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社會,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報告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社區商業調研報告篇一
近年來,隨著我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小城鎮建設和城鄉一體化逐步發展,誕生了越來越多人口密集度較高的小區,消費者慢慢從單位人變成社區人,人們大量的經濟活動都將在社區內完成,“小區經濟”應運而生,符合社區居民就近購買家具日常生活用品的習慣以及省時省事、方便快捷的客觀要求的社區店,漸漸成為社區居民綜合消費的重要載體。本次調研共調查50個小區,45家社區店。
不可否認,社區店是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具有非常可觀的前景,但是在我區的社區店發展過程中,相當一部分人的決策非常盲目,選址呈現扎堆現象,如:寶境棲園小區,在門口一個排面就有4家社區店,其中3個甚至比鄰而居;有的社區卻呈現真空狀態,如:金水灣小區、書香園小區、
龍熙帝景等等。很多社區店由于地理位臵集中導致客源分散,銷售額低下,并沒有進入理想的盈利狀態。
調查45家社區店基本情況
社區店的日常經營主要是食品和日用品,其中60%以上為食品。我區社區店普遍存在著“小超市”的風格,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較為單一,缺乏有競爭力、有特色的產品,在商品結構上與中小型超市嚴重雷同,過于大眾化,因而缺乏競爭力。社區店作為超市的`補充形式,應該采取差異化的競爭策略,才能創造出自身的優勢,扭虧為盈。
一般情況下,社區店的利潤主要來自于商品銷售及各種增值服務,成熟市場中的社區店,約1/3的利潤來自于為消費者提供的增值服務。這些服務主要包括賣即食食品、加熱食品、送貨上門;代收繳水費、電費、電話費、網費;代收快遞、干洗、預定飛機票、火車票等等。由于提供這些服務必須符合嚴格的條件且手續復雜,因而目前僅有少數社區店能提供上述服務。
社區店對流通量大的商品和具有明顯銷售時段特征的商品,往往要求一日三配到四配,這對社區店的物流配送系統和信息系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對于個體社區店來說,沒有信息系統和物流系統的有力支撐,對于銷售具有時段特征的商品,只能憑經驗一次性配貨,售完為止,往往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最新需求。
目前我區社區店有的并不符合社區店標準,如:中天小區一家社區店,把自家住宅用房當做店鋪。除此之外,很多社區店的蔬菜水果等商品并沒有做上架處理,一些小商店里銷售的散裝粉條、饅頭、面包、腌菜等產品都屬于三無產品,食品安全現狀堪憂。
做好社區店網點規劃工作,有利于加強社區店網點的合理布局,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促進社區店網點全面、均衡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需求。建議規劃局、商務部門按照市商務委打造“15分鐘商圈”規劃要求,更合理地對社區店進行布局,避免扎堆現象和空白點的出現。
目前我區社區店大多產品結構雷同,產品更新率較低。社
區店要在大超市夾縫中闖出一片天,必須走本土化、特色化經營路線,“便利”和“與消費者近距離”應該是社區店最大的特點。可以在生活必需品做主打的同時,加大即食食品、新奇特的小商品的比重,積極開發特色型、便利型商品,保持產品更新率,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增加消費者的新鮮感。同時提供各種多元化的增值服務,如打印、購票、繳費、寄存等。
完善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是社區店完美經營的基礎條件。社區店具有顯著的規模小,種類多,庫存能力極弱,配送頻次高的特點。依托完善的現代物流網絡體系和現代物流技術,可以極大地降低社區店的流通成本,實現零售終端優勢。因此,社區店必須建立和完善適應社區店特點的“拆零配貨”型物流配送體系,或者利用第三方物流,制定適合自身特點的配送方案,滿足小規模分散化配送需求,節省物流配送成本,形成核心競爭力。
社區店是零售業態的一個必然發展方向,但卻并不意味著只要開社區店就會成功,特別是對于那些單打獨斗沒有自身品牌的社區店,最致命的在于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很難整合到一些有價格優勢的產品,這使得很多店面從開始就處于虧損狀態,而且開得時間越長,虧得就越多。而社區連鎖店本身擁有采購、渠道、品牌等諸多優勢,能很好的避免這一問題,建議
政府給予社區連鎖店資金、選址方面的政策支持。
目前我區個體社區店相當一部分都存在著食品安全問題,環境衛生質量較差、三無產品等現象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建議有關部門對社區店經營場所、商品質量、環境衛生等問題加強監管,確保社區居民買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
社區商業調研報告篇二
近年來,隨著xx城區舊城改造、城市擴容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居住環境有了較大變化,社區服務功能大幅提升,社區商業得到了較快發展,社區商業網點數量不斷增加,經營業態和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寬。從調查看,目前,xx城區共有社區xx個;各類社區商業網點近xxxx個,經營方式有餐飲、超市、各類中介、便利店、物流、食雜店、洗衣店、維修店、回收站、書店、沖印店、藥店、家庭服務站、大眾浴池等。社區商業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社區商業網點發展迅速,“雙進工程”服務對象不斷擴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中心城區的不斷擴大,社區商業服務對象也不斷拓展,服務對象不僅面向廣大居民,更側重于為老人、兒童、殘疾人、優撫等社會弱勢群體服務,以及為下崗、失業人員的提供再就業服務。
