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窗邊的小豆豆第五章讀后感篇一
在暑假期間,我最愛去書屋閱讀。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寫的《窗邊的小豆豆》。
這本書的主人公就叫做小豆豆。這本書寫了黑柳徹子小時候發生在學校的真實故事。
小豆豆有很多夢想。剛開始,她想當一個間諜。但她很發現售票員會有很多車票,她就又想當一個售票員。很快,小豆豆又改變主意,要當一個街頭的宣傳藝人。當小豆豆來到巴學園時,小豆豆又想當一名學園的老師,但巴學園卻因為一場大火消失了。
為什么小豆豆那么懷念巴學園呢?
小豆豆因為淘氣而被原來的.學校退學,來到巴學園上學。在巴學國時,校長先生并沒放棄小豆豆。校長跟其他人不同。他很喜歡小豆豆,總是很耐心地聽小豆豆說話。校長第一次見小豆豆,談話時間竟然長達四小時。并且,在這么長的時間里,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顯示出不耐煩的樣子。他很認真地聽著,并且很歡迎小豆豆來上學。校長還很關愛心愛護她,讓她變成了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小孩。在現實生活中,我也遇到了我的“小林老師”。小時候,我對畫畫并不感興趣。有一天,老師叫我們認真地畫一幅有關于春天的畫。我用油畫棒棒,畫了一半黃一半綠的草地,還加了一些樹和在天空中飛的大雁。交上去后,老師居然說我畫的很好看,還在班里表揚了我。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從此我就愛上了畫畫,夢想有一天能當上著名的畫家。五年后,我看到當年自己的大作,畫得歪歪扭扭的,非常稚嫩。我才明白老師當時的用心良苦。
感謝老師,用正確的人生觀,在我們懵懂的心田撒下希望的種子;感謝老師,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夢想的幼苗;感謝老師,用那無私奉獻的心給我們打造了真善美的世界。老師像土壤一樣以厚德載物,呵護著我們,給我們源源不斷地提供生命的養分。老師像大樹一樣為我們遮陽擋風,陪伴我們走過春夏秋冬。
你看過《窗外的小豆豆》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書屋,一起走進快樂的巴學園吧!
窗邊的小豆豆第五章讀后感篇二
七月份的時候,去大學同學家玩兒,見到了同學厭學在家的表弟。其實大概一年多以前,我就聽說過她表弟的事情,不知道為什么,心里一直非常掛念,雖然是經同學的口轉述的,卻覺得非常理解他,好像從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這次去同學家里,我用了兩天的時間和她表弟成為了朋友,臨走的時候,我給他留言,其中有一點是:“祝愿我們都能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包括:健全的人格、獨立的思想、鮮明的自我、健康的心理、自愛和愛別人的能力”。
以上五點,是我自己總結的,既是對人生意義的思考,也是對教育的思考。我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成有幸福感的公民,“把每個孩子的一生變成成功而精彩的故事”,這種成功,未必與學習成績有必然的邏輯關系,也未必與物質條件有必然的邏輯關系,但是,一定與孩子的視野、思想、格局、個性、社會交往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這類因素有必然的邏輯關系。就像《窗邊的小豆豆》里說的,我們不能“有耳朵卻不知欣賞音樂,有眼睛卻不知發現美,有心靈卻不知道理解真,生活中喪失了感動和激情”。
這讓我想起了初中的語文老師,她對我們做了兩件事使我印象最深刻,其中一件是培養我們寫文集的習慣,另一件是練字。她引導我們裝飾自己的文集本,插圖,繪畫,配上文字,她說:“當你在做這些時,你就是世上最幸福的圖書總編,你身兼數職,在出版一本手抄本手繪本而且是孤本圖書,送給自己的圖書,這本書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我寫文字的習慣,就是從那時候養成的。她說這種寫作的能力,無論我們將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能夠用得上,而對于美的享受,則有助于我們的人生幸福。另一件事是練字,她給我們舉例說,她的一位朋友考公務員,同樣的分數下她的朋友被錄取了,后來才知道是因為她的朋友字寫得好。她說:“我并不是說你們每個人將來都要考公務員,我是覺得,擁有一筆好字,無論你們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會為你的第一印象增分”。雖然因為自己的懶惰,我到現在也沒有練出一筆好字,但是她的思想卻對我影響深遠,引發了我對教育意義的最初思考。她培養我們的,正是社會交往能力,審美能力等,而這些能力又具有普遍性,無論我們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提升我們的人生幸福感。
好的教育,不止局限于眼前,必將對受教育者產生深刻而長遠的影響。
就像《窗邊的小豆豆》里的小林校長,對孩子們進行旋律教育,讓孩子們當眾講故事,在運動會上設置環節讓孩子們尋找陌生人,通過這些,培養孩子們的溝通能力、交往能力和審美能力,而這些,必將對孩子們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運動會的獎品是蔬菜,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尤其是當看到孩子們都不好意思拿走,想要扔掉的時候,我也在積極地想辦法,如果是我的話,我應該怎么做,才能既讓孩子接受這樣的獎品,又讓孩子覺得這樣的獎品是很有意義的呢?小林校長的話使我不得不佩服,他讓孩子們把自己賺來的蔬菜拿回家,請媽媽做來全家人吃,這既增加了孩子們的成就感,又使孩子們體會到了通過自己的勞動來回報家人、承擔責任,是一件多么愉快又多么有意義的事情啊!
