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港珠澳大橋有感篇一
港珠澳大橋,這絕對是一個世界奇跡,它的建設不僅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基礎建設能力和造橋實力,也在一定層面上顯示了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隨著港珠澳大橋的橫空出世,整個世界都為之沸騰了,尤其是對于位于珠海,香港和澳門三大灣區的同胞們來說,這絕對是一個跨時代的建設,所以把港珠澳大橋看作是一個代表中國實力的里程碑,這真是一點也不為過。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以其55公里長的威名名震四海,除此之外,最讓人賞心悅目和不可思議的是,這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巨龍別由三座通航橋、一條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島組成,整條線路大氣磅礴,規劃有致,景色迷人,給人以視覺上和感官上的絕美享受,讓人不得不為之感到震撼,感到驕傲。
其實回頭來看,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整整經歷了14年之久,而在這漫長的建造歲月之中,除了要解決一些技術上的難題和地理位置上的難度之外,無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工程建設者都要經受無數的質疑與嘲諷。尤其是很多西方國家對此舉感到不屑,甚至還進行了無情的抨擊,他們認為中國要建造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這簡直是異想天開、癡人說夢,他們甚至惡趣味的要看中國的笑話,看中國的失敗,著實讓人覺得不甘心,不服氣,不暢快。
55公里,在我們心中,這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形容長度的計量單位了,它已然成為了一個標注歷史長度單位,測量人類潛能的奇妙工具了,因此這一個特殊的數字值得全世界去銘記。55公里的長度,14年的奮戰,對我們中國而言,這并不僅僅是一個建造跨海大橋的工程項目,而是一個追逐夢想、實現夢想的偉大過程,在這個艱難困苦的歷程當中,我們向自己,也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港珠澳大橋超級工程。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中國已然從一個橋梁大國轉變成為了一個橋梁強國,因此我們說港珠澳大橋見證了中國向世界強國邁進的激昂步伐,所以它能被被英國《衛報》評選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這絕對是名副其實、無可爭議的榮譽。
觀港珠澳大橋有感篇二
;5.港珠澳大橋將和內地的交通網絡打通。到達珠海后,大橋以隧道從人工島接入拱北,再由地下穿拱北后通灣仔。之后再連接到珠海至廣州、至粵西的高速公路,從而融入全國的高速公路網絡。◎設計壽命120年◎抗16級臺風◎抗8級地震◎抵擋30萬噸巨輪撞擊◎規模相當于9座深圳灣公路大橋◎長度接近50公里,超越現時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用鋼量相當于建11個“鳥巢”“港珠澳大橋多個動工建設方案已上報中央,其中首要推薦的工程建設方案為“石灣(北線)-拱北/明珠”橋隧組合方案。”昨日港珠澳大橋有關人員向本報記者證實,港珠澳大橋工程再往前推進了一步。何為大橋首要推薦的工程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推薦方案”)?具體怎樣又有何作用?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主任朱永泉告訴本報記者,這屬于大橋的前期工作,推薦方案作為工程建設重頭戲,批準后才能進行正式的初步設計、招標、開工等工作。