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寒山寺篇一
;關于寒山是作者寒山還是詞句中含有寒山,樓主沒有說明白,鑒于此,發出不同的答案!
《杳杳寒山道》
唐 作者: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三字詩六首》
唐 作者:
寒山
寒山道,無人到。若能行,稱十號。有蟬鳴,
無鴉噪。黃葉落,白云掃。石磊磊,山隩隩。
詩句中含有寒山的詩:
楓橋夜泊
作者: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山行
作者: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希望能幫助到樓主!
1、唐·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2、宋·陸游《宿楓橋》
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鐘。風月未須輕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3、宋·周弼《楓橋寒山寺》
江楓吟詠工,幽寺冷遺蹤。不改前朝路,猶聞半夜鐘。地涼汀月皎,村迥水煙濃。試問誰曾見,憔應獨有松。
4、明·文徵明 《姑蘇十景冊·楓橋》
金閶西來帶寒渚,策策丹楓墮煙雨。漁火青熒泊棹時,客星寂寞聞鐘處。水明人靜江城孤,依然落月啼霜烏?;臎龉潘聼熋允?,張繼詩篇今有無。
5、明·高啟 《賦得寒山寺送別》
楓橋西望碧山微,寺對寒江獨掩扉。船里鐘催行客起,塔中燈照遠僧歸。
漁要寂寂孤煙近,官路蕭蕭眾葉稀。須記姑蘇城外泊,烏啼時節送君違。
精選資料
古詩文網:http:///
楓橋的鐘聲出自: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大漠的孤煙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使至塞上》。
1、《楓橋夜泊》
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2、《使至塞上》
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
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
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士,告訴我都護已經到燕然。
擴展資料:
《楓橋夜泊》創作背景:
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
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使至塞上》創作背景:
公元737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春,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涼州。
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并任河西節度使判官,其實是王維被排擠出朝廷。這首詩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楓橋夜泊》賞析:
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
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
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后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
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詩采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后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使至塞上》賞析:
詩在表現上采用的是兩兩對照的寫法?!罢髋睢庇谠娙?,是正比,而“歸雁”于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是得其所;
詩人迎著漠漠風沙象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
五、六兩句寫景,境界闊大,氣象雄渾。這一聯由兩個畫面組成。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
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云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
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
自是點睛之筆。《坤雅》:“古之煙火,用狼煙,取其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鼻迦粟w殿成說:“親見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這又是從用字上說。
相關熱詞搜索:;寒山寺篇二
;日本三菱夢美術館從2010年8月29開始舉行日本著名畫家岸田劉生、橋本雅邦美術展,電車站和地鐵站到處張貼著一張岸田劉生的《童女像》油畫(麗子持花)。如果不了解岸田劉生的人,從這張畫的表面上看不出這幅畫與寒山有什么關系,其實這里包含著岸田劉生對寒山的藝術憧憬。
他的《童女像》(麗子持花)(1921)、《野地童女(麗子嬉笑圖)》(1922)等明顯是一幅“寒山風麗子像”,這幅畫像和一些典型的《寒山拾得圖》一樣,畫中的麗子張開大嘴像寒山、拾得一樣詭譎地笑著,就連發型也特別像一些《寒山拾得圖》中寒山、拾得的發型,而劉生在這非同尋常的笑中發現了深刻的美。看到這幅畫并聯想到寒山在日本文化中的深刻影響,不僅使人有這樣一種感想,那就是:日本無處不寒山。
(1)全力發掘中日古代資料,論述寒山對日本文化的深刻影響。
(2)充分利用和總結中日兩國的零散研究成果,得出寒山在中日文化中的全新定位。
(3)利用自然科學、人類文化學、考據學等綜合性理論,深刻論述寒山對日本產生深遠影響的原因。以寒山為新的坐標,重新透視中日文化的互動關系。
