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三實用篇一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圣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么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里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三實用篇二
是一部充滿了父愛與諄諄教誨的教育的書信集。在這部作品中,傅雷不僅僅是作為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關注著兒子的一舉一動,也作為一個"過來人"的長輩,對兒子即將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做推測,更作為一個指路人,為兒子設計好應對即將到來的事的辦法,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也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理智的分析,幫助兒子吸取經驗,讓他引以為戒。
這是一部很好的藝術學徒修養作品,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的藝術造詣極為深厚,對無論是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等各個領域,都有極為淵博的知識。即使兒子遠在千里之外,正在準備一場極為重要的音樂演出,而他卻好象在對待即將赴考的孩子一樣,殷切的關注著他的沒一個舉動,設身處地的預想他要在去的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并替他設計好應該如何去應對,傅雷在這兒所透露出來的,不僅僅是他高深的藝術造詣,更是他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應有的關愛。
1955年1月16日的那封家書,是寫在兒子成功之時,作者的兒子在那時剛剛取得了音樂會的成功,邊寄了一封家書給父親,傅雷在受到家書的時候,一方面為兒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驕傲,真心的為兒子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誡兒子,不要為勝利而沖昏了頭腦,要兒子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傅雷對兒子的祝福,表現了他作為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但他在祝福兒子的同時也不忘教育兒子,卻體現了他最為一個長輩對晚輩的嚴厲要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事業卻是無限的,通過親生兒女,來延續希望,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是一項為人父母所應盡的義務。從傅雷的行為中,也不難看出,他是一個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在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對世界負責任的。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三實用篇三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于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
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范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后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傅雷夫婦也成為了中國的典范父母。
每位父母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傅雷家書》這本書,在字里行間還透露著濃濃的親情外,還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方法。
雖然,我們的父母,不像傅雷先生那樣有文化,但是,他們也時常教育我們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對待自己成長中遇到的困難。他們的語言不如傅雷先生豐富、富有哲理。可是,他們與傅雷先生一樣,一心一意地為了子女能夠成才,為了子女長大后的日子能過得更舒心一些。
當然,有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會讓我們無法接受,我們會認為他們背時了。但是,只要我們靜心地坐下來好好了解父母,就會感受到“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說的、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他們嘮叨我們,督促我們使勁地讀書,奮發圖強。這是為我們將來的事業打下牢牢的基礎。所以,我們應該也要了解父母的苦心,不應該對他們的要求,產生不滿。畢竟他們,也不是與傅雷先生一樣,他們不是文學家。但是,他們肯定、以及一定,是世界上最關心我們的人,最愛護我們的人。 所以,我們都應該好好的珍惜他們,像他們愛護我們一樣。我們要了解他,懂得他們。
有些人時常說,我們青春期好像碰到了父母的更年期一樣,會發生一些摩擦。但是,我覺得在青春期里,我們應該學會調整逆反的心理,悉心聽從父母們的教導,理解他們的苦心。這其實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能夠更好地成長。
《傅雷家書》不僅是傅雷寫給他們兒子的家書,也是天下父母寫給他們子女的家書。這本書,使我受益終生。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三實用篇四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于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
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范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后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傅雷夫婦也成為了中國的.典范父母。
每位父母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傅雷家書》這本書,在字里行間還透露著濃濃的親情外,還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方法。
雖然,我們的父母,不像傅雷先生那樣有文化,但是,他們也時常教育我們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對待自己成長中遇到的困難。他們的語言不如傅雷先生豐富、富有哲理。可是,他們與傅雷先生一樣,一心一意地為了子女能夠成才,為了子女長大后的日子能過得更舒心一些。
當然,有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會讓我們無法接受,我們會認為他們背時了。但是,只要我們靜心地坐下來好好了解父母,就會感受到“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說的、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他們嘮叨我們,督促我們使勁地讀書,奮發圖強。這是為我們將來的事業打下牢牢的基礎。所以,我們應該也要了解父母的苦心,不應該對他們的要求,產生不滿。畢竟他們,也不是與傅雷先生一樣,他們不是文學家。但是,他們肯定、以及一定,是世界上最關心我們的人,最愛護我們的人。 所以,我們都應該好好的珍惜他們,像他們愛護我們一樣。我們要了解他,懂得他們。
有些人時常說,我們青春期好像碰到了父母的更年期一樣,會發生一些摩擦。但是,我覺得在青春期里,我們應該學會調整逆反的心理,悉心聽從父母們的教導,理解他們的苦心。這其實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能夠更好地成長。
《傅雷家書》不僅是傅雷寫給他們兒子的家書,也是天下父母寫給他們子女的家書。這本書,使我受益終生。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三實用篇五
我們在寫讀后感的同時也應該認真的選我們的閱讀書籍。只有我們閱讀的書籍我們仔細的閱讀我們才可以有所體會。才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材料之中的主要內容。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初三傅雷家書讀后感作文大全,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里,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于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范。
