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寫家鄉的粽子的味道篇一
話說古代有一個叫屈原的大作家,因為自己報效君王的抱負不得施展,憂心如焚,無處發泄,就寫了大量抒發憂憤的詩作,最后在絕望中投汨羅江自盡。百姓怕屈原的尸體被江里的魚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人們為了紀念他,所以在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這一段歷史是我剛剛受了教訓后查到的,因為我忘記了這段歷史卻得到了一個“吃干飯的”罵名!事情還是要聽我從頭說起。
“屈原為什么要投江呢?他怎么那么廢材呢?”妹妹好奇地問。
我快速地搜素記憶,但還是記不清楚,于是回答道:“我也忘了。”
妹妹氣呼呼地說:“你是吃干飯的?這么重要的事你都敢忘?”一聽妹妹這么說話,我就生氣了,一把抓起笤帚,追著要打她。她一邊躲閃著一邊還說:“你個吃干飯的,你敢打我?你還夠資格!”說著就咯咯地笑著跑出了房間。
五分鐘后,我已經被她捆成了大粽子了,正當我要想辦法逃生的時候,只見妹妹她拿起笤帚,向我的屁股打去,一邊打一邊還嚷嚷著:“我打死你,什么都能忘,你這吃干飯的!”由于我被捆的很緊,一時半會還弄不開,只好被她打個痛快!
大約打了十分鐘,她把我放開了,但我的屁股卻痛的像火燒的一樣……
教師評語:小作者形象地描寫了他經歷的一次戲弄。通過對調皮的妹妹的動作、語言等細節的刻畫,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增添了一份頑皮與不屑,對于推進事件的發展,也起著促進的作用。
寫家鄉的粽子的味道篇二
每一年的端午節都搞得非常的,雖然天氣很熱,但是人們的的心情卻很興奮,過節的氣氛很濃。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
在我國大多數地方端午節都是吃粽子和賽龍舟,而在我的家鄉會吃一種用麥餅包餡的東西,餡料多得很,有黃蟮,有肉片,有雞蛋,有炒面……都會被裹在麥餅里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飯桌上,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屋子里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彌漫著香噴噴的味道,我開心級了!外婆還會在門前掛艾草,聽說用來避邪驅蚊的,好講究啊!
又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我家也不例外。端午節的前一天,爺爺奶奶就包好了粽子,那一個個粽子可謂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三角體,長方體。聽奶奶說,這些粽子的餡有許多種:白糖餡、黑芝麻餡、蜜棗餡、菜餡。聽了奶奶的一番介紹,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忙讓奶奶煮粽子。
等呀等呀,大概過了幾個小時,粽子終于煮好了,開鍋。
粽子剛盛上來,我就拿起了一個粽子,剪開了線,又解開了粽葉,把粽葉里的糯米團放到碗里,拿來了一雙筷吃了起來。我手里的那雙筷子不停地在碗與嘴中間揮舞。不一會兒,一塊粽子便進入了我的肚皮,真好吃。這粽子里有糯米的飯香;粽葉的清香;花生的香甜以及蜜棗的蜜甜。這些味道交織混合在一起,讓人回味無窮。
寫家鄉的粽子的味道篇三
老人們說,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是腰上掛著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端午節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節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鐘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愿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于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采,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伙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采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伙伴們競賽,看誰采的多。箬葉采回家后,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里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肉買來后,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媽媽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著,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后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著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后,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直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舍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伙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qut;趕&qut;出來的。我們各自說著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該是多么多么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qut;三尺&qut;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云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這只手,一下子把粽子拋到那只手,一下子又這只手抓抓,一下子又那只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嘗著,各自分享著自己的喜悅!
寫家鄉的粽子的味道篇四
盼望著,盼望著,明天就是端午節了。下午放學后,我興奮地陪著姥姥去選購包粽子的原料。來到菜市場,我東瞅瞅、西望望,對那些又扁又長的粽葉很感興趣,上前抓起一把,急切地對姥姥說:“咱買這把吧?”姥姥搖搖頭說:“這是干粽葉,顏色發白,雖然結實,但是沒有了清香。”我們繼續尋尋覓覓,又往前走了幾步,姥姥拿起一把綠油油的粽葉,笑瞇瞇地說:“嗯,這才是我要找的。”在菜場我們還選購了一級香糯米和上等的蜜棗。
回到家,姥姥先做了一些準備工作。拿出兩個敲起來“咚咚”響的不銹鋼盆兒,我稱它們為“鋼鐵俠”,姥姥給每個鋼鐵俠的肚子里裝上清水,然后將粽葉扶進了“華清池”,將糯米請進了vip 專屬溫泉。看吧,身段柔軟的“楊貴妃”一入水顯得更加柔美嬌嫩了。潔白的糯米入了溫泉,沾了水的靈氣,成了“羊脂玉”,一粒粒“羊脂玉”溫潤可愛。一顆顆蜜棗呢,晶瑩剔透,很像琥珀。看著眼前的“楊貴妃”、“羊脂玉”和“琥珀”,我的口水已經在嘴里打轉兒了。
開始包粽子了,“二羊戲虎”的好戲開演了。姥爺堪稱包粽子的能手,只見他撈出一條粽葉,三下兩下,做出了一個漏斗的形狀,挖了一勺“羊脂玉”放入漏斗中,夾起一顆“琥珀”放在“羊脂玉”上,再挖一勺“羊脂玉”蓋住了“琥珀”,姥爺用手指壓一壓,然后左一包,右一裹,又拿出細細的繩子,熟練地纏了幾圈兒,再巧妙地系好,第一個粽子誕生了。“二羊”將“虎”牢牢地困在中間,這只“老虎”是怎么也跑不掉啦!