除了證實推薦方案“雙塔鋼箱梁斜拉橋”等主題工程標志,朱永泉還表示珠海口岸的橋頭建觀景臺也確有研究“很多東西規劃都有考慮,但管理層面仍需三方協商,以最后的批準方案為準。”6648米的“沉管隧道”、460米“雙塔鋼箱梁斜拉橋”、用鋼量相當于11個鳥巢、多項世界難題、珠海口岸橋頭建觀景臺、澳門口岸設萬位停車場……記者輾轉獲悉推薦方案等多方消息,力圖揭開港珠澳大橋初次青澀面紗。本報訊港珠澳大橋全長為49.968公里,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達35 .578公里。以總長6648米的“沉管隧道”、主跨460米“雙塔鋼箱梁斜拉橋”成為大橋全貌最具特色的“標志”。有參與方案的專家指出,大橋連接內地與港澳,三地技術標準存在差異,為把大橋建設成同時滿足三地要求的工程,將采用最高標準打造“世界級跨海通道、地標式建筑”,譬如設計壽命120年,抗16級臺風、8級地震及30萬噸巨輪撞擊等要求。珠海、澳門口岸將共建于拱北灣南側的人工島“同島連接互通”連接大橋,填海總面積約216.43公頃。怎么走接拱北穿灣仔連高速在大橋設計方位方面,推薦方案顯示,東岸起點為香港大嶼山散石灣。為了保證香港側航道通航凈高達41米,大橋線位在香港航道處水域需向南拐后再折回,沿23d y錨地北側向西跨海到達拱北灣填海修建的珠、澳口岸人工島。到了珠澳人工島之后,往北(珠海方向)通過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區與規劃的太澳高速公路相連。有參與方案的專家指出,該方案還將在大橋詳細設計階段進一步深化完善。另外,有澳門方面消息則稱,將以隧道從人工島接入拱北,再由地下穿拱北后通灣仔。之后再連接到珠海至廣州、至粵西的高速公路,從而融入全國的高速公路網絡。其實,珠海市已經確定在大橋灣仔落腳點附近興建“十字門商務區”,這被稱為是珠海的新城市中心,總投資達300億。此外,正對港珠澳大橋在珠海和澳門的入口處,珠海仁恒濱海中心已于近日奠基。該中心被稱為珠澳口岸一線“新地標”怎么建海底隧道斜拉橋構成主體“沉管隧道”和“雙塔鋼箱梁斜拉橋”大橋主體工程的主體部分。“海中橋隧”由13個區段工程組成。據透露,這將是大橋施工的最關鍵控制性工程,不含息估算總投資達366.29億元(人民幣,下同),占大橋整體工程不含息估算總額的逾六成,預計建設工期長達4年半。其中6648米海底隧道被建議為“沉管隧道”。經過對施工風險、工程規模、技術成熟性、工程造價及對環境影響等綜合比選,海底隧道工法推薦采用沉管法而非盾溝法。據介紹,光在經濟性方面,沉管方案工期與造價將分別比盾構方案減少10個月、12.85億元,而在120年營運期的費用也可減少25億元。而另一個“標志”則更為復雜。在13個區段工程中有:主跨460米鋼箱梁斜拉橋,主跨250米、220米、150米混凝土連續鋼構橋,另外5個區段均采用70米等跨混凝土連續梁橋、3個區段采用50米等跨混凝土連續梁橋。主跨460米鋼箱梁斜拉橋,要穿越伶仃西及銅鼓航道的海底隧道、橫跨青洲航道。在推薦方案中,專家稱大橋主橋凈跨幅度最大的便是青洲航道區段,經過對斜拉橋、懸索橋、拱橋等橋梁方案比選后,推薦采用“雙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主跨460米可滿足單孔雙向通航凈寬及防撞等要求,而橋下凈高大于42米,也滿足通航凈高要求”。有參與方案的專家于是表示,該區段橋梁將成為大橋主橋最突出景觀“標志”。經對鉆石形塔、a形塔等塔型比較,專家暫推薦采用鉆石形索塔,總高170.69米、橋面以上123.66米,其整體造型及斷面形式將充分考慮景觀、抗風、抗震等要求,估算僅建筑安裝工程費達9.52億元。有多難人工島建設全世界最難參與方案的專家表示,海底隧道及人工島的建設難度在目前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海底沉管隧道東、西出入口處將各建一座人工島,長分別為950米與980米、寬100米,人工島處水深10米左右,設計最大縱坡2.98%,縱斷面呈坦“w”形。兩島預計填筑需用海面積均為36.28公頃,推薦采用水上挖泥船回填方案,可在伶仃南、萬山群島采用耙吸式或抓斗挖泥船采砂,作為人工島回填拋砂。