世界上有種神奇的力量,那就是愛。愛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因為有了愛世界才會更美好。而父母對我們的愛尤為重要。
《傅雷家書》是我最為欣賞的一本書。傅雷寫給兒子的不僅僅是家書,而是一個個人生哲理。他對傅聰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聰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懂得了愛,以實際行動回報了父母,這使我非常的感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叫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于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當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太大或者父母對孩子溺愛時都會產生一種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樣積極與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問題,才能成為一名理智父母。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者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的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大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書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字里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對兒子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用音樂譯注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脹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精力,在對祖國社會人類盡自己的責任。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抓緊時間”,“最是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識和性情”。我覺得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父愛如山,雄偉壯觀,母愛如水,柔情萬里。我們應當理解父母并加強自身素質,逐步與父母建立友好關系,讓他們理解你,做一個稱職的孩子。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教誨,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不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到家長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書中對兒子說:“孩子,我從里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必你從我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對人生多增了幾分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所以《傅雷家書》拉近了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溢于言表,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啟迪。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自古就是人們溝通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書信往往可以把嘴上說不出來的話更好的流露。《傅雷家書》就是這個例子。
《傅雷家書》摘編了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這本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的讀物,充滿了父愛。
傅雷老先生曾說過,他給兒子的信有好幾種作用:
一、討論藝術,
二、激發年輕人的思想,
三、訓練傅聰文筆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
看了這本書,就似看到了傅雷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對國家、生活的熱愛,以及他對兒子的深沉的愛。
我從書中讀懂了很多。比如“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當我遇到困難時,看了這句話,會馬上斗志昂揚。讀了“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使我明白無論得失成敗,只要努力過,奮斗過,就足夠了。讀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讓我明白有些事不能做得太過。
有一段話一直令我有無限感慨:“其實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完美……”完美不一定全是好事,有塊鏡子的碎片一直想尋找另外幾塊碎片,由于有棱角,他走得慢,欣賞了許多美景,但當他找到其他碎片,圓鏡子太完美了,但他們看不到風景了。
一、傅雷的愛子情深
前面的語句摘自《傅雷家書》,是傅雷老師寫給他兒子傅聰的。從上面的語句,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于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八月懷胎到十月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頭。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為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二、傅雷對兒子的鼓勵
這是傅雷老師,聽過兒子傅聰的錄音后,對兒子所講評的。這里面包括了,傅老師對兒子的錄音,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贊賞。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對兒子的希望。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拼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給孩子指明了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發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囑咐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兒子面臨社會千變萬化,如何應對,作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陽的希望。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希望他們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放下逆反的心理,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實,這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以后的生活更加輕松、快樂。
四、母親的關心
要說還是母親的心細,父親在兒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親在最細微的地方——兒子的感情問題著手,給兒子一明確的道路方向。告訴他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與事業的問題,讓兒子明白著重點是那里。我們也應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訓,我們應該明白自己的重點,明白自己的任務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這樣有助于我們成功。
五、傅雷愛子心切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茍,“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里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么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啊!
