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質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一
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系統地分析教學內容、研究教學對象、確定教學目標、解決教學問題和評價教學結果的過程。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重點應突出以下兩個方面:
(一)優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它主宰著整個教學活動。一般來說,教學目標的確定需要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媒體,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和優化。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七年級數學中對平行線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課,它與以往所學的相交線有著完全不同的概念,同時后面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都是建立在平行線基礎上的,所以在備課時應注意,通過這一課的教學,使學生能利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解釋平行線的形成和發展,采用假設的方法來推理得出,在同一平面內,兩直線不相交就平行,讓學生體會到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的解決推動著事物的發展。從而引申到現實生活中,當自己遇到矛盾時,也要勇于面對矛盾和解決矛盾,同時也就提高了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據此,我提出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能從復雜的圖形中找出平行線;
2、能用符號表示平行線,了解兩條直線平行與相交的對立關系;
3、學會用三角板、量角器、方格紙畫平行線,積累操作活動的經驗;
4、在實際操作活動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線的有關性質,并會用平行線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說理;
5、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二)優化教學過程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一般分為組織教學、復習引入、講授新課、練習鞏固、課堂總結五個階段。優化教學過程,重要的是要打破程序化,要充分考慮教材內容、學生現狀和教師自身的特點,圍繞教學目標合理、科學地設計教學過程,把握教學節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學生活動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教學原則,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這樣才能打破教學過程比例失調、節奏緩慢、氣氛松散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每一課時教學內容一般講都是有自己獨特的教學要點需要學生掌握,要讓學生把握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必須突出重點,從而起到提綱結領的效果,便于學生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每一課時又往往有一些知識點學生難以明確,難以掌握,作為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握重點要點,找出難點,化解難點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為了讓學生明確這堂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如在講授《平移》這一課時,其教學的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圖形結構和形成過程,經歷制作過程認識平移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難點是通過平移,遠離模仿進行有創意的圖案設計。教師可從我們身邊周圍許許多多美麗的事物和圖片引入,讓學生欣賞許多優美的圖案,然后展示這些圖形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對圖形的結構和形成過程有一個直觀的了解。為了強調圖形的結構和形成過程,教師事先準備好圖形,可以讓一兩個對美術感興趣的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優美的圖形,這樣更直觀,也培養了學生在美術方面興趣。學生通過觀察黑板和電腦屏幕,總結出經驗和教訓,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得出一些圖形的結構和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對此就會有深刻的了解,教學效果會明顯提高。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手段。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其顯著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引導學生探究重點、難點問題上,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板書量大的內容,如平面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題,復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填空題、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儀來完成。對于比較抽象,學生難于理解的內容,如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線的性質,對稱圖形的概念和性質等,借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從而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達到了化難為易的目的,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方法是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的統稱。教是為了學,如果教學方法不夠恰當,就不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更談不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了。每一堂課都有相應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教師要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不同以及教學設備的改變,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選用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在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學生思考討論,學生練習和學生歸納等等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動手操作,發展其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有時,在一堂課上,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一般說,只有當大多數學生都掌握了盡可能多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效率才算時比較高的。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我們要努力探索,互相交流,確保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因此提高教學效率不但要保證教師教的效率,更要保證學生學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同時更應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和反應。及時與學生溝通,采取積極評價,使學生體驗到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教育情感。特別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教師要更加關心和體貼他們。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的差異,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給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意識到只要自己的努力,學習成績就會提高,同時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熱愛數學,學習數學。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確保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效率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教師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教師在教學中踏實努力,精選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方式,創造寬松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形式多樣地進行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可以期待的。
優質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二
本學期我讀了《教師課堂教學技術與藝術》這本書,知道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是一門需要深思的藝術,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構建起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這樣一種關系下,才能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怎樣上好一節課呢?我覺得必須掌握好課堂的教學藝術。
上好一節課最基礎的是課堂導語。課堂導語的設計多種多樣,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知識的導入,二是以情景導入。知識導入的導語,或聯系舊知,進行對比,激發學生思維的“熱點”:或開宗明義,直接提示本課的學習要求,讓學生在“先入為主”的基礎是哪個逐步深入新課文的學習中。
一節好的課堂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接下來就是課堂講授了。課堂講授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幾點:
1.語言簡潔,個性突出,具有直觀性。
2.科學準確,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
3.設疑激趣,引發思維,具有啟發性。
4.感情充沛,情理交融,富有教育性思想政治課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
5.形象直觀,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
6.時間巧配,難度巧定,具有協調性。
一節好的課堂上完了,在結束課堂的時候,怎么做一個好的結尾呢。怎樣才能設計出好的結語呢?下面幾個方面說說:
1.概括總結,神話題旨
2.延伸話題,引來活水
3.設置懸念,激發欲望
4.反彈琵琶,逆向引導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講究不講究,追求不追求課堂教學藝術,結果大不一樣。追求了,教師青春常在,課堂春意盎然,學生如浴春風。托爾斯泰說:“藝術是感情傳遞的橋梁”,課堂教學上的藝術化教學一方面可以感染學生,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藝術這個橋梁不知不覺地向學生傳遞知識、智慧和技能。沒有藝術的教學只會傳授知識,而傳授知識也是大折扣的。可以說,得法就是一種教學藝術,就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所以,要做就做一個刻苦鉆研業務的教師,做一個課堂教學藝術高超的教師。