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物種起源緒論讀后感物種起源讀后感篇一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達爾文及《物種起源》;
2、初步了解“緒論”的寫法;
3、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篩選達爾文對物種起源的主要觀點。?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篩選主要觀點及篩選關鍵語句
【課時安排】二課時
1、達爾文是個怎樣的人?
2、《物種起源》是一部什么樣的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
1、辨析緒論與序言。?
2、關于《物種起源》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掌握情況見《學習與評價》p1 頁
四、研習課文
1、指導學生通讀全文和注釋。
(2)理出文章結構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2、畫出每一自然段的關鍵性語句。
解說:如何認識文章的關鍵句???
(1)要明白關鍵句能突出體現文章主旨。
3、理清文章結構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整理成書的過程(1)?
第一部分:寫作經過???????? 提前發表的原因(2)?
(1—4)????????? 本書“還是摘要的性質”(3)?
向提供過幫助的自然學者致謝(4)
4、篩選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5、達爾文為什么提前出版《物種起源》?
6、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確:本書還是摘要的性質,未必完備。(內容過簡的原因)?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學習與評價》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情況
二、閱讀5-9節,找出各段的關鍵句。?
? 如何認識文章的關鍵句
三、研讀課文
1、第5段的關鍵句是-----------??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斷出這個結論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學家的觀點不同在哪里??
4、作者對于自己的結論持什么態度??
明確:“仍然難以令人滿意。”?
5、這說明作者具有什么樣的精神??
明確:在科學研究上決不輕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2) 本段的最后兩句話有什么任用??
明確:這兩句話舉了兩個事例,來否定一般博物學家的觀點。
7、達爾文對物種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四、科技類說明文閱讀訓練(補充)??????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
完成講義練習
板書設計:??
整理成書的過程(1)?
第一部分:寫作經過???????? 提前發表的原因(2)?
(1—4)????????? 本書“還是摘要的性質”(3)?
向提供過幫助的自然學者致謝(4)
第二部分(5--9)介紹《物種起源》的主要內容,批判神創論,同時闡明他的進化論的基本觀點。
物種起源緒論讀后感物種起源讀后感篇二
學會篩選主要觀點,學會篩選關鍵語句。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解題
???〈〈物種起源〉〉是達爾文生物進化理論的一部重要著作。“物種”即生物的種,指具有一定形態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區的生物類群。?“起源”即生物是怎樣產生的。
??
????達爾文,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22歲從劍橋大學畢業后,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作歷時五年的環球旅行,觀察并搜集了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經歸納整理與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成為生物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隨后又寫成《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人類起源及性的選擇》等書,進一步充實了進化學說的內容。
???……現(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
8.速讀課文
a.畫出文中關鍵性的語句;
b.理出文章結構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五?如何認識文章的關鍵句
1??從內容看,中心句是關鍵句,它是集中揭示說明對象特征或點明主要事理的語句。
2??從結構看,總提句、總結句和重要的過渡句是關鍵句。總提句、過渡句能顯示文章內容的推進,總結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內容。
3??從出現頻率看,反復出現的句子是關鍵句,它能表示需要強調的內容。
??七?文章賞析
???第四段的5句話之間關系如何?全段說明了什么觀點?
???第一句為假設復句,是全段中心句。它的后半句用“是……而不是”并列,強調自己的觀點。第二句是雙重假設復句,補充第一句。第三句是單句,提出一般博物學家的觀點。第四句是轉折復句,通過事例否定一般博物學家的觀點。第五句再舉一例,與上句并列,作用也與上句相同。
????全段可以分為兩層,說明生物的種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
??第2句是本段關鍵句,說明作者是怎樣研究物種變異原因的.
??第3句是對全段內容的小節,強調這一類研究的重要.
????第2句為關鍵句.它闡述了由家禽變異研究得到的兩個列論:一為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二為人類選種的力量是偉大的。
????這一研究為作者研究物種在自然狀態下的變異提供了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這一段共有九句,分為三層。
????第1句至第5句為第一層,間接說明研究物種起源和變異有重大意義。
????第6句和第7句為第二層,說明創造論是錯誤的。
????第8句和第9句為第三層,說明物種起源的基本觀點: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
? 5?本文語言的準確、嚴密性表現在何處?
