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家鄉的桂花家鄉的桂花篇一
我的家鄉有很多桂花,馬路邊、家屬院、單位辦公區等,都種滿了桂花,它已被確定為我市的市樹。桂花樹形態優美,亭亭玉立的樹干上,滿是狹長翠綠的葉子,是園林綠化的首選樹種。
春天來來了,經受了風霜考驗的桂花樹抽出了新的枝條,嫩綠的新葉和原來的老葉,在明媚的陽光下閃著綠油油的光。
到了每年的八月,正是桂花開放的時候,空氣中到處彌漫著香香的,甜甜的桂花的香味。桂花只有米粒大小,它們相依相偎,競相開放。細嫩的花柄托著四片淡黃色的花瓣,小巧纖細,卻盡力向外伸展,露出了黃褐色的花蕊,讓人感到它是那么嬌小,那么玲瓏。
桂花雖小,但香氣很濃。素有“桂花十里飄香之美稱”那濃郁的香氣令人陶醉,讓人舒坦。
桂花氣味辛溫、無毒,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疼等功效,其保健作用和藥用價值極高。新采摘的桂花可以做桂花酒、桂花糕、桂花糖等。桂花糖可以放在粥里,也可包在湯圓里,嘗一口,只覺一股甜絲絲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
家鄉的桂花家鄉的桂花篇二
家鄉那一叢叢,一簇簇挺拔秀麗的桂花,顯得格外高雅華貴。望著眼前的桂花,聞著熟悉的香味,我又想起了那幾棵大桂樹。
八月,正是桂花旺開的日子。一簇簇一叢叢的桂花一個個爭著競相開放。四朵小小的花瓣兒,幾根長長的觸角,湊成了一朵朵小桂花。
別說,那一朵小花就挺香的了,那一簇一叢豈不是更香呢?放學寫完作業,到田野里去走走,呀!一陣陣迷人的,芬芳撲鼻的桂花香是那么熟悉,那么清新,那么舒暢啊!
八月,我每天傍晚都會到那去看看,堂姐一有空也就會陪我同去。在桂花樹下總會有一些勤勞的蜜蜂在桂花上面飛來飛去。雙休日,我與堂姐在桂花樹下嬉戲,說笑話,繞口令,可好玩兒啦!
當桂花開得非常旺時,會有許許多多的人來摘呢:有些人摘去曬干,用來煮湯圓,有些人摘去曬干泡茶喝,有些人卻摘回家去做一些好吃的糕點,那糕點可好吃啦,又香又甜,實在是太美味了!
家鄉的桂花家鄉的桂花篇三
我的家鄉是有著四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徐州,各種特產美食品種繁多,小孩酥、麻片、花生糖、山楂糕……數不勝數,其中我最喜愛的要算桂花酥糖了。
我們這里的桂花酥糖,可是遠近聞名的。它的色香味都很上乘:白白的酥糖上,透著絲絲縷縷的金黃色,像是白白的玉石上鑲嵌著條條金絲,好看卻不凌亂,顏色還非常的誘人。一口咬下去,外脆里酥,再加上濃濃的桂花香味,讓人怎么能停得住口。
桂花酥糖精美的外形和香味,取決于它選料的仔細和上乘。芝麻、精面粉、蜂蜜、麥芽糖、南桂花、白砂糖等等,經過細心的熬制、打糖、烘烤等十幾道傳統的工藝,最終才能成為我們口中的美食。此外,它還有潤肺、健胃、止咳等功效,是徐州人喜愛的甜食。
桂花酥糖不僅味道甜美,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北宋年間,蘇軾在徐州任知府時,農歷七八月間,黃河決堤,洪水直達徐州城下。蘇東坡帶領軍民,日夜抗洪,“廬于城上,過家門而不入”,但水勢越來越大,徐州城越來越危險。這時民間紛紛傳言,必須要有一位年輕女子跳入黃河,大水才會退去。蘇東坡的女兒蘇姑知道后,二話沒說,就從城墻上縱身跳入黃河……洪水慢慢退去,徐州城保住了。
