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篇一
最近,劉慈欣的一部劃時代科幻小說《三體》深深的吸引了我。從小就喜歡打破常規、天馬行空、飛揚思緒的我,對科幻小說有著近乎癡迷的渴求,從《海底兩萬里》,到《哈利波特》,再到燒腦神作《星際迷航》,都顯得奧妙無窮!八十八萬字的《三體》更是有著探索宇宙魅力的神奇力量,刷新了我對中國科幻小說的認知。
《三體》這個三部曲小說,從第一部《地球往事》,情節就漸入佳境,第二部《黑暗森林》更是全書的高潮部分,《死神永生》讓我全面觀看到了更大更全面的宇宙,看到了文明的碰撞與激發。
其次是關于面壁計劃、階梯計劃、黑暗森林威懾、黒域計劃等等地球人類保護自己采取的措施,看似不經甚至是荒誕,細想又是那么符合科學邏輯,甚至是很巧妙,讓人看后拍案叫絕。
這本小說內容龐雜,故事跌宕起伏,并且由于作者劉慈欣本身是一名科學家,所以其內容帶有很多科學上的名詞,盡管我是文科生,但由于作者描寫細膩生動,文筆流暢,并沒有給我帶來理解上的困難,相反,我認為就是這種似懂非懂的感覺促使我發揮想象力去理解這部作品。外界評價該作者時稱:“劉慈欣的作品宏偉大氣、想象絢麗,既注重極端空靈與厚重現實的結合,也講求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中國科幻確立了一個新高度。”我想這再貼切不過。
在我們身處的這顆蔚藍色星球之上,人類文明創造出了種種的“奇跡”,這無疑也是使我們感到自豪的事情,而《三體》卻給了我們另一個視角,將人類從通常的食物鏈頂端的強者下放到被征服者的視角去去思考,其結果引人深思。
如若真的有外星文明,我希望他們能和我們這個美麗的星球交友,而不是侵略。畢竟宇宙中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值得存在的理由,每一個生命都是上天的賞賜。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篇二
三本厚厚的《三體》被我反反復復地翻看了四五遍。為何?只因為喜愛與擔憂!
在《三體》中,三體人在4萬光年外苦苦掙扎——在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他們經歷了數百次毀滅與重生。惡劣的生存環境逼迫他們逃離母星,尋找其他能生存的星球,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人葉文潔發來的邀請函——請外星人去統治地球。從此,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開啟了長達400年的對峙……而最后三體文明既沒有統治地球,地球文明也沒有戰勝三體文明。他們都在宇宙黑暗森林獵人的打擊下,雙雙煙消云散!
《三體ⅱ》中說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他們都必須隱藏自己的位置,不讓其他文明發現。一旦發現其他文明,只有一個選擇——舉槍而殺之。美洲印第安人在科技先進的西歐人面前,手無縛雞之力,成為待宰“牲畜”。晚清閉關鎖國,妄自尊大,于是東方巨人被帝國主義堅船利炮打得曳兵棄甲、遍體鱗傷。千百年的歷史告訴我們:科技落后不僅要挨打,而且有亡國滅種的危險。
在《三體ⅲ》中,因為程心的愚昧——她禁止維德領導的空間曲率驅動和暗物質的研究,所以導致整個太陽系在黑暗森林中獵人的一張小小卡片——“二向箔”打擊時,束手無策,坐以待斃。整個太陽系變成二維的平面畫。人類文明、地球文明、太陽系文明都不復存在。嗚呼哀哉!這就是不重視發展科技的惡果。
身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與時代同行,擔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做出正確的選擇,秉持雄心壯志,壯我巍巍中華。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篇三
距離我第一次拿起《三體·死神永生》已經七八年之久,那是我的高中生活里一個平靜的下午,我和好哥們在新華書店瞎逛時,他從奇幻玄幻書架拿起了《死神永生》并向我大力推薦。我從第三部開始讀,又讀了第一部和第二部,在后來的生活里得空時又反復讀了好幾遍。
雖然我讀過一些書,但是高中時印象最深的只有《平凡的世界》和《三體》,這兩本風馬牛不相及的書,一本講這片土地,另一本講這片星空。
我已經記不清第一次讀完全本時的那種感受,但后來每次仰望星空時,我都會想起“宇宙很大,生活更大,我們一定還能相見的”。我十分欣賞云天明,那是低到塵埃里、被人隨意安排命運的人,在經歷過生理死亡和精神死亡后還能擁有著熱情去愛與生活。我向往著成為章北海和維德,能有著敏銳的洞察力,為生命中認定的既定目標“不擇手段地前進”。
這就是我的“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吧。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篇四