小林校長總是這么有智慧。他很少對大家直接說教,而是盡量以有趣兒的活動形式,讓大家自行體驗、感悟。
對于孩子們來說,有趣兒是多么重要啊!
對于孩子們而言,平等、尊重、信任又是多么的重要啊!
小林校長總是相信兒童、尊重兒童、熱愛兒童,他邀請農民來為大家講課,通過這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向大家傳達平等和尊重的的思想,更讓大家在農民伯伯的指導下進行農業實踐,增強對生活和實踐的體驗以及對勞動的理解。當讀到有蛇出現的時候,我先是心里一緊,開始懷疑小林校長是否沒有考慮到安全問題,這種實踐在現實中是否具有可行性,但轉念一想,孩子們不是溫室里的花朵,過度的保護只會使他們經不起風吹雨打,不能很好地在社會上生存。除此之外,當他看到小豆豆在掏糞的時候,他不是制止、批評,僅僅是囑咐她別忘了恢復原樣;他教導揪小豆豆辮子的大榮同學“對女孩子要尊重”,批評說高橋同學長尾巴的班主任老師,當外面都對美國充滿仇恨的時候,來自美國的阿泰同學卻在巴學園里和大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正是在這些愛的指引下,小豆豆同情韓國的正雄,幫助小兒麻痹的泰明同學爬自己的樹,人性的光輝在小豆豆身上閃耀,與此同時,又沒有喪失掉自己的個性和自我。愛,是教育中最偉大的力量。
窗邊的小豆豆第五章讀后感篇三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東京,小豆豆因為調皮被學校退學后,來到巴學園。在小林宗作的愛護和引導下,小豆豆慢慢變成了一位大家能接受的小孩子。
看了《窗邊的小豆豆》,我感觸最深的是小林校長為了鍛煉孩子的膽量,他讓孩子們自愿報名扮演妖怪晚上埋伏在墓地里,剩下的孩子通過猜拳分組到墓地轉一圈,再回到學校。如果害怕,中途回來也沒關系,所以一切都是在自愿的情況下進行,孩子們個個興奮激昂。
我想:如果我也是巴學園中的一員,該多好啊!我可以和小豆豆一起爬樹看風景,一起到野外去散步,一起去參加有趣的運動會……在巴學園里,沒有嘲笑,沒有欺侮,沒有冷漠,只有關心,信任,尊重,快樂。這一切都是小林校長帶給大家的。
我多么希望我們也能有小林校長這樣的校長,那么親切,那么懂孩子,那么理解孩子,能做孩子的朋友,能傾聽孩子的心聲,能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他的心里只有學生,做他的學生是多么幸運和幸福!
“巴學園”,你在哪里?“小林校長”,你在哪里?
窗邊的小豆豆第五章讀后感篇四
上學的時候就讀了《窗邊的小豆豆》一書,當時只作為一種消遣來讀這本“小故事”的。讀過之后,感慨萬千。如今再讀,依然覺得回味無窮,在這緊張的工作之余,特別是自己真正成為“育人”者之后,才真正體會到這本書的精髓:幾乎人人都有異想天開的童年時光,這種異想天開是何等的奇妙和偉大,但現實的教育世界里,這種頑皮和淘氣卻一直是我們的教育想要“糾正”的問題。
作為教師,我們自己似乎也忘記了,成長的過程是個循序漸進的微妙過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有可貴的天真特質,我們都忽略了,我們甚至把它漫不經心地遺失和隨意處置。自己現在是二年級老師,這個階段的學生依然有著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特有的“調皮”與“不聽話”,但似乎自己太急于讓他們社會化了,太希望他們能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樣,具備成人化的行為方式。
《窗邊的小豆豆》主要講述的是作者黑柳徹子上小學時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為淘氣被原來的學校退了學,來到巴學園。在這座叫“巴學園”的奇怪學校里,孩子們在用廢棄的電車車廂做的教室里上課,按自己喜歡的順序自由學習各個科目。他們都沒有固定的座位,不同年級的也可以坐在一起。校長會要求大家自帶有“山的味道”(蔬菜、肉類)和“海的味道”(魚、海味)的午飯,也會自己策劃包含稀奇古怪項目的運動會,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如果上午就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大家就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夜晚還在大禮堂里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文字中所流露出來的都是新鮮動人的場景,小豆豆也就在這所崇尚自然教育、順應孩子們自由天性的小學里健康成長。
重溫這些場景時,不禁感慨萬千,現實的教育為何如此乏味而單調!