六、 總結傅雷形象
看過全文,猶如跟傅雷老師對話一樣,一個生動形像的傅雷展現在眼前,似乎傅雷就是我的父親,在對我進行諄諄教導。對傅雷老師最深的印象,就是傅雷老師的愛子情深,管教有方。以前我曾經看過劉庸老師寫的《肯定自己》,也是對兒子的告戒,從字里行間里面體現出了劉庸老師對兒子的疼愛。兩本書表現的都是對兒子的疼愛以及管教的方法。而他們本質上卻有不同的地方。《傅雷家書》告訴我們的是怎樣把握自己的心態,怎樣把自己的學業、事業發展完善,而《肯定自己》告訴我們的更多的是開放的思想,以及獨立的觀念。
接觸傅雷老師的《傅雷家書》我就體會到了,一種中國傳統的但又包含先進的思想。我很欣賞傅雷老師告訴兒子的學習方法,但我不是很喜歡傅老師對兒子情感的宣泄,與劉庸相比,傅雷明顯得比較含蓄、保守。
傅雷是一位偉大的父親。
在讀《傅雷家書》這本書之前,我從網上了解到傅雷的一個兒子傅聰是鋼琴大師,另一個兒子傅敏是英語特級教師。我不禁感嘆:兩個如此厲害的人那么他們的家長一定也很厲害。但是,厲害的家長不一定教育出厲害的兒子,而需要很多品質才行。例如要負責,有耐心,而且在教育的同時還要付出很多,比如說時間,體力,腦力等等,而傅雷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父親。
事實上,不僅僅是傅雷,所有的父親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呢?也許一些人會常常被父母嘮叨,自己非常非常的煩躁,還在想如果父母不再嘮叨該多好。那你就錯了。父母做的一切還不是為了我們自己嗎?人生是我們自己的事,既然如此,他們為什么還要費時間費力的幫你管你教導你,你還不一定孝敬他,他也不能得到什么利益?他們為什么要做這種費力卻不被你理解的事情?難道他們還不是為了我們自己嗎?為了讓我們的未來更美好,只要看著這些,就足夠了。他們并不期望你長大后報答他,孝敬他,只要能在一個地方默默地看著你發展的更好就足夠了,甚至他們都擔心老了以后會成為你的累贅。如果說孩子是為父母活著,那說明孩子錯了,如果說父母是為孩子活著,我想這句話一定是對的。
我們之所以存在,是父母的力量在支撐。就算你做了什么錯事,世界上任何人都拋棄你,父母永遠都會等著你,等你轉身,等你回頭。
所以,從今天開始,不要做了錯事責怪父母,不要讓父母為你做完一切你需要做的事,不要和父母頂嘴,不要大聲對父母說話,父母的年紀大了,不要在他說話時提出他的錯誤,不要埋怨父母沒有給你好的一切,因為父母給你的一切就已經是他們的一切。從今天開始,做一個好孩子。還不晚。
是一部充滿了父愛與諄諄教誨的教育的書信集。在這部作品中,傅雷不僅僅是作為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關注著兒子的一舉一動,也作為一個"過來人"的長輩,對兒子即將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做推測,更作為一個指路人,為兒子設計好應對即將到來的事的辦法,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也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理智的分析,幫助兒子吸取經驗,讓他引以為戒。
這是一部很好的藝術學徒修養作品,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的藝術造詣極為深厚,對無論是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等各個領域,都有極為淵博的知識。即使兒子遠在千里之外,正在準備一場極為重要的音樂演出,而他卻好象在對待即將赴考的孩子一樣,殷切的關注著他的沒一個舉動,設身處地的預想他要在去的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并替他設計好應該如何去應對,傅雷在這兒所透露出來的,不僅僅是他高深的藝術造詣,更是他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應有的關愛。
1955年1月16日的那封家書,是寫在兒子成功之時,作者的兒子在那時剛剛取得了音樂會的成功,邊寄了一封家書給父親,傅雷在受到家書的時候,一方面為兒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驕傲,真心的為兒子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誡兒子,不要為勝利而沖昏了頭腦,要兒子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傅雷對兒子的祝福,表現了他作為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但他在祝福兒子的同時也不忘教育兒子,卻體現了他最為一個長輩對晚輩的嚴厲要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事業卻是無限的,通過親生兒女,來延續希望,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是一項為人父母所應盡的義務。從傅雷的行為中,也不難看出,他是一個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在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對世界負責任的。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20__年至20__年8月的186封書信。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整整三天,我一直沉浸在這本書中。不是這本書的語言有多么精彩,也不是這本書的情節有多么動人,而是這本書的濃濃父愛深深地吸引了我。其實剛開始時,我并不覺得這本書多有意思,看著沒趣。可當我將我的這番感想告訴給了正在打工的姐姐時,我姐很是惱火,她先狠狠地訓我一頓,在語重心長地為我開導。當我的心靈雪峰被她的那輪暖暖太陽融化時,我再看這本書時,我驟然才發現我以前那缺少遠離家鄉的經歷的精神麻木。一封封書信,最短的一兩百字,最長的七千多字,但是無論長短,每封信中都能透露出作為父親對孩子的期盼與熱愛。