??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關聯詞語的恰當運用,使復句內部的各種層次表現得既準確又嚴密,體現了很強的邏輯性。(可以第7段為例)
????其次,修飾、限制性詞語用得恰倒好處,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可以第4段第4句、第7段第6句為例)
????再次,動詞、形容詞使用準確,有利于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第1段、第3段、第7段為例)
??????可以看出達爾文對待科學工作嚴謹審慎的態度和長期刻苦鉆研的精神。
??第二段:“華萊斯先生的一般結論,幾乎和我完全相同”
???可以看出達爾文實事求是的態度。
??第三段:“還是摘要的性質”
???????“詳盡地刊出”避免別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
????????可以看出達爾文嚴肅、審慎的態度和謙虛的精神。
??第四段:???“仍然是難以令人滿意”
?????????可以看出達爾文決不輕率地作出結論的科學態度。
?????????價值的重大”??????可以看出達爾文注重親身實踐的科學態度。
??第六段:“很不幸”“不得不簡略”
???????????可以看出達爾文毫不動搖的信念和勇于堅持真理的精神。
??由此可見達爾文具有崇高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八????總結:
??(一)????《物種起源》的深遠影響
? 1??馬克思:這本書可以用來當作歷史上的階級斗爭的自然科學的根據。
? 2??恩格斯:這是一本劃時代的著作。
? 3??李卜克內西:達爾文遠離大城市的煩囂,在他寧靜的莊園里準備一個革命,馬克思自己在世界喧嚷的中心所準備的也是這種革命,差別只在杠桿是應用于另一點而已。
(二)偉大的科學家達爾文?
?????????????文章內容??????人格魅力
? 1????整理成書的過程——刻苦鉆研的精神
? 2????提前發表的原因——實事求是的精神
? 3????內容過簡的說明——謙遜審慎的態度
? 4????物種由演變而來——嚴肅認真的態度
? 5????介紹研究的方法——親身實踐的精神
? 6????家禽變異的作用——尊重事實的態度
(三)《〈物種起源〉導言》的特色(說明文)
1.內容有很強的科學性、概括性以及專業知識性。
2.語言準確而嚴密,尤其擅長運用結構復雜的句式表達周密嚴謹的意思。
3.充分體現了作者高尚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物種起源緒論讀后感物種起源讀后感篇三
教學目的:閱讀目標:能夠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能夠把握文中關鍵語句,進而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了解序言的寫作體例。
情意目標
了解達爾文及其進化論,學習達爾文尊重客觀事實、深入細致、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的方法。
難點:如何提高學生對說明性文字的閱讀興趣。
教學設想、教學方法
點撥引導,通過對疑難點的點撥,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講練結合,通過練習提高文本閱讀的可操作性。
多媒體設計:
1、擬采用圖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擴大課堂的容量。
盡量爭取播放有關介紹達爾文的影視錄像。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1、 導語?設計
大家一定還記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把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和馬克思發現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相提并論。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來,這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了解達爾文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的進化論之門。
2、 解題
板書課題
關于“導言”
導言,又叫緒論。學術論著的開頭部分,一般說明全書主旨和內容等。
介紹達爾文及其進化論
達爾文(1809—1882)是進化論的創始人。出身于英國一位名醫家庭,1825年進愛丁堡大學學醫,1828年進劍橋大學學神學,但他從小就熱心研究自然科學,特別是生物學。1831年至1836年,由于漢斯羅教授的推薦,以自然科學家身份,隨英國皇家軍艦見格爾號環球航行。五年間,他考察了許多地方,對各種生物進行了搜集研究,從此確定了他一生的事業。1859年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從根本上否定了當時甚囂塵上的“神創論”“物種不變論”的傳統觀念,成為劃時代的巨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進化論引導人們深入地研究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及其規律,為分子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開拓了道路。近百年來,分生物學修正、豐富、完善了它。但是,達爾文奠定的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的基本原理,仍然是人類認識生物進化的基石。進化論“物競天擇”“生存競爭”的觀點激勵人們奮發圖強,反對封建迷信,為爭取生存而斗爭,為更好發展而努力。
3、 研習課文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 速讀課文,(2) 畫出文中結論性語句;理出文章結構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3) 學生相互交流對文章結構和段意的理解,(4) 請一兩位同(5) 學回答。
(6) 教師明確并板書
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7) 請一學生說出其所畫的關鍵句,而(8) 后集體加以確認。
a從內容看,中心句是關鍵語句。它是集中揭示說明對象地特征或揭示主要事理的語句如第一段末句第二段末句第四段首句。
b從結構看,總結句、總提句及重要的過渡句是關鍵句。總結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內容;總提句、過渡句顯示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的推進。如第四段“關于物種起源的問題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這個總提句清晰的把文章分成兩個部分。第五段首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內容。第七段末句簡明扼要地總結了進化學說地基本觀點。
c從出現頻率看,反復出現的文句是關鍵句。一方面是作者著力要表達的觀點需要強調,另一方面也用于顯示脈絡層次如:4段、6段、7段都反復說“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
(9) 如何篩選關鍵句?