據通航論證專題的研究成果,為滿足遠期規劃的30萬噸油輪滿載通過和沉管隧道營運安全的需要,位于規劃航道下方的沉管頂部標高不得高于-29米,隧道內路面最低設計標高為-40.2米,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專家透露,沉管隧道施工總工期按56個月安排,而沉管采用干塢進行預制,考慮材料運輸、水電供應、管段浮運及方便施工人員生活等因素,推薦塢址落戶牛頭島,布設兩個并列干塢。進度回顧“港珠澳大橋爭取年底動工。”一句話引起諸多關注。隨著時間的推進,大橋的一些消息也在最近逐漸具體確定。7月18日-20日,在珠海舉行的海博會上,大橋“涉海工程”被披露。7月13日已完成勘察及島隧詳勘勘察報告,主體工程的初步設計進入關鍵階段后。珠澳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設計單位,由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以逾3192萬元人民幣投標價中標。會上還透露,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最近也通過對“大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評估報告”的評審,預料近期可獲批覆,大橋整體工程于今年底動工建設“沒問題”。7月31日,珠海市外經貿工作會議期間,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朱永靈接受采訪時表示,大橋建設方案已上報,“如果澳門回歸十周年慶典活動中包括這一項,開工日期就是12月20日,但是具體開工如期還要中央來定。”在引起新一輪動工日期的報道熱之后,澳門方面隨后也陸續報出人工島等有關消息。8月8日,新華社稱,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設計已在兩周前啟動,設計內容包括人工島護岸、陸域形成、地基處理等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及后續服務等。下階段港珠澳大橋工程將進入更為關鍵階段,其中包括大橋組成部分珠澳口岸上聯檢大樓、海關設施的施工、監理招標等,這將由珠海、澳門兩地政府各自負責,各自招標。近日,《大公報》報出上報方案中,首要推薦的工程建設方案為“石灣(北線)-拱北/明珠”橋隧組合方案。看點珠海這一端口岸要建觀景臺據推薦方案顯示,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用地超過100公頃,估算總投資39.54億元;同時在靠近大橋橋頭處設置旗樓,內設邊境會晤室、升旗及觀景臺等。不過,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主任朱永泉表示,橋頭建景觀臺還沒有定論,而管理模式仍需要粵港澳三方協商。人工島模型首次亮相而在日前珠海的一次大型活動上,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辦公室透露了大橋設計模型和相關圖片。珠澳口岸人工島模型得以首度亮相:位于珠海拱北灣南側,珠澳兩個口岸分設于人工島的北端和南端,西北端以橋隧與拱北相連,西南端架橋登陸澳門,與友誼大橋北側相接。據推薦方案顯示,珠海、澳門口岸將共建于拱北灣南側的人工島“同島連接互通”,填海總面積約216.43公頃。其中珠海口岸用地逾101公頃,僅口岸土建及設備等總投資達39.54億元,這還不包括填海及地基處理、征地拆遷和用地補償費用,口岸建筑的建設標準將參考深圳灣口岸深方管區。設大型反恐及訓練中心據介紹,珠海口岸將劃分客、貨車查驗兩個相對獨立的功能區。其中“旅檢區”旅檢大樓占地3.5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逾9萬平方米,首層為出入境大廳,出入境同層布置,二層為綜合辦公。大樓出、入境各設置旅客自助通道22條、人工查驗通道44條、工作人員通道1條。為應對小汽車高峰時段,在“旅檢區”小汽車信道與大客車信道之間,將設置目前粵港澳跨境首個專門的“小汽車隨車人員驗放廳”,出入境各設一個,內設旅客自助通道3條、人工驗放通道5條;而在非高峰時段,小汽車乘客可直接從通道過關,無需下車。