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兵馬俑小學生兵馬俑小學生三年級篇一
在暑假里,我和媽媽去了臨潼兵馬俑,遠遠就看到威嚴壯觀又器宇軒昂的秦始皇大雕像。
原來,這里就是秦始皇的寢陵,“唯有寢陵兵馬俑,潼關渭水歷千秋。”兵馬俑不僅使我們感受到金戈鐵馬的震撼,更使我們陷入浪花淘盡英雄的沉思。
秦始皇,顧名思義,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皇帝,當時,秦始皇肯定想把皇位在自己的子子孫孫中傳下去。過了幾十年,他死了,他的手下和馬車都要埋在土里,給秦始皇陪葬,繼續他氣吞河山的霸主生活。
我和媽媽來到三號坑,這是第一個參觀點,這里雖然沒有兵馬俑,但是,這里的土地已經散發著戰場的氣息,很有秦始皇奮力迎戰、開疆辟土的氣魄。
接著我們來到二號坑,這里只有五六個兵馬俑,里邊還有兩個戰士的骸骨,他們是為秦始皇殉葬的吧。
我們來到了一號坑,這里全都是用銅做成的兵馬俑,一排排、成千上萬,整齊、雄壯、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在表情不一的兵馬俑中,我還找出了和我表情一樣的兵馬俑呢!
真應該讓爸爸也來看一看,我想起爸爸教我《秦兵馬俑》中的句子: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觀察,它們神態各異: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干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近它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
兵馬俑小學生兵馬俑小學生三年級篇二
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墓里的.陪葬軍隊,都是用陶土燒制而成。秦兵馬俑1974年在西安以東的臨潼開始出土,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
秦兵馬俑身強體壯、神態各異、排列整齊、數量眾多,讓人感到目不暇接。
將軍俑手握鋒利的寶劍,身披堅硬的鎧甲,好像隨時準備向前沖殺,為秦國爭取榮譽。
武士俑的身高和大人差不多,他們肌肉發達,四肢強健,手拿長矛圓盾,奮勇向前,真像當年秦朝勇士南征北戰、統一天下的樣子。
騎兵俑簡直帥呆了,他們各個穿著刀槍不入的鎧甲,足蹬長靴,左手拿大刀,右手拿弓箭,背上背著箭筒,騎著戰馬騰空而起,心里好像充滿必勝的信心,一看就知道是作戰經驗豐富的小子。
陶馬雖然有點胖,但它體格健壯、肌肉豐滿,像是武士俑和騎兵俑的好搭檔。它一使出勁來,可比誰都厲害,連運動員都拿它沒辦法。要是它發怒了,就撒開四蹄向敵人沖過去,狠狠地教訓敵人一頓,直到把氣出完為止。
秦兵馬俑不僅雕刻得惟妙惟肖,而且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秦兵馬俑,不讓它受到一丁點傷害。
兵馬俑小學生兵馬俑小學生三年級篇三
兵馬俑乃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今天,我有幸來到了聞名遐邇的兵馬俑參觀。
兵馬俑在西安市臨潼區。我們買了門票,請了一位經驗豐富的專職講解員阿姨。
進入了園區,我們首先看到了綜合陳列廳。在那里面,看到了聞名世界的彩繪銅車馬。我看到了兩架彩繪銅車馬,現在單說其中一架。那一架名為高車,又名戎車,古稱立車,是一架開道車。駕車人身佩長劍,腰系玉佩,頭頂翮冠,足蹬方口翹尖履,威風凜凜,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奪人二目,我十分喜歡。
接著,我們去了環幕電影院,在那非常幸運地得到了發現兵馬俑的第一人——楊新滿老人家的親筆簽名。接著看了始皇帝13歲登基,30歲滅六國的霸業,在他13歲時,就開始盤算自己的陵墓。他找到了驪山這塊風水寶地,其意是:頭頂一座山(驪山),腳踏一片水,因為臨潼產黃金,驪山產藍田玉,所以才選的。我還看到項羽火燒阿房宮,毀兵馬俑,大開殺戒,一片狼藉,瓦片散落。
到了一號坑,那里缺胳膊少腿是正常的,完整的還是不正常的。那里真是千人千面千姿態。其中一個武士傭,發型奇特,虎目圓睜,胡須上翹,虎背熊腰,站得筆管條直,仿佛時刻準備著用自己的生命來捍衛始皇帝。
兵馬俑小學生兵馬俑小學生三年級篇四
世界上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的發現,完全可以算得上是第八大奇跡!不看金字塔不算到過埃及,而不看秦兵馬俑就不算到過中國。我和媽媽就到了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博物館參觀來了。
來到博物館中心的陳列館里,館內一個菱形標志吸引了我。我定睛一看,原來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代表性標志。藍色的外圓中心包裹著菱形的圖案,很有特色。
鉆進一個昏暗的小廳里,陰暗的光線使得周圍的景物更加生動。眼前四匹駿馬正拉著一輛車。玻璃柜臺柔和的白色光線灑在馬兒身上,形成淡淡的光暈,讓它們顯得更加真切。那四匹馬白色的身子,幾塊顯眼的黑色斑紋點綴在四只強而有力的長腿上,可以想象它們馳騁起來會有多么英姿颯爽啊!可是為什么非要四匹馬呢?原來爭強好勝的秦始皇認為,“四”與“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駟”諧音,可以說明自己是個守承諾、講信用的正人君子。
向前走,好多的玻璃柜臺中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文物。其中有兩只箭很是顯眼,上面青漆斑駁,殘舊不堪,年代又頗為久遠,就更是顯得陳舊。導游說,這箭一支頭兒尖,一支頭兒平,一支用來演習,一支用來討伐征戰。可想而知,當時的秦始皇野心雄厚,想據天下為己有。
這場面煞是壯觀,我都舍不得出去了。
來到二號坑,尚未出土的兵俑和馬俑居多,面積也不如一號坑大。它的坑土上下起伏,呈波浪形,如浪潮一般跌宕起伏,還是墨綠色的。這號坑在1967年6月份發現,總面積520平方米。此坑曾經遭到嚴重破壞,挖掘出來的全是殘破不堪的。
三號坑和二號坑有些相似,不過大部分已經出土了。那些秦俑站的筆直,手持刀劍槍棒,面容嚴肅。
接著我們來到一個展示秦兵馬俑的大廳里。迎面是單膝跪地的中級軍吏俑。它頭戴長冠,外披鎧甲,腳穿方口齊頭履。面部嚴肅而認真,雙唇緊抿,很是威嚴。再向右看,是一個雙眼微瞇的高級軍吏俑,俗稱“將軍俑”,目前只出土了7件而已,是秦俑坑中級別最高的陶俑。再看身邊,一個雙手持拳,半蹲馬步的年輕秦俑作持弩待發狀,名為“立射俑”。它的姿態是步兵一類的生動寫照。而所有的秦俑雕刻都甚為精細,竟然連鞋底的花紋都細心雕刻出來了!
可是,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秦俑呢?據說秦始皇生來殘暴,是個昏君。因此死去之后也希望不受人侵略,便命人大量制作了兵馬作為陪葬,好保護他。
參觀完了秦兵馬俑博物館,我就回了西安。感觸真深,希望可以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