這篇導言主要說明了《物種起源》的寫作經過和作者對物種起源問題的一些基本看法。透過說明性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到達爾文怎樣的一種精神和人格魅力?找出能體現這種精神和魅力的文字。
明確:第一段,從“返航“(1831年)到(1859年),其間“深刻的印象”、“耐心的搜集”、“整理研究”“專心思考”、“對這些札記加以充實”等等,一個正確的結論,從考察到研究,從感性到理性,從綱要到全書,歷經20多年,可以看出達爾文對待科學工作的嚴謹審慎的態度和長期刻苦鉆研的精神。
第2段“華萊斯先生一般結論,幾乎和我完全相同”結合注釋4,可以看出達爾文實事求是的態度。
第3段,指出本書的缺陷,“還是摘要的性質”,說明今后的打算,“詳盡的刊出”避免使別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反映出達爾文對理論者作嚴肅、審慎的態度及謙遜的精神。
第4段“仍然難以令人滿意”表現作者決不輕率的作出結論的科學態度。
第5段“這類研究雖然常為一般博物學家所忽略,但是我卻相信它的價值的重大。”說明作者注重親身實踐的科學態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簡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與不足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第7段“毫不懷疑地斷言創造論地錯誤”,“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確信”,這些突出地說明了達爾文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毫不動搖地信念和勇于堅持真理地精神。教師引導學生對上述精神用簡潔地語言概括并板書。
(1) 長期考察
(2) 實事求是
(3) 謙遜審慎
(4) 決不(5) 輕率
(6) 親身實踐
(7) 不(8) 避缺陷
(9) 毫不(10) 動搖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這堂課,不僅了解了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而且通過作者說明性導言地閱讀,學會了如何發現關鍵語句,懂得了正確理解關鍵語句對理解文章地作用,并以此來指導我們今后地閱讀實踐。
四、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
2、〈瑣憶〉中魯迅曾說“進化論牽制過我,但也有過幫助。”怎樣理解這句話?請加以思考。3、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片段。
課堂板書設計?:
整理成書過程(1)長期考察
寫作經過?? 提前發表的原因(2)實事求是
(1—3) 內容過簡說明(3)謙遜審慎
物種由演變而來(4)決不輕率
介紹研究的方法(5)親身實踐
基本觀點?? 家養變異的作用(6)不避缺陷
(4—7)?? 強調觀點的正確(7)毫不動搖
物種起源緒論讀后感物種起源讀后感篇四
本課是必修五第一專題:科學之光的第一篇課文,本專題多為說明文,重在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學生學會從文章中篩選提取信息。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篩選達爾文對物種起源的主要觀點。
【過程與方法】繼續訓練并提高篩選文章主要觀點,篩選關鍵詞語、關鍵語句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達爾文堅持真理、珍重客觀事實、謙虛謹慎、嚴肅認真、深入細致的科學態度和鍥而不舍、刻苦鉆研的奮斗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整體把握文章,篩選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訓練學生對相關 信息的組合輸出能力。
一、導入新課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的一句名言。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了解達爾文嗎?你知道物種起源所闡述的觀點嗎?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的進化論之門。
二、解題: 1.辨析緒論與序言。 緒論即導言一般放在書的前面,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全書的要旨,引導(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讀者更好地理解全書的內容。 2.關于《物種起源》 這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巨著。闡明了進化論的思想。
1、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積累語文基礎知識
2、由學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教師根據情況肯定、糾正和補充達爾文的科學事跡。
②、理清文章結構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寫作經過 (1—4) 第二部分(5--9)介紹著作內容及進化論的基本觀點。
2、閱讀1---4節【篩選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閱讀第2段,思考:達爾文為什么提前出版《物種起源》? 】
【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樣的寫作態度?】
3、閱讀5-9節
達爾文對物種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物種起源》的深遠影響
4、品味語言