我們全家齊動手,不到一個小時,粽子都包好了,看一個個粽子威風凜凜,像要出征的士兵,接下來,嚴峻的考驗在等著它們呢!姥姥端出一口大鍋,讓士兵們在鍋中集合,然后加水,粽子都沒進了水里,看來它們要來一場水中潛伏戰嘍!接著姥姥又將它們移師戰火紛飛的灶臺上,它們要接受一場更為嚴峻的戰火“洗禮”了。我雖然想看這場戰斗,可是無奈雙眼皮直打架,只好早早go to bed 了。
第二天,我剛睡醒,一股特別的清香鉆進了我的鼻孔,我的“二羊戲虎”!我一躍而起,使勁吸吸鼻子,這股清香彌漫了我的肺腑,占領了我身上的所有細胞,我覺得滿屋的空氣都浸泡在清香中了。
我迫不及待,趕到廚房,一個個“二羊戲虎”都進了我的嘴里,滿嘴的清香、甜糯,我的口水和粽子融為一體了,我成了最后的勝利者,看來“二羊戲虎”,“獵人”在后啊!
當然了,這個“獵人”就是我啊!
寫家鄉的粽子的味道篇五
悠悠時光,大半兒已消散,得到、失去,如昨日云煙,回首過往,那些包裹著美好外表的溫暖,也漸漸遺留在心底,偶爾值得回味的便是那充斥著滿滿懷念的味道。
憶往昔,留滿余香
小時候的端午節,那是我最憧憬的日子。天剛蒙蒙發亮,我便叫嚷著,將人們從周公的世界里驚起。涼水敷臉,笑鬧著,走在晨曦中的薄霧里,帶著泥土最親近的問候和一身的露水回家。
每每這時,奶奶總是笑著罵我“搗蛋鬼”,卻還是用雙手溫柔地拍拭我身上的泥土。早飯過后,奶奶要包粽子了,我滿心雀躍,搬條小板凳坐在旁邊靜心觀看,只見奶奶熟練地包皮、放米,再加幾粒紅豆或大棗予以輔助,最后再綁出一道細細的弧線,一個小小的粽子成形了。
包粽子的時間是漫長和安靜的,我仿佛能聽到時針嘀嗒嘀嗒,走在我心里的聲音,許是太安靜,奶奶在交接時,總會無奈地看我一眼,我報以一個甜甜的微笑,她也總會搖搖頭,任由我靜坐在一旁。不多時,粽子下鍋了,看著那一個碧綠身影在沸水中不停地翻滾,聞到那粽葉散發的味道。那時,我的世界里,溢滿了欣喜與美好。
賞如今,余留懷念
長大后的端午節,清晨的霧氣中,早已沒有了那蹦蹦跳跳的小女孩。粽子鍋里,也早已將那味道遺忘。
奶奶老了,就連包粽子,手指都會僵硬得使不上勁。于是,奶奶不包了,我再也聞不到了,那原本歡樂的端午節,如今卻只留一絲懷念在飄蕩。過往已逝,未來如斯,可失了味道的端午節,卻在每一個豐富多彩的日子里依舊不期而至。
我在河川之上高吟逝者如斯夫,可失而復得,如此之難,愿我能將這份懷念的味道,在某個夜間,獨自拿出,細細品味。
寫家鄉的粽子的味道篇六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都知道,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在我們家里面的端午節習俗就是包粽子、吃粽子。
在端午節這一天,姥姥早早地就起了床,為我們包粽子。其實,粽子的餡料也是多種多樣。姥姥包的粽子是綠豆餡的。吃起來的味道也不錯。
今天是端午節,要吃粽子,昨天媽媽買了一坐粽子,分別放在了三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放了三個粽子。到了今天的中午,奶奶把這些粽子放在了電飯鍋里,蒸熟了以后,我拿出了一個粽子,吃了一口,絕的里面有一個東西在里面,我一看原來里面有一個板栗,他非常好吃,我非常期待下次的端午節。
今天,姑姑買了一大包粽子,因為快到端午節了,家家都得吃粽子姑姑先把粽子放入鍋里,再添點水,蒸了二十幾分鐘左右,粽子熟了,我們就用筷子把它夾到盤子里我們打開了一個,里面熱乎乎的,把它放入碗中,再加點白糖,那可真美味啊!
今天早晨我吃了兩個粽子,這些粽子外層是雪白雪白的精米,里層是又香又甜的蜜棗,咬一口,外面的糯米粘口極了,而里面呢?那更絕妙了,甜津津,軟綿綿的,吃上一口,還想吃,讓我總覺得吃不夠。
粽子吃起來香甜無比,我最喜歡吃粽子了,而且最喜歡吃蜜棗餡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