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弟子規讀后感篇一
“弟子規,圣人訓,首條弟……”校園里不時傳來朗朗書聲,隨著讀書聲,李毓秀的《弟子規》也來了。它的書香彌漫了整個校園,低年級背著,中年級讀著,高年級理解著。全校每人都有著一本集孔孟等圣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中國啟蒙教材,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文章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格守的守則規范。
《入則孝》是《弟子規》里一個重要的部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父母有事交代,應立刻動身去做。父母教導,應恭敬聆聽,父母責備教誡時,應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不使父母生氣。我們要學習黃香,十分孝順父親。平時生活起居,要保持正常有規律,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縱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我們不能損為人兒女的本分,因此惹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如有私藏,品德就不完美,父母會傷心。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每個人第二個“身份證”,在日常行為中,是誠信和信用的綜合表現: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果,一方九鼎,一諾千金。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守信作為基本的公民道德規范,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的一道重要的底線,成為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一塊基石。
誠信,可以引來發家致富。哲人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的“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民間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而無信,行之不遠”,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于史,廣為流傳。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應盡力做好,而不能用花言巧語或欺騙。華盛頓與櫻花樹是個流傳為廣的故事,華盛頓小時砍倒了棵父親的櫻花樹,他勇敢地承認,并得到了父親的諒解。
弟子規讀后感篇二
我喜歡看書,就如高爾基說的:“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比欢谶@千千萬萬本書中,我偏偏對《弟子規》這本書“情有獨鐘”。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寫的。它是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的,總共360句,1080個字。這本書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孝順父母、誠實守信的人。其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一段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段話的意思是:父母呼喚你時,應及時回答,不能慢吞吞的很久之后才回答。父母有事交給你干,要立刻去做,不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時,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教誡你時,應該虛心接受,不能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
每當讀完這一段話時,我總會想起黃香溫席這個故事。黃香溫席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年紀剛剛滿九歲,就知道孝順長輩的道理。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他就給父母搭蚊帳,扇扇子,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蟲扇開,讓父母睡得更好;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讓父母睡得更好。
讀了《弟子規》,我懂得了:“父母呼 ,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 父母命 , 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希望大家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弟子規讀后感篇三
一年級開始,我們班同學冼哲賢的姑姑給我們每人捐贈一本書,叫《弟子規》,從那以后我們的莫老師每天都要求我們朗讀《弟子規》。
可是我過了很久,我仍然坐在那里無動于衷,媽媽再三催促了好幾次,我才懶洋洋的坐了起來,還滿臉不高興,現在想起來還有一點慚愧呢!
還有一次,星期天的時候,我去普羅旺斯表演拉丁舞,我一直覺得那件衣服很難看,而且緊,又不舒服,于是我一直大聲抗議,媽媽說:“能穿就行了,干嘛那么挑剔呢?”我轉念一想:“《弟子規》上面說“衣貴潔,不貴華”,意思是穿的衣服在于整潔大方,而不在于華麗?!毕氲竭@里,我終于不再挑剔了!
《弟子規》就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點和不足,也知道了莫老師讓我們讀《弟子規》的用意了,因為它可以教我們怎樣學習,怎樣生活,怎樣做人!《弟子規》真是一本好書!我喜歡!