達爾文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不僅體現在他對科學的研究上,還體現在他的作品語言的運用上。
分析文中典型句子中的加點詞語,想一想這些加點詞語對體現達爾文的人格魅力有神表現作用。
五、科技類說明文閱讀訓練(補充) 鞏固訓練,培養篩選歸納概括的能力。
六、課堂小結:
這篇緒論主要說明了《物種起源》的寫作經過及作者對物種起源問題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文章語言準確嚴密。充分顯示達爾文審慎的科學態度。
六、布置作業 七、【板書設計】
整理成書的過程(1)
第一部分:寫作經過 提前發表的原因(2)
(1—4) 本書“還是摘要的性質”(3)
向提供過幫助的自然學者致謝(4)
第二部分(5--9)介紹著作內容及進化論的基本觀點。
物種起源緒論讀后感物種起源讀后感篇五
1.?能夠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
一、?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的方法。?
2、???難點:如何提高學生對說明性文字的閱讀興趣。?
二、?教學設想教學方法?
1.???點拔引導,通過對疑難點的點拔,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講練結合,通過練習提高文本閱讀的可操作性。?
三、?媒體設計?
1.???擬采用多媒體授課的方式,以擴大課堂的容量。?
2.???有條件可在課前播放有關介紹達爾文的影視片。?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整體把握課文的思路,篩選重要信息
一、?導語?設計?
1.?板書課題?
????辨析下列句子標點使用正確與否。?
(1)??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2)??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3)??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序言》。?
(4)??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2.?關于“導言”。導言即緒論。書的前面有一篇導言,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全書的要旨,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全書的內容。(也可暫時不講,留待概括課文內容說用)
3.?介紹達爾文及其進化論。?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畫出文中結論性的語句;?
b.理出文章結構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b.學生相互交流各自對文章結構和段意的理解,請一位同學回答;?
c.教師板書并明確。
????寫作經過????????提前發表的原因(2)?
????????????????????????????物種由演變而來(4)
??????基本觀點???????介紹研究的方法(5)?
????(4—7)??????家養變異的作用(6)?
(解說:通過速讀,整體感知文章并初步篩選出文章的關鍵句及主要觀點;通過討論交流,理清文章結構。整體把握全文;通過簡潔的段意概括,意在培養學生提煉觀點、準確表達的語用能力。)?(又:可以聯系“導言”體裁談內容)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師生共同討論解決以下問題,完成對文中信息的篩選。
????(1).作者認為“物種”是怎樣產生的?
????明確:a物種中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b自然選擇是物種產生的最重要的條件。
????本題把課后練習一換了一個說法,訓練學生對作者觀點的把握能力。(請學生參看p14補白)
????(2)辨析選擇題,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鳥、職寄生為例是想證明以下哪一種看法?(以下三種看法由幻燈片打出。)
①?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
②?一般博物學家,常以外部環境……作為唯一可能引起變異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單憑一方面的條件。
(3)完成課后練習二的篩選要求。教師要明確—-
????目的:我們對于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個明確的了解。
??????意義:我經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這個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作者的兩點認識: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人類選種力量的偉大,能使微小的變異逐漸累積起來。
練習三
四、?作業?:
2、?完成課后練習四。
教學重點:?通過對文中一些長句的分析,訓練學生發現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進而達到對句子的深入理解。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情況。
1、?詞語解釋
2、?代詞指代內容(上課時作業?1)
(1)第五段開頭的“因此”指代什么內容?
??????明確:指代第四段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即“僅僅以單方面的條件來解釋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本題旨在訓練學生對有關信息的全面把握能力,思考時必須聯系上下文,還要對文中相關信息進行重新組合,并能運用適當的語言進行輸出。
(2)第六段開頭,“根據上述理由”具體指什么理由?
