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文明伴我行篇一
看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長》這本書后,我才知道我太孤陋寡聞了。以前一點都不關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現在了解后,發(fā)現中華文明已深深吸引了我。中華文明是我們共同的驕傲、共有的財富。
人們都說:“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遵守諾言最可貴,所以我也要像季布那樣,誠實守信、講信用。我還要講究低碳生活: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出門自帶水杯,減少使用一次性杯子;盡量少使用冰箱、空調,熱時可用電扇或扇子;養(yǎng)成隨手關閉電器電源的習慣;購物的時候自己帶環(huán)保袋,這樣不僅省了收費塑料袋的錢,還可以為保護美麗的地球出力。在學校時,我要做到:上課認真聽講、虛心接受老師批評、幫助同學解決問題、與老師見面主動問好等。在家時,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客人來時要起立問好、舉止大方優(yōu)雅……盡管這些事情都微不足道,但是卻深深刻在我們心中。
有一天放學,我看見了個收廢品的爺爺,騎著一輛三輪車,上面裝了好多廢品。“啪”的一聲,有一個被壓扁的紙箱子掉下了廢品車。那個爺爺一回頭,準備下車撿起來。我看見后,立刻跑去幫爺爺把箱子撿了起來,放回了它的“老家”——裝廢品的三輪車。收廢品的爺爺看見了,向我點頭并表示感謝。我沖他笑了笑,然后回家了。我覺得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樣甜。
還有一回,在我上英語班的路上,看見了一輛輪椅停在路中間,那時,剛好有輛小轎車朝著輪椅的方向開來。我突然有種不祥的預感,疾步走到輪椅旁,把輪椅推到了右側的小路上。呼~還好還好,不僅沒擋住行駛車輛的路,又保住了輪椅的“性命”,嘿嘿,一舉兩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同學們,記住這句話吧!
希望大家都做一位“合格小公民”,這樣,我們的居住的地球才會更加美麗!
文明伴我行篇二
文明禮貌,一個我們大家都不陌生的詞語。它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雖然我們嘴上說著,可并沒有做到。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fā)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我問應該進謹遵這個歷史教訓,知道文明的重要性。要做文明的學生就應該文明用語、文明做事、文明幫助他人。要知道“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良好的文明行為會造就一個美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為了做一個講文明禮貌的好學生,我們要養(yǎng)成哪些習慣呢?比如說,你在公共汽車上,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請先說聲“對不起”;別人幫你做了事,要對別人道一聲“謝謝”;在校內外,見到老師要熱情打招呼問好;吃飯時,要把最舒適的座位讓給長者,等等,這些都是講文明禮貌的起碼要求,有了這些習慣,才算具備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質。但這些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漸養(yǎng)成。那么怎樣才能養(yǎng)成講文明禮貌的習慣呢?首先要重視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對別人、對社會是有益還是有害,要有一個衡量的準則,我們通常把這種衡量和指導人們思想、行為的準則,叫做道德。而禮貌與道德是互為表里的。禮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禮貌的內涵,因此,我們要認清哪些是我們應該做的,哪些是我們不應該做的,以此來規(guī)范我們的行為。其次,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來培養(yǎng)習慣。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在放置著“不準踐踏草地”、“請您足下留情”告示牌的公園里、綠化帶中,照樣有人踐踏青草。光靠布置告示來提醒,對有些人看來是無效了,他們對這些告示倒不一定是故意違反,因此,在沒有養(yǎng)成好的習慣的時候,采取一些強制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建設祖國的主力軍,共同擔負著創(chuàng)造物質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擔負著創(chuàng)造精神文明的神圣職責。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做一個文明人,心中牢記文明禮貌。
文明伴我行篇三
文明禮儀是什么?文明禮儀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困難時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的親切;是見到老師時熱情問候;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是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文明禮儀是一種品質,文明禮儀是一種修養(yǎng)。
文明是我們進步的標志,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盞明燈。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文明,我們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我們的生活也失去了光彩。
文明包括禮貌、禮節(jié)、儀表、儀式。它不但表現在對人的尊重,還表現在對社會秩序、文化秩序的尊重。文明禮儀即是人們外在的氣質。在日常生活之中,文明禮儀隨時可見,比如說在公交車上,我們應該給老人以及孕婦讓座,這些都是文明,我們在生活中更需要文明。
文明無處不在,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身邊的每一個動作做起。說文明話,做文明人。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以文明來規(guī)范,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學會關心,學會合作,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我們的校園里處處開花。
我們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懂禮儀,尊重他人的好學生。
點評:文明禮儀伴我行。文明處處在,只要你用心。愿我們都能懂禮貌,懂禮儀。(指導老師:任紅蓮)
文明伴我行篇四
你知道嗎?上網不光是玩游戲的,更是查知識的,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吧!