傅雷給大兒子傅聰的一封封信,讓我深刻體會到“多年父子成兄弟”這句諺語的涵義。一封封書信傳遞的不僅僅是單純的噓寒問暖,還有作為父親的職責。正如傅雷所說的那樣,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傅雷并不把兒子看作“天真的孩子”,他把傅聰看作成自己討論學術的對象,甚至可以說是位“知己”總是會與其討論書籍、樂譜、學術、技巧、作家的品質等等問題及感想,所以常常會與傅聰產生看法的分歧。但傅雷也會把自己作為“長者”,以自己的經驗,時時刻刻教導著傅聰種種事情。傅聰在他的引導下,也成為一位成功的著名鋼琴大師。
傅雷給小兒子傅敏的書信雖遠遠不如給傅聰的多,寥寥三四封卻也給予著深沉的父愛。當傅敏這位“嬌嫩”的初出茅廬的小生在刻苦的環境中工作時,父親的開導與鼓勵最終使他逐漸走出困擾。傅敏能夠在北京第一女中這種名校成為一名英語特級教師。我想父親傅雷的那幾封書信的功勞是必不可少的啊!
傅雷在給媳婦彌拉的信里,包含了對凌霄的思念,包含了對傅聰的擔憂,以及對彌拉的開導。傅雷在給彌拉的信里并沒有過訓詞,而是如慈父般的耐心的語重心長的講話。傅雷給予彌拉足夠的信心與支持,使彌拉能夠平衡自己整個家庭。
當看完這本書時,我感慨頗深,聯想到了我的父親。其實我的父親也是這般慈愛的啊!我與父親近些年來似乎也如“多年父子成兄弟”般,有過矛盾,但也可談得來,似乎比以前少了許多隔閡。作為“教子篇”的《傅雷家書》其實也詮釋了父愛的真理。父愛在此書中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其感情之純真、質樸,真是令人動容啊!!
父愛濃如血水,父愛高如俊山,父愛深如桑海,父愛大如宇宙,父愛隱如輕風——這就是父愛啊!
我想,我們應該理解父母的苦心,努力學習,回報他們!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三實用篇六
《傅雷家書》是翻譯家傅雷和妻子寫給兒子傅聰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匯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對兒子深切的關愛。作為鋼琴家,傅聰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婦的信時時提醒著傅聰如何聰明地做人處世,引領孩子不斷前行。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著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里傳承著!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啟發他的孩子,報效國家是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為國家、社會作貢獻。每個人都是社會前進的車輪,我們的所作所為、點點滴滴,都與國家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為祖國作貢獻,創造美好的明天。
當傅聰忙于演出、練習而時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憊,傅雷勸告傅聰勞逸結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館。“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著眼,才會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勸誡傅聰愛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還告誡傅聰,“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們心系祖國,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就一定能為自己和國家造福。
傅雷還常勸誡傅聰不要放棄,多虛心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成功時保持虛心,這些都造就了傅聰的成功。傅聰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千里趕來,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體現。一個人一生要面對許許多多難題。傅聰身上具備的優良品質,是在傅雷的教導中獲得的。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要在生活中時時刻刻警醒自己,為創造美好的將來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