????明確:第五、第六兩段都是針對“家養變異”的問題來說的。作者把這一問題放在本書的第一章,原因應是“家養變異”對于研究物種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經過這樣的合理誰想后,我們就可以把“家養變異的意義”作為本題的答案了。說完整了應是:家養變異可以為處理‘“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的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3)用幻燈片或電視屏幕打出下面幾句話和相應問題(括號中的答案可以隨討論進程顯示)。
????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廣泛而繁多,而它的鄰種卻分布得狹小而稀少呢?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呢?然而這些關系,實在是非常重要,因為我相信,這是決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現在和將來的命運,以及變異的趨向的。
????“這些關系”指的是(某種生物和鄰種)的關系,它決定著地球上每一種生物的(命運)和(變異趨向)。
解答本題應該使學生認識到:某種生物和鄰種分布狀態的強烈反差在句中是次要信息。而“某種生物和鄰種”才是重要信息,它們構成了決定地球每一生物的“命運”和“變異趨向”的關系。
?二、教師介紹長句的知識及分析長句的方法。
????首先完成練習4。練習4訓練學生對長句中信息的總體把握和辨析,答案是2、3、4、5,而1、6在原句中找不到相關的信息點。
長句容量大,信息豐富,也顯得莊重,適用于詳盡地敘述事物或嚴密地闡述道理,多用于書面語,特別是科技語體和政論語體。
分析長句時,首先要注意尋找主干(主、謂、賓),剔除枝葉(定、狀、補)或分清各分句間的層次關系(偏正、并列、轉折等),以達到對句子大意的把握;其次要注意“枝葉”在句中的作用,它們往往在程序、時間、范圍、條件、數量、位置等方面對句子主干進行限制,從而使長句嚴密而周到,很多時候,“枝葉”在句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去掉它們會使句意大變。
三、從文中選出幾個長句,分別運用找主干法和劃分層次法進行分析。
1.????????我曾以博物學者的資格參加貝格爾號巡洋艦的環球遠航,在南美洲看到的關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現在生物與古生物在地質上的關系,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明確:這句話共有三個分句,①、②兩個分句間是并列關系復句;第②個分句是個偏正關系短語,中心詞是“關系”,它做第③個分句“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的主語。
2.????????如果把像啄木鳥的構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適應于捉取樹皮里面的昆蟲,僅僅歸因于外界的條件是不合理的。
于外界的條件”,在句中做主語。
????教師歸納:用這兩種方法,主要是從主體上把握句意,而對句中細微之處的分析則必須注意句中關鍵詞語的表意功能。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與這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結果。
????引導學生篩選出相應的詞語。??①寫作前三個必不可少的過程:搜集整理、研究。?②搜集過程中的關鍵:耐心、全面(各種)。③說明了估計的謹慎:也許、一些。
2.????????我雖然力求審慎,使一切能根據正確的證據,但是錯誤的審人,還是不可避免的。
????學生回答后歸納:句中“力求”二字不可忽視,它對后文起了限制作用,是“極力追求”的意思,它在句中一直修飾到“使一切能根據正確的證據”,所以,會有錯誤出現。
3.????????又如格寄生,它生長在某幾種樹木上以吸取養料,需要鳥類傳布它的種子,更因為它是雌雄異化,必須依賴昆蟲才能完成傳粉作用;如果我們僅僅以外部環境,或植物習性的影響,或植物本身的傾向,來解釋這種寄生植物的構造以及它與其他幾種生物的關系,必然也同樣是不合理的。
????用幻燈打出對本句的四種理解,選擇正確的一項:
a.以槲為例,說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構造和相互之間的關系都是十分復雜而又難以解釋的。
b.?我們想正確解釋生物的構造、生物之間的關系,就不能歸因于某一方面。柳寄生就是一個例證。
c.?若只以外部環境,植物習性的影響以及它本身的傾向來解釋植物的槲寄生的構造和相互關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在研究槲寄生時,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樣,對它的結構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關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
????正確答案:b項。解答本題需要把各選項的信息與原文中相關信息進行對比、辨析,才能得出正確答案。a項中“又難以解釋的”在原句中找不到對應點,原句主要意思是“僅僅以……來解釋……,必然也同樣是不合理的。”c項與原文的不同是把原文中的“或”變成了頓號,這一改意思大變,“或”表示選擇關系,用在本句中和“僅僅”相聯系,表示只選其中心,而頓號表示并列關系,用在本句中表示三個方面不可分割,那就與原意大相徑庭了。d項的錯誤與a項同樣,而程度又甚于a項,就更不對了。
4.????????我們處理一個問題,必須把兩方面的事實和證據,加以詳細敘述和比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結果,但這是這里所不能辦到的。
????提問:本句中“事實”與“證據”兩個詞能否去掉其中一個?