弟子規讀后感篇四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每天早晨,學校里面都會傳出陣陣悠揚的讀書聲。每當聽見這讀書聲,我都會沉浸在其中,從內心憐聽其中的道理。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間李毓秀所寫。《弟子規》這本書,是以孝為本,教人為人處世,懂得感恩,謙卑禮讓,做個君子之人。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和大家相處時要平等友愛,并且親近有仁品德的人,向他學習。古人說,百善孝為先。如最簡單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再如孟子的“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郊《游子吟》中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都是古人在孝禮仁義中很好的體現。
《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改變了以前的一些觀點。我記得我在讀幼兒園時,家里就有《弟子規》繪本了,媽媽就常常教我讀《弟子規》,當時我只能一字一句地跟著媽媽讀,雖可以從頭背到一半內容,但都還不太明白其中深奧的道理。隨著我漸漸長大,我慢慢明白了《弟子規》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但我還是會做一些有違《弟子規》的行為。做錯了事,父母教誨時,不虛心接受,使父母親生氣、傷心。到了后來,我懂得了《弟子規》的精髓,也知道了應該尊敬長輩,同時也應該尊師長和團結同學。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痹诘茏右幚锩?,還講了要誠信為本,我想這也是父親給我起名的初衷,誠實守信是做人立身之根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比如王安石在《商鞅》中所寫的“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在這里比喻誠信比金錢更貴重;《禮記·中庸》中“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意思是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
這些都是古人對誠信的堅持,因此,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們從小就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
現在經常把《弟子規》運用到生活學習中。每當父母教誨我時,我就會想:“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也會領悟到“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的道理;每當看見有別的同學去拿別人的文具時,我就會說:“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每當我學習不刻苦想偷懶時,就會提醒自己“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如果現在不努力刻苦學習,長大了出來社會工作就來不及努力了。
除了以上這些,《弟子規》中的很多內容也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如“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這些都可以很好地運用到學習上。只要認真去體會,一定能悟出其中蘊藏的許多道理!
《弟子規》既是我的啟蒙老師,也是我今后學習生活中的一盞指路明燈。
弟子規讀后感篇五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边@是我讀了《弟子規》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這短短的`一句話,卻是蘊涵了很大的人生處世哲理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犯錯,有缺點,也會有一些隱私,別人也是如此。對于別人的錯誤,我們要用恰當的方式、在恰當的場合委婉地指出;對于別人的隱私,我們更不可以隨意張揚,因為這是很不道德的行為。
記得有一次,我宿舍有個同學新買了一套漂亮的裙子,幾個同學輪流搶來試穿,個個愛不釋手。第二天早上,那位同學卻發現裙子不見了,急忙去找老師,老師來到教室,眼神平靜的掃了一眼我們,隨即用平靜的口氣說道:“老師已經知道是誰拿了,但是老師相信,她不是壞學生,只是一時糊涂而已,只要改了,就是好學生?!闭f完,便走了。果不其然,第三天,那套裙子又回到了那個同學的床上。我想,當時老師從我們的神色中已經知道了真相,但是卻沒有揭穿,而是不動聲色地保留了那個同學的尊嚴,讓她主動改正錯誤。這樣做比當著所有人的面揭出那個同學,然后那個同學對所有的人心生恨意好得多。
還有一次,我班兩個關系不太好的男生,一個無意中知道了另一個男生家里的境況。原來,男孩的母親因為貧窮離開了那個家,男孩的父親受不了這個打擊患了精神病,這事很多人都知道。跟他關系不好的男生知道了這事,不但沒有安慰,還當著男孩的面在眾人面前大肆宣揚,措詞還極其不雅。自尊受到踐踏的男孩實在是忍無可忍,揮手就給了那個男生一拳,接著兩人便廝打起來,旁觀的人都制止了,最后兩人都受了傷??梢?,宣揚別人的隱私害人又害己。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些只是小細節,卻藏著大道理。只有做到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弟子規讀后感篇六
《弟子規》的作者是清朝人物李毓秀。我從上幼兒園大班時,就非常喜歡看這本書?!兜茏右帯愤@本書講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優良品質,我因此而迷上了這本書。
《弟子規》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這句話的含義是說:吃東西、喝水或坐下、行走時,都應該先讓長輩在前,我們這些小孩子在后,這也是尊敬長輩的一種傳統美德。