為應對大橋應急疏散問題,珠海口岸擬設入境貨車、小汽車、大客車緩沖區分別達470、400、60個車位,而大客車日常上落客區在緊急情況下可提供140個車位。按邊檢部門要求,口岸還將設置占地1萬平方米的反恐及處突訓練中心、5000平方米的獨立監護樓。而按珠海要求,在口岸旅檢區與貨檢區之間也預留軌道接駁用地,將采用高架方式接入口岸,并在軌道站與旅檢大樓之間設高架人行連廊,實現旅客接駁。澳門那一頭填海9公頃建人工島澳門建設發展辦公室介紹,參與各方一直爭取港珠澳大橋盡快動工。據該辦介紹,人工島占地216公頃,澳門用地75公頃,設有境內、境外停車場共約一萬個泊車位。有澳門媒體這樣解釋,“由于經港珠澳大橋進入澳門的車輛不能進入澳門市區,人員進入澳門市區須使用轉乘接駁交通工具。”人工島澳門方用地預留了巴士系統、未來輕軌系統接駁用地,此外還預留部分作為物流中轉、停留用途。有分析認為,人工島澳方的規劃考慮到澳門交通資源的擁擠,內地和香港直接駕車進澳門市區的設想不現實。“而拱北口岸停車場一直是難題,屆時從香港等地駕車進人工島再轉至澳門市區將成為很大便利。”據悉,人工島上的珠澳口岸深化研究及相關路網設計預計明年中完成,爭取今年底前動工。而港珠澳主體橋面被設計為來回各三車道,在經過聯檢大樓后進入澳門,轉為來回各兩車道。口岸人工島最早的設計為分離設置的兩個人工島,現在的方案增加了約9公頃的填海面積。有專家分析,這樣對水流等生態影響減少,視覺效果更好,投資也可節約。新方案估算填海及口岸設施投資達123 .7億元,由珠、澳兩地政府共同出資。據介紹,人工島兼具觀光功能,游客行車到島上可以一覽伶仃洋風光。數數大橋幾個最50公里的世界奇跡技術 國家公路建筑史之最據推薦方案顯示,港珠澳大橋將超越杭州灣跨海大橋,成為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而且技術標準將堅持采用內地及港澳差異的“就高不就低”原則,因此港珠澳大橋將成為國家公路建筑史上技術最復雜、建筑標準最高的項目。擬建的港珠澳大橋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全長49.968公里,相當于9座深圳灣公路大橋,其規模更將超越現時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囊括了交通行業內路橋隧島各項工程,被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專家定義為“超級項目、大型跨海陸路信道、跨界項目(一國兩制三地)”。有參與方案的專家指出,大橋連接內地與港澳,三地技術標準存在差異,為把大橋建設成同時滿足三地要求的工程,將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確定主要技術標準,即采用最高標準打造“世界級跨海通道、地標式建筑”,譬如設計壽命120年,抗16級臺風、8級地震及30萬噸巨輪撞擊等要求,均較杭州灣跨海大橋要高。用鋼量相當于11個鳥巢6648米海底隧道、主跨460米鋼箱梁斜拉橋,主跨250米、220米、150米混凝土連續剛構橋,以及70米、50米等跨混凝土連續梁橋……這用材料用量將是多少?按照推薦方案,估算水泥用量將達183 .55萬噸,較杭州灣跨海大橋的129.1萬噸多出42%;而其鋼梁、鋼材和鋼筋等用鋼量也將高達123.35萬噸,是杭州灣跨海大橋80萬噸的1.5倍,更相當于建造11個“鳥巢”國家體育場。據悉,上述水泥及用鋼量還不包括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和交通工程的所耗量。設計隧道難過杭州灣跨海大橋相比杭州灣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建設難度最大,在目前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專家透露,海底隧道由于工程規模大、所處海域氣象條件復雜,施工存在一定的難度,施工期間對航道運輸、環境等影響較大,尤其是要滿足在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內施工的高要求。