????明確:不能。因為事實是指一般的感性材料,而“證據”是指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質的例子,兩個詞聯用,體現了作者的周密。
????提問:“敘述”和“比較”兩個詞能否去掉其中一個?
????明確:不能。“敘述”能使人了解得比較全面、具體,但還不能表現本質;“比較”能使人鑒別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質,體現了作者的嚴謹。
5.????????我經常獲得動物因由家養而變異的知識,雖然還不夠完備,但總可以為處理這個問題和其他一切復雜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線索。
????明確:因為本句中有“還不夠完備”的話,所以作者只說“提供線索”,說明作者是實事求是地估價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換成“證據”,句意就變成了可以提供帶規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質的結論。這句話也能鮮明地體現出作者的嚴謹、周密。
????另一方面,作者在這句話中又用“一切”“最”兩個詞語表現了對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五、?歸納本課所學內容。
?六.布置作業?:?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片段
物種起源緒論讀后感物種起源讀后感篇六
閱讀目標
1.能夠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夠把握文中關鍵句,進而整體把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3.了解序言的寫作體例。
情意目標
了解達爾文及其進化論,學習達爾文尊重客觀事實、深入細致、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的方法。
2. 難點:如何提高學生對說明性文字的閱讀興趣。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 點拔引導,通過對疑難點的點拔,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 講練結合,通過練習提高文本閱讀的可操作性。
媒體設計
1. 擬采用圖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擴大課堂的容量。
2. 有條件可在課前播放有關介紹達爾文的影視片。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投影
達爾文頭像
大家一定還記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把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和馬克思發現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相提并論。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來,這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了解達爾文嗎?你知道進化論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進化論之門。
二.解題:
1.板書課題
投影
辨析下列句子標點使用正確與否。
(1)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2)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3)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序言。
(4)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2.關于“導言”。導言即緒論。書的前面有一篇導言,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全書的要旨,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全書的內容。
3.介紹達爾文及其進化論。
請一位學生讀淺釋1,教師補充。
投影
查理?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22歲從劍橋大學畢業后,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作歷時五年的環球旅行,觀察并搜集了動植物和地質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經歸納整理與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成為生物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隨后駿馬征服 《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人類起源及性的選擇》等書,進一步充實了進化學說的內容。
摘自《辭海》(1999年版)
投影:
進化論 亦稱“演化論”,舊譯“天演論”。通常指生物辦的進貨理論。生物進化論是研究生物進化、生物發展規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規律的科學,是生物學的一個重要部門。進化論一詞最初是拉馬克提出。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奠定了進化論的科學基礎。而現代生物學的發展,促進了生命起源、物種分化和形成等進化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認為生物最初從非生物而來,現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種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們在進化過程中,通過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恩格斯認為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是19世紀自然得科學三大發現(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之一。
摘自《辭海》(1999年版)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速讀課文
a.畫出文中結論性的語句;
b.理出文章結構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b.學生相互交流各自對文章結構和段意的理解,請一位同學回答;
c.教師板書并明確。
整理成書的過程(1)
寫作經過 提前發表的原因(2)
(1—3) 內容過簡的原因(3)
物種由演變而來(4)
基本觀點 介紹研究的方法(5)
(4—7) 家養變異的作用(6)
強調觀點的正確(7)
(解說:通過速讀,整體感知文章并初步篩選出文章的關鍵句及主要觀點;通過討論交流,理清文章結構。整體把握全文;通過簡潔的段意概括,意在培養學生提煉觀點、準確表達的語用能力。)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請一位學生說出其所畫的關鍵句,而后集體加以確認。
明確:什么是關鍵句?有哪些類型?
