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愛的教育讀后感篇一
;《愛的教育》讀后感?愛的圓舞曲??????????羅雪?
????我應當怎樣贊頌埃·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呢??
????假如我是一個學者,我就要寫一本書,我表達我對他及這本書的贊揚;
?
????假如我是一個詩人,我就要寫一首長詩,來表達我對他的敬意;
?
????假如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傳達我心中無限的景仰之情……?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我只能用我貧乏的文字來表達我的情感,來描寫這富有無窮魅力的愛之書。?
????如同春來,看到一新的希望,新的夢想,這所的的一切,我都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純!?
????《愛的教育》是一部獻給學生的書,亞米契斯通過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發生在學校、班級、家庭的感人故事。因此,“愛的教育”融入了故事情節中,讓年輕一代沉浸在全書緩緩流淌的“愛”中,得到了完整的愛的教育。?
????在書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人類的美好精神: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家鄉、同情弱小、樂于助人、尊師愛生、尊老愛幼、體貼父母……這些都在這本書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愛的教育》以()情為主,以一個孩子的口吻讓我更深切地懂得:素質教育就是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對朋友的愛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這本書細致地描述了種種高尚的精神文明素質:純樸、寬厚、助人、正直、俠義、勇敢……令人倍感動心。書中的每一章每一節,都把愛的旋律表現得淋漓盡致,不管是國家、民族、社會之愛,還是學校、家庭、同學之愛,處處都扣人心弦。不僅如此,書中還表現了對生活和自然的追求、熾愛及對社會不良現象的抨擊。?
????《愛的教育》內容豐富,情節起伏,具有無法抗拒的藝術魅力,書中語言風趣幽默,多種表達方式、表現方法及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得那些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庭的故事更加引人入勝。那些父母殷切盼子成龍、盼女成鳳的摯愛之心,那些老師對學生的殷殷期盼,那些對民族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無不催人淚下。特別是書中的《每月例話》,一看就讓人感動、深省,那些動人的場面往往讓我覺得好羞愧,又讓自己鼓起勇氣重新做人。?
????《愛的教育》用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孩子的思想、孩子的理解去描寫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學習生活,更貼進現實,更貼進孩子的想法。而且采用特別的格式,使文章更有吸引力,更能與孩子的心靈勾通,讓我們讀了能受到更深刻的教育,這種寫作方法也很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愛的教育》是一支純潔的美好的永恒的愛的圓舞曲,就讓我們隨著亞米契斯的話語,去聆聽這首愛的舞曲,感受純潔的愛的魅力吧! 相關熱詞搜索:;
愛的教育讀后感篇二
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終于把這本厚厚的《愛的教育》讀完了。讀完后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里保持著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聯絡。家里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里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于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讀后感篇三
愛,像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彌漫在我們四周,卻不被我們所察覺,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讀了《愛的教育》,我更加肯定愛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感。
《愛的教育》是以一個三年級小學生日記的體裁寫出的。是敘述了小主人公安利柯每天的故事,字里行間,皆離不開一個“愛”字。父愛,母愛,友愛,師生之情……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每月故事——《小抄寫員》了。
《小抄寫員》講述了一個貧窮的家庭,孩子又多,父親白天工作,晚上還要抄文件。小敘利奧眼看著爸爸早生白發,就想幫爸爸抄寫文件,多賺點錢。可又因為爸爸不同意,所以他只好每天半夜起來偷偷的幫爸爸抄。就這樣,家里的情況改善了許多,而小敘利奧卻因為長時間缺乏睡眠而導致上課無法認真聽講,回家也無精打采的。爸爸看了,非常生氣,還屢屢責罵他。小敘利奧雖然很委屈,但還是幫爸爸把工作做下去。直到有一天,爸爸發現了這個秘密,才知道自己錯怪兒子了,愧疚萬分。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十分感動,感動于小敘利奧的堅強。他雖然出身貧苦,但他不但努力學習,而且還默默為家庭分憂,即使是受到了責罵也默默地忍著,這是怎樣的一種堅強!他也曾想過停止抄寫,他深知這樣的下去絕對不行。可是一到十二點,就有一種力量促使著他去做。不做,就像偷拿了家里幾塊錢似的。這股力量是什么?是一種責任感。
愛,其實很簡單。無論是父愛,母愛,友愛,還是師生之情,愛國之情,都時時刻刻伴隨在我們身邊。愛像是一米陽光,親昵溫柔地撫過你的身體;愛像是一杯清水,時時滋潤你的心窩;愛像是一條沒有盡頭的田間小路,盛開野花,需要隨時發現,隨時采摘。愛,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誰在愛,誰就在活著。
愛的教育讀后感篇四
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愛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最近讀了《愛的教育》一書,我的心久久被感動包圍著。
《愛的教育》是一本凈化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是那平實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感人至深。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這些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進了恩里科的生活,看到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以及怎樣去愛的。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愛,是一次永遠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行,一路上經歷著許許多多或快樂,或憂傷,或感動,或幸福的風景。它讓你感受到人生的絢麗多彩。教育中有愛,才會真正讓孩子,讓教師擁有更加豐盛的心靈。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是啊,愛在我們之間無所不在:父母親對你的愛;親朋好友對你的關懷……可當我讀了《愛的教育》后,對它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愛的教育》采用了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
《愛的教育》全書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讓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學校的女同學們幫助一個因在掃煙筒時丟了三十個銅板的小少年,并且還瞞著校長——做了一群“無名英雄”。英國哲學家洛克說得好:“我始終認為人們的行動是他們的思想的最好證明。”這個故事中閃耀著的崇高的品質和道德的光輝,給我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會上,有些人則非常勢利,他(她)們的行為準則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即使在道義面前也不放棄討價還價。這種人是非常渺小的,他們的處事哲學必然會遭到人們的鄙棄。因為虛偽換不來真情,冷酷換不來熱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義,他們就很難得到別人盡心盡力的幫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錯誤,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個字,私利不去,公道則亡。