美味的桂花酥糖和美麗傳說在世世代代的相傳著。家鄉的人們都知道:每一塊酥糖里包含的都是我們徐州人民的幸福生活。
家鄉的桂花家鄉的桂花篇四
風乍起,月搖桂落滿地香,向晚秋風涼,徒留一抹香。
——題記
初識它,是在巷口,一個阿婆的家門口。記憶里,那該是我牙牙學語的時候吧!我剛會發“啊”這個音,家里人便極有耐心地教我“爸爸”、“媽媽”還有“花”的發音。再后來,我會走路了,便扯著媽媽的衣角,一搖一擺跑到巷口,指著那片蔥蘢,歡喜地喊著“花——”,媽媽開心地笑了,抱我起來,放慢語速,慢慢兒念“桂——花——”。不記得,我那時有沒有清楚地念出來,但記得的是那一片蔥蘢。
再見它,是在寺廟前了,阿婆搬了家,因為路途遙遠,樹帶不走,于是敬佛的阿婆便把桂樹捐給了寺廟,桂花樹便順理成章地在寺廟安了家,換個地方盎然。
我們雖然愛玩鬧,可也絕不掐花玩的。對于美的事物,我們是敬重的,深知不可褻玩的。說到花、美。你一定下意識想到牡丹、玫瑰、芍藥這種大花吧。可我覺得桂花才是美的,米粒大小的花瓣,依舊開得直直地,不需賣弄風騷,不需淺碧深紅,自是花中第一流。金秋九月,瓜果竟相上市,它不為所動,靜靜守在那兒,散出陣陣幽香。
再后來,我們搬了家。曾經無比熟稔的桂花,于我,于它,都塵封了記憶。
再回來,已是“創文”風潮熱極一時的時候,舊房屋翻新,廣場一旁儼然一條美食街,一度讓我懷疑,這真是我的家鄉嗎?這還是那個古樸小鎮嗎?一時間,我竟不知該不該高興……對了,桂花樹還在。這棵見證了我童年成長經歷的樹依舊蔥蘢,真好!歲月把那段舊時光拾掇拾掇,交給它收藏。
青燈古寺,僅植桂一株。秋風乍起,蕩起滿池漣漪。卷著,卷著,桂花的香甜裹挾著些涼意。木魚心善,陣陣佛樂,倒也覆了這滿地哀傷。不知這一去經年,何時一念生花?平湖秋月里,終會靜水流淌,終會塵埃落定,終會月白風清,只當珍惜。
家鄉的桂花家鄉的桂花篇五
具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古城徐州名優特產美食品種很多,資源非常豐富,有樊家黿汁狗肉、小兒糕、麻片、花生糖、蜂糕、山楂條……數不勝數,但我最青睞的要數桂花酥糖。
桂花酥糖是徐州的知名特產糕點,有上千年的制作工藝了。家鄉徐州的桂花酥糖紙盒相當講究,為傳統紙質紙盒,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白底紅字的普通紙,內層為防潮的蠟紙紙盒。一包包在酥糖紙盒成棱角分明、大小一致的長方體形狀。
桂花酥糖不僅外表紙盒講究,內里更是制作精益求精,主要以芝麻,精面粉,蜂蜜,麥芽糖,白砂糖,南桂花等經熬糖、打糖、烤制等十幾道傳統工藝精制而出,味道香甜可口,可必要食用,也可沸水沖醉,因其香氣馥郁,營養滋潤,有潤肺、健胃、化痰的功效,是人們十分青睞的甜食。
我討厭桂花酥糖不僅僅因為它香甜美味,更因為它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據傳北宋年間,蘇東坡任徐州知州,黃河決口,洪水跨過徐州城下,眼見就要漫過城墻,民間紛紛傳言,只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跳入黃河,大水才不會退卻。蘇東坡十三歲的女兒蘇姑聞訊后,燒香祈禱:“只要能解救徐州老百姓,她情愿蒼生抗洪”禱畢便從城墻上跳入跳進水中,洪水慢慢退卻,徐州城挽救了。
為了紀念蘇姑,人們爭相出售桂花酥糖來祭拜蘇姑。“糕”者,“蘇”也,這難道只是名字上的湊巧嗎?責備你想到酥糖的形狀,每塊酥糖的長方形低的形狀和古代城墻磚是多么相近啊!
