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同學聚會主持語篇一
20年后,我當了一個有名的服裝設計師。有一天,我在工作時看見同學發來的消息,她讓我去參加空中花園的同學聚會。第二天,我穿著新設計的衣服出門,她已經派了一輛車來接我。到了空中花園,剛下車,就聞見一股清香的味道,到處鳥語花香。突然,背后傳來聲音:嗨,小楊!
原來是曾安玲,她現在做了有名的歌手,唱歌可好啦。我問:“你也來啦!
太好了。”接著班長文雅玄說:“別只站著,曾安玲唱首歌啊!”
“嗯!”
她唱的可太好了,簡直是搖籃曲中的搖籃曲。該我了,我現場教她們做衣服,一做完,她們就要迫不及待的穿上,這穿上去,就好比現代社會的公主——既美又時尚。接著,大家表演的拿手絕活太棒,太精彩了。晚上,文雅玄又發揮了當年的班長風范:“已經11點了,本次同學會就到此結束,大家早點回家休息吧!
20年后的今天,我們再相會!
大家依依不舍地各自回了家。
同學聚會主持語篇二
三十年如白駒過隙,三十年彈指一揮。三十年的思念,三十年的期盼,我們終于相聚,這是一個多么令人激動的時刻。雖然人是面非難相認,但鄉音未改情卻真。三十年,我們雖天各一方,但月共一輪。三十年,我們聚少離多,時空距離讓我們更加珍惜友誼,更加彼此思念。
回首往事,仿佛就在昨天。簡陋的教室,裝載著了我們的孜孜不倦。擁擠的宿舍,洋溢著我們的笑聲。晨光初露時,操場上晃動著我們苦讀的身影。夕陽西下時,慶城河畔留下了我們聊天嬉戲的腳步。
將三十年里的一幕幕再次回放,有多少難忘的情景還栩栩如生:校園的上空,同學的歌聲還在回蕩:“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黑白電視機前,我們為女排的壯舉一再喝彩;早餐時,我們細細品味窩窩頭的酸澀;晚飯時,我們認真閱讀“老三篇”。……同窗之情,如同一杯陳年佳釀,愈久愈純愈濃。
三十年的歲月,蒼老了我們的容顏,沖淡了我們的人生坎坷,卻濃郁了我們的從容平淡的同窗情。今天相聚,微笑與友誼、喜悅與激情擁抱著在座的每一位。三十年是一種生活,三十年更是一種緣分,緣分讓我們今日重逢,我們真的該找點閑暇,經常聚聚,聽聽久違的聲音,看看久違的面孔,重拾往日的歡笑,回味一下當年那樣的天真、幼稚、純潔、向往美好未來,共話三十年的思念與期盼,無不感到由衷的快樂。
同窗夢盼三十春,
西峰聚會暖人心。
世態炎涼人心冷,
唯有同學情最真。
同學聚會主持語篇三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光易逝,歲月催人,三十年彈指一揮間。我們已從無猜無忌、天真無邪的花季少年變成了歷經滄桑、負重生活的不惑中年。想當初,我們這些不諳世事的懵懂少年,在一起度過了最純潔、最真誠、最天真無邪的美好時光。操場上、教室里,嬉戲逗樂的歡笑聲猶響在耳邊。
三十年前的一幕一幕在我們的腦海里還是那么清晰,陳仲太老師是那樣和藹可親,他講的數學題是深入淺出,一道題使用幾種解法,開闊同學們思路,想吃小灶的同學,放學后追到老師家里,纏著老師再講幾道更難的題目,陳福林老師一看就是那種知識淵博的老教授,他風趣樂道,物理課講的是妙趣橫生,邊上課邊實驗,下課了,同學們圍著老師還在問個不停,有些同學物理為啥學的好,三十年后解密檔案,因為他們每個禮拜天跑到陳老師家里偷師學藝,我們尊敬的老師好辛苦,放棄自己的休息日為同學們解惑釋疑,還有我們的井振忠老師,閻澤世老師,王寶敏老師,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為我們鋪墊著一塊塊基石,在這里我們大家一起對你們說:老師,我們感謝你們,我們真的好想你們,三十年前您是我們的指路明燈,三十年后您是我們的學習楷模,您是我們最親的人。老師:我們每個同學的心理都刻著你們的名字,您用汗水澆灌我們成長,您的一根根白發都記錄著我們每一個學生的成績,值得您欣慰的是您的學生已經是桃李滿天下了。