專家認為,隧道建設期間,基槽開挖、管段沈放、回填、不均勻沈降控制等四大關鍵技術備受考驗,特別是10米以上水深條件下開挖深達30余米的基槽設備和工藝選擇。有專家表示,將在附近的牛頭島建造干塢,批量預制水中沈管段,拖至現場沈放,而寄泊區設牛頭島西側水域。針對隧道將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故此推薦目前國內外應用廣泛的鋼筋混凝土矩形管段形式,管段外輪廓寬44.8米、高10米,單節管段基本長度將達180米。研究專家以香港東港跨港隧道、高雄港跨港隧道、珠江隧道、上海外環隧道等成功實例,稱這些都將成為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設計和施工管理方案實施的借鑒典范。管理十幾個智能化管理系統據推薦方案顯示,為保證大橋正常運營與安全,除主體土建工程外,還將考慮設置監控、收費、通信及管道、供電照明、結構健康監測、航空警示、航道助航、消防、橋面及路面排水系統及隧道通風照明等“十大系統”附屬設施。據悉,目前大橋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總體規劃設計及開發項目均已完成招標,相關工作正在加緊進行中。專家透露,大橋運營監控系統將囊括交通監控子系統、氣象參數檢測、火災自動報警、超速抓拍、閉路電視、交通事件自動檢測、電力綜合監控、特殊車輛監控管理的g ps應用、高速公路超限管理、對外信息發布、tg is子系統、辦公自動化、廣播、緊急電話等十五個子系統,另外還覆蓋了智能化路政管理、交警管理、智能化道路管理等系統,從而構成一個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綜合性智能化管理系統。專家透露,大橋將專門設立一套先進的監測及評估評級系統,對主要的結構安裝智能監測管理系統,對大橋使用期的結構安全狀況和隧道結構安全及穩定性等關鍵項目進行監測,并通過監測數據的分析對結構工作狀況及損傷度進行智能判斷決策,加強大橋及隧道結構的科學化管理,延長結構壽命。
相關熱詞搜索:;觀港珠澳大橋有感篇三
;港珠澳大橋紀事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京滬高鐵 之后又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東連香港、西接珠海、澳門,是集橋、島、隧為一 體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島隧工程是大橋工程的施工控制性工程,由沉管隧道、東 西人工島三大部分組成,其中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綜合難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之 一。起于伶仃洋粵港分界線,沿23dy錨地北側向西,穿越珠江口銅鼓航道、伶 仃西航道,止于西人工島結合部非通航孔橋西端,全長7440.546 米。合同工期 63個月,2010年12月至2016年3月。
島隧工程結合、長距離通風及安全設計、超大管節的預制、復雜海洋條件下 管節的浮運和沉放,高水壓條件下管節的對接以及接頭的水密性及耐久性、隧道 軟土地基不均勻沉降控制等技術均要達到世界最高水準。沉管隧道東西人工島的 深厚軟土的加固處理、人工島各部分差異沉降的控制、與沉管隧道的連接,島、 隧運營階段的可靠性及耐久性等技術,也都具有世界挑戰性。
項目特點除了超大型工程所普遍具有的規模大、工期緊、難度高、風險大等 共性外,還具有社會關注度高、三地政府共建共管、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等 特點,以及白海豚保護區、復雜的通航環境、工期及接口限制等限制條件。
2012-11-22 9:10:00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第一批沉管預制模板安全運抵桂山沉管預制
工廠建設現場
2011年8月13日,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第一批沉管預制模板由 明光1001 號”運輸船安全運抵桂山沉管預制工廠建設現場。