全書文筆優美,立意新穎,精深透辟。如作者在談到寒山的“笑”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時指出:寒山與拾得的笑,在日本已成為一種文化向往,表現了笑口常開,笑盡世上可笑之人,笑盡人間古今憂愁的超脫境界。佛祖拈花,迦葉微笑,一笑解千愁,笑中有頓悟,笑是一種禪的修行和凝聚,笑是一種解脫和超越,尤其是寒山、拾得的笑,無因無果,全神貫注,宛如赤子玩童,與秋風同樂,與落葉共舞,是笑的絕唱,是笑的頂峰。這寒山與拾得的笑在日本長期接受中國文化的過程中凝聚成了一種文化符號。
作者張石80年代后期任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所,后游學日本。早在8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比較文學著作《莊子與現在主義》,奠定了其獨特的比較文化的理論基礎,2003年出版的《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則從微觀與實證的角度出發,論證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深處隱藏的易學與禪學結構,而這部《寒山與日本文化》,則以寒山為切入點,融新資料的發現、精微的考證和宏觀的分析為一爐,以小視角透視大歷史,揭示了中日文化在深層結構中的互動、共鳴、升華與發展,可謂“以一目盡傳精神”。
相關熱詞搜索:;寒山寺篇三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痹娭兴枋龅囊饩常褪俏医裉煊斡[的寒山寺景區。
寒山寺位于江蘇省蘇州市秦淮古運河畔。我們乘車來到景區門口。在景區門口的右側,寫著三個雄偉的大字:“寒山寺。”進入大門后,正前方是宏偉的大雄寶殿。在大雄寶殿里,有許多金光閃閃、栩栩如生的羅漢。在寶殿后的長廊里,有許多雕刻著“楓橋夜泊”這首詩的石碑。參觀完這些碑林后,我們登上了利普明寶塔。在寶塔的二樓,我們便可以遠眺整個寒山寺景區的美景了。大家一定還記得“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句詩吧,我還登上鐘樓親自體驗敲鐘的樂趣呢!
在寒山寺景區的對面,間隔著一條秦淮河。秦淮河曲折蜿蜒,像一條銀光閃閃的綢帶飄落在寒山寺景區和楓橋景區之間,給兩個景區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河的兩岸架著楓橋河江村橋。過了橋后,便是楓橋景區了。就這兩座橋,把寒山寺景區和楓橋景區給連接在了一起。
以前,我是在詩中了解“楓橋夜泊”的意境的。我今天能身臨其境,親身體驗如詩如畫的勝景,使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寒山寺篇四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寒山是貞觀時代的詩僧。長期住在天臺山寒巖,詩就寫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現存三百余首。語言明淺如話,有鮮明的樂府民歌風,內容除用形象演說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態人情,山水景物。詩風幽冷,別具境界。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風格。
詩的內容,寫寒巖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見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聯寫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遠,“落落”言澗邊寂寥冷落。詩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一個冷森森的境界,頓覺寒氣逼人。次聯寫山中幽靜,用輕細的鳥鳴聲反襯四周的冷寂。三聯寫山中氣候,用風雪的凜冽寫出環境的冷峻。尾聯結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見到陽光;心如古井,不關心春來秋去。前七句渲染環境的幽冷,后一句見出詩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這首詩除了用景物渲染氣氛、以氣氛烘托心情這種傳統的表現手法之外,使用迭字是它的特點。通篇句首都用迭字,是不多見的。顧炎武《日知錄》說:“詩用迭字最難?!缎l風。碩人》……連用六迭字,可謂復而不厭,賾而不亂矣。”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復而不厭,賾而不亂。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變化。寒山這首詩使用迭字,就很富于變化?!拌描谩本哂杏陌档纳矢校骸奥渎洹本哂锌諘绲目臻g感:“啾啾”言有聲:“寂寂”言無聲:“淅淅”寫風的.動態感:“紛紛”寫雪的飛舞狀:“朝朝”、“歲歲”雖同指時間,又有長短的區別。八組迭字,各具情狀。就詞性看,這些迭字有形容詞、副詞、象聲詞、名詞,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對象看,或山或水,或鳥或人,或風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樣。這樣就顯得變化多姿,字雖重復而不會使人厭煩,繁賾而井然不亂。
使用迭字的效果,大抵象使用對偶排比一樣,能獲得整齊的形式美,增進感情的強度。寒山這首詩中的迭字,大都帶有一種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連使用,使詩籠罩著一層濃烈的氣氛。再如,“朝”、“歲”,單個的名詞,本來不帶感情色彩,但一經迭用,出現在上述特定的氣氛中,就顯得時間的無限延長,心情的守一、執著,也就加強了詩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這首詩還由于使用迭字,增強了它的音樂美。借助于音節的復沓,使人讀起來感到和諧貫串,一氣盤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劃一,把本來分散的山水、風、雪、境、情,組織成一個整體,回環往復,連綿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