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人一起去飯店吃飯,爸爸媽媽還約了一些叔叔阿姨,他們在一起正聊得熱火朝天。媽媽突然對我說:“旭冉,你去服務臺那兒拿一盒飲料吧,現在大家都有點口渴了?!薄皁k!”我爽快地答應了。然后,就跑到服務臺那兒跟阿姨要了一盒橙汁。我回到房間后,沒等媽媽催促,我就連忙把飲料盒撕開,給叔叔阿姨和爸爸媽媽各倒了滿滿一杯橙汁,然后給我自己倒了大半杯橙汁。爸爸媽媽都吃驚地望著我,好像我的身上長了什么東西一樣。爸爸笑瞇瞇地對我說:“今天我的寶貝女兒怎么這么懂事了,知道先給大人倒飲料,然后再給自己倒,真是長大了?!蔽易院赖卣f:“我這是從《弟子規》上學來的呀,‘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所以,我要先給你們倒飲料,讓你們先喝!”房間里的人都鼓起掌來。一個阿姨對我媽媽說:“瞧,你家女兒可真懂事兒,比我那調皮的兒子可強多了,那家伙一天到晚就知道打游戲,讓他干點家務活他都不做,你看這孩子不用人催,就知道先給大人倒飲料,可真是個好孩子!”我一聽到別人的夸獎,心里更加美滋滋的。
回家的路上,正好有個路口正在施工,必須從一條很窄的小路繞過去,我讓爸爸媽媽走在前面,我跟在他們的身后,“我們家旭冉今天表現得可真棒!”媽媽邊走邊說,“是呀,是呀,應該好好獎勵一下。”爸爸說。
《弟子規》這本書講給了我們做人的道理,真是一部值得推薦的經典作品。
弟子規讀后感篇七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弟子規》。
它主要講的是:圣人對學生的訓示,包括我們要孝敬父母、關愛別人、禮貌待人以及如何為人處事等內容,每句話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
《弟子規》的開頭是這樣寫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它教育我們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當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我不禁聯想到了自己。父母為了我每天辛苦工作,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我。而我呢,卻不知回報。我知道我理應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我平時卻連自己的小衣服都不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覺得理所應當。學習了《弟子規》,我感到很慚愧,今后我一定要改變自己,盡可能的為父母多分擔一些。
當讀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從”時,我更是后悔極了。平時我愛貪玩,練琴時間很少,能拖就拖,因此媽媽總是說我,給我講道理,可我卻嫌她嘮叨,總是不耐煩地敷衍,甚至頂撞她??戳恕兜茏右帯罚也胖浪菫榱宋液茫靼琢藡寢寣ξ业钠谂魏图耐?。
書中像這樣富有人生哲理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還很多,如:“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苯逃覀儗W習、工作不能拖拉,要抓緊?!靶挠幸?,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苯逃覀冇龅讲欢膯栴},要記錄下來,向別人請教。
現在,有些話我都能背下來了,今后我還會繼續讀《弟子規》,并細細品味做人處事的道理,提升自己的修養!
我們從08汶川地震中看到了光明,文明是大愛;
這一切,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身邊的每個人有信心讓文明的春風刮得更新!更真!更純!讓它變成參天大樹,撐起片片綠蔭!
弟子規讀后感篇八
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位智者談話;讀一本好書,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讀一本好書,可以從中學到無窮的知識。而《弟子規》可謂是好書之一。
人們常說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么,怎樣才算孝敬父母呢?《弟子規》告訴了我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聽父母的話,當父母叫我們時,應及時回答,當父母讓我們做事時,我們應趕快放下手中事,去幫助父母,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中去幫助父母,從日常小事做起。
對于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做到和睦相處。大的要關心小的,小的也要尊敬父母,尊敬比自己大的長輩,語言要和藹溫和一些,不要尖酸刻薄,必要時,可以退一步海闊天空。
做人最基本的是要講究誠信。是的,誠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胺渤鲅?,信為先,奚可焉……”這段出自《弟子規》的話清楚的告訴我們如何講誠信,但凡是出自于自己的話語,答應別人的事也一定要做到。不論是一件小事,還是一件大事,只要你給予了他人承諾,你就一定要做到。講信用的人,往往是最受歡迎的人了;誠信的商店,往往是生意最火爆的商店了……做人要講誠信,乃是從古至今永不變更的事實。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些小心思,那就是得到別人仰慕,而《弟子規》中的一段話也講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一個人只要有才華,不驕傲自大,那么他就能夠受到別人的尊敬。
通過讀《弟子規》,我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變了自身的一些缺點,學習了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弟子規》不愧是一本好書!