從暑假看到現在,我覺得特值,大劉的三體讓我進入了ta的世界,三部作品,人物特別深刻就在于羅輯,那追著出租車就為著聽一曲音樂,盡管那是為了迷惑三體世界,可當時人們的那種遺棄,亦或是唾棄的情景,是真為羅輯感到心痛。
要說羅輯和前幾個面壁者和執劍人候選人,都是為著向宇宙進一步發起挑戰,而人類社會的縮影“程心”則一直想方設法逃避危機或可能存在的危機,卻一次又一次的使人類走進危機,然而當程心收到云天明的宇宙時,卻滑稽的說想要過新生活而進去小宇宙,一方面固步自封,一方面又想要探索新生活,不得不再次把人類社會文明的行為解剖的淋漓盡致。
當人類知道只有光速能逃離二維打擊時,都沒有去詛咒或謾罵程心就能看出,那時候的程心的決定,就代表著人類的決定,這種能得到安逸絕不選擇受難的抉擇在羅輯震懾住三體世界后,體現的尤其明顯,盡想著把外逃艦隊引回而加以審判,這是多么大的諷刺。
如果大史在第三部中有著一席之地,我想以他的性格,許多的科研開發會順利很多,他的性格代表著近代中國的發展史,及足智多謀,又能分辨明路,為走在黑暗中的人類指引明燈。這體現在他的古箏計劃上,在所有人都焦頭爛額的情況下,提出唯一可行方案,以不拘小節大大咧咧的性格,引起我的喜愛。
如果《三體》拍成電影或電視劇,我想一定是視覺上的震撼,而不是現在市場上的五毛特效和鮮肉當道的爛片。
又或許《三體》是宇宙的某種客觀規律的話,那恭喜大劉,他已經看見未來,走在未來了。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篇五
《三體》這本書我之前就看過了好幾遍,本來不是科幻迷的我在這之后就被大劉帶進了這個坑。每一次讀《三體》我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每一次我都會驚嘆,原來還有這些細節是我之前沒有注意到的,還有這些描寫是我印象不深的。毫不夸張地說,這是一本可以讓人看上癮的書。
《三體》這個名字是天文力學中一個至今無解的難題,同時也是三體星系的名字。故事從“文化大革命”期間,紅岸基地的葉文潔向三體世界暴露了地球位置開始說起,一直到幾個世紀以后歸零者重啟宇宙結束。
在文中,人類首先是掌握了大自然的法則——火,然后又用五萬年的時間進化到現代文明。可當我們遇到三體文明時,所有的驕傲都土崩瓦解,一滴小小的“水滴”就能將代表人類最高科技水平的恒星級別飛船瞬間摧毀。正如三體文明說過的那一句話:“毀滅你,與你何干?”但即使是強大的它們也被歌者文明的小小光粒幾乎滅絕。接著歌者文明又和其它上帝文明進行了一場戰爭,宇宙的所有法則都被當成武器,就像猿人拿著火把一樣。人類文明,毫無還手之力。
一切,都無從知曉……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篇六
人類的渺小。在剛剛進入太空后,“紅岸”計劃便已經向宇宙中未知的文明暴露了我們的存在,其后三體文明為侵略作出鋪墊,對于地球基礎科學發展作出了限制,這也說明了三體文明明顯比地球文明更加發達,就像擁有槍炮的八國聯軍對著閉關鎖國的清朝,在未知的高度發達文明面前,在以光年記的茫茫宇宙面前,人類是渺小的,命運始終掌握在更強大一方的手中。
科技的重要。對于三體文明的入侵,因距離的關系,地球有著三、四百年的發展時間,近一百年來科技發展的迅速,我們從工業時代到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三、四百年時間的發展讓三體文明也心生忌憚,所以才會破壞地球的基礎科學,限制地球文明的科技發展,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決定了硬實力。
人性的復雜。在生存壓力的面前,人性是脆弱的,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如今,亦是脆弱的。三體文明對于生存的渴望,人類文明對于生存的渴望,因渴望而產生人性的愚昧、背叛,部分人性的光輝等等。人性的復雜性,同一個人,在不同境遇下,會有不同的結果;不同的人,在相同境遇下,同樣會有不同的結果。人性,是最不可預測的。
階別導致的信息不對稱。三明文明入侵的信息,也只有地球高層、相關科學人員、高級軍官等社會階級較高的人得知,地球人普遍被蒙在鼓里,無知地過著往常的生活。對于普通人而言,天塌了有個子高的頂著,過好自己眼前的生活就好,該來的總會來的。社會階別越低,知道的真相也就越少,或許反而活得更快樂。
對于宇宙,有一句話概括:宇宙不是童話。人生亦非童話,但心中總要有對結局童話般的期盼,生活才充滿更多的可能。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篇七
一本值得二刷的作品,因為一刷的時候,在前面覺得有的地方是不是邏輯不夠完善啊,有的地方有點牽強啊,把這個懸念留在心里,后面在不經意的地方會發現原來如此,又連上了,所以很多人二刷三刷,越看越多精彩。