美味的酥糖伴著這美麗的傳說一代代相傳,家鄉的人們都告訴:手提包酥糖中包在進來的是我們徐州人可愛快樂的生活。
家鄉的桂花家鄉的桂花篇六
記得家鄉有一棵上千年的桂花樹,每逢金秋十月便會飄香四起,金黃的花瓣在綠葉的襯托下為火紅的金秋添上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記得那時每到桂花開放的那幾天,我便會與幾個小朋友相約到桂花樹下玩耍,最常玩的就是幾個人在樹下拉直一塊布,之后一個人爬到樹上搖動樹枝。接下來就是漫天的花瓣雨了。小伙伴們坐在布上一邊享受著花香一邊吃著手里的零食,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呀!
這株桂花樹大得幾個大人把手拉起來也抱不完呢!我和我最好的伙伴每晚吃飯過后都會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這里騎自行車,我總喜歡從桂花樹的花臺上騎著車沖下去,做出一些危險的動作來顯示自己的勇敢,父母開始很擔心,但時間一長,他們就習以為常了。
每到被父母打罵或感到不快時,我都會來到這里。傷心時我會抱著樹哭,不快樂時我會不停的在桂花樹上爬上爬下,直到不再傷心為止。
這棵桂花樹,是我童年的“平安港”,也是我的“避風港”。這里充滿了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
可是在我小學畢業的時候,搬家了,我離開了這棵桂花樹。當我再度傷心時,我就在花園里走來走去,媽媽知道我在找什么,于是。就給我買了一株蘭花草,但是這株蘭花草怎么也代替不了家鄉的那棵桂花樹在我心中的位置。
家鄉的桂花家鄉的桂花篇七
我的家鄉在渝北。那里,真是花的海洋。有荷花、杜鵑花、梔子花、水仙花、桂花。其中,我最喜歡桂花了。
冬去春來,經受了風霜考驗的桂花樹更加茂盛,它的葉子橢圓橢圓的,葉尖是三角形,上面帶著稠密的小齒。
到了八月份,桂花樹上不聲不響地長出了米粒般大小的花骨朵,花骨朵綻放開來,形狀像米蘭,每一朵都是由四瓣組成的,中間有淡黃淡黃的花蕊。小巧、清新、樸素,一簇簇藏在枝葉間,星星點點的,不大起眼。但當你走近,那陣陣香氣撲鼻而來,沁人心脾。當人們聞到桂花香,都會不約而同地說:“中秋節快到了,合家團圓了。”是呀,在香氣溢人的桂花樹下吃月餅,賞月,真是一件快樂的事。
桂花的種類很多,最出名的莫過于金桂和銀桂。八月桂花開時,金桂樹上結滿了金色的桂花,遠遠望去,就像一棵結滿了金子的“搖錢樹”,在陽光照耀下,閃著金燦燦的光。銀桂樹上結滿了銀色的桂花,遠遠望去,像飄滿了雪花的大樹。一陣微風拂來,金桂銀桂紛紛`落下,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金銀相間的地毯。
桂花不僅漂亮,而且用處大著呢!它的花朵可以用來做桂花糖,桂花糕,桂花月餅,釀造桂花蜜糖。吃上一口,滿嘴都是桂花的清香,使人感到舒暢極了。
家鄉的桂花真惹人喜愛呀!朋友們,歡迎你們中秋節到我的家鄉來和我們一起分享桂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