第一批沉管預制模板包括8塊行車道底模、兩條針形梁及部分配件,總重約 500噸,由 明光1001號”運輸船負責運送,8月1日從上海振華江蘇南通基地出 發,途中因躲避今年第9號超強臺風 梅花”在溫州樂清灣滯留了 3天,途 中共歷 時13天,行程1700公里,于8月13日下午5點抵達桂山沉管預制工廠的散貨 碼頭。川工區一分區項目部與上海振華重工密切配合,已經開始模板卸船轉運工 作,計劃于9月初完成第一批模板的安裝工作。
第七船鋼圓筒順利運抵西人工島 鋼圓筒振沉步入沖刺階段
2011年8月23日下午,由振華17號”輪運載的第七船8個鋼圓筒順利抵達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西人工島施工海域。第七船共裝載4個40.5 m高、2個42.5m 高、1個45.5m高、1個46.5m高的鋼圓筒。鋼圓筒抵達施工海域后,i工區項 目部立即安排船舶駐位,8月24日開始振沉施工,隨著第七船鋼圓筒的順利運 抵,西人工島鋼圓筒振沉施工步入沖刺階段。i工區項目部高度重視,精心準備, 本著每一個都是第一個”的理念,將全力以赴確保奪取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西人 工島鋼圓筒振沉施工的全面勝利。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東人工島拋石作業
2011年9月7日,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n工區東人工島作業現場c3區域完 成拋石1250 m3,與此同時c15-2區域完成精拋約650 m3,拋石施工進展順利。自 9月4日東人工島開展新一輪拋石施工以來,累計完成拋石量約5670 。隨著原 料供應量的不斷加大,東人工島拋石施工效率有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東人工島首片副格順利振沉
2011年10月6日下午16:00,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東人工島首組副格順利 振沉,東人工島副格振沉施工全面拉開帷幕。
本次振沉的副格在d55號鋼圓筒和d56號鋼圓筒之間,測量人員通過精確測 量,確定鋼圓筒上端寬榫槽的距離和鋼圓筒的垂直度偏差,進而計算出副格鎖口 間的距離符合振沉要求,可順利展開副格打設。首片副格于13:00開始打設,經 過兩個小時的施工后成功振沉;第二片副格在吸取首次振沉經驗后,提高施工效 率,僅用半小時即完成了打設任務。隨即,副格內部回填砂也全面展開。
目前,東人工島d56至d57號鋼圓筒間的副格已完成自沉,自沉效果良好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第三船鋼圓筒振沉實現一日雙筒
2011年10月22日,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第三船鋼圓筒實現一日雙筒”振 沉工作有序推進。
當日振沉的鋼圓筒設計編號分別是d01、d02號,均為45.5m高。d01號鋼 圓筒于早上6:40移船,7:12取筒駐位完成,9:45移船定位完成,11:33振沉, 12:07振沉完成。d02號鋼圓筒在12:45開始移船,14:00取筒完成,15:00移 船定位完成,15:45振沉,15:57振沉到位。
截至目前,東人工島累計振沉鋼圓筒21個,副格26片。第四船鋼圓筒預計 于本月23日自上海振華重工長興島基地啟運。
珠澳大橋島隧工程西人工島擠密砂樁施工再創新紀錄
2011年10月22日,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i工區 砂樁6號” scp施工船在西 人工島擠密砂樁施工中再創新紀錄,單日內完成了 30根擠密砂樁施工任務。
目前砂樁6號”于西人工島c11區進行擠密砂樁施工,10月22日當天完成 的30根擠密砂樁樁長均為17.5米,單根方量35.2方,共打設525延米、方量 1056方。截止10月22日,砂樁6號”在西人工島擠密砂樁施工中累計施打砂樁 964根,完成方量36822.5 方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沉管預制廠拌和站配套設備安裝火熱進行中