看完后整體的感覺是沒看夠,它不只是一部很炫的科幻小說,?也是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立于現實,高于現實,又不脫離現實,整部三體是層層遞進,情節和情感也在逐步推進,大劉構筑一個很大的框架,前后又緊密相連,最后形成了一個非常完美、完整的閉環,佩服大劉的掌控力。第一部也許不太像科幻,甚至有點點無味,但作為鋪墊,為讀者營造了宇宙觀。第二部、第三部逐步到達了高潮,嘆為觀止,尤其是第三部對人性、群體的人性掌握非常深入,引人入勝,應該是讀者做筆記最多的一部吧。
大劉對細節刻畫入微,從微觀到宏觀,包羅萬象,對物理、數學、計算機、心理學、宗教等各個學科的運用信手拈來,讓你在腦海中構建了一個宏偉的宇宙世界,有血有肉的世界;對人物的塑造非常到位,都不是完美的人,也都是真實的人,身邊的人,不管是出場的時間長短,都能讓你記住ta,里面的愛情不轟動,但內斂又很有力量。
有興趣的話,可以按時間軸,把三體作為一個歷史來研究一下,研究它的技術、文化、信仰、科技、人物特點等等。
再說說程心吧,我比較憐惜的一個人物,這是一個入地獄的角色,有過怨言,更多的是心疼,不是她選擇了我們,而是我們選擇了她。她本一柔弱女子,被歷史推到了那個位置,成為了多數的代言人,她不完美,無大智,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平凡,責任心害了她,但她是善良的,有犧牲自我的精神,她作出的是當下誰也不知道對錯的決定,也不是出于私心,歷史的發展有偶然性,并不會是某個人造就的;結果她是被罵得最慘的人,作為旁觀者,大家都是出色的,有大是大非觀,她并不無辜的,但她也不是背鍋的;也許大劉不忍心她的悲慘,最后給了她一份愛情,她和關一帆在一起的時候,能感覺到她是幸福的,做回了一個小女人,做回了自己。大劉把這個角色定義為女性,也是對女性的敬重,這個角色用她女性和母性的偉大撐起了這個世界。
對于她的感情,還好沒和云天明甜蜜地走在一起,要不那就是言情小說了,她從來沒有愛過天明,有的只是愧疚和感激,但那不是愛情,這也是高于現實的地方吧(太多人選擇彼此也只是因為對方還不錯,是個好人而已);對云天明來說,他付出了自己的所有,他也是幸福的——我愛你,與你無關,他們給了愛情最好的定義。
羅輯,歷經滄桑,完成了自我蛻變,奉獻了自己,也曾經擁有過甜美的感情;維德,是一個孤獨者吧,悲慘的孤獨者。
最后想說看書需要堅持,一鼓作氣,再而衰。
三體讀后感三體讀后感篇八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體》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次聽說《三體》這本小說,是在看完前一段時間大火的流浪地球后,搜索作者劉慈欣得知的。三體這本小說獲得了20xx年度第十八屆中國科幻文學銀河獎科幻特別獎,并且提名了20xx年度普羅米修斯獎最佳小說。懷揣著對大劉(劉慈欣)長篇科幻小說的憧憬,并且有幸參加了河南中核五院研究設計有限公司“共讀好書·同沐書香”活動,讓我們一起領略三體世界的風采。
首先稱贊一下大劉(劉慈欣)的腦洞,三體這本小說太贊了。整個故事大氣恢宏,天體物理和小說情節完美的契合,讓人大呼過癮。但不得不承認三體小說里面還是有很多讓人不能理解的專業名詞,即使如此也掩蓋不了這是一部十分棒作品的事實。當一個世界用光年來表達距離,用億年來表達時間的時候,我才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一切一切,在宇宙的進程中,都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東西。當然,除去這些超贊的情節,我更喜歡小說里面對人性的討論。
當葉文潔在紅岸基地向未知的三體世界發送信息,讓他們來拯救甚至取代地球文明的時候,我能感受到葉文潔經受過文革的洗禮對人類甚至說是對人性的絕望,我沒有經歷過文革也想象不了文革,但是從葉文潔身上,還是可以看到這場浩劫給人性的重創——多次失望直至到最終絕望。想到一句經典的話,單純并不難,難的是你經歷了許多事情,卻還能保持單純。“在瘋狂面前,理智是軟弱無力的”文中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關于這句話,我想了一下。我自己本身是一個喜歡理性的人,盡管理智在瘋狂面前是多么的無力,但是,如果能在一個瘋狂的環境保持理智,更是不易。
羅輯,是一個被選中為面壁者的普通人。羅輯在巨大的壓力下,運用自己的智慧,震懾住了三體人,避免地球遭受侵占。之后羅輯又作為地球的執劍人保護了地球幾十年,被侍奉為神靈。可是到了最后,羅輯又被控訴他的多年前一次暴露一個星系位置的試驗可能毀滅了一個文明。這里我們不得不感嘆人的善變,當別人需要你的時候,可能會客客氣氣、馬首是瞻,但當你不再需要了,便形同陌路。
一切都將逝去,只有死神永生——杰森。而我相信一切都將逝去,只有人性可以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