反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善待別人,等于善待自己;給別人幸福,就是給自己幸福;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一個人心里有別人,總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并有真情的奉獻,那么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愛心的照耀,真情的溫暖。甘愿給社會付出真情和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于奉獻的善良的人。
“人間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獻愛心,莫談貧富‘貴賤’,人人可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獻給他人一份愛心,留給自己一份春天。”真情,讓你我心靈相通;真情,使世界不再孤單。只要你我伸出溫暖之手,讓世界充滿愛,真情可以到永遠。
愿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
愛的教育讀后感篇五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說它和我差不多年紀,今天我捧在手里細細品味的時候,被書中無數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
這是一部小書,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學在中華的譯介。《愛的教育》其實包含了兩個部分,即《愛的教育》和《續愛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據日譯本翻譯,后者是亞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據三浦關造的譯本來的,)。
在看《愛的教育》時,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跡感動,《掃煙窗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等和孩子有關的故事中,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著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
在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為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它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兒童為目的的,它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兒童將成長為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 一經奠定,所謂“因材施教”只能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愛就像空氣,充斥在生活的周圍,充滿了人的內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生命。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每個人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實,我們也可以擠出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們多聽聽這些“愛的故事”,感受和體驗愛,學習付出愛。
我想,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名著《愛的教育》讀后感(五):1000字
愛的教育讀后感篇六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是啊,愛在我們之間無所不在:父母親對你的愛;親朋好友對你的關懷……可當我讀了《愛的教育》后,對它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愛的教育》采用了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
《愛的教育》全書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讓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學校的女同學們幫助一個因在掃煙筒時丟了三十個銅板的小少年,并且還瞞著校長——做了一群“無名英雄”。英國哲學家洛克說得好:“我始終認為人們的行動是他們的思想的最好證明。”這個故事中閃耀著的崇高的品質和道德的光輝,給我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會上,有些人則非常勢利,他(她)們的行為準則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即使在道義面前也不放棄討價還價。這種人是非常渺小的,他們的處事哲學必然會遭到人們的鄙棄。因為虛偽換不來真情,冷酷換不來熱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義,他們就很難得到別人盡心盡力的幫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錯誤,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個字,私利不去,公道則亡。
反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善待別人,等于善待自己;給別人幸福,就是給自己幸福;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一個人心里有別人,總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并有真情的奉獻,那么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愛心的照耀,真情的溫暖。甘愿給社會付出真情和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于奉獻的善良的人。
“人間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獻愛心,莫談貧富‘貴賤’,人人可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獻給他人一份愛心,留給自己一份春天。”真情,讓你我心靈相通;真情,使世界不再孤單。只要你我伸出溫暖之手,讓世界充滿愛,真情可以到永遠。
愿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
愛的教育讀后感篇七
《愛的教育》——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這本書在漫長的歲月里,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這本書處處洋溢著濃郁的情感力量,它用愛打開了人的心扉,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于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愛自己,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我們對此的態度可能不同,但它一定會引發了我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從而使他們心存著一份愛。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也享受著許多別人的疼愛、關心與幫助。我很希望我們享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也會付出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愛,不分大小多少,小到一句問候,一個擁抱,大到愛心捐獻,希望工程,社會保障……這其中都包含了愛。但人們常常忽視了愛的存在,就如父母的愛,人們似乎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并不需太多的付出與回報,甚至還無形中拒絕著父母的愛。這樣的人走不了多遠。
《愛的教育》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了“我”在一學期中所發生的事情,從恩利科的日記中可以看出他們班上的同學的優點,如科列帝的寬容、勤勞;沃提尼的善良;卡羅納的正直;納利的堅毅等等。同時也可以看出他們的不足,如沃提尼的嫉妒和愛慕虛榮;弗朗蒂的厚顏無恥、陰險、狡詐。我們可以從中學習他們的優良品質,也可以自我反省自身是否存在同樣的毛病。
愛,像把金鑰匙,打開了人們的心扉;愛,讓我們奮不顧身地去幫助別人,不怕犧牲自己;愛,是多么偉大啊!
愛自己的親人是應該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個人只懂得愛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愛,那他就是一個可悲的人,他并不真正明白愛。我認為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愛是人間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升華。只有愛,能使人變成一個心靈純潔的人,而教育,才能使愛永恒。我想,如果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別人付出的愛,都能對別人獻出愛,那么我們社會將變得幸福安寧,我們祖國將繁榮昌盛。
讓我們打開博愛的門,讓世界充滿愛!
名著《愛的教育》讀后感(六):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