過度上網是一個極大的危害,不但能傷害眼睛,而且可以使人沉迷于網絡,更能破壞學習,所以我們要有節(jié)制的上網,不要一口氣看七、八個小時的電腦,要半個小時半個小時的玩,最好一天只玩一個至一個半小時,而且每玩完一次電腦都要做一遍眼保健操。對于過度上網,我也有親身經歷。
有一次暑假,我知道了電腦密碼,開始了我的瘋狂之旅。我一天玩四、五個小時,中間也不停,這樣才四天,我的視力就下降了三度,我有點害怕了,決定不這樣瘋狂的玩了,改為一天一至一小時二十分鐘,分兩次玩,而且每次停都做眼保健操。現在我的視力又恢復了正常。
上網不僅有壞處,也有很多好處。我七、八歲的時候只會玩游戲,不會干別的,因此好幾次差點迷上,后不才知道電腦還可以聽歌、看新聞、發(fā)郵件之類的。
你知道我是怎么上網的嗎?我上網發(fā)郵件、玩游戲、用金山畫王畫畫、打字還會用光影魔術手給畫、照片加邊框,這次上交的照片就是我和媽媽一起設計的邊框,怎么樣,很棒吧!
我還會用qq和我叔叔對話,因為我叔在四川,我在招遠,很難見面,所以我就用qq對話,我還在叔叔的幫助下學會了遠程協助,我感覺能跟叔叔說話真好!
電腦是好的,網絡是好的,就看你怎么用!
文明伴我行篇五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貌伴我行》。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這陽春三月,春意濃濃、生機勃勃,意味著我們該有一個嶄新面貌。
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必有屬于自己的驕傲與責任,為了營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生活中,我們必須時時刻刻講文明,爭做一名文明的中學生。
文明——它本在生活最最細微處。這不僅要體現在語言上,更要集行為文明、思想文明于一體,這樣才能做一名真正文明健康的中學生,做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爭做文明中學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語言文明。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確保做到熱情、主動、大方。與人談話時要說文明話,切不可粗言粗語,惡言相向。為你知道嗎,你不經意間的話語很可能會傷害別人,同窗好友因此反目的事例更是數不勝數。話不投機時,我們更要以微笑面對,體諒他人的難處,萬萬不能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這正如偉人卡耐基所說的:如果我們要交朋友,就要以高興和熱忱去迎接別人。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向文明中學生的標準更進一步。
其次,還要做到行為文明。行為是否文明,直接代表了這個中學生的文明程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作為中學生的你行為一定要規(guī)范,要時時刻刻做文明事,說文明話,而文明的行為就從你撿起一片紙屑,做過一件好事中流露出來。
對于文明的中學生來說,僅僅是語言文明、行為文明還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做到思想上的文明。說到思想上的文明,我不禁產生一個懸念——面對漫天飛舞的紙屑,為什么有的人能夠彎腰撿起,而有的人卻可以熟視無睹,聽之任之。這難道僅僅是行為的不文明所造成的?不,我想不是的。作為中學生,如果思想不文明,那么其他方面即使做到近乎完美,又有什么用呢?中學生的世界好比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而文明充當的角色無疑是春天里的太陽。對于中學生來說,文明是必不可少的。為了我們燦爛的明天,我們一定要遠離網吧以及其他中學生不宜進入的娛樂場所,遠離不健康的思想,從而追求精神思想上的純潔、文明、高尚,不去干、不去想有背道德的污穢之事。
文明,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它已不僅僅成為一個象征性的名詞,更成為我們中學生多彩生活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為了明天更加美好,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爭做一名文明的中學生。
