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西游記原著讀后感初中西游記的讀后感篇一
在暑假中,我看了幾本好書。如:《三國演義》、《西游記》、《格林童話》……現在,我就來說說我對《西游記》的讀后感吧!
《西游記》是明代吳承恩所作,共100回。從石猴出世、大鬧天空、到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及白馬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徒弟們降妖除魔,排難除險,終于取到了真經成“正果”。
孫悟空非常機靈,但也是非常忠心,被唐僧趕走后,沒有灰心,到最后,還是回到了唐僧和師弟的身旁。
豬八戒雖然好“色”,但也是傻的可愛。有時有點兒勤勞,貪吃、貪睡早已成了他的“看家本領”。
唐僧在大家心中,一定是樸實無華。每當徒弟犯錯,他就念緊箍咒,讓孫悟空頭痛,在他心目中總是有“南無阿咪陀佛”。
沙僧,是個樸實、誠實的徒弟。一撒謊,說話就結巴。
總歸一句話:什么事一開始就非常難,只要經過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俗話真是說的好:萬事開頭難。
西游記原著讀后感初中西游記的讀后感篇二
你知道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出自哪一部小說嗎?你知道明代的吳承恩最出名的是哪一部小說嗎?沒錯,就是《西游記》。
這個暑假閑來無事,又細細讀了一遍《西游記》,不讀不要緊,一讀,感慨萬千。比如:成長。
《西游記》是明代吳承恩所寫的一部巨著,書中塑造了許多成功的角色。比如堅定不移的唐僧;嫉惡如仇的孫悟空;對師傅忠心耿耿的豬八戒;吃苦耐勞的沙僧。
它主要講述了孫悟空大鬧天宮后和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一起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在這過程中,他們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五圣成真。
在這一路,他們歷經許多困難,終于取回真經。這一路上他們犯了很多錯誤,歷經了許多磨難,但他們也不斷發現并改正自己的錯誤。這無疑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書中也有許多值得一看的故事,比如:《大鬧車遲國》《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等。但是有一個情節卻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真假美猴王》。
我覺得那個假猴王就是他自己。因為他們有相同的經歷,相同的武器,相同的法術,但前文說了這些都舉世無雙。所以這假猴王,就是孫悟空的另一面,最后他煉就了自己,他摒棄雜念,一心一意去取經,這便是一大成長。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去改掉自己的不足,超越自我,向著最初的目標堅持不懈的奮斗,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還有一點讓我感興趣的是,他成佛后的佛名叫:斗戰勝佛。我想這里的“斗戰勝佛”,可能不單單指的是孫悟空所向披靡。更是戰勝了他自己,在取經途中改掉了自己的許多不足,所以叫做“斗戰勝佛”。
從小我就喜歡《西游記》一書,總纏著外公給我講《三打白骨精》等引人入勝的故事,而現在更是捧著原著咬文嚼字。他在我生活中像一位朋友,更像一位長者。教會我許多知識,道理,我特別喜歡它。
唐僧等師徒四人在取經途中不斷發現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像不像成長呢?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有許多坎坷,而這九九八十一難,不過是個約數。吳承恩寫的這部《西游記》,難道不像一個人在成長道路中,不斷地超越自我,改掉自己的不足,并鍥而不舍的奮斗向前,最終得到成果嗎?就像上次的軍訓,又苦又累,有很多次我都想放棄,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去,我超越了自己,學到了知識,改掉了不足,這就是成長呀!
成長路還很長。我們要在成長中發現,在成長中鍛煉,在成長中懂得。
西游記原著讀后感初中西游記的讀后感篇三
美猴王是石頭里蹦出來的猴子,他機靈、頑皮,充滿了樂觀精神;在大鬧天宮時,他任性、敢作敢為,又是那么英勇和無畏;在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路途中,他忠心耿耿、本領高強,最后幫師傅順利取得真經。
這只猴子曾三次被師傅逐出師門,但他忍辱負重、不計前嫌,依然一次次地把師傅從險境里救出來,我為他的忠誠和堅強而深深感動。
我覺得:孫悟空跟妖魔鬼怪作不懈的斗爭,并以他無比的智慧、勇氣和信心來接受各種各樣的挑戰,斗爭越艱難,他的能力越強大。他的精神啟發我:在學習上,我們要有接受挑戰的勇氣,并堅持朝著目標不懈地努力!
他還有兩位師弟――沙和尚和豬八戒,在犯錯時,師弟們為他向師傅苦苦地求情。而外表和善、實際上桀驁不馴的他,強忍委屈,依然低聲下氣地懇求:“師傅,師傅,饒了我一次吧!絕不會再有下次了!”一聲聲的哀求,恍若縈繞在我的耳畔,真是讓人為之動容。其實,他任性的性格里面,藏著對師父深深的愛,一顆尊師之心昭然若揭。
在屢犯“殺生之戒”被師傅逐出師門數次之后,他一次次地返回師父身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一行五人,終于修得正果!
當我看到他們排除萬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時候,無數的“揪心與激動”夾裹著溢美之詞,瞬間噴涌而出――啊!這就是他,一個執著、堅強、令人喜愛和敬仰的美猴王!
西游記原著讀后感初中西游記的讀后感篇四
《西游記》如今已經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了,就連外國的文壇中都會有《西游記》的一席之地。《西游記》中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得了真經。但就是這么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讓無數人拍案叫好,到底是什么魅力吸引著無數的讀者呢?我想功勞并不僅僅是在曲折的故事情節上,還有淺顯易懂的文字背后隱藏的哲理。
我從《西游記》的四個主要人物中,讀到了他們背后的精神:首先是師傅,也是《西游記》的主角,唐僧。唐僧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和尚,他非常的善良,不愿去傷害任何生命;他還非常的有禮貌,每次開口都會帶上“施主”之類的敬詞;他還非常的吃苦,不遠萬里的去西天求取真經。我從他的身上,學到了要寬以待人,謙卑有禮。
其次是大徒弟孫悟空,也是《西游記》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筆墨去描寫的人物:書中的孫悟空敢愛敢恨,敢作敢當,瀟灑機智,不愿被規矩所束縛;孫悟空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人物,他屢次救其它三人于妖魔鬼怪的巢穴魔口之中。我到現在對《西游記》中最記憶深刻的人,便是這個敢愛敢恨的‘猴哥’了,我也想做一個和孫悟空一般敢作敢當,勇敢機智的人。
接下來是長著豬頭的二徒弟,豬八戒。豬八戒在我的生活中,可算是一個大紅人了。所有人提起豬八戒,總會笑他那憨厚可掬的搞笑模樣。雖然豬八戒好吃懶做,又喜歡美女和錢財,但他卻在對唐僧非常的忠心,也很討人喜歡。從書中看到他的時候,我便想和他一樣懂得變通,討人喜愛。
最后是三徒弟沙和尚,他是一個很吃苦耐勞的人,西天取經的路上扛著一個大扁擔艱苦的走著,卻從來沒有任何怨言;他還是一個老好人,為此常常吃妖精的虧,屢次被豬八戒調笑。我從沙和尚一路取經的行為中,感受到吃苦耐勞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