弟子規讀后感篇九
《弟子規》一直是我們實驗幼兒園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內容之一。現在社會,幼兒品德教育正逐漸被人們重視,品德教育不僅能提高幼兒的道德認識,使之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而且是一切活動正常進行的保證。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這使他們容易產生嚴重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兜茏右帯分羞@樣說“……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苯逃變簮奂胰耸鞘种匾模谕ㄟ^父母是怎樣孝敬老人來為幼兒提供榜樣,激發幼兒的這種情感及行為,在此基礎上培養幼兒愛他人和愛集體的情感。幼兒最喜歡扮演角色游戲,他們相信角色的真實性,為了讓游戲順利進行下去,他們就必須控制自己,用角色規則要求自己。
因此,我們可以寓德于樂。為了充分發揮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集體意識,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時,首先要允許幼兒自由選擇,只有出自自己內在的需要和興趣而選擇的游戲才是真正快樂的游戲。其次,要適時給予隨機指導。教師對幼兒進行隨機指導,不但不會影響孩子游戲的開展,而且更能激發孩子參與游戲的興趣。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有時會出現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內容,要幫助幼兒樹立是非觀念。
在進行品德教育時,由于較小的幼兒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力差,認為別人做的都是對的、正確的,繼而去模仿,然后就形成了自己的認識和習慣,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采用榜樣示范的方法。稍大一點的幼兒已形成對事物的初步判斷能力,但不很準確,這時需要成人給以提示、引導、鞏固、強化他們的正確想法。
在進行幼兒品德教育時,教師必須時常參與幼兒活動,與幼兒打成一片,了解幼兒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具體發展情況及個體接受能力。有針對性、有層次地幫助幼兒認識問題,抓住孩子存在的問題予以糾正,使之形成正確的品德、行為習慣,才能更好地面向全體幼兒,實現品德教育的任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做到尊重幼兒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注重多角度出發,多鼓勵幼兒,讓幼兒感受到信任與尊重。幼兒建立強烈的自信心。良好的同伴關系的建立促使幼兒相互學習,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我們為幼兒創設了良好的教育環境,通過建立平等、自由、合作的環境,萌發孩子們愛集體的情感,讓幼兒體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要加強與家長的思想溝通,使雙方加強了解,互相配合,互相合作。只有這樣孩子的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才能盡快養成。
弟子規讀后感篇十
這月起,妞開始讀《弟子規》。
本來去年就想讓她先讀《弟子規》,可是她爸爸說:里面有糟粕,說什么父母不對也要聽,不讀也罷。我也沒有深究,就先讓妞讀《大學》。
但我自己經過閱讀和思考,卻發現《弟子規》還是一本很好的書,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獨特的優點。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出現目無尊長、不懂禮貌等缺點,《弟子規》可對癥下藥治療之。
為什么這么說呢?讀讀原文就知道了。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這是《弟子規〉第一段。
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余力,則學文”。而我們現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文”上,大大忽略了做人教育。雖然也有品德課、政治課,卻只是背書、考試,過后水過鴨背,什么也沒留下,更別提深入骨髓的東西了。這是我們現代教育的最大失誤。
〈弟子規〉如何教孩子做人呢?這一段講的是總的原則,后面還會具體事情具體說??偟囊笫牵菏紫纫㈨樃改?,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謹慎、講信用。對待大眾平等仁和,親近仁德的人,向他學習。能夠做好這些,還有精力,才可以學習知識,如果做不好這些,學習知識是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