文明伴我行篇六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品德,每個人的品德都不一樣,有的人責任心強;有的人勤奮好學;有的人助人為樂……美好高尚的品德能使一個人受益終生。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詩大家都很熟悉。父母生我們養(yǎng)我們,他們給予我們他人不能及的無私的愛。感恩父母,孝順父母,報答父母,不一定要做幾件大事。在生活中,當父母感到疲倦時,給他們按摩;當父母感到口渴時,送上一杯水;當父母感到饑餓時,給他們做一頓飯吃……這些微不足道的事,父母們都會很感動。孝順、報答父母是我們天經地義要做的事,讓我們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吧!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尊敬他。當我們走過路時候,多扶一下身邊的老人;當我們付出租車費的時候,多說一聲謝謝;當我們聽完演出的時候,多給一點掌聲……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尊重長輩,愛護小孩,讓我們做一個禮讓、尊重他人的孩子吧!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我們都背過。在生活、學習、道德等各方面上,我們要向好的東西學習,見到不好的東西,就要反省或改正自己有沒有。還記得我小時侯學游泳的時候,一開始我一見到水就很害怕,后來適應了,就沒什么大問題了。大概學了一個星期吧,我就開始沒心機去學習了。每天兩小時的學習減到一個半小時的學習,而且學習游泳的質量也差了。當我剛想放棄的時候,看到和我一同學習游泳的一個同學,她每天學習游泳時是最認真的,其他同學都回家了,她還在學習游泳。她又不怕累,又不怕辛苦,每天堅持去學習游泳,她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所以我像她一樣,堅持下去,沒有放棄學習游泳。我現在比以前更努力學習游泳了,經過我不懈的努力,我最終學會了游泳。每當我遇見孔子說的這句話,我就想起我學習游泳的事情。
美德,這個抽象的概念,只要你理解它,并且自己能做到美好高尚的品德,你就受益終生了。每個人有了美德,哪怕只是一點點,社會的各方面也會有所進步,讓我們一起擁有美德吧!
你的美德注定你的一生。
文明伴我行篇七
文明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我們就擁有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學校開展“傳承文明,做文明的守護者”的活動,我積極地參加,還把它帶進了我家呢!
那天晚飯后,我叫來爸爸媽媽和妹妹,讓他們都坐著。我站在前面,一本正經地說:“從現在開始,進行普通話比賽。比賽規(guī)則是這樣的:從現在到下周一為止,只要有人發(fā)現我們其中一個人在說夾江話,就記錄在一個本子上。到了星期一,誰被發(fā)現的次數最少,誰就是‘普通話大王’。”大家都贊同我的提議。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我發(fā)現全家人講土話的次數漸漸地減少了。到了星期一晚飯后,我們又聚在一起,我拿著本子,把記錄的情況報了出來:爸爸6次,媽媽5次,妹妹7次,我2次。,冠軍是我!我十分高興,我不僅為自己是冠軍而高興,更為爸爸媽媽在一星期里只說了幾次土話而高興。
在我內心深處,有那么一件使我自豪的事:
有一天,我去新華書店借好書后,就坐著1路公交車回家去了。因為那時正是下班的高峰,公交車上已經座無虛席。中途,一位老奶奶上了車,那位老奶奶手把著扶手,顫顫巍巍,讓人感覺十分危險。我想:老師說過主動給老人、殘疾人和需要幫助的人讓座就是文明的表現。于是,我立即起來,小心翼翼地扶那位老奶奶到我原來坐著的座位。那位老奶奶坐下后,微笑地看著我,連聲說:“謝謝!謝謝!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我聽了,不好意思地說:“沒關系,這是我應該做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十分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