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美麗的廈門美麗的廈門篇一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來到了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終于看到了我神往已久的大海。
廈門的小島也很美麗,有大擔、二擔……遠處還有臺灣的大金門島、小金門島。最美麗的就要算鼓浪嶼了。鼓浪嶼上山石嵯峨,疊成洞壑,洞內海風撲面,濤聲如雷,島上終年綠樹成蔭,花香撲鼻,還有一些古老的西洋建筑,是解放前外國租界里的,還有海外華僑修建的房子,非常漂亮,非常有歷史風韻。走在鼓浪嶼的小街上,有一種在花園里行走的感覺,因為這里沒有汽車,只有步行,到處都是植物。
我們住在廈門的中山路,這條路很繁華、熱鬧,旁邊就是海關大廈、國際銀行大廈,還有一個古老的建筑,名叫“清朝第一郵政局”,建于清朝光緒年間,現在還在營業也是郵政局。中山路的對面就是鼓浪嶼,我每天一上街,就可以看到對面秀美的鼓浪嶼。廈門的建筑大都有西方的樣式,中西合璧。
十天后,我和媽媽回到了成都,廈門給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忘不了廈門大學濃郁的人文風情,它的創史人陳嘉庚先生的動人事跡;忘不了南普陀寺后面的大山;忘不了海底世界里有各種各樣的海魚;特別是我喜歡的大海,我忘不了!
美麗的廈門美麗的廈門篇二
多少個夜里我夢到與你相眸;
多少個日里我構想著我的未來
在大學里我的青春鴻圖,
然后癡癡地傻笑……
但你如蒙著面紗
令我看不到在背后得付出何等的努力
你又讓我如此的彷徨
彷徨著是否到頭來只會背負眾望
當我走進二中這一門檻時
我感到了心的繁雜
躊躇著,躊躇著
或許
是因為你背負著理想的羽翼
背負今后的人生
我不敢輕舉妄動
生怕夢的羽翼某一天會悄悄地離開
讓我踽踽獨行于求學的路上
毫無方向、毫無目標
振作,振作
全力以赴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
全心地面對學業
超越自我地追逐我的大學夢。
終止,
夢圓。
美麗的廈門美麗的廈門篇三
從小的時候,我就一直想去看看廈門的海,今年暑假,我的這個愿望終于實現了。
暑假時,我和媽媽來到了我夢寐以求的廈門,廈門的景點可多啦,但我最喜歡這里的大海。我們把行李放到酒店后就向著海邊出發了,我換好泳衣后便迫不及待地沖向海邊。我看到沙灘被太陽照射得亮晶晶的,從黃色變成了金黃色,猶如一顆顆金色的珍珠。
沙灘的旁邊有幾棵高大的椰子樹,右邊有一些礁石,礁石上有許多貝類動物,礁石中間有小水塘,里面也有一些小魚小蝦。我在沙灘上做城堡時看到海水一下子涌到岸邊上來,在岸邊翻滾。
到了下午,我跟媽媽一起到海邊看海,下午的海可美了!太陽的光讓海變成了三種顏色,有淺黃、有橘黃、還有漸變的粉藍,淺黃是香蕉,橘黃是美味的橘子,粉藍是美麗的晚霞。
過了一會,多色的下午就變成了夢幻的夜晚,夜晚的海就更漂亮了,海變成了夢幻的藍紫色,夜晚的星星和月亮把海加上了一些亮光,漂亮極了。
廈門的海真是太美麗了,我真喜歡廈門的海啊!
美麗的廈門美麗的廈門篇四
數十年來,聞名中外的廈門大學一直是無數莘莘學子追求夢想和實現理想的搖籃。今年夏天,我有幸和媽媽一起游覽了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坐落在東海之濱,和我國的寶島臺灣隔海相望,它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爺爺于1921年創辦的,是我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也是我國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學之一。建校89年來,廈門大學秉承“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訓,為國家培養了20多萬研究生和本科生,為中國的繁榮富強作出了卓越貢獻。
步入校園大門,一雙展翅欲飛的翅膀雕像聳立在鐘美林廣場,深含著廈門大學每一位學子都能從這里鵬程萬里、展翅翱翔的寓意。雕像背后是一條筆直的迎賓大道,大道兩旁均勻載種著一株株筆直挺拔的棕櫚樹,像一個個衛士守護著美麗的校園,更像一位位迎賓小姐在迎接來這里參觀學習的每一位朋友。
大道的盡頭是時尚簡約的廈大圖書館,米白色的墻體上覆蓋著淡淡咖啡色的大理石,不禁讓人聯想起一杯美味的卡諾奇雪糕。看簡介,這美麗的圖書館中藏有40多萬冊圖書呢!大道兩旁如茵的草地上三角梅競相開放,點綴著美麗的廈大校園,風兒輕拂芙蓉湖面,波光粼粼、金光閃閃,時而有調皮的魚兒躍出水面,湖面上蕩漾起層層波紋,好似一條條珍珠鏈掛在那睡蓮之端。啊!好一個美輪美奐的校園,好一幅如癡如醉的畫卷!
順著一條芬芳的小徑,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一群大學生中間。看,兩個女大學生靜靜的坐在石頭上,認認真真的讀書呢,陳嘉庚老爺爺正笑瞇瞇的望著她們,仿佛在深情的說:“孩子們,努力學習吧!中國的富強和建設需要你們那!”奇怪,陳嘉庚老爺爺怎么也會在這里??噢,原來這是一群惟妙惟肖的雕像呀!
離開廈門大學的時候,已是黃昏時分。回望沐浴在晚霞中的美麗校園,我深深被它的無法言喻的魅力所吸引。我想,7年以后,當我拎著行囊走向這余暉中的美麗校園,應該成為我學生時代努力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
美麗的廈門美麗的廈門篇五
美麗的廈門島,屏護著一個恬靜的小海灣,這個一大塊軟體綠瑪瑙似的小海灣深處,花木掩映中有個叫劉五店的小漁村,小漁村不大,卻聞名遐邇。
為什么呢?因為這一帶海灣里出產一種叫文昌魚的小小魚兒。這魚兒兩頭尖尖,活像一條小扁擔,粉紅透明的,最長不過月厘米,一般只有三四厘米.可是卻大名鼎鼎!
劉五店的漁民們也把文昌魚叫做“扁挑蟲”。這種小小的魚兒,沒有頭,所以在分類學上被列在“無頭亞科”。也沒有鰭,沒有鱗,沒有脊推骨,連眼睛、耳朵、鼻子也統統沒有。可是它有一條脊索,這一下就身價百倍了。
因為這樣一來,它就成了無脊椎動物進人脊椎動物的過渡類型的代表動物,成了研究生物進化的一個不可缺少而又比較稀有的材料。所以你別看它在我國只不過是一種并不太貴的美味,在外國可是被當成珍貴標本陳列在博物館和實驗室里的寵兒。
魚類學文獻上說,古文昌魚是魚類的祖先。現今的文昌魚還保持著古文昌魚的特性和原始生活樣式,所以有一些學者把現今的文昌魚也叫“魚兒的祖先”。
是啊,世間許多的事物,本來就是相對的,好像文昌魚:你說它是脊椎動物吧,它沒有脊椎骨;你說它是無脊椎動物吧,它又終究有一條脊索,可是在我們之中卻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遇事只喜歡簡單化和絕對化,分析的、發展的、辯證的頭腦,是難于長到他們的脖子上去的。
風平浪靜,陽光燦爛,給九龍江的淡水沖得鹽分變低了一些的劉五店一帶淺海沙地上,小小的文昌魚半截鉆在沙里,半截露在沙外在覓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