個屋子充滿了溫暖,在一年中這樣的溫暖,對于我的感受是最強烈的了。
接著,母親將洗漬過的還沾著水滴的白菜輕輕地鋪在上面,葉子與鍋面的紅色的作料互相映襯,頗為美麗。我小心翼翼地將牛肉、豬肉等扎入鍋內,只見它們潛入水底,好像有意跟我們逢場作戲。不一會兒,鍋面沸騰起來了,各種作料跟菜肴上下跳躍,我們的心也跟著興奮起來了。爸爸一會兒給我夾菜,一會兒又給幾個姐姐夾菜,氣氛融洽極了。
“大家別著急,我差點忘記了,昨天我從重慶帶了一些經典的佐料回來,還沒有從包中取出來呢!”只見爸爸從包中取出兩個包裝盒,里面真有我們從未見過的佐料——絳紅的醬料中摻著碾碎的白芝麻,我冷不丁地嘗了一口,口感絕對美妙啊。有了新的作料,有了大家的和諧共聚,有了熱氣涌動的火鍋,年夜飯真的很溫馨。
我很懷念那頓年夜飯,不在乎吃什么,不在乎喝什么,只在乎家人的團聚,只在乎人與人心的相通。
雖然每一個人都希望將這一美好的時刻定格成永恒,然而,現實畢竟是現實,明天,每一個人都將有新的漂泊與歷程。讓我們將美好的東西放在心里吧,讓夢暢飲記憶吧。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篇四
中國有許多節日,可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每一個地區都有不同的方式來過春節,大家來看看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吧!
終于放寒假了,這意味著我最愛的春節要來到我的身邊了。放寒假的前十幾天還感受不到春節的氣息,可后十幾天大街變得更熱鬧,到處充滿了濃郁春節的氣息。臘月廿十我們家就開始準備食物了,什么臘肉啊,魚糕(我們家鄉的特色美食,只有過節,紅白喜事才吃得到)啊,齊齊上陣。臘月廿十四可算是過小年了,也可以說是過年的“彩排”,大人們把所有東西全部買齊,就等待著春節的到來。
年初一,每家每戶都要去別人家拜年,如果小孩子給長輩們拜年,那壓歲錢就到手了。
年過完了,大人們上班的上班,小孩子上學的上學。這算又溜走了一年了。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篇五
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一到春節,大街小巷人山人海,辛勤的勞動了一年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享受節日的閑暇,男女老少個個臉上都洋溢著歡快的笑容。
按照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農歷的十二月下旬就開始了。每年的農歷十二月廿三、廿四這兩天是送灶神的日子,廿五、廿六是要進行大掃除的,大掃除是要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一塵不染;廿七、廿八要辦年貨,大人們要買對聯、財神像和各種食物。媽媽還會給家里的小孩子們買許多漂亮的新衣服,小孩子們都喜歡買玩具和鞭炮。
農歷十二月三十那天就是除夕了,有些年份是十二月廿九。除夕這天很是熱鬧,家家戶戶都做起了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早上一家人祭拜完祖先才能圍在桌邊吃飯。晚上,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服,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都是燈火通明的,不能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除了很小的孩子,我們幾乎都是不睡覺的,因為要守歲。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正月初一,就接到媽媽、奶奶他們給的紅包,我知道,年中的新一天已經開始了。洗漱完后,媽媽就告訴我今天不能出門,爺爺告訴我今天不能殺生,爸爸告訴我今天不能洗衣服和洗碗。我們他們為什么初一的禁忌那么多,怎么記得住呀!不過,今天大家還是特別開心,吃過早飯,大人們都去娛樂了,而小孩也去玩耍了。
初二這天,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拜年的日子。我們才剛醒,就看見媽媽拎著大包小包不知要干什么,媽媽一看到我們醒了,就說:“選佳,你們快點去洗漱干凈,我們要去外婆家了。”我問:“去外婆家,為什么呢?”媽媽說:“是因為今天是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拜年。”聽了媽媽的話,我們趕緊去準備好,然后出發去外婆家。一到外婆家,還沒進門,就聽到了“我給您拜年了”的話,進門一看,原來是親朋好友們給外公外婆拜年來了。聽媽媽說,拜年是從正月初二到初九才結束的。
元宵節——春節的最后一個高潮。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似的,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店子都要掛許多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紗燈、有玻璃燈、有走馬燈、有宮燈、還有各種各樣的紙燈……燈一懸掛,人們都可以進店里參觀。晚上在燈里點上蠟燭,觀者更多。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就有不一樣的新年習俗。一眨眼已到了春節的結束了,人們的生活又都步上了正軌,大人們照常上班,小孩子們該上學的上學了。春節使我們有增長了一歲,也是我們懂得了許許多多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