2、社區商業網點呈多業態發展趨勢。社區商業過去以商業零售業網點為主,僅限于食品、日用百貨、美容美發等行業,近年來,一批新興業態的社區商業網點應運而生,現已發展到幾十個服務項目,如保姆、清潔維修、物業綠化、家教、技能培訓、網絡服務、婚慶禮儀、餐飲、保健、社區醫療、代理、中介服務等多個門類的便民利民服務項目。
3、新社區的各項配套服務設施、功能較為齊全。隨著中心城區范圍不斷擴大,加速了新社區的建設,新社區的建設又帶動了社區商業的發展以及周邊商業中心的發展,其商業設施、網點分布、商品結構與服務功能均較為齊全,明顯優于老社區。
4、傳統商業和服務業在社區商業建設中得到了充分發展。近年來,流通領域的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社區商業應市場需求得到快速發展,大大小小的商業網點滲透到社區的大街小巷,并在社區內及其周邊形成一定規模。同時,社區沿街各類小型商品市場得到發展,有蔬菜市場、干果市場、水產品市場等,為社區居民消費購物提供了便利。
1、社區商業發展缺乏科學規劃和有效指導。目前,社區商業在發展中較多的商業網點與社區住宅混在一起,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并造成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其中建在居民樓底層或樓內的餐館、酒店以及各類服務機構影響較大,形成的民企糾紛較多。社區商業與區域性商業中心在功能定位方面缺乏科學規劃、合理分工和有效監督。
2、社區商業發展不平衡,老社區商業網點發展慢、基礎差。在這次調查中看到,一些老社區商業設施簡陋,功能不全,一般是利用自有房屋,或者臨時搭建,甚至是違章建筑開辦的。這些小店小鋪以經營副食為主,商品單一、質量低劣,購物環境和衛生狀況較差,造成社區居民購物不便,許多日常消費需要跑較遠的路,且社區的服務功能不健全,與建設“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雙進工程提出的社區商業發展目標差距較大。
3、社區商業基礎設施較差,現代服務業不夠發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需求普遍提高,呈現出多樣性、多層次的消費特點,社區商業低水平、低層次的服務狀況與之不相適應,亟待改善。在調查中,有的反應社區沒有停車場,車輛亂停亂放現象比較嚴重;有的反應社區沒有蔬菜市場,居民買菜不方便;有的反應家政服務業沒有形成,居民尋求家政服務很不方便;有的反應社區商業網點不能僅依靠小店小輔、小商小販提供商品和服務,要提高檔次,保證質量等等。從反應的情況看,社區商業的服務功能普遍滯后于居民的消費需求。因此,加強社區商業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拓展社區商業服務功能,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完成社區雙進工程的重點工作。
1、應合理規劃,完善社區商業業態。應由政府牽頭,會同商務、規劃、建設、房管、財政、城區、工商、稅務等部門,研究制定網點改造規劃。如:對社區商業的規模、結構、布局及標準、分類等做出明確規定;業態業種10種左右,建議包括配送餐飲連鎖店、小型超市、菜市場、食雜店、美容美發店、維修店、洗染店、照相館、舊貨廢棄物回收站、家庭服務、書籍音像店、藥店等。
2、應采用公開招標等形式,確定有實力的企業參與社區商業建設。一是選擇、培育有實力的配送餐飲企業(由中心廚房統一配送至社區連鎖店)進入社區商業示范區,實施包括“早餐工程”在內的大眾化餐飲,保證居民在社區內就能夠方便地吃到有保障、質量較好的早餐、快餐;二是鼓勵農副產品流通企業在社區新建和改造放心肉、放心豆制品、無公害蔬菜瓜果連鎖店,建設生活保障型的商品配送中心,解決居民生活不方便、消費不放心、不安全的問題;三是支持連鎖企業進入社區新建或改造便民家庭服務網點,搭載各類便民、利民服務項目,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維修、美容美發、洗衣、家庭服務等多方面的生活需要;四是支持和引導再生資源回收龍頭企業進入社區,形成以社區、回收企業和集散市場為載體,符合城市建設發展規劃、布局合理、網絡健全、服務功能齊全、管理科學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五是采取切實可行措施,通過資金、網點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勵企業采取收購、兼并、特許加盟等多種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區商業資源,規范社區內的小型門店,實現資源共享,綜合利用。
3、應鼓勵和支持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創新服務體系。積極建設面向社區服務的信息服務平臺,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社區便民服務,發展網上交易、網上服務,補充現有網點的不足;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客戶需求信息系統,及時采集、分析、儲存客戶信息,為居民提供定向、快捷、周到的服務。大力提倡社區骨干企業開展送貨上門、送餐上門、修理上門的“三上門”服務,延伸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提倡和鼓勵社區商業企業組建專職的便民綜合服務小分隊入戶服務,同社區居委會、社區居民建立穩定、暢通的聯系渠道,開展以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為宗旨的便民有償服務。
4、加強小區建設配套設施,在規劃小區建設時就進行一些社區商貿配套服務的建設,特別是對居住環境影響較大的酒店、餐飲業,應規劃餐飲一條街,對經營場所統一設計環保設施,如油煙、污水、噪音等的處理、排放設施,解決餐飲、住宅混雜擾民問題。根據便民利民原則,在小區建成后可以通過招商引資,引導多業態,服務功能齊全的商業、服務業進駐設點開店,建立齊全的社區商貿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