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課文項鏈讀后感項鏈讀后感篇一
莫泊桑與美國的歐亨利,俄國的契訶夫并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我在讀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后,深有感觸,下面來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故事
主要敘述的是天生麗質的馬蒂爾德卻因為貧窮而嫁不到,一個好人家,最后嫁給了教育部的一個小職員。后來為了在一個部門舞會上彰顯風姿,瑪蒂爾德從朋友那兒借了一條鉆石項鏈。可是,誤會回來后卻發現項鏈兒不見了。于是,為了贖回那條項鏈,瑪蒂爾德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和心血,可是,最后才知道那條項鏈兒居然是假的……
可憐的瑪蒂爾德!僅僅是為了一條鉆石項鏈,她付出了她十年的青春歲月。十年后,她青春不再,美貌不再,按莫泊桑的話說,就是失去了做貴婦人的唯一資本。她為了這條鉆石項鏈,不惜犧牲自己的青春。其實,換個角度說,不必去憐憫她,她過分虛榮的性格就導致了她必須要品嘗命運的苦果。不過值得欣慰的是瑪蒂爾德畢竟在艱辛中走了過來,走向了成熟。
可是,那條她用十年的青春贖回的項鏈,會不會還是假的呢?我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會的,真的有可能。在當時那個弄虛作假的社會,這種情況真的有可能發生。瑪蒂爾德肯定沒有想到,她十年的辛酸竟是為了一掛假項鏈,而且,換來的項鏈還是假的,她會怎么樣?精神崩潰?郁郁而終?都有可能。但是,這就是她虛榮的后果啊!
《項鏈》這篇小說,主要抨擊、鞭撻的,就是享樂主義。然而,在享樂主義泛濫的今天,我們是否反思過呢?曹文軒曾經說過:“年少時,就有一種痛苦的風度,長大后才可能是強者。”是的。如果天天養尊處優慣了,突如其來的時間我們又怎么面對?可是如果在逆境中生長,就會讓人變得更成熟。如果瑪蒂爾德一開始不虛榮,是一個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女人,徹底擺脫依賴心理,那么結局還會是這樣的嗎?所以,不一定條件優越就是好事,逆水行舟,也并不是一無是處。遇到生活中的困難,我們應選擇的不是回避,而是面對。因為逆境能讓我們成熟起來,冷靜起來!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做一個自信自強的人,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不圖名利,不圖錢財。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學會沉著和冷靜!
課文項鏈讀后感項鏈讀后感篇二
這部作品讓我感悟了許多人生的道理,其實現實生活中還存在很多像小說女主人公馬蒂爾德。路瓦災一樣地生活著。
馬蒂爾德。路瓦栽本是可以在家當個安穩的年輕太太,不用做家務、不用愁吃穿、不用干苦活兒還債。可是,她不甘于平凡地生活著,她向往著上流社會的生活,那種被人羨慕向往的生活。就是因為這種欲望在一次舞會上她通過各種方法使她滿足了,她沉醉在這種滿足里流連忘返。但人生怎么可能這么順利呢?很快,她丟失了借來的項鏈,為了還清買這條項鏈的錢幾乎是傾家蕩產,最后她用十年的時間才還清了債務。可天意弄人,她原本借的那條項鏈是假的,根本不值那么多錢。十年來,她從一個美麗年輕的太太變成了一個普通的窮婦人。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不是這樣呢?為了追求功名利益多少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可是到后來我們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我們追求的究竟是那種令人向往的生活還是我們樸質而充實的生活?人生就是會經歷著這種大起大落才讓我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但努力終究還是會有回報的,女主人公的生活也因此充實、幸福。她物質雖不富有,但心靈卻獲得了真實。如果我們能早點拋棄那些欲望浮躁的話,那么或許就能早一點獲得幸福。