a、從內容來看,中心句是關鍵句。它是集中揭示說明對象的特征或點示主要事理的語句。
第2段“……這也是使我早日發表這個摘要的一個原因。”
b、從結構看,總結句、總提句及重要的過渡句是關鍵句。總結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內容,總提句、過渡句顯示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的推進。
如:第4段“關于物種起源的……問題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這個總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為兩個部分。
第5段“因此,我們對于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個明確的了解。”這個過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內容。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我又確信自然選擇作用,它雖然不是物種變異的唯一條件,也該是最重要的條件。”簡明扼要地總結了進化學說的基本觀點。
c、從出現的頻率來看,反復出現的文句是關鍵句。一方面是作者著力要表達的觀點需要強調,另一方面也用于顯示層次。
(2)如何篩選關鍵句?
明確:從內容入手,找出中心句;從思路、結構入手,確認總提句、過渡句和總結句。
3.欣賞品味
思考:這篇“導言”主要說明了《物種起源》的寫作經過和作者對物種起源問題的一些基本看法。透過說明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到達爾文怎樣的一種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夠體現這種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學生討論,圈點。
明確:
第1段,從“遠航”(1831年)到“現在”,其間“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專心思考”、“又把這些札記加以充實”等等,一個正確的結論,從考察到研究,從感性到理性,從綱要到全書,歷經二十幾年,可以看出達爾文對待科學工作的嚴謹審慎的態度和長期刻苦鉆研的精神。
第2段,“華萊斯先生……一般結論,幾乎和我完全相同,……”并結合注釋4,可以看出達爾文實事求是的態度。
第3段,指出本書的缺陷,“還是摘要的性質”;說明今后的打算,“詳盡地刊出”避免使別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反映出達爾文對理論著作嚴肅、審慎的態度及謙虛的精神。
第4段,“仍然難以令人滿意”表明作者決不輕率地作出結論的科學態度。
第5段,“這類的研究,雖然常為一般博物學家所忽略,但是我卻相信它的價值的重大。”說明作者注重親身實踐的科學態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簡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與不足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第7段,“毫不懷疑地斷言創造論的錯誤”、“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確信”,這些突出地說明了達爾文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毫不動搖的信念和勇于堅持真理的精神。教師引導學生對上述精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并板書:長期考察,實事求是,謙虛審慎,決不輕率,親身實踐,不避缺陷,毫不動搖。
4.課堂訓練
印發以下材料(或投影),課堂討論完成。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1982年,英國伊麗莎白皇家學院的科學家加德納提出了一種新的學說,這一學說認為(a),鳥類和哺乳動物并不像傳統觀點所認為(b)的分別起源于兩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動物,而是起源于共的祖先—“哺乳鳥”。這一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共同祖先是2.25億年前從古代爬行動物中分出來的,因而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親緣關系比爬行動物更接近。與眾不同的是,加德納提出這一學說時,并不像以往的動物進化研究者那樣主要依據古代動物的化石資料,而是依據對不同動物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征的比較。
畫橫線的句子中,兩個“認為”所認定的內容各是什么?
1.認為(a)
2.認為(b)
5.課堂小結
閱讀是為了獲取信息,求得知識,以豐富自己,不斷完善看書的知識結構。今天的這堂課,我們不僅了解了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而且通過對作者說明性導言的閱讀,使我們在整體感到遺憾知文章內容和思路的基礎上,學會了如何發現關鍵語句,懂得了正確理解關鍵語句對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此來指導我們今后的閱讀實踐。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瑣憶》中魯迅曾說:“進化論牽制過我,但也有過幫助。”怎樣理解這句話?請加以思考。
3.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片段。
附:課堂板書設計:
整理成書的過程(1) 長期考察
寫作經過 提前發表的原因(2) 實事求是
(1—3) 內容過簡的說明(3) 謙遜審慎
物種由演變而來(4) 決不輕率
基本觀點 介紹研究的方法(5) 親身實踐
(4—7) 家養變異的作用(6) 不避缺陷
強調觀點的正確(7) 毫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