在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桂山沉管預制廠散料碼頭及碼頭沿岸,粉體輸送碼頭 卸船機和骨料皮帶輸送機等機械設備安裝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粉體輸送碼頭卸船機主要用于輸送水泥、粉煤灰及礦粉等,骨料皮帶機系統 供應砂石料等材料,卸船機及皮帶輸送機都將完全服務于500多米遠的拌和站, 形成一個高效、便捷的原料輸送、供給系統,從而提高整個沉管預制混凝土攪拌 的工作效率。
面對機械設備安裝工作面窄、交叉作業多、安裝時間緊迫、技術要求高等困 難,川工區二分區設備部組織施工人員開展全面的技術交底,認真落實每個施工
環節,做好安裝現場監控與指導,確保設備安裝的快速推進,為沉管管節預制做 好保障服務
81天完成東島振沉 東西人工島成島目標提前實現
2011年12月21日上午10 : 30,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東人工島副格全部 振沉完畢,實現了東島島壁順利合攏。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島隧工程 項目總部總經理林鳴、一航局、三航局、振華重工等單位相關單位領導嘉賓,以 及來自港澳與內地28家媒體齊出席成島慶典儀式,一起觀摩了最后一片即第242 片副格振沉,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了現場采訪。
在東人工島鋼圓筒以及副格振沉施工中,1工區、h工區、振華重工等單 位在項目總部統籌協調下,設計施工緊密配合,突破了地質條件復雜等困難,不 斷優化施工工藝,施工進度顯著提升,全面沖刺目標節點,避開季風影響,搶抓 有利時機,嚴細組織、一鼓作氣,自10月28日始,連續6天保持了日振四格” 的施工進度,創下了東人工島副格振沉施工記錄。12月12日開始又連續四天 日 沉六格”刷新紀錄,保證了第一戰役第四節點的全面勝利。
港珠澳大橋桂山沉管預制廠深塢口土建進入收尾階段
2011年12月22日,隨著桂山沉管預制廠深塢第30件攔水壩沉箱混凝土澆 筑的順利完成,深塢塢口 土建施工開始進入最后的收尾沖刺階段。
沉管預制廠深塢塢口主要由塢門底板、塢門墩、水泵房及塢口攔水壩沉箱等 組成。整個塢口施工面臨著施工作業面狹窄、交叉作業多,高空作業和施工環境 惡劣、受季候風影響大等困難,施工生產面臨巨大的安全壓力和工期壓力。為按 期完成第一戰役第四節點任務目標,為后續的橡膠止水帶、泵房設備、鋼閘門止 水結構、桅桿吊等的安裝創造作業空間和充裕的施工時間,川工區二分區領導靠 前指揮,精心組織,加大投入,在確保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優化施工方案,提 高施工效率,確保了深塢塢口施工進展按計劃推進。
島隧項目沉管預制廠鋼結構廠房順利封頂
相關熱詞搜索:;觀港珠澳大橋有感篇四
;材料作文“港珠澳大橋與上海老房子升級改造”寫作指導與范文示例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材料一: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該工程籌備6年,建設9年,歷時足足15年,創造了新的400多項專利。港珠澳大橋也是全球最長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深埋沉管隧道,已于今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屆時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僅需30分鐘。
材料二:老房子,對很多人來說,有一份特殊情感。上海城市升級改造正在大力推進“留改拆”,請來科技創新擔綱“夢想改造家”:加裝電梯、成套改造、綜合治理、綠色轉型、微景觀設計……曾經的“老、破、舊”,經建筑科技“點石成金”,煥發出現代宜居的新光彩。老房子里的居民們紛紛稱贊:老屋新生活,住得有腔調!