但如果我們不經歷那些挫折或許也就不會明白原來幸福可以這么簡單而踏實。有多少人嘲笑著小說里的女主人公,可是又有多少人卻跟她一樣呢?就算是簡單的生活也是通過我們努力而來的。所以,不要幻想著我們有天能一夜暴富或我們可以擁有多么美好的生活。這些只能通過我們的努力而來的。多少人在生活中迷茫、無助、掙扎?多少人渴望幸福、富有、自由?多少人走著卻困在原地,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我們也許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但是我們的存在就是為創造屬于我們的這下一秒。
這部作品不僅讓我學會了如何去對待生活,如何努力地去收獲成果。它還讓我看到的不僅有悲還有喜,正所謂苦盡甘來。就像文中女主人公最后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還清了所有的債務,生活過得充實,和丈夫相守扶持。要是她沒有丟失項鏈,或許她也不會懂得生活的真諦。同時,她那遇事不逃避、誠信的行為也深刻地打動了我。讓我明白了即使遇到了再大的困難只要勇敢地去面對解決,那么你不僅可以解決困難還能收獲到更多的東西。
我們人生中都有那么一條項鏈,有的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有的是暗淡無色。這是一條衡量我們的道理與內心的項鏈,那就是我們的內心。愿我們的內心都是一條美麗的項鏈。
課文項鏈讀后感項鏈讀后感篇三
路瓦栽夫人一夜風流,得到的卻是十年辛酸——項鏈丟失了。別的讀者認為這是路瓦栽夫人一生的不辛,但我認為這樣值得慶辛,因為項鏈的丟失,使路瓦栽夫人從幻想回到現實生活中,使她生活更有意義,更加充實了。
丟失項鏈,路瓦栽夫婦東借西湊最終用三萬六千法郎巨款買回鉆石項鏈,還給了佛來恩節夫人。欠下這一大筆錢后,路瓦栽夫人“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主意,她來償還這可怕的債務。她辭退了女仆,遷移了住所,租憑了一個小閣樓住下。”假如她沒有丟失項鏈,假若她沒有掉這筆款子,她必須還是跟過去一樣,夢想那些幽靜廳堂,那里裝飾著東方的帷幕,還夢想那些華美的,香氣撲鼻的小客室和精美的晚餐。
可路瓦栽夫人此刻呢?
她懂得了窮人的艱辛生活,她得干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兒和廚房里的厭惡雜事。每一天早晨她把垃圾從樓上提到樓下。她的穿著想個窮苦女人,胳膊跨著籃子到水果店里、雜貨店里、肉鋪里,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得節剩這一切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償還這可怕的債務,假如不需要償還這筆債務,她也不會勞動也不會上街買菜,她必須做著甜夢,穿戴華麗地去參加舞會,大出風頭。
十年后,債還清了,她帶著天真的得意神情笑了。這笑充滿還債務的簡便感,充滿了對自食其力上午生活的自豪感。假若項鏈沒有丟失之前她還會笑嗎?不她必須還在追尋享受,夢想過豪華的生活,永遠貪得無厭,還會為不能過高雅和華麗的生活感到痛苦。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挫折、失敗有時不是壞事,倒是好事。沒有人能強行壓制一個人對美,對富貴,對安逸生活的本能追求,對瑪蒂爾德也是一樣。
項鏈丟失后,青春美貌和人格尊嚴這兩個法碼擺在人生的天平上,逼她作出選擇。她決定放棄青春,選擇尊嚴。人生最重要的時刻說是懂得放棄,放棄也是一種美。那么對她來說那極細小的一件事是“敗壞”她,還是成全她呢?最初瑪蒂爾德被強烈的可怕的虛榮心所俘虜,之后,她義無反顧地作出令人驚訝的決定。最終,當她再遇自我依然年輕美貌的朋友,當她得知假項鏈的事實后,她的臉上露出燦爛的天真的笑容。這笑是她自信和驕傲的表現。
小說發人深省之處是讓我們目睹了污濁,虛假,拜金的社會中的一顆金子般的心,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瑪蒂爾德是不幸的,她不幸在于不能盼自我得不到的東西而白白地增加煩惱,同時她是幸運的人,殘酷的現實讓她清醒,生活不只是云里霧里的幻想,更多是腳踏實地一步步的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