其實,作為教師,作為班主任,我已經深深地體會到了,高高在上的說教不能形成優秀的品質,只能使孩子們內心感受到的和他被強加的產生矛盾。作為一個班主任,自己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似乎說教的比重太大了:熱愛學習、孝順父母、守秩序、懂禮貌、學會尊重等等等等。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真正體會到了多少呢……再讀這本書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了恰到好處的教育方式是何等的重要,學生的體驗才是達到教育目的的真正靈丹妙藥,而這背后所真正需要的是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去“同感”。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過這樣的教育觀點:你想培養孩子哪種品質,那么就為孩子創造可以表現出這種品質的環境吧,讓孩子不斷體驗這種品質,當孩子表現這種品質已成了習慣的時候,孩子的品質也就養成了。所以,重視體驗教育,反對說教,這是小林校長巴學園的成功,也是我們的教育所應該追求的!我想,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是一個適時地反應,而不是教師站在講臺上的唾沫橫飛,我們或許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日常的教育工作了,教師更需要培養自己抓住教育時機的能力,而非上好班會課的能力。
讀著這本書,重新體驗著童年時代成長的歷程,突然意識到,這個歷程其實是創造力和社會相適應的過程,也是人與人之間試探著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過程。在書的催化下,我們會不自覺地回憶自己的童年,可能我們都會覺得自己沒有小豆豆那么幸運,能夠進入那樣神奇的學校,遇到那么好的校長……在現實的教育世界里,或者說成人世界里,似乎沒有多少人能像小豆豆一樣長大,“小豆豆”在成長的話題上便顯示出了她獨有的意義,我想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這本書才會讓這么多的人感動,這么多的人為之動容。
這本書不僅讓我們記住了一個名叫“巴學園”、由六輛電車改成教室的學校,更讀到了一個兒童成長的旅程。這個旅程對于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對我們現在的教育更重要。作為教育者,我們無力去改變一些制度環境,但是我們能為孩子做的就是真正去理解他們,以他們需要的方式來愛他們,來引導他們,為他們創造形成各種優良品質的環境。
窗邊的小豆豆第五章讀后感篇五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讓人無限向往的理想樂園,一位讓人無限崇拜的理想校長,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當然,還有一個既淘氣又可愛的小豆豆。
我喜歡巴學園,喜歡小林校長的教育理念,喜歡這個不起眼的小老頭形象,甚至喜歡頑皮可愛的小豆豆。“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著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
但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心中向往的“巴學園”!
窗邊的小豆豆第五章讀后感篇六
我很早就已經聽到很多同學們都說《窗邊的小豆豆》很好看。我看了以后,覺得比我想象中的更好看,真是“百聞不如一看”。
小豆豆因為好動,被第一所學校退學了。后來,她來到了一所特別的學校。你們想知道這所學校有什么特別之處嗎?我一樣一樣來告訴你們吧!這個學校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巴學園”。
1.這個教室是真正的電車。
2.巴學園里,可以根據當天的心情和方便,自由地選擇座位。
3.巴學園里可以自由學習,從自己喜歡的科目學起,不喜歡的科目,只要放學前做完就可以了。
5.巴學園經常會組織學生去散步、游玩。
看完這篇文章,我好羨慕小豆豆啊!因為我們的學習都是統一的,雖然上課的時候,老師會帶我們玩游戲啊!但我還是更喜歡巴學園。我可以說,這些老師們,一定都不能真正的了解我們,他們只從表面上了解到我們,卻不能從我們的心理完全認識我們。我覺得我們的學習枯燥無乏味,我們就會缺少學習的樂趣,自然上課就會開小差。就像寫作文一樣,要是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寫作文,那這樣,誰的作文都會寫的不錯了。我非常希望我們中國也能有這么一個學校來養育、教育小朋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