以上兩則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hyperlink 作文原題出自: hyperlink \o "甘肅省天水一中2019屆高三上學期一輪復習第五次質量檢測(1月)語文試題(6)" 甘肅省天水一中2019屆高三上學期一輪復習第五次質量檢測(1月)語文試題(6))
寫作分析指導
此題考核根據要求寫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現。
寫作時要仔細閱讀所給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確定立意。
本題由兩則材料組成,第一則材料說的是港珠澳大橋建設及通車情況,關鍵信息為“建設9年,歷時足足15年,創造了新的400多項專利”“全球最長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深埋沉管隧道”,“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僅需30分鐘”。
第二則材料說的是上海城市升級改造大力推進的“留改拆”措施,關鍵信息是“科技創新”,“點石成金”。兩則材料的共同點是都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強調了科技創新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因此本題可圍繞“創新”來寫,也要以直接圍繞“科技創新”來寫,還可以圍繞“科技改變生活”來寫。
對于“創新”,可以寫“創新”的內涵,談什么才是真正的“創新”;可以寫如何才能“創新”;也可以寫“創新”的意義;對于“科技改變生活”,可以分析科技是如何改變生活,點石成金的。
行文時可從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進行論證,論證時可以結合名言及典型事例進行分析,名言如,袁隆平說過,科學研究的基本特色就是創新,不斷地向新的領域,新的高峰攀登,是科學研究的本色;事例如“中國芯”的研發等,讓文章有現實意義和針對性。
立意角度參考:
科技創新,強國之路;創新改變生活;科技創新是國家實力的體現;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實現民族復興,需要重視科技創新;等等。
寫作點睛
材料作文的審題:
第一步,讀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點:單則材料要從整體上把握其主旨;多則材料應弄清它們的異同,從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義;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選擇角度,準確立意。主旨單一的材料據材料立意即可;蘊涵豐富的材料,可從多角度立意,即發散思維多向立意。一般說來,一則材料至少可從肯定與否定兩個角度審視:“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幾個“人”往往就有幾個審視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幾個“因”往往就有幾個審視角度。
一個事件,針對其背景、寫作目的的不同,就產生了幾個不同的審視角度。從文體上看,本題要求除詩歌外文體不限,考生可以根據自己平時復習的情況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來寫,注意記敘文要以情動人,議論文要觀點鮮明,論據典型,論證有力。
范文示例:金點子能“點石成金”
市中心里遺留的老廠房、老公寓,是該拆,還是該留?如今,得先問問建筑科技創新。萬航渡路767弄42號,多年前是上海毛巾二廠。隨著時代變遷,老廠房被周邊居住區、菜市場、學校等層層包圍,進退兩難。在現代建筑科學技術的幫助下,這塊城市瘡疤般的老廠房實現華麗轉身,轉變為集現代設計感和實用宜居性于一身的都市養老院。
走進由老廠房蛻變而來的上海市靜安區老年福利院,明亮大氣,通透宜居,樓宇中庭采光設計,將通風和綠化統統請進來。主體更新,鑿壁偷光,垂直綠幕,立體公園……上海建科建筑設計院副院長董浩明,對建筑規劃中暗藏的科技“魔法棒”如數家珍。真是難以想象,這里曾經是昏暗逼仄的紡織車間!
在建筑設計師眼里,從廠房到居家養老,老房子最需要的是提升“內涵”。設計師們先是將內部樓層“合并同類”,再按需分解,在不增加原有建筑整體高度的前提下,調整內部層高,空間效率一下子提升20%。接下來,老廠房進深很大,光線進入不足,不適合人居住的難題,被建科院一項專利技術“屋頂折射采光系統”,輕松破解。設計人員在屋頂鑿壁偷光,通過筒鏡、反光鏡等設備,將陽光引入,漫反射至所有樓層。即使是底層中間區域,也可以“陽光普照”。
如何讓老房子綠意盎然,科技創新也有妙招。目前已經獲得專利的“樓層式建筑物外立面綠幕系統”,集爬藤鋼絲、種植土、雨水收集、空調機位和空調冷凝水收集裝置于一體,利用雨水和空調水灌溉墻體上的綠色植物。
夏天,墻面上的藤蔓茂密遮光效果良好,對于視野不佳的居住單元增加綠色景致。
冬季,落葉藤本植物僅剩主莖,結合過濾裝置的傾斜角,讓足夠的自然光射入室內。
考慮到老廠房周邊可供老年人享用的休閑資源不足,設計人員在房頂規劃了錯落有致的立體花園,累積為場地提供3066平方米的花園空間,有效提高老年人戶外活動舒適度。“而且,設計保障到每個養老單元樓層都有水平可達的空中花園,構成復合多變的立體綠化體系,方便腿腳不靈便的老年人,伸手可及窗外的綠色世界。”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