那個年代,我們的青春時光正趕上校辦工廠的鼎盛時期,課堂上的朗朗讀書聲聽起來是那么遙遠,聽到卻是校辦工廠里大錘撞擊生鉄坯的聲音,一聲聲震耳欲聾的鐺鐺聲,敲擊著我們年華歲月,同學們穿著工作服,肩膀上扛著鐵坯和石灰石,一步步走上搭在土制小高爐旁邊的木架上,上面站著工人師傅高喊著,你們一定要記住啊,加100公斤的生鐵坯子必須配多少石頭,我曾不解地問師傅煉鐵為什么要加石頭,師傅一邊往高爐里加著石頭一邊回答,你們不懂,這叫溶劑,它可以分解生鐵里的二氧化硅,提高純度,我們煉的叫球墨鑄鐵,你們得好好學習呀。多么生動的化學課啊,看著煉好的鐵水流入鋼包再慢慢倒入我們自己做的磨具里,心里也有一種成就感,不時濺起的鐵花碰到我們厚厚的工作服上,燙出一個個小洞,這時感覺我們真正成了工人階級。
那時我們很年輕,無憂無慮享受年華,那時我們很單純,學習、煉鐵、撿麥穗,那時我們也無奈,看場電影都很奢侈,黑白的青春,簡陋的教室,男女同學很少交往,如果能聽到一個女生對你大聲說話,那一定是學習委員,“怎么你的作業還沒寫完,全班人就等一個了。”十七八的男女或許還有蒙蒙膿膿、羞羞答答的感覺,沒有人去表白,沒有人去追求,只是在心中埋藏著一個小秘密,心中的話語可能一輩子不會再有機會對他(她)說起。年輕時的理想,年輕時的抱負,我們展望美好未來,我們接受著上山下鄉的教育,誰又能想到命運弄人,高考恢復了,我們的理想失去了方向,不知道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還是悲慘,出現了當時最響亮的口號“一顆紅心,兩種準備”也就是那個時代的寫真吧。
暑去冬來,早已忘記度過了多少個假期,不知不覺我們走到了最后一站,原以為畢業遙遙無期,眼前就要各奔東西,還記得我們最后的分別儀式嗎,沒有聚餐,沒有晚會,僅有的只是一張黑白的畢業照片,我還記得陳仲太老師最后一堂課的情景,沒有了上課鈴聲,也沒有了嚴肅的課堂紀律,記不清老師說了些什么,印象中老師說了好多離別贈言,回味了幾年來的師生情誼,看的出老師的心情很沉重,有同學提出最后一次班級活動,大家議論的亂成一團,有人提出去游泳,有人提出去郊游,最后決定去郊游。第二天同學們按時來到教室前的空地上,集合好隊伍,準備出發,當時我真不知道什么是郊游,我們排著隊來到學校后們外的菜地旁,那里還有一條小小的河溝,我們在河邊停下,原地站著,連隊伍都沒解散,看著小河的流水,細小的水聲仿佛訴說著同學們幾年同窗的情懷,聽不到離別的話語,看不到哭訴的道別,同學們都默默無語,好像有幾個女生偷偷在抹著眼淚,那一刻我們把祝福都埋在了心底,那一刻是我們全班同學在一起的最后回憶。
三十年的時光,足以讓我們在滾滾紅塵中體味人生百味。有的同學可能歷經艱辛沉浮于宦海仕途,終于嶄露頭角,事業有成;有的同學可能淡薄名利,默默無聞,過著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平靜生活;有的同學可能隨著社會改革的浪潮,投身商海,充當了商海的弄潮兒,靠自己的勤奮、智慧發家致富;“;還有些同學可能終身留守在自己家鄉的這塊熱土上,把畢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獻給了家鄉的建設。無論各位同學所從事的什么職業,其經歷是坎坷或平淡,我們畢竟走過了三十年的風風雨雨,酷暑嚴寒,體味了生活所賦予的艱辛苦澀,幸福甘甜。三十年的風霜雨雪,把我們這群曾經是十六、七歲的風華少年演變成了兩鬢染霜的成熟中年。歲月的滄桑,洗盡了我們青春的年華和天真浪漫,但洗不去我們心中那分深深的同學情誼。無論人生沉浮與貧賤富貴怎樣變化,我們的同學情誼,就像一杯淳厚的陳釀,越品